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白衣天使坠入至暗时刻:139起伤医事件中的医与患

布谷岛 2021-07-01


文 | 胡诚 廖朗星

图片制作 | 张慧健 梁梦然


2021年1月20日,距离北京朝阳医院陶勇医生被患者持刀砍伤事件已经过去一年。我们通过回顾近五年关于伤医案件的公开报道发现:五年内高达180名医护人员受害,多集中于发达省份及三级医院;急诊科、外科为伤医重灾区;不满医疗过程效果是伤医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对行凶者的处罚多以行政拘留为主。


2020年1月20日,朝阳医院眼科发生暴力伤医事件,做过15000台手术、曾经一天完成86台手术的陶勇医生左手骨折,神经肌肉血管断裂、颅脑外伤、枕骨骨折,两周后才得以脱离生命危险。九个月后,他在新出版的文学随笔集《目光》里,回忆这起事件时,将其称为自己人生中的“至暗时刻”。


2020年10月31日,在《目光》正式发售后的第十天,又一位陶医生在诊室内经历一场至暗时刻。这一次发生在广州市中山三院的精神心理科,伤者分别是该院精神心理科的副主任医师陶炯和医院的工作人员何显平。根据案发时的录像和警方通报显示,行凶者是一名曾在医院就诊的病人,在手持刀具将两位医生刺伤后,跳楼自杀。


作为九年前一起伤医事件的幸存者,自述“死过一次”的北京航天总医院急诊科医生赵立众,曾在微博的简介中写道:“我并不仇恨持刀偷袭我的人,只是希望通过我的鲜血来警醒社会关注医疗体制的健康,以及医务工作者的尊严和生命安全。”时至如今,再次点开他的微博首页,其中一则发布于2020年12月24日,写着“杨文医生一周年,你是不是已经遗忘”。而在下面的一则转发中,他也宽慰一位同仁“乐观点,没那么糟糕”。


图片来源:@赵立众 微博


回顾近几年的伤医事件,情况是否果真如同赵立众所言的可以“乐观点”?与此同时,新冠疫情仍在席卷全球,在这场抗疫阻击战中,医务工作者受到了空前的关注和赞美,医患互助屡见报端,甚至有医生感叹“感觉二十年前那样的医患关系又回来了”,而这是否代表着医患矛盾的确“没那么糟糕”呢?


为此,我们在慧科新闻数据库中以“伤医”为关键词,搜集并梳理了2016年至2020年国内媒体(除港澳台地区)公开报道的139起伤医事件,并对此进行数据分析,尝试归纳出近5年内暴力伤医事件的特征,以探讨救命之地为何纠纷不断,以及我们又该如何避免伤医事件再次发生


五年内过百名医护人员受害

伤医案件数量呈现上升趋势


2018年,中国医师协会通过对全国共计4.46万家医疗机构及14.62万医师进行大样本调查并出具《中国医师执业状况白皮书》,白皮书显示:有66%的医师经历过不同程度的医患冲突,但绝大多数(51%)为偶尔的语言暴力。


最高人民法院指出,自2019年至2020年4月,各人民法院共计一审审结杀医、伤医、严重扰乱医疗机构秩序等涉医犯罪案件159件,判决生效189人。


2016-2020年伤医事件医护伤亡情况

数据来源:2016-2020年公开报道整理


根据国内近五年139起伤医事件的公开报道,共有180位医护人员受害,包括医生135人,护士45人;其中,16位医生失去了生命。


2016-2020年伤医事件数量图 

数据来源:2016-2020年公开报道整理


从总体来看,近五年来伤医事件数量呈上升趋势。其中,2018年最少,为22起,2020年最多,达到35起;而就暴力致医生死亡的事件而言,各年数量均相对较少,且呈下降态势。


2016-2020年各季节伤医事件数量 

数据来源:2016-2020年公开报道整理


此外,伤医事件发生时间的差异较大,冬季(12月至次年2月)为事件高发期,高达54起(38.8%),其余三季的数量则大体相仿。而这可能也与冬季气温降低,处于流感高发期,就诊人数较多有一定相关性。


多集中于发达省市及三级医院

医疗资源分配不均为主要原因


伤医事件的地域分布也存在明显差别。四川、广东、江苏和湖南是伤医事件多发省份,分别为17起(12.2%)、14起(10.1%)、12起(8.6%)、11起(7.9%);而西藏、江西、宁夏等省(区)的伤医事件较少。


2016-2020年各省市媒体报道伤医事件数量

数据来源:2016-2020年公开报道整理


根据国家卫健委2020年8月发布的各地区医疗卫生机构统计数据,四川、广东、江苏三省的三甲医院数均在全国前四。而在这139起伤医事件中,多至84起(64.6%)发生在三级医院,其中三甲医院占74起。


那么,为何伤医事件主要发生在医疗资源发达的地区与级别较高的医院?


