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求求你,别让我去上学

一出学社 奴隶社会 2019-07-02

这是奴隶社会的第 1758 篇文章

题图:一出学社的学生正在自制空气质量检测仪。

作者:任竹晞、吴霞,一出学社联合创始人。传说中的TP-Link。一个清华电子+哥大教育,一个北大金融+西北MBA。从小到大都是“别人家的孩子”,直到6年前投身教育创新事业一举成为“别人眼中的疯子”。本文来自:一出学社(ID:yichuacademy)。

华章写在前面:

前天是一土嘉年华和奴隶社会的五周年活动(太多干货,不看可惜),在众多展示空间中,一出学社的展台吸引了很多人,我突然意识到,“问题学生”原来并不小众,从某种意义上讲,很多人都是“问题学生”,只是表现出来的问题不一样罢了。今天开学,想想有多少孩子会恳求爸爸妈妈说:“求求你,别让我去上学。”孩子既没有选择,又没有发言权(No choice, no voice),简单一句话后面,有多少无助与无奈?

教育是个很奇特的行业,它需要很专业的人才,但是因为现金流太好,冲进来的很多人更加关注的是如何赚钱,和赚更多的钱。这时候,看到一个在持续思考并践行教育的人,真有一种遇到战友的感觉。当我看到吴霞、竹晞和她们青春洋溢的七人团队,我知道我遇到了战友。

在一土嘉年华,我们讲到一土的目标是构建可复制的成全式教育生态。我们非常欣喜,有机会可以用一土的品牌、IT、和体系化能力,全面支持一出学社的发展。希望有一天,我们的孩子即使生病,也会说:“求求你,我要去上学。”

成全每一个人,才是好教育。


今天是 2 月 25 日,是大部分学校开学的日子。大家常说:“高高兴兴上学去,平平安安回家来。”但是,事实上,今天是很多学生又一轮煎熬的开始,他们都是“战战兢兢上学去,伤痕累累回家来。”


为什么这么说呢?


去年这个时候,我和我的团队开始在一所公立学校执行一个项目。在我的一节课上,一位成绩优异的学生当着所有同学的面说:“学习差的人就是垃圾,咱们学校老师学历背景都那么好,教那些垃圾真是太委屈了。”而坐在她身旁的,就有学校里学习最差的几位同学。


听到她的话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这是一位15岁的孩子,当着全班的同学,不顾他人的感受,理直气壮说出口的话。那些在场的“差生”们,当时都低垂着眼,表情难过,但是没有一个人反驳她,似乎已经习惯了这样的评价,默默地承受着。


虽然在那一刻,这个学生看上去是个施暴者,但其实她自己也是受害者。她也因为成绩的压力,而长期焦虑和抑郁,伴随着厌学情绪和自残行为。


后来,在我与学校个别老师和家长的沟通中,也听到她们用“垃圾”来形容“差生”。每当我听到类似的话,都十分痛心,因为我知道这些孩子都有很多不为人知的优点。


我渐渐发现,这些观念往往根深蒂固,而且渗透在学校很多的日常活动中。


比如,在一次会议中:


“如果学生顶撞了老师,你们会怎么做?”有人问。


“我会先跟学生和老师都分别了解一下情况,再判断下一步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教育方法。”我答。


“但无论什么情况,学生顶撞老师都是不对的,都应该先让学生道歉。”“对啊,你为什么认为老师会有错呢?


“学生不会平白无故地顶撞老师,出于对学生的尊重,我们不能默认就一定是学生的错。”我解释道。


“这样就是纵容!有些孩子就是不尊重老师!上学期,我的一个学生跟老师起了冲突,我就是直接先痛骂了他一顿,然后领着他去跟老师道歉的。”


“但从实际效果来看,逼学生道歉反而让学生更加抗拒老师。尊重的前提是平等。”我补充道。


后来,我反复去和国内外的同行交流,还看到教育部在这个问题上,对老师提出的要求。


▲ ‍‍‍2018 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

综合素质(中学)考试原题


大家一致认为,以人为本的教育,要求老师关爱学生、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不分缘由地直接判定学生错,是违背未来教育发展方向的。师生冲突解决只是一个小小的例子,但它折射出来的是整个大的教育环境里根深蒂固的落后观念。


这时,有人会说,因为这些孩子是“问题学生”,那些理想化的理念是没有用的,只能用极端手段对待。但我所看到的情况绝非如此 — 不是“问题学生”需要极端手段,而是错误的方法制造了“问题学生”。我们的实践可以证明,用适合的方法面对这些学生,他们人人都可以有光明的前途,都是“无限潜力股”。


问题学生,真的有问题吗?


