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12 天旅行极限之最后一天:实验大结局

2015-10-08 宣海伦&罗芊 好奇心日报


两位记者,一个只带手机,另一个不带手机,分别进行12天的长途旅行。这个实验想知道,在我们如今的生活里,手机到底是怎样一个角色?


【DAY 1】戳这


【DAY 2】戳这


【DAY 3】戳这


【DAY 4】戳这


【DAY 5】戳这


【DAY 6】戳这


【DAY 7】戳这


【DAY 8】戳这


【DAY 9】戳这


【DAY 10】戳这


【DAY 11】戳这


【DAY 12】


来自不带手机者罗芊的自白:


离开大连前几个小时,我去了趟海边,看别人钓鱼,看海鸟,看海浪,看远方起伏的渔船和脚边翠绿的海带。


今天的任务是带一些纪念品回上海,蹲在海边挑了六颗颜色不一的小石头。海水冲刷过的石头有一种圆润的质感,带走这个城市的一部分或许是最好的纪念。


再见,大连


我曾以为 12 天不带手机出门旅行是一次好玩的小冒险:一个人,没有任何计划,也不需要任何目的,走到哪算是哪,想怎么玩就怎么玩,每天自然醒,然后像从前每一次旅行一样慢慢悠悠、走走停停,唯一不同的是每天晚上写一点东西,或许还有人喜欢看。


结果我发现这个实验不只是“好玩”,因为不同的人想从中看见不同的东西,我会想着尽可能多做一些尝试。它严格意义上来说有一点像“真人秀”,还有一点像生存智慧考验(因为本人生活有点迷糊)。


这次旅行我内心最大的挣扎点其实在于“旅行方式”的冲突。我的旅行观有些“放羊式”,好吃的一定要吃上,景点只挑看着顺眼的去,若是假期内景点人太多,宁可不去。但一座城市的景点其实极有可能是它文化风貌的凝聚地,在时间充裕、自己喜欢的基础上,多去一些景点也挺好(不然都不知道写啥)。


至于每到一座城市总会提起的街头巷尾、菜场公交,只代表个人对城市的认知习惯。我喜欢去逛菜市场,这里有许多本地居民、本地食材、本地方言、以及各式各样的烟火气息,南京会有汤包的味道,青岛会有炒花生的香气,再往北走的大连会有海盐的味道。


我也喜欢坐公交车,慢悠悠地穿梭在行道树之前,看到“哇,这里有一个看起来好好吃的餐馆”便下车觅食,蹭着合适的旅伴便结伴同行。


回上海,我的手机收到了这些


社交平台上,微信 81 条(我屏蔽了所有群),微博 256 条,推送 182 条。


我收到了短信 30 条,未接电话 35 个。


感觉没接到好可惜的短信就是:“你的快递放在保安室了,六点之前必须去拿,谢谢”。其他的都还好。


我认识了多少个朋友


一路走来,几乎都是在陌生人的帮助中前行。


在南京,有花费四十分钟陪我一家酒店一家酒店对比的胡爷爷;


在青岛,遇见了青旅的张哥、刺猬、宇神、斜刘海、大眼睛……遇见了姐姐吴媛,还有许多一起吃海鲜、玩桌游的朋友们,许多人给我留了电话,还有一些我连名字都说不上来;


在烟台,有与我一起拼桌吃饭的一家三口,那个夹菜的大姐真的太温暖;


还有许多记了电话却没有时间联系的陌生人,比如机场大巴遇见的两姐妹,热情地邀我同行,可我却因为有任务在身没能跟她们一起去烟台;


还有数不清的好心人借手机给我打电话,这些手机归属地来自全国各地,他们都是帮助过我的朋友;


如果不是这一次的尝试,真的感觉不出来世界有多好。


生活白痴的我在旅途中学会了这些


  • 租一辆本地牌照的车


在青岛,张哥带我四处转悠时撞见了一件事,当时我们在等红绿灯,景点售卖门票的阿姨便冲上马路开始推销景点门票。我前面是一辆车窗紧闭的北京牌照的车,那位阿姨很执着地在推销,看见我们是本地牌照,即使车窗开着也没有与我们搭话。


