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批判北大,我更想感谢北大三女生
这是奴隶社会的第 3103 篇文章
题图:文中图片皆来自网络截图。
作者:阿兰若,前电商人,经历过职业从工业到电商的转型,又经历过意外事故后的生死跨越。生命追问的灵魂荒原旅行者,向内行走中,做了一年无用而自由的废柴。慢节奏里写一写,整理曾经的时光流淌与所思所想,再去重返人间。
温馨提示——
各位读者朋友,微信又改版了,这导致如果没有给公众号设置星标,可能就看不到我们精挑细选的封面和推文了,甚至会跟公众号长久失联。
给奴隶社会公众号设置星标,方法如下。
不端不装,有趣有梦,感谢你将近十年的支持与陪伴。
是她们的真实展现,让中国女性的思想黑洞被看见:原来女性深陷困局。
对话主题是女性主义,上野千鹤子和北大三女生在这个主题上表现出巨大的认知水平差异,这种差异,不仅包含着专业人士与圈外人士的认知差、中国的父权制婚姻的顽固性、高学历与高认知之间的非必然性,也包括击碎人们对于北大的名校膜拜、对于精英女性的光环迷恋……一个高下立现的对话,拆掉了我们的所有幻想,啪的一声,让梦想跌碎,回归惨淡的现实。
最大的勇敢,
是向世界展示自己的脆弱
曾经,我在孙要良教授的公众号里看到过这句话:最大的勇敢,是向世界展示自己的脆弱。这是一句击碎我内心铠甲的箴言。而当我看到这句话,再去审视北大三女生的问题,我最大的感触是:谢谢她们,勇敢的向世界展示了自己的真实,尽管这真实背后,藏着或多或少的不堪,但真诚,是最值得肯定的品质。
她们完全可以遮掩自己内心的脆弱,去编造美好的婚姻展现,不提自己在婚姻选择、婚姻维护上付出的各种代价,打造一个美好的假象,让世界相信,精英女性都已经走入了崇尚平等自由的女性主义。编造那些“看上去很美”的童话,对于能以智商考入北大的女生来说,并不难,但她们选择了勇敢,真实的展现自己的脆弱和不堪,她们恐惧老家人对 30 岁单身女性的指指点点,恐惧丈夫出轨而选择了生育,恐惧单身会失去很多社会问题选择权如遗产、纳税。
那么,思考向前一步,这种不堪,专属于她们吗?社会文化对女性的婚姻审判,是每个中国女性的枷锁,否则,剩女一词从何而来?婚姻审判是每一个女性的痛点,也是我们这个时代中国人的共同困局。
北大这三个女生,尚未超越父权制婚姻的信仰,那么,其他的北大女生呢?都告别这一文化困局了吗?北大男生呢?都告别大男子主义,走向平等主义的现代文明了吗?思考继续扩散,清华呢?985 呢?一本二本三本每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都明白什么是女性主义,什么是平权,什么是爱与尊重吗?
每一个认识字能够思考的人,是否也都想过放下社会对自己的婚姻审判,去寻找自由平等之下的真实自我呢?从北大清华到乡间小屋,都在同一波文化浪潮中,这是延续了几千年的农业时代的父权文明,谁都不能轻易超脱。
静坐常思己过。面对这个热点话题,批评她们是最简单的事情,但是,更需要的,却是去比照自己。把自我的价值构建在男性的认同之上,构建在家庭与婚姻中,取悦男性,期待得到男性的认同,这并不是专属于她们的思维模式。
每一个女性,也许都可以借此反躬自省,去思考我们自身是否有能力有魄力超越这千百年的男权诅咒、超越现实对女性自由的打压,告别以男人为中心的相夫教子绝对法则,去发现真正的自我,在生命旅程、家庭关系、社会秩序中,活出真实自我,实现真我的价值创造。
同样,每一个男人,也可以去想想,在这个告别了一夫多妻制才 100 年的文化里,是否做到了躬身入局,告别大男子主义,以爱与忠诚投入婚姻,与她共同构建一个令人向往的家园。很多时候,既得利益者难以放下眼前的短期利益,那么,至少也需要想想,如何启蒙女儿的女性主义,为女性争取应有的空间;或者,替儿子思考,如何在未来的时间里,吸引灵魂丰富的女性,创造更美好的人生。
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从皇权宗族到现代文明,无论男女,我们都在这样一个文化大变革的时代浪潮里,不迷恋过往,不贪恋控制,着眼未来,我们才能找得到去往远方的路。
这是一场真实的访谈,也是一场深刻的对决。我们看到了先知与众生的思想差距,女性主义的开创者和大众思维的冲突;为精英祛魅,明白怎样的学历都无法为我们抵挡世俗文化的洪流;这也是理想与现实的对决,让我们意识到,我们的社会文化离理想世界有多远。北大如此,中华何堪?