我们过去一年,接触到上百名被贴上“问题学生”标签的学生,大致分为:


  • 学困型:学习困难,听不懂学不懂,多科成绩不及格

  • 叛逆型:有很多违规违纪的行为问题,频频被处分或者已经被学校劝退

  • 厌学型:厌学情绪严重,难以接受传统课堂,经常上课不听讲、旷课,或者已经休学在家


都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但我们却看到“问题学生”所遭遇过的不幸,都惊人得相似。


我们的老师待成长,

很难做到“以学生为中心”


面对学困型学生


学生基础差,上课一个字也听不懂,交不上作业,老师直接将他赶出课堂。对成绩较差的学生,老师直接说:“考了 50 分以下就说明根本没努力”。


其实,一个学习陷入困境的学生更加需要被尊重、被看到。要引导一个学生克服对学习的无助感,更需要给他鼓励和肯定,帮助他建立成就感和自信。但不少老师,连最基本的鼓励和肯定都很难做到。



面对叛逆型学生


一位学生家长告诉我,他的儿子在三年级的一节课上,老师问:“都有哪些物体是圆的呀?” 一般孩子们会答:“皮球”,“橙子”,“月亮”。而她的儿子说:"炸弹"。全班顿时哄堂大笑,老师花了很久才让学生们平静下来。愤怒的老师把她儿子“请”出了教室罚站,下课后就火速找家长批评教育孩子。


但这样尝试控制的做法适得其反,反而激起了孩子更强烈的对抗。在反复的交锋中,他十几岁时,就从一个顽皮的孩子成为了一个真正叛逆的孩子。叛逆的孩子更具有独立思考和批判精神,他更需要被倾听、被接纳、被平等对待。但这对老师的同理心和包容度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面对厌学型学生


学生:“老师你别管我了,我能活着就不错了。”

宿管:“我就说了一句,她就哭着跑出去了。”


这是我在一次突发事件后,分别从学生和宿管老师得到的回复。


当时学生没有课,想睡觉,但学校规定白天不能在宿舍。宿管催促她去教室,并威胁要找教导处主任。学生觉得异常委屈,大喊着“你去呗”,边哭边冲出了宿舍,直接翻墙离校出走。其实,这位学生长期厌学,服用抗抑郁类的药物,因而经常犯困。她需要个性化的对待,但学校的条条框框却往往不允许。


这样的学生,有些学习能力很强,甚至成绩不错。但是,他们有超出常人的敏感,有的被学校的竞争环境压得喘不过气,有的遭受过同伴或老师的霸凌。常年的精神压力,让他们厌恶课堂,突然在某一天爆发,再也不愿意回到学校。这类学生更需要老师不带评判的无条件的爱。


其实,绝大部分老师,都希望对学生和颜悦色。但是,面对严格的教学环境、巨大的工作压力和不足的教师支持,遇到“问题学生”时,她们往往会忍不住动用强制手段,以解燃眉之急,让大部分学生的教学能够顺利进行。


我们的学校惯性大,

很难落地颠覆式的创新


“问题学生”能教好吗?


我遇到过一位学生,他的父亲曾经送他去读了一年工读学校。他曾经因为在数学课上玩儿手机,公然顶撞老师。他当时数学和英语考试成绩都是个位数。


但当我跟他交谈的时候,我发现他是一个批判性思维、逻辑思维和沟通能力都非常好的孩子。这样的一个孩子,怎么会学不好呢?我深知他有巨大的潜力没有被激发出来,于是开始寻找突破口。


渐渐地,我发现他很喜欢唱歌,未来想艺考。这是一个绝佳的撬动点。于是,我让他跟艺术老师交流艺考的基本要求,陪伴他去参加学校合唱队的面试,也建议他的父母去深入了解这个职业选择等等。后来他在自己的一篇反思中写到:“我发现我要先把文化课成绩提上去,才有资格去完成我的理想。”他有意愿学习了,因为他有目标了。


“英语需要补,那我们就先从你喜欢的英文歌,开始学习吧?”