  • 判断馆子好吃的方法


如果不是黄金地段或景点附近这种人流量极大地地方,位置并不出彩却很多人排队的餐厅一般都不会太差,如果队伍中许多穿着随意的当地中老年人就更好了;


在吃地方特色时,年长的老人爱去的店味道都比较正宗,你要相信他们多年来积累的味觉判断。


出租车师傅是一座城市的活地图,要吃海鲜拉去海边菜市场买,这个海边一定要是那种看起来有点荒凉、完全没有游玩性质的居民区,要知道海滩景点附近所谓的海鲜大排档价格贵且不够新鲜。


  • 了解城市历史的方法


我经常会用的方式是去历史博物馆、买相关书籍、去历史旧址参观、问有年岁的长者。


城市的建筑通常是历史的见证,比如大连的中山广场有许多殖民期修建的建筑,非常古朴庄严,大连南山还有许多日式建筑,这也是历史的影子。


  • 如何选取陌生人搭讪,以及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


问烧烤、高级餐厅等吃食,我一般会找很会玩的当地年轻人,他们大多穿着时尚,走路时方向明确,不爱左顾右盼。这样的年轻人了解各大商场的餐厅位置,并且知道一座城市最个性的餐厅在哪里。


问路,我比较喜欢问老人。比如在南京时问的是一位提着包子、穿着随意的老大爷,我是这样判断的:这个人穿着随意却非常整洁,气质很儒雅,应该会回答我的问题;提着包子在步行住的地方应该离这里不远,所以了解周边路况;年纪也挺大在体力上对我不会造成太大伤害,而且我对老人家有着天然好感。


没有手机的夜晚,我都是这样度过的


从第一天的失眠写稿,到后来在电视上了重温《这个杀手不太冷》,再到后来习惯性的买杂志、买书看,感觉晚上过得越来越自得。


最喜欢的还是在青旅的凉亭听别人讲故事。青岛的晚上非常安静,青旅的老板张哥他们总会叫些烤串,喝崂山啤酒,喜欢弹吉他的少年会凑过来弹几曲,不听音乐时他会给我们讲青旅遇见的各式各样的人,感觉有意思的人非常多,自己做的根本算不上什么。


有一些迷惑我到现在还没答案


  • 这次实验的大前提是应该反映真实的心理活动,还是从一开始就设定好“我不知道手机是什么东西,然后没有任何心理活动的对比,风风火火地走起”。

  • 日常生活中,我并不是一个很依赖手机的人,不玩朋友圈,和朋友呆在一起可以十几天手机都不充电。但在陌生城市的旅途中,我非常想念那些有用的 APP ,以及对父母、朋友触手可及的交流。

  • 在这个买个早饭都可以扫码打折的年代,摒弃手机其实是有些逆时代潮流。于我而言,这种行为适合一场短期的旅行,体验一种“从前慢”的生活方式。非常鼓励大家进行短期体验,不做任何攻略的那种,奇妙的体验。


如果有手机,我可能会


有手机的话,我是那种在出发前就订好所有机/车票酒店的人。当地的好吃的查好,然后吃。一些防骗帖子、游玩攻略、注意事项看一看,长点心。旅途中一直给我爹娘发图发图发图,除了有点路痴会问路,基本不需要他人帮助。


但如果有手机,我这趟旅程最起码少跟几百个人说话,少微笑几百次,少接受了不知道多少箩筐的善意。除了南京那个小偷之外,基本上遇见的好人比重超过百分之九十五,在没有任何依靠的情况下,陌生人之间那种感动真的放大了一百倍不止。


而实际上尝试了这些我以前不会做的事情


你知道吗,因为不带手机旅行,我已经热爱与人聊天到了那种在海边见着一个钓鱼的大爷就开始挥挥手微笑着说“你好”的程度,大爷也会热情的回应我,简直掌握了无缝对接抓着路人聊天五十句的技能。


每隔两三天便换一座城市,早上醒来会想一想“这是在哪儿”。以前一个人吃饭会有一些不适,现在感觉怡然自得。


感觉战胜了很多“由于不想一个人”而衍生的弱点,不带手机等于切断了你对舒适区的依靠,在自己摸索的过程中内心非常平静踏实,12 天真的很长,感觉像是一场花多少钱都买不来的冥想,把自己洗了一遍。但回头看看,又觉得一会儿就过去了。