十几年前,我看过《经济学人》发布的一篇关于东亚女性地位与婚姻的调查报告,日本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在30岁时的未婚率高达30%,中国仅有8%。现在,中国的未婚数字也在大幅上升。是否,日本只是比我们更早的进入了东亚男权文化的困局,所以,日本的学者,也比我们有了更多的思考?同样,一路高企的离婚率,是否也因为我们未能及时告别男权思维,陷入掌控与被掌控的古老游戏里,远离现代文明的真爱之旅?
上野千鹤子曾说,“如果没有人扔石头,平静的水面就不会翻起波浪。只要翻起了波浪,被影响到的人就可以在各自擅长的领域把它传播下去。”上野千鹤子也曾与戴锦华对谈,但是由于双方的智慧高位,鲜有大众关注。恰是北大三女生这样真实的对话,展现了真实的落差,从而掀起了巨大的波浪,让众多男性女性先是走入批判场,去审视三个臣服于昨日父权的女性;随着时间的流淌,也有更多冷静下来了的人开始去审视整个社会的文化,去反思自我的思想世界。
所以,比起批判,我更想感谢她们。因为她们的真实,我们可以有机会看见社会的不堪,看见思想水平的落差,看见女性承受的思想枷锁,也掀起了公共舆论的浪潮,让更多的人关注、思考这些问题,去反思自我,追寻未来。也许,我们还可以思考我们的下一代,为他们给予向着美好行走的指引。
比起曾经沉默的黑暗,我们更需要浪潮中的这一缕烛光。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但宽容比自由更重要
我们的哀叹,是因为对现实的不满。我们虽然了解女性的现实困境,却不曾想到,原来北大这样带有顶级精英光环的未名湖畔,也缺少照亮人间的现代文明霞光。她们明知道自己身陷囹圄,婚姻的世俗审判、亲邻的道德压力、背叛的隐忧,不得不一再放低自己的愿望,却也不曾反抗,不曾追问自己的心:这一切,真的是自己想要的吗?真的是别人必须皈依的吗?甚至她们对上野的提问,都带着父权婚姻下的自豪感。
她们已然来自华府北大,再去想想乡野荒地,此间的女性,又能得到多少自由与平等呢?中国新生儿性别比久居世界第一,看看这个数据,大概也能明白女孩从小的命运了。女性的每一天,每一段旅程,如上野所说,都在承受着隐形的或者明确的性别歧视。
这是一种击碎人心的伤痛,这是一段集体迷失的困局。我们以为我们走入了现代文明,三个北大小公主告诉了我们不想看到的真相。于是我们拒绝这是真相,为了安慰自己,我们把所有的锅都丢给了她们。是的,错误都是她们的,我们的梦想还在。陷入这种困局,是身为女性的不幸,可是,精英如她们,为何依然不抗争,选择了妥协与认同,甚至以为婚姻就是一种成就,没有结婚的都是受伤的不幸者?这是她们的不足!这是前期很多公众号的声音。
但仔细想想,某种意义上,我们对她们的过分批判,也是厌女症的另一种释放:反对所有我们不认同的价值观,要求他人必须是强者是英雄,这大概就是另一种思想上的慕强——不允许别人是弱者。
我们无法体谅她们内心所承受的压力,去感知作为一个女孩,从出生起就在承受的性别评判,我们期待她们是勇敢而智慧的人,去对抗所有的世俗压力,成为坚决的对抗者和文明引路人。但是,这是不是另一种道德绑架?为什么,她们必须勇敢?