“好。”

 

于是,在教室里,大家时常会看到我们一起练习王嘉尔的一首英语嘻哈歌曲《巴比龙》。


但数学怎么办呢?他已经完全跟不上现有的教学进度,而数学老师已经满负荷在工作,没法单独给他补习。所以,我们最后达成了一个协议,他不再去上常规的数学课,而是要自己利用一个数学 APP,从初一开始补起。我会关注他的进度,同时每周给他上 2 节答疑课。结果,他每周都会准时完成约 100 道数学习题。要知道,他以前从来不肯学数学。而这个改变,仅仅在两周的时间之内就发生了。


这个成功不仅仅发生在这一个学生身上。后来,好几个著名的“数学学困生“都在我的“爱上数学”课堂上,获得显著进步。


这个改变的发生,除了我帮助他们找到动力,与他们建立联结,消除他们对数学的恐惧外,还有几个非常重要的因素,需要学校提供系统性的支持:


  • 自选学习内容:允许学生利用优质的APP学习,并提供相应的网络支持

  • 设置灵活课表:允许学生完全自己掌控每周学习数学的时间

  • 突破统一进度:允许学生根据他的当前水平和未来目标确定学习进度


在我们的“合作学习”课堂上,我们也把数学学科的成功,复制到了所有学科。仅仅几周后,他们所有科目的分数都明显高于其他班级,尤其是数学平均分,比其他班级高出 20-30 分!


这个结果,让我们自己都不可思议。原来,学生一旦被点燃,他们的上升速度,可以如此之快。而回顾我们采用的方法,80% 的时间其实都花在了和学科知识传授无关的内容上。我们意识到,想要达到这样的效果,需要学校能够,把老师从部分知识传授的工作中解放出来,让老师有精力关注到每个学生的心理状态、学习动力、学习习惯和方法等,才能真正地做到因材施教。


而这些做法,对所有学生,都是适用的。


但是,当我们想大规模复制这个成功时,学校犹豫了。这样的改革,涉及到改变全部学科的教学方式,去适应这些“问题学生”的学习需求。无论是家长沟通、教师培训、还是政策解读,都要打破常规和惯例。这样的风险,学校很难承受。


我们的家长很无助,

常常病急乱投医


孩子在学校状态越来越差,最着急的是家长,最无力的也是家长。


我们曾经遇到过部分“问题学生”被停课。其实这个决定并不合理,只是一种简单粗暴的惩罚。但出乎意料的,所有家长都表示“理解学校,我家孩子确实太不像话”,有些人甚至很赞同,“就该给他一个下马威”。


他们都是被“请家长”的常客,他们很早就发现,自家孩子和大家公认的好学生不一样,但是他们并不理解自己的孩子为什么会是这样,更无法辨别学校的措施是否合理。很多家庭,每年砸数十万元给孩子补习,有的家长甚至走投无路到送孩子去“戒网瘾学校”,最后仍然无济于事。


不少家长心里也清楚,这些措施没什么用,但真正有效的解决办法,在国内根本很少听说,家长又能怎么办呢?在屡次尝试不成功后,家长只能把自己的愤怒与焦虑,转嫁到孩子身上,长叹一声“都怪这孩子不成器”。


其实,家长们这些病急乱投医的尝试往往是在试图改变孩子,让他能更像“别人家的孩子”,适应学校;殊不知,这些孩子真正需要的,是能够适应他们独特需求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当给予孩子们安全的环境,让他们用更适合自己的方式学习,针对他们的水平提供灵活的课程设置和辅导,这些孩子学习的状态可谓判若两人。



家长们可以并且应该相信:在适合的环境下,每个孩子都能够喜欢上学习,通过学习成长,并凭自己的力量过好一生。他们每一个人都是“无限潜力股”。


一个专收“无限潜力股”的教育机构


我们过去一年的尝试,让我们与这些“无限潜力股”们结下不解之缘,但是我们发现在当下,鲜少有机构能够真正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所以,我们想提供一条新的路,为这些孩子们,提供一种全新的、个性化的教育。


不少人觉得我们疯了。总是会有人说:“你们搞不定这样的学生。”


大家想象中的“搞定”,是让这些学生服从于老师,而我们看起来太温柔了。但是,我们心中明白,真正的“搞定”,是帮助学生找到自己。这里面不需要控制,只需要尊重和信任。


我们和“无限潜力股”们有过长期的接触,这让我们每一个人都坚定地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有巨大潜力的。



我们是一个有超强的同理心、抗压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学术能力和对教育无限热情的团队。这里既有超级学霸(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人民大学、卡耐基梅隆大学、美国西北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的毕业生们),又有创客、艺术和运动达人(用得好电钻、玩得转篮球、演得了音乐剧)