这些事情如果再来一次我可能会做得更好


  • 如果可以再来一次,我希望我第一天就知道我应该是“忘记手机”而不是“探讨人与手机的关系”。

  • 去博物馆要关心是不是周一。

  • 很遗憾没有去青岛海边的五星酒店看一看,万一真的有青岛特色菜呢,就可以完成那个任务了。听说那里看海景也很美。


在这之前我觉得我做过最有意思的旅行是


不,经历了这一次,之前那些都是浮云,一点意思都没有。


我希望用这句话来总结这次旅行


想不出什么好听的句子,给你们看一段扑腾的海浪:


(请进入APP或网页版查看视频)


今日花费


早饭:31 元


酒店电话:25 元(每分钟 0.88 元,共计 28 分钟)


打车:101 元(去海边、酒店至机场)


午饭:45 元


晚饭:45元


总计:247 元


一些花絮


1. 没有收到 200 块,很不高兴。


2. 没有手机的一些好玩的事情分享一下:


长期打座机,居然背下来了编辑的电话。


每天用笔算账,感觉数学突飞猛进。


3. 今天四点四十落地,惊闻今晚要写总结,跑了三家店蹭到 WiFi,非常想念手机热点。没有想到的是,亲爱的室友给做了饭迎接,都是我爱吃的菜,因为找不到我,八点半到家饭都凉了他们也没有吃,内疚并感动。






【DAY 10】


来自只带手机者宣海伦的自白:


嗨,今天是实验的最后一天。我依然有好好吃饭,好好琢磨去哪里玩,好好测试手机软件。在文章末尾我留了些话给大家。除此以外,一如往常。


以下为第 12 天的报告:


旅行还剩最后一天,手上的预算也所剩无几。我发现无论用哪一款记账软件,前提是养成随手记录的好习惯。


我平时使用的记账软件是 Monny,界面简单、可爱,没有太多冗余的功能。引入了游戏的形式,用挑战、解锁地方式让用户完成 “七天连续记账”、“十四天连续记账”等任务,在潜移默化中培养用户良好的记账习惯。



由于 Monny 没有设置预算的功能,我在出行前又下载了“随手记”,仔细地记录自己的每一笔花销。“随手记”的功能更加强大,专门设有旅游帐的情景账本,除此以外还有理财账、汽车账等 8 种情景模式,也支持多人共享账本,最多可以 5 个人同时记一本账。



不过我发现,随手记的预算功能是按月而非按项目设置的,比如我为这次旅行设置的预算为 7,000 元,时间应该在 9 月 26 日-10 月 7 日期间。到了 10 月 1 日,随手记不能累计地扣除预算,而是自动默认我的预算又恢复到了 7,000 元。于是我不得不手动翻出上个月的剩余预算金额,将其设置为本月的预算总额。



回上海的航班是下午两点,今天一早就出发去看了马尾区的船政博物馆、昭忠祠、梅园监狱、英国领事馆原址,行程紧凑得的如打仗一般。搭乘旅游专线车可达,每位 10 元。


▲船政博物馆



考虑到长乐机场离市区非常远,我特意将酒店订在机场巴士上车点附近。空港快线每 25 分钟一班,票价为 25 元,大约 40 分钟后我抵达长乐机场。此前我已经在手机上用“航旅纵横”完成了值机,到机场直接打印登机牌即可。


“航旅纵横”的是中航信内部推出的产品,最大的卖点就是信息的权威、准确而且全面。由于依托了官方数据资源的优势,航旅纵横的更新几乎是最及时的,用支付宝作为证件验证也非常方便。


不过,像春秋航空这样没有加入中航信的航空公司,在“航旅纵横”上是查不到的。另外,对国际航班的支持也比较差,虽然支持关联护照,但过往的国际飞行记录无法被统计到,也不支持手工补录。