我成长在一个重男轻女重灾区,在我出生的年代里,新生儿男女性别比高达 1.5:1。小时候扮演过乡村小学霸与井底蛙老大的我,关于女孩的教育与成绩,从小听到的评论常常是:“女孩子小时候成绩好有什么用?长大了会变笨的”;而我父亲听到的评论常常是:“让女儿读那么多书干什么?将来总要嫁去别人家的。”
我是被平权主义父母保护的幸运儿,种种歧视之下,仍能保留一点内心的勇气,但我的经历让我知道,更多的女性,如没有父母的特别保护,她们活在了更大的压力环境中,被迫接受被定义的价值,被安排的人生。在现实的重重压力下,她们选择了软弱,这种软弱也许不值得称许,但至少应该被体谅被包容。我不能赞美她们的妥协,无法认同她们潜意识对父权制婚姻的皈依,但是,我更期待,我们的世界,能够看见她们成长过程中一路承受的压力,理解她们不得不如此选择的脆弱。在鲁迅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之上,我更喜欢胡适的“宽容比自由更重要”。
如上野千鹤子所言:“我们不能把接力棒硬塞到人家手里。”我们可以要求自己足够勇敢,去面对自己的内心和坚守自己的愿望,但是,不能把这些愿望强加于人。我们可以不认同她们的观点,但是我们必须做到对事不对人,只谈观点不攻击人;如果我们不能宽容她们的脆弱,那我们就是残暴的审判者,也可能将在未来面临他人的暴力审判。
这个访谈中,上野教授充分地展现了她思想的深刻性:“我认为个人能够解决的问题,是有极限的。有些事情,必须通过社会或制度的改变去实现。”在对她们的思想不认同之外,作为重男轻女社会文化的亲历者,我们更需要以自己的宏观视野,去看到整个社会的问题,然后,超越对个体的指责,去尽到自己的社会职责,发挥自己的力量团结身边人,共同努力创造理想未来。
如果世界需要英雄,就让自己勇敢一点,去创造自己想要的美好;如果世界需要智慧,那就让我们努力,让自己更贴近智慧,看见众生的困局,去找到问题的根源,采取行动为集体松绑。只有我们自己,去接过这个时代的接力棒,才能创造美好明天。
慕强的价值观,
是人类共同的诅咒
人们为什么厌女?因为女性的标签是弱者。而厌女的背后,藏着慕强的逻辑:人们只爱慕强者。
可是,女性为什么是弱者?回归人类史,对于女性的贬低,也许是来自农业社会。野人时代,男人打猎女人采摘,匹配的是部落文化和母系文化,并没有因为性别差异造成的明显打压。而女性权利的急剧下降,就是从农业社会的父权婚姻制度开始的。这背后的控制力量,是生产力与武力的竞争。但女性同样拥有着天赋才能:生育与爱,对家庭的照料,只是这些力量不曾被重视。重男轻女的背后,隐藏着对人的社会经济价值的衡量。我们只给予经济、武力强者以权利,女性因为承担着生育职责、家庭照料职责,因而不得不降低自己的社会竞争力成为一个“被定义的弱者”。这是一种高度拜金的社会文化带来的文明扭曲。
慕强的逻辑,其实是所有人共同的诅咒。人生难免高低起伏,有辉煌处,也难免沼泽地,若不能尊人为人,还人自由,那么,追问一下自己,何时是强者,何时又是弱者?那些苦苦支撑着铠甲与光芒的成功者,那些不被允许哭泣的男人,是否也是这场游戏的受害者?
古已有言:君子不器。如果我们不能以爱与悲悯作为价值观,不能尊重所有的生命,总有一天,我们也会沦为弱者。因为,我们必将成为一个老者。那是我们走不出的命运的诅咒。若要以器物的经济价值来判定人的价值,去定义人的强弱,那么,成为弱者,也许还是一种荣耀,因为命运居然给了我们一个高寿的权利。所谓厌女,所谓强弱,背后思想的本质是等级思维,既是男强女弱,也是你强我弱,这是威权崇拜、等级秩序下的斗争逻辑,而不是文明社会的和平共处法则。只有告别强弱之争,才能让我们深刻的明白天道:无强无弱,无分别心,平等关爱每一个人。
上野千鹤子在东京大学的那段演讲中传达出来的精神,是我们在文明前行路上的指引—— 我们学习女性主义思想不是为了用来嘲讽、凌驾于那些对女性主义还不是很了解的人,或者对自己的处境还无法直视的人(尤其是女性)。我们要承认自己的无知和脆弱,但应该通过互相帮助而非互相指责的方式。只有这样,女性主义才能成为团结而非分裂的力量,成为促进平等而非生产权威的工具。
仔细思考一下,女性主义是只为女性而来的吗?不,是为人世间难以告别的无知和脆弱而来,是对每一个人的关爱,也是为我们更美好的明天而来。
如她所言:
“就算是男性,从前也是弱者,终有一天还会成为弱者。自己也终有一天会成为弱者。既然如此,创造一个弱者也能安心生存的社会,不就是我们的目的吗?建设这样的社会,就是我的愿望。”
“不要等待改变,去做出改变。非常佩服那些努力抗争着的人们,世间如此,我也不愿放弃。”
自知者英,自胜者雄。行动起来,从我做起,做自己的英雄。
- END -
看这些“热点”,想和女性朋友们,聊聊天
娱乐界的大瓜,暴露的不止是渣男的问题
李一诺:儿童友好,女性友好,应是中国社会发展的方向
各位读者朋友,一起在文末留言你的想法/故事吧!也欢迎点分享,给需要的朋友们呀。投稿或者商业合作的朋友,请邮件联系(nlsh88@163.com)。
记得点一下在看和星标哦,期待每个清晨和“不端不装,有趣有梦”的你相遇 :)
点“阅读原文”,加入“奴隶社会”朋友圈,诺言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