教育的勇气从哪里来?
原创〡黄宏欣
首发〡黄宏欣名校长工作室(ID:hhxmxzgzs)
01
“我很清楚这些年我所走的路,它也只能在边缘走,在缝隙中走,在一些具体的有思想的个人那里得到真正的共鸣”。
在阅读《教育的勇气》这本书时,我被书中这段话深深地感动了,感动张文质先生对教育的坚持,感动张文质先生对教育的勇气,感动张文质先生对于人成长的关照与思索!
当下社会是一个多元开放的社会,对于教育问题谁都可以谈,谁都可以任意指手画脚,教育的任何一个领域的话题都可能成为社会的热点,各种教育理论也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你可以不闻不问,但是这些东西显然已经深深地影响了你,影响了你对教育的理解、影响了你对家庭的观念、影响到你对社会现象的判断,甚至影响了你的三观的形成!
在这样一个宏大复杂的社会背景下,特别是教育已然成为中国当代社会最核心的主题时,再去谈教育的理解是不容易的、是需要极大极大的勇气的!
我以为张文质先生的勇气来源三个方面:一是他找到了他探讨教育的逻辑起点——教育学是真正的人学;二是他找到了一种更易于表达教育的方式——教育叙事;三是他选择一条更少受到约束的研究路径——民间立场。
居于这三个方面,张文质先生这些年虽然很不容易,但是通过他的孜孜以求,他最终还是与志同道合者们形成了研究教育的另外“一格”,成为教育研究领域不可忽视的一股蓬勃的民间力量!
张文质先生把教育学看作是“真正的人学”,这个观点我十分认同。因为从事教育的是人、受教育者也是人、研究教育的还是人,把教育看成是“全人的”、“全生态的”、“全过程的”、“全生命的”一点也不为过。
基于对人性的思考和对于教育的热情,张文质先生从2001年开始了他的另类“教育行走”:
2001年,张先生从福建省城乡学校开始“生命化教育”课题实验,后遍及全国,至今已经18年;
2007年,他又在福州创办了“1+1”读书俱乐部,现在也有12年;
2007年(下半年),他和朋友共创创建了“1+1”教育社区;紧接着,在“1+1”教育社区的基础上,他又创建了“1+1”教师写作优培计划;
2013年,他又和朋友共同创建了“勇气更新——教师研修夏令营”;
2015年上半年开始,又创建了一个新的关于教师研修的公益夏令营,今年将举办第六届……
难能可贵的是,张文质先生所组织的这些教育研究、教育研修以及教育共写共读组织都是公益的,都是免费的。
张文质先生在书中坦言:“恰恰是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努力地使自己边缘化,努力地使自己更像一株野生的植物,努力地发出原来很锐利、现在变得很温和,但是总是保持着自己音调的声音。”
“一直努力使自己边缘化”、“总是保持自己的音调的声音”,不依附、不盲从、不止步,这是什么精神?我认为这就是最大的“教育勇气”!鲁迅先生曾经说过:野兽总是独行,牛羊才会成群结队。
从这个角度来说,张文质先生无疑就像教育研究领域的一头“独角兽”,踽踽独行,始终保持着自己的声音和步伐!
02
现在教育的研究领域,人云亦云者多,有独特见解者少;随波逐流者多,冷静思考者少!
在《教育的勇气》一书中,张文质先生在许多篇章中表达了自己的真知灼见:如《我选择了少数人走的路》表达了自己是用“复杂的思考方式”去理解教育的,“不是用一种正统的方式,不用学院化的方式,也不是用论文这种套路的表达,我可能更多地会用教育叙事来表达自己,也可以说用一种很文学化的表达”;
《对生命的终极思考,会改变什么?》探讨了人都是“向死而生”这个话题,人面对的最大困境,就是生命是必死的,这是所有一切痛苦的源头,所以人要学会转化对这个问题的思考,“转化为活的意义、活着的价值,包括活出更丰富、更精彩的体验”;
《教师,需要复杂的理解力》谈到“生命本身是复杂的,教师需要有这样复杂的思维,才能承担你所要从事的这种工作”,并特别强调教师一定要“站在专业的立场上”思考教育问题;
《探究孩子们童年的秘密》谈到一个观点,“我们在生命里比较缺乏一环,我们确实太少提醒孩子:关于快乐的提醒,关于善于释怀的提醒——就是在微小的收获里得到大大的快乐的一种体验”,并且强调“幸福是需要提醒的,快乐是需要提醒的,改变是需要提醒的”,这样做是给孩子的生命里注入“黄金”;
在《身体课程和梦想课程》这篇中,他说“关于课程,我有一个我自己觉得比较有趣的思考。我觉得,课程实际可以分为两种:一个是关于身体的课程,另一个是关于梦想课程”,身体课程好理解,但是他谈到的“梦想课程”是“非现实的,是形而上的,是不在场”,真是语出惊人;
在《以何种姿态,对抗教育焦虑》发出严重警告,“我们在孩子的成长上,如果不能更加看中生命、健康、快乐、长寿、合作、变革能力、好奇心、想象力,不能改变对各种痛苦、焦虑的那种愚钝的反应模式、反应状态,还把这些看成是更有价值的育儿观念,那么我们整个时代的教育痛苦、生儿育女的痛苦,还会延续很长时间……孩子输掉未来几乎是一种普遍的常态”,这绝非危言耸听。
当然,我们仔细梳理和品读书中的各个章节,还能发现更多的真知灼见散落在字里行间,一遍一遍地冲击着我们的眼球,一次又一次激起我们心中的共鸣。
03
如果说,《教育的勇气》这本书的写作手法是“教育叙事”式的,很多内容是零散的、碎片化的、对话式的,那么这本书的后记《教育学才是真正的人学》则更像一篇思维缜密、结构严谨的教育哲学论文,这个后记从四个方面系统阐述了张文质先生关于“教育学是人学”的观念,似乎是在完结一个问题的同时又开启另一个大问题的思考,但是囿于篇幅的限制,言有义而意无穷,不禁让人揣测是不是文质先生又在为下一部书埋下深深的一笔。诚如是,让我们拭目以待!
作者介绍
黄宏欣,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勒流富安初级中学校长兼党总支书记,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硕士联合培养基地教学实践导师、华南师范大学“国培计划”和“省培计划”特聘讲课专家、韶关学院客座副教授、广东省名校长赵文林工作室成员、顺德区特级教师工作站首批入站培养对象、特级教师冯毅工作室成员、顺德区高层次教育人才、顺德区教书育人优秀教师、勒流街道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
○
○
- 推荐阅读 -
“在看”是支持,“转发”是真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