“飞常准”是我最早使用的航旅 App,我现在还在使用的是短信接机功能,用户可以用短信把最新的航班动态分享给亲友,而且短信费用是由飞常准来买单的。


我用“飞常准”和“航旅纵横”测试了同一班航班,两者提供的历史准点率差别很大。从实际起飞时间来说,飞常准更加精确,但不提供我所乘坐的厦门航空公司的手机值机服务。


下午 3 点 50 分,我抵达上海,原则上此时实验仍在继续。由于没有交通卡,我没能搭上地铁,而是颇费了一番功夫,最后终于在二层停车场找到了我预约的 Uber 司机。


晚上约好与朋友饭醉(和发音无关,就是吃饭喝酒的意思,似乎是泉州的读者朋友教会我的?),我大概也不会带钱包出门。对于触摸现金,似乎不那么急切。


今日花费:


酒店:379 元,实付 254 元,美团


旅游专线:10 元,他人代付,支付宝转账


出租车:52 元,滴滴打车


午饭:28 元,支付宝付款


空港快线:25 元,他人代付,支付宝转账


出租车:62.08,Uber


共计:431.08 元


12 天的实验来到了大结局,我写了一个小小的总结:


我曾经以为这个实验是


生存大挑战,各种撒泼卖乖厚着脸皮套现(我所擅长的)。


结果我发现这个实验是


生存并不难,事实上我所遇到的绝大多数人都非常友善。


我需要做的是,通过自己的旅程向大家展示移动支付何以融入了我们的生活,从大省会到小县城,从点菜吃饭到看病买药;关于安排一场旅行,手机能在哪些环节发挥作用,提高生活的质量和效率,实现前互联网时代难以实现的事情。


有一些迷惑我到现在还没答案


按理说这是一场更加智能、高效的旅行,但我却不觉得轻松。


如果我没有手机,我可能会


没办法去那么多想去的地方,没办法结识那么多读者朋友,和他们见面、旅行,成为朋友。也许会走得更慢,但更花心思,旅程也更加未知。我爱未知。


而实际上我尝试了这些我以前不会做的事情


在这 12 天的旅行实验中:


我下载了 51 个App;


关注了 13 个微信号;


加了 26 个陌生人的微信;


进行了 41 笔支付宝转账,16 笔微信转账。


我尝试了大量同类型的 App,试图找到最好用的功能组合;我试图用手机解决一切问题,包括看病和景点导览。


我尝试了不同的团购平台,在从前也许我只需要一个就够了,但在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主场。


我向身边每一个遇见的人求助,感受到出乎意料的善意。昨天有读者问我:“很好奇有多少次你迫不得已必须向人解释自己在做实验?”


实际上非常少。如果我解释,多半是因为对方提出要多给我留一些现金,我才不得不向对方解释自己为什么不能接受。常规方法行不通的时候,我还尝试过充话费、以物换物的方式。


我和初次见面的淘宝店主硬是聊了一下午天,结识了很好的一家人和许多好朋友;我和素未蒙面的读者一起旅行,成为挚友;我在一座陌生的城市组织了一场读者见面会;我甚至尝试了各种线上交友软件,说服自己和他们见面,虽然最后没能成功……


我发现景区的移动支付普及要比福建省一二线城市更高,前者虽然可能身处三四五六线,但服务的对象来自于北上广深等移动支付更普及的地区。


微信的普及率非常高,即使是上了年纪的司机大叔也会用,原因很简单:为了抢红包。


我经常睡一张床,旁边空着一张床,原因也很简单:大床房要比标间更贵。一个人出门旅行,比较常见的做法大概是在青旅购买床位。


以及,给 28 位读者寄明信片。


在这之前我觉得我做过最有意思的旅行是


和 90 多个不同文化背景的同龄人一起旅行,几天几夜不睡觉。


这些事情如果再来一次我可能会做得更好


准备一个 64G 的手机和更多 App。


我希望用这句话来总结这次旅行


在功能上尽可以依赖手机,社交上要摆脱手机。



他一手打造了美国最大的汽车公司,又两次差点毁了它 | 这个人有好奇心



上班了,用这21个理由骗自己「上班还是很快乐的」!| 每天还有一个list



「IT公论」创始人李如一近期看过的 6 本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