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英国或有40万人将直面死亡?摄影师用百张肖像告诉你,生命的意义是……

匠心之城 汉加风 2022-08-25



授权转于匠心之城

ID:jxzc681


最近英国的群体性免疫政策,
引发了巨大的争议,
按照疾病1%的病死率,
那么就会有39.6万人直面死亡。

死亡?
这个我们从来不曾谈论的话题,
在2020年频繁出现在视野中。

我开始思考一个问题:
什么是死亡?

如《生命的肖像》中所说的一样:
“同样的死亡等待着所有的人。
没有人今天能肯定
他是否还能活得过明天。”

或许我们是时候,
该谈谈死亡这个话题。


人类对死亡的本能反应,
就是恐惧。

但是却有这样一个人,

专门去拍摄死亡。



01

他叫做 Walter Schels ,

是个摄影师。


他花了近两年时间,
在“临终关怀”慈善医院里,
为死去的人拍照,
记录下他们最后的时光和面容。

 因此他的作品,
被称为“死亡肖像”
无数的人在他的镜头前,
讲述自己直面死亡的感受,
和对死亡的理解。

他人的故事,
或许会对自我的生命有所启发。

▲Walter Schels(瓦尔特)



02

下图中的这个人,

叫做Edelgard,

她在80年代初就离婚了,
从此一直独自生活。

她是丁克一族,没有孩子,
小时候就信奉新教,
积极参加宗教活动,
依靠宗教信仰度过了独孤的半生,
但她不幸得了癌症,
从此便卧床不起。

当病入膏肓的时候,
她就感到自己是社会的负担。

但是谈到死亡,她却相反地很看得开:

"死亡是对一个人的考验。

是一个我无能为力的过程,

我影响不了它。

我唯一能做的就是等待。

我的生命是别人给予的,
现在,我要把生命交回去了。"


03
Maria和Edelgard一样,
也信奉宗教,她说每当她冥想,
她就看到了死后的生活,
她说死后她的灵与肉会分离,
她的肉体将枯萎,
但是灵魂永远不朽。

Maria说:
"我不害怕死亡,
死后当我们见到上帝,
我们都会变得美丽。

我们只是听从召唤回归尘土。"




04

Beate得乳腺癌,

是四年前的事情,


当瓦尔特第一次见到Beate的时候,
她已经知道自己快死了,
她告诉瓦尔特,
她已经亲自挑选了墓地,
是一个依山傍水的好地方。

Beate对瓦尔特说:
“我想趁着丈夫不在,独自死亡。
因为如果死亡时丈夫和孩子们在场,
我根本做不到撒手而去。”

后来,Beate的丈夫

在厨房里煮咖啡的时候,

Beate去世了,

她的丈夫对瓦尔特说:

“我感到很自责,

当Beate去世的时候

我不在她身旁,握着她的手”

Beate的丈夫说:
“她一定会感到很孤独”。



05
在罹患癌症之前,
Rita已经离婚17年了。

但是人就是这么奇怪,
只有当你知道自己将要死亡的时候,
你才发现,

原来有一个人对你的

生命而言这么重要。


Rita不可置信地告诉瓦尔特,
她唯一想要在死前见到的人,
就是她的前夫。

尽管他们的婚姻已经破裂了17年,
当时还把彼此告上了法庭,

她不许他看孩子,
甚至改掉了孩子的名字。

后来他们再也没有联系过,
但是这一次,她打电话给他,
说自己要死了,
他立马就开车过来见她。

他们再见的第一面,两个人抱头痛哭,
Rita流着眼泪说:

"我真不应该需要这么久,
才学会宽容和遗忘。
尽管过了17年,我仍然喜欢他。"


06

Heiner这个人,很幽默而且健谈,

朋友们都形容他是一个有趣的人,
后来他生病了,快要死了,
他把这个消息如实地告诉每一个朋友,
结果,这些朋友都跑来安慰他。

其中一个朋友,带他去看球赛,
另一个朋友,
甚至提议在他家开派对,
更多的人是叫他别难过,

甚至还有一些人告诉他:

你一定会康复!

但是他却对瓦尔特说,他很失望。
他希望有朋友问他:

“伙计,你就要死了,

你有什么感受?”

但是所有人似乎都在逃避这个事实。

“别对我说什么早日康复,

长命百岁,

我根本不需要那些安慰,
他们不明白吗?我要死了,

我现在唯一想被关心的

就是我的死亡,

而不是其他。”


07
瓦尔特见到Gerda的时候,
Gerda已经进入了弥留之际,
癌症花光了她全部的积蓄,

她一辈子勤勤恳恳,

如同蜜蜂一般勤劳,

但什么都没有享受过,
甚至没有一次超过3天以上的旅行。

"我的整个人生就是工作、

工作、再工作,

没有其他任何东西。"


她是单身母亲,
辛苦将孩子拉扯大。

她啜泣着说:

"难道死亡不能等一等吗?

