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诺奖三个人,救了多少人?

2015-10-08 一诺+晕蔡 奴隶社会

题图:2015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被授予屠呦呦等三位科学家(图片来源:英国卫报)

这是奴隶社会的第540篇原创文章。欢迎转发分享,今天的文章欢迎其他公众号转载,无需授权


10月5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三名科学家因其对疟疾、河盲症和象皮病治疗所作出的巨大贡献而分别获奖,其中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为发现青蒿素抗疟疗法成为有史以来获得这一奖项的第一位中国人,这无疑是对中国在医药研发领域成绩的巨大肯定。

我们中国人关注这件事,多半是由于这是中国科学家因为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而首次获得诺贝尔科学奖, 这的确让人异常振奋。但今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还有一点值得我们注意,那就是它极为罕见地被颁给了三位对寄生虫病做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一半被授予屠呦呦,以表彰她在疟疾新疗法方面的贡献;另一半被授予威廉姆·坎贝尔(William C. Campbell)和大村敏(Satoshi Ōmura),以表彰他们在创新丝虫病疗法方面的贡献。

这次诺贝尔奖的消息传出来,我发了一条朋友圈,说除了我们中国人激动万分,我觉得另一批激动万分的人是我就职的盖茨基金会负责倡导和传播的同事,因为对这些疾病领域,最大给困难之一就是引起关注。

中国人对疟疾并不陌生,我们这一辈人在中学课本上都学过。大家家里的老一辈人很多也受过其害,比如我姥爷就得过这病,民间俗称其为“打摆子”。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几十年里,中国政府采取有效措施抗击疟疾,到上世纪90年代,中国已经实现了对疟疾的基本控制。1998年,当时中国有13亿人口,而疟疾发病数只有3万多例,发病率仅万分之0.25——相比1954年时的疟疾发病率下降了99%。更重要的是,我们成功将急性疟疾感染病例在所有疟疾病例中所占的比例,从1954年时的61.8%降低至1998年时的1.3%。这是中国在流行病和公共卫生领域的一个巨大成就。

丝虫病在中国要少见一些,但其实世界上有上亿人口是患病高危人群。疟疾和丝虫病加起来,每年仍有上亿人感染,数十万人因此而死亡——这是一个让人难以接受的事实。比尔·盖茨说过,人类如果不能在他有生之年消灭疟疾,他将非常失望。美国前总统卡特也曾公开表示,他希望在他有生之年看到河盲症(丝虫病中的一种)从地球上消失。今年盖茨60岁,卡特91岁,三位刚刚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也均已超过80岁,他们消灭这些疾病的愿望能够实现吗?

让我们来仔细看看这几个疾病:

疟疾

疟疾是一种由疟原虫寄生虫引起的急性发热疾病,通过受感染的蚊虫叮咬传播给人类。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目前全世界近一半人口(32亿)处于罹患疟疾的风险之中,导致每年出现约1.98亿例疟疾病例和58.4万例疟疾死亡病例,其中大多数死亡发生在非洲儿童中,那里每分钟便有一名儿童死于疟疾。人类治疗疟疾最有效的药物均源于两种植物提取物,一是法国科学家从金鸡纳树皮中提取的奎宁,二是我国科学家于从青蒿中提取的青蒿素。

屠呦呦在获奖后表示:“青蒿素是传统中医药送给世界人民的礼物,对防治疟疾等传染性疾病、维护世界人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青蒿素的诞生使得数百万人避免因患疟疾而死亡,目前治疗疟疾的最佳方法——特别是恶性疟治疗方法——就是以青蒿素为基础的联合疗法。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奎宁提取是19世纪20年代的工作,屠呦呦的工作开展于上世纪70年代。单从这两种药物的发现时间就可以看出,抗疟药物的研发是多么需要更新的突破。


图:比尔·盖茨于2009年所做关于蚊子、疟疾和教育的TED演讲(图片来源:TED Blog)

视频链接:http://v.youku.com/v_show/id_XNzA5Njk3OTUy.html?f=22224037

“眼下用于研发防治疟疾药物的钱还不如用于研发防治秃顶药物的钱多。”盖茨在一次公开演讲时谈及抗疟研究资金缺乏时说道,“秃顶挺糟糕,富人也受它折磨。这就是防治秃顶获得优先考虑的原因。”根据国际生发术协会和世界卫生组织提供的数据,全球每年投入在脱发手术治疗上的资金高达20亿美元,而在2010一年中,只有5.47亿美元被用于疟疾研究。

丝虫病及被忽视的热带病

与屠呦呦同获诺奖的另外两位科学家威廉姆·坎贝尔和大村敏发现了阿维菌素,其衍生物伊维菌素从根本上降低了河盲症和象皮病这两种丝虫病的发病率。河盲症和象皮病还被世卫组织计入17种被忽视的热带病之列,这些疾病影响着超过15亿人的健康和福祉,大多是由蚊虫叮咬而传播的寄生虫病,另有一些的传播源则是遭污染的水和虫卵孳生的土壤。

河盲症(盘尾丝虫病)是一种由丝虫寄生虫引起的眼病和皮肤病,通过滋生于河流和小溪中的黑蝇(蚋)反复叮咬传播。被感染者可能出现奇痒和各种皮肤病变,有些被感染者出现眼睛病变,最终发展为视力受损直至永久失明。河盲症主要发生在热带地区,99%以上的被感染者生活在撒哈拉以南非洲。


图:河盲症病人(图片来源:Humanosphere)