2019年不同等级医院医师日均接诊人次

数据来源:国家卫建委


在分级诊疗制度仍不够完善的背景下,病患习惯前往大医院就诊,客观上加剧了“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根据《2019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三级医院的数量占全国医院机构总数量的8%,而所承担的诊疗人次数却高达全部医院诊疗人次数的54%。换言之,象征着优质医疗资源的三级医院,往往需要承担大量病患,进而成为医患矛盾激化的重灾区。


急诊科外科成为伤医重灾区

救命之地为何频现伤医事件


在医院的诸多科室中,急诊科、内科、外科与儿科是伤医事件的高发地。致死性伤医事件则多发生于内科、骨科、精神科等。


2016-2020年伤医及医护死亡科室排行

 数据来源:2016-2020年公开报道整理


从近五年的相关报道来看,患者或其陪护群体不满治疗过程效果(如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感到不适、不满治疗后效果等)、不满治疗方案、不遵守医院规定被制止(如患者插队、吸烟等)以及醉酒闹事等均是伤医事件的主要原因。


2016-2020年伤医事件缘由统计

数据来源:2016-2020年公开报道整理


伤医事件发生率最高的急诊科,主要负责对急性的伤或病提供快速评估、处置、治疗以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或死亡。相比其他科室,急诊科面临的压力更大,工作节奏也更快。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急诊科主任王晶指出,急诊科常常都是“单兵作战”,在大部分情况下医生都需要迅速独立地诊断病因、紧急救治,“因为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一旦急诊方案不符合病患及家属的意愿或出现误判,往往就会发生冲突甚至伤医事件。


此外,急诊治疗往往用药价格相对高昂,对应医保报销限额较低的问题,也可能激化医患矛盾。杀害杨文医生的行凶者亲属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出,他们与医院的矛盾之一,在于能否将患者从急诊科转为住院治疗,院方则以没有床位拒绝,而后续产生的医疗费用远非急诊住院报销所能覆盖。


在离开工作十数年的急诊科后,赵立众坦言,急诊科压力太大,什么样的患者都会遇到。这其中,还包括大量因醉酒闹事的患者。2017年1月17日,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一急诊科医生,在就诊多名醉酒患者时,被锐器刺伤,玻璃碎片嵌入软组织;2018年4月25日,四川友谊医院一急诊科医生,在一次夜间出急诊中,被浑身酒气的患者突然踢中胸腹部,造成多处软组织挫伤。


伤医背后没有赢家

医疗生态积弊重重


医疗圈不需要发泄情绪,两败俱伤没有赢家。”听闻曾经刺伤自己的行凶者获刑13年时,赵立众在一次媒体访谈中说道。


这样的心境,源于赵立众在遇刺后对中国医患关系的多次思考。他发现,很多患者都是可怜人——急诊科有的病人是急需手术却无钱医治默默离开医院的老人,有在建筑工地砸断手指的农民工,也有为赶时间不幸被机动车卷入车轮的“快递小哥”……而每当赵立众想要找到医患冲突的源头时,就会指向当下的医疗体制。


谢锦超在《暴力伤医对医生职业倦怠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中指出,医疗资源投入不足与分配不均、医疗耗材费用昂贵以及医院在管理层面的混乱等因素都可能导致医患矛盾的激化,进而诱发伤医事件。


 2020年6月10日,赵某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接受治疗时的诊断书,含患者自述、治疗经过及处方。

图片来源:微信公众号“八点健闻”


中山三院伤医事件发生后,随着报道的增多,行凶者赵某的生活脉络也逐渐清晰。根据诊断书中赵某的自述,他认为,单位领导因记恨被举报收红包一事而经常刁难和辱骂自己,甚至将自己多次调到工作量大的岗位,以至昼夜焦虑。加之35岁仍未成家等,身体和精神状态每况日下。


在行凶前的五个月里,他也一直在广州各家医院中辗转求医。在后来曝光的疑似遗书中,赵某迁怒于中山三院和医生开错了药,虽然并没有证据,遂在刺伤陶炯等医生后跳楼自杀。


“我国很多极端暴力事件往往都是出于个人利益或精神健康方面的原因,一些弱势群体的利益受损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小事拖大,大事拖炸,一旦情绪失控,就可能发生激情型的暴力犯罪。”温岭杀医案发生后,人民大学公共安全风险治理研究中心主任王宏伟在接受央视采访时指出:“一个人的利益诉求得不到有效的满足,与此同时,一旦出现心理疾患,又不能够得到社会及时的关爱和矫正,就很容易出现个人极端暴力事件。