所以,我们既能引导熊孩子们学会学习,也能和他们一起玩转世界,思考人生。


而且,我们都希望把陪伴“无限潜力股”当做终身追求的事业。


于是,我们设立了一出学社,这是一个温暖有爱的成(wan)(shua)(tian)(di),根据每个学生的需要,提供肆意生长的阳光雨露。我们坚信每一个学生都是“无限潜力股”,都能在这里破土而出,成长为能终身学习、创造价值的人(敲黑板划重点啦:这是我们的培养目标)。用家长的话讲,就是希望孩子未来不被社会淘汰,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这些学生,需要一种新的师生关系。我们会构建一个师生共同体,导师和学生的身心都在同一空间,一起成长。所有的导师都是有爱的陪伴者,都清楚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都可以在学生需要的时候给予支持,也都会用心为学生营造一个身心安全的环境。同时,大家会一起制定规则,一起建设学社,一起讨论人生,一起尽情玩耍。


常有人问我们:“这样的学生放在一起,不会互相带坏吗?”我们坚信不会,因为他们本来就不坏。他们大部分的问题行为,都是对原有环境的一种反抗。当他们获得了真正的平等和自由,他们也会回应以尊重和爱,而他们对学习的看法也会相应转变。


 自信无处不在。


这些学生,需要一种灵活的学习模式。在这里,有混合式学习、项目制学习、深度学习等创新的学习方法,支撑学生重新建立学习的动力、兴趣与信心,打破所有人按照完全相同的步调进行学习的局限,找到适合自己的步调,定制自己的个性化课表。


 小组自制空气质量检测仪。


学生将自己定义在学社的一天,它可能会是这个样子:


  • 8:00 自愿选择参加早晨的自主学习小组或俱乐部活动

  • 9:00 与导师一起讨论当天的计划

  • 讨论结束,便开始执行当天计划:选择进入相应的活动区/学习区,自主完成任务、观看视频、阅读书籍或进行小组讨论;选择参加相应的项目制学习活动、学科答疑、嘉宾分享、pop-up工作坊或合作学习;空闲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 15:00 与导师、同伴一起参加当日的体育活动

  • 16:30 一起总结当天的收获和回顾计划的完成情况

  • 17:00 自愿选择参加晚间的自主学习小组或俱乐部活动


这些学生,需要时间和空间疗愈自己和探索自我。每一位学生,在学社大致会经历如下四个阶段,而每个阶段的用时将因人而异。这个成长路径本身也会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


 学生在一出学社的成长路径。


无论学生的目标是高考、出国还是就业,我们都可以支持。但由于篇幅所限,我们没有办法详细说明我们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课程设置等内容,您可以关注我们的公众号进行了解。


今天,是我们正式启动报名的日子。我们的学社就在北京的太阳宫地铁站附近,从 9 月开始,我们可以为外省学生与家住很远的本地学生提供住宿。


我们知道我们即将做的事情会非常难,但它绝不是 不可能的任务。令我们激动的是,我们的计划和决心打动了一诺姐和华章,所以非常有幸,一出学社也成为了一土教育生态的一员。我们因此拥有了更为强有力的教学教研支持,以及更加丰富的社会资源。


我们已经开始与一土的团队一起,搭建初高中阶段的育人体系。我们也将充分利用一土集团的资源和教师成长体系,打造一支超一流的导师团队。除此之外,学生的个性化学习离不开先进的 IT 系统,而一土的大家庭更是为我们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尽管我们只是一所小小的成长中心,但是我们深知,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庞大而顽固的教育体系问题。大多数的“无限潜力股”,还是只能选择传统教育。所以,我们的目标是将我们的经验与方法体系化,形成能够输出给更多学校的教育教学模式。而且,这绝不仅仅是个愿景,因为已经有北京的公立学校开始与我们合作。


所以,如果你身边有适合一出学社的家庭,请把这篇文章分享给他们;如果你希望报名一出学社,请加入我们的微信咨询群,了解报名信息。


 扫码加入报名咨询群。


如果你希望加入我们的团队,想给予我们任何形式的支持,或想更多了解我们,请关注公众号“一出学社”,或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填写表单与我们联系。


每一个学生都是“无限潜力股”,他们需要能发现他们潜力的眼睛。

-  END  -

推荐阅读

一诺:后天

中国的教育,需要回归常识

一诺:宝贝,我希望你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存在即合理?这个网红说:放屁!

口红,教鞭,和鲜血

你读到的只是冰山一角,看经典热文,点击菜单。


有感悟想和大家分享,

给邮箱 nlsh88@163.com 投稿吧。


欢迎转发分享;对话框输入“转载”即可了解授权详情;未经授权,不得用于微信外的平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