象皮病(淋巴丝虫病)是一种由丝虫寄生虫引起的热带疾病,通过受感染的蚊虫叮咬传播给人类。象皮病感染通常发生在童年期,对淋巴系统造成隐形损害。被感染者成年后,可出现疼痛和严重畸形症状、淋巴水肿和阴囊肿胀,造成永久性残疾。据世卫组织估计,目前全球有超过1.2亿人感染象皮病,约12.3亿人受到该病的威胁,他们中的大部分生活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南亚和东南亚等地区的发展中国家。

两位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在防治河盲症和象皮病以及其他由寄生虫引起的被忽视的热带病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同疟疾类似,这些疾病依旧在威胁着上亿人口,而治疗这些疾病的药物研发领域也还存在巨大的空白。


图:象皮病患者肿胀的双腿(图片来源:BBC)

全球在这个领域做了什么

15年前,世界各国领导人在联合国总部通过“联合国千年宣言”,并制定出一系列以2015年为最后期限的目标(即“千年发展目标”),其中包括“到2015年遏制并开始扭转疟疾和其他主要疾病的发病率”(目标6C)。如今15年过去了,全球新发疟疾病例减少了37%,疟疾死亡率也骤降了60%。世卫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评价说:“全球疟疾防控是过去15年来公共卫生领域最为成功的案例。”就在9月底,全球领导人在联合国总部通过了2015年后发展议程,并提出人类未来15年要实现的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其中多个目标均与抗击疟疾和被忽视的热带病密切相关。

举例来说,象皮病会通过广泛影响人类免疫系统而降低疫苗接种的有效性。如果一个孩子感染了象皮病,即便没有出现水肿或残疾,也可能会由于免疫系统受损而产生贫血或营养不良,并且更容易因感染其他严重疾病造成死亡。而如果一个孩子感染了象皮病,并在成年之后出现了肢体畸形,由此带来的耻辱感和社会歧视还可能使其丧失通过上学和工作来摆脱贫穷的机会。我们如果能够成功消灭象皮病,便向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的“消除贫穷”、“良好健康与福祉”和“优质教育”等目标更加迈进了一步。

盖茨基金会邀请你同我们一起行动

盖茨基金会长期以来致力于同全球合作伙伴一起,消除疟疾及抗击被忽视的热带病。在消除疟疾方面,基金会业已开发出一套详细的策略,通过支持抗疟工具的研发,实现在下一个世代消除疟疾的目标。基金会在过去投入了超过20亿美元用于抗击疟疾,这些资金主要用于下一代药物、诊断方法和疫苗的开发。此外,基金会还通过向全球基金捐赠16亿美元来对抗疟疾;在抗击被忽视的热带病方面,基金会已向致力于抗击被忽视传染病的机构发放了超过10亿美元的资助,主要侧重于开发新工具以及设法提供和推广这些工具。除了直接投资外,基金会还倡导国际社会增加资金投入以支持上述工作,例如基金会曾投入3.63亿美元,于2012年初同世卫组织等合作伙伴共同发起一项抗击十种被忽视的热带病的大型国际行动,目的是在2020年前消灭或控制这些疾病。

盖茨在他今年初发表的《2015年盖茨年度公开信:我们对未来的大赌注》中提到了全球健康领域的五个目标,其中包括:

从地球上消灭脊髓灰质炎和其他三种疾病。完全消灭一种疾病是非常困难的——事实上,1980年消灭天花是人类历史上唯一一次完全消灭一种疾病。但只要继续努力,我们就可以在2030年前消灭四种疾病。今年我们可以将脊髓灰质炎赶出非洲,未来几年我们可以让这种疾病在全球范围内彻底消失。麦地那龙线虫病是一种可导致剧痛的疾病,在患者丧失行动能力的数月间,长度可达几英尺的寄生虫会从患者腿部钻出。令人欣慰的是,此病的消失同样指日可待,这主要归功于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及其卡特中心(Carter Center)的努力。我们还会消灭象皮病、河盲症和致盲性沙眼,这几种疾病造成贫穷国家数千万人残疾。医药公司正在大量捐赠能够遏制这些疾病的药物。此外,由于近几年数字地图的发展,我们可以找出疫情最严重的地区,从而更有针对性地运用药物。去年有8亿人拿到了这些免费药物。

找到消灭疟疾的奥秘。到2030年,人类还无法彻底消灭疟疾,但我们会获得消灭疟疾所需的一切手段。这些手段包括防止患者受到叮咬后将疟疾传给蚊子的疫苗、将疟原虫从人体中彻底清除的单剂量药物,以及能够立刻判断人是否感染疟疾的诊断测试。如今,这些技术的雏形正处于开发阶段。15年后,我们将做好充分的准备,让疟疾像天花和脊髓灰质炎一样,从地球上消失。

今年10月19号至21号,有着十年历史的盖茨基金会“大挑战”年会将来到北京。中国科技部将作为本次年会的东道主,欢迎来自世界各地的科技工作者、全球发展合作伙伴和资助机构。我们衷心希望能有更多的科研工作者将关注点投向全球健康和发展领域,汇聚人类共同拥有的智慧来解决这些人类共同面对的大挑战。


图:2015年盖茨年度公开信:我们对未来的大赌注(图片来源:gatesnotes)

点击“阅读原文”,可以读到发表于2015年1月的盖茨年度公开信,看你我如何能够一起行动。


推荐阅读:推荐一些盖茨基金会和公益方面的文章

一诺 | 从麦肯锡到盖茨基金会,我为什么换工作

谈谈钱,说说爱

那些公益教我的事

This is Africa 西非公益纪实



你读到的只是冰山一角,读经典老文章,发送 m 或者点下面的菜单。有感悟想和大家分享请回复「投稿」。

长按下面的二维码关注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