图片来源:人民网


同时,大众媒体对医患群体的报道也往往被认为是引发彼此冲突的关键因素之一


根据中国医师协会2011年与2014年的调研,分别有53.75%和84.31%的医师认为媒体负面报道是导致医疗场所暴力的原因之一。直至2018年发布的《白皮书》中,“媒体负面报道”才从医患矛盾的主要影响因素中消失。


2020年,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被称为“最美逆行者”的医务工作者得到了空前的关注和赞美,但这也同时引发了赵立众的担忧。他在微博中多次呼吁媒体应减少这种“捧杀”:“那些所谓‘最美医生’评选,让公众认为,所有医生都应该是那个样子,这让广大普通医生陷入尴尬境地。”


此外,公众受教育水平的提高与专业信息接触门槛的降低,也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医生作为专业人士与非专业人士间的知识壁垒,进而加剧了医患间的信任风险。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也可以从各种渠道获知关于自身疾病的专业知识。而医生可能因为工作时间过长、需要处理的患者过多等原因,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沟通,忽视了患者的自主权,从而造成患者的不满和医患关系的紧张。陶勇在一次直播中也提到,有的患者会根据网络上搜集到的信息质疑医生提供的治疗方案,“医患互相不信任,是导致治疗不好的最大障碍”。


相关部门联合防控伤医行为

医闹入刑惩处力度争议不断


面对频发的伤医事件,近年来政府及有关部门出台了多项政策文件。



2014年4月

最高法等6高级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依法惩处涉医违法犯罪维护正常医疗秩序的意见》,指出公安机关可依据实际需要在医疗机构设置警务室。


2016年7月

国家卫计委、公安部等9部门联合下发《关于严厉打击涉医违法犯罪专项行动方案的通知》,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为期1年的严厉打击涉医违法犯罪专项行动。


2017年7月

国家卫生计生委、公安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部门出台《严密防控涉医违法犯罪维护正常医疗秩序的意见》,要求防控伤医医闹行为,二级以上医院需安检并配警力,并将涉医违法犯罪人纳入社会信用体系。


2018年10月

中央28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对严重危害正常医疗秩序的失信行为责任人实施联合惩戒合作备忘录》,推动建立健全危害医疗秩序的联合惩戒机制。


2020年2月

两高两部出台《关于依法惩治妨害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违法犯罪的意见》,推动依法惩处特殊时期暴力伤医犯罪事件以维护良好抗疫环境。


2020年6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正式实施,是我国卫生健康领域的第一部基础性、综合性法律,从制度上为打击暴力伤医事件提供法律支撑。


当前发布的政策文件中,从应对方式来看,包括事前预防(矛盾调解、警力安保配置、安检)、事中处置(快速出警)、事后惩戒(治安与刑事处罚、纳入诚信档案)三类;从形式来看,则多以建议性的安全防范通知、意见为主,缺乏具有针对性的管制法律法规,使得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往往争议不断。


2017年4月23日,湘雅三医院老年心内科副主任医师江凤林遭到接诊患者的家属刘某殴打,导致脸部受伤。事发近一个月后,长沙市公安局岳麓分局以“扰乱公共秩序”为由,对刘某处以500元罚款。江凤林认为法院判决过轻并向长沙市政府提出行政复议。同年8月,岳麓分局经复议后反而将对刘某的处罚降为200元。


在多次提起行政复议无效后,江凤林以“判决不当”为由,向法院起诉市政府与公安局。2020年12月3日,长沙市中院二审认为现有证据不足以证明刘某对江凤林实施了殴打或者故意伤害的行为,且刘某行为系在患者重病情况下,未能理性处理无法及时办理住院时的过激行为,主观上并无伤害他人身体的故意。因此,驳回江凤林上诉,维持原判。


2016-2020年伤医者处罚结果

数据来源:2016-2020年公开报道整理


在139起伤医事件及其后续报道中,除去并未提及或查到判决结果的25起事件报道,行政处罚是最常见的惩罚方式,比如行政拘留或罚款等,达到65起(57%);只有部分极其严重的案例会入刑,共计32起(28.1%),其中,死刑占6起(5.3%)。


得知江凤林事件后,全国人大代表陈静喻曾主动与他联系,并在2019年的全国两会上,以其案件为基础提出《关于坚持对涉医违法犯罪的“零容忍”司法不能降格处理的建议》。陈静喻在提案中写道:“暴力伤医零容忍”绝不只是一句口号,对一切构成犯罪的暴力伤医行为不仅要谴责,还要坚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暴力伤医已成全球痛点

业内人士呼吁多管齐下


事实上,并非仅有中国饱受伤医之苦。根据美国急诊医师协会2018年的一项调查,47%的急诊医师曾遭受过身体攻击。韩国医学协会2019年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有71.5%的受访者在过去三年中,曾遭受言语或身体上的攻击。


在我国,众多医疗系统人士纷纷呼吁应通过多种举措保障医护安全。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医患办主任樊荣表示,医疗机构应做好风险应对措施,加强内部保卫。陶勇在参加一档名为《如何加强医护人员保护》的节目时也提出,希望医院落地安检,“别让凶器带到医院的诊室,是唯一切实可行能够减少伤医事件的措施”。


2016-2020年伤医事件中行凶者有无自带凶器 

数据来源:2016-2020年公开报道整理


根据搜集的伤医事件报道,患者自带凶器行凶的案件有45起(32.4%),凶器诸如刀具、钝器等,情节大多相对恶劣。


针对医院是否应当设立安检,尽管政府也推出了相关的文件建议,但仍在社会上引发一些不同观点。陕西省山阳县卫健局副局长徐毓才认为,在医院设置安检有一定作用,但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如果医患关系得不到改善,国家医疗方面的体制机制得不到改变,医务人员安全依旧得不到保障,即使不在医院暴力伤医,也会选择在医院外面“干坏事”。


除去加强医院安保、依法处理医闹行为等措施外,北京大学教授、国务院医改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李玲则认为,只有加快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分流患者,缓解大医院看病难的现状,才能从根本上化解医患矛盾


此外,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江宇指出,还需要确立医疗纠纷人民调解专门组织的法律地位,形成一个权威的鉴定、调解机构


数据来源:搜狐健康


面对暴力伤医这一全球性难题,世界各国也纷纷采取严格立法、提高医护人员反暴力防范能力等多种措施,以保护医护人员免受暴力侵害。根据英国部分试点信托机构得到的反馈数据,在给医护人员佩戴可穿戴摄像机后,暴力伤医事件的数量有所减少。


至暗时刻之后


“如果时间可以重来一次,您会不会接收这位伤害您的病人,为他动手术?”陶勇出院后,一位记者曾问他。


“不会。”陶勇回答得迅速而坚定。


“那件事后,没有后怕是不可能的。但是好像只要我一坐到诊室里,一见到那些一直跟着我治病的病人,就会觉得精神头儿特别好,啥也不害怕了。”



数据来源:

[1]网络上搜集的2016-2020年媒体报道的伤医事件

[2]中国医师协会.(2018).中国医师执业状况白皮书.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8/0908/8141046032001123.shtm

[3]最高人民法院.(2020).人民法院依法惩处涉医犯罪典型案例.http://www.court.gov.cn/zixun-xiangqing-228681.html

[4]中国政府网.(2020).2019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http://www.nhc.gov.cn/guihuaxxs/s10748/202006/ebfe31f24cc145b198dd730603ec4442.shtml

[5]央视网.(2018).全球防“医闹”:英国暴力伤医刑期延长 俄罗斯为医生配备电击器.http://news.cctv.com/2019/12/29/ARTITYn9Tp5aI8JZtRZWq3oS191229.shtml

[6]国家卫健委.(2020).2020年8月底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数.http://www.nhc.gov.cn/cms-search/xxgk/getManuscriptXxgk.htm?id=9b959949c11746d6a448cfe9712074e0

[7]搜狐网.(2018).英国每天发生200起伤医事件!医护人员将配戴可穿戴摄像机上岗.http://www.sohu.com/a/239114770_452205

[8]张文婷,周敏杰,魏薇萍,封启明.2016年某三甲医院急诊就诊人数变化趋势的调查分析[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8,27(4):409-414.

 

资料搜集:胡诚 廖朗星 张慧建 梁梦然 邓浩贤


-END-


排版 | 焦雨露

编辑 | 许文宁

初审 | 刘颂杰

复审 | 张志安

终审 | 黄   毅


往期精选

新年街采 | 校园内电动车| 非洲孩子的中国童年
代码恋人 |“中国先生”傅高义的广东缘
奔跑吧少女 | 被拒绝的人口普查员
流浪动物救助 航司激战“随心飞”

“全村的希望”落户上海 | 大学生“凡尔赛文学”

跨境家庭:香港封关下的骨肉分离

纽约华人眼中的“美国撕裂” | 贝岗食品安全 

双十一真实生存图鉴 | 大学城快递停摆

 谷河传媒再获荣誉 看展or打卡 

 疫苗“一苗难求” | 新桥村的中秋夜 

 疫情中的留学生 | 封城一月 

亲切、好看、有温度、有力度


扫码关注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