我还没有好好休息过一天!"

瓦尔特去探望Gerda,
她和她女儿在一起,她对女儿说:

"我马上就会变成灰"

女儿安慰她:"你还有灵魂呢?"

她显得很气愤:“根本没什么灵魂,
那么安慰将死之人的谎言,
实际上我会变成灰。”


08
Roswitha得知自己要死的时候,
也显得非常气愤。

“真是荒唐透顶。
我居然在这个时候得了癌症"

Roswitha因为癌症住进了医院,
不久就被宣判将要死亡。
“我前半生都无所事事,非常迷茫,
我不知道我活着的意义是什么,
可多么讽刺,我刚明白,
我就要死了,
我为什么不能在18岁,
就弄明白我的人生。”

但是几天后,

Roswitha改变了想法。

"我很享受在这里的每一天。
在此之前,我的人生并不快乐。
虽然如我所说,
我刚弄明白我的人生,
但是能在死前明白,
我还是感到非常幸运。


09
Peter Kelling也很难接受死亡,
因为他认为自己非常健康。

他每天都跑至少3公里,

早睡早起,饮食也规律,

但不知为何,

他被告知患了肠癌。
并且时日无多。

“我只有64岁,
我以前浪费了太多时间,
我没有花更多时间,
在自己喜欢的事情上”
为此他感到有些懊恼。

Peter Kelling死后,
瓦尔特进入了他的房间,
瓦尔特发现,
他死前都在关注本地足球队的比赛。
房间门背后的图表上,
记录着每一场比赛的成绩。

瓦尔特此刻才明白,
他说的喜欢的事情应该就是球赛。


10

Barbara的一生非常艰难,
她是个弃婴,养父母对她并不好,
她一生都过得非常痛苦。

“没人会喜欢我,
因为我是被遗弃的孩子,
父母都不喜欢我,
怎么还会有人喜欢我呢?”

Barbara非常自卑,她没有朋友,
没有男友,一个人独来独往。

她经常去看心理医生,

因为她想自杀。


瓦尔特第二次见到Barbara的时候,
Barbara说心理治疗非常有效:
“也许我的父母是有苦衷,
但我总是把事情往坏的地方想,
医生说我必须要接纳自己,
我现在正在尝试着这么做”

但是这个时候,

她不幸得了卵巢癌

她感到非常奔溃:
“我现在才明白,以前我那么自卑,
根本就是自己折磨自己,

我非常后悔,

我不介意在这个年龄死去,

我介意的是我的前半生,
没有过的比现在更快乐一点。”


11
大部分人对死亡都是恐惧的,
71岁的海因茨·穆勒的心态非常好,
他知道自己将在三个月内死去。

他一生都是一个幽默和俏皮的人,
去世前8 天,
他曾对家人说:
“在柏林,葬在宝穆舒伦路比,
在鲁尔雷本的费用高,

到东德的麦森去

就能省下170 欧元,

在波兰能省200 欧元,

在捷克省250 欧元。


你就把我送到捷克吧,
我无所谓自己在哪里钻烟囱。”

他对瓦尔特说:
“世界上每天都会有人死去,
死亡并不是一件新鲜事,
但我希望我能够留在一个人的记忆中,
无论是谁都好,
陌生人,请你记得我的名字,
我就感觉我还活着”


12
死亡,总是一个沉重的话题。
但有时候我们非常有必要,
去倾听这些直面死亡的人的心声。

如瓦尔特所说:
“社会有一个严重的缺陷,
就是从不关心将死之人,
他们是我们生命的长辈。

我们都会有这么一天。
只有明白死亡是怎么一件事,
我们才能不在死亡来临的时候,
显得手足无措”
 
瓦尔特毕生都在致力于一件事,
那就是让死亡成为公众话题。
人们可以自由地谈论死亡,
而不必有任何避讳,
就像是谈论中午吃什么一样自然。

Klara Behrens

在他的摄影集中,
很多人物采用了对比的形式:
分为两张,
一张是他们活着时的脸庞,
另外一张则是他们死亡后的面容。

这个女婴叫做

Elmira Sang Bastian,

她很不幸,
出生后就被查出患了脑癌,
但是即便如此,
她的妈妈仍旧不愿意放弃,
为了救她差点倾家荡产,
但是她仍旧在17个月大死于脑癌,

是Andrew George

摄影集中年龄最小的人。


她的母亲说:
 “至少她曾活过,这很值得”


Michael Lauermann,
终年56岁,死于脑癌 ,
“我真的热爱我的生命,
现在虽然已经走到尽头,
但我并不害怕将要面对的事情。”


Jan Andersen ,

终年27岁,

死于艾滋病并发症,

 Jan Andersen去世当晚

与妈妈对话——

“你还在吗?” 

“你情况不太好,

我想我需要留下陪你。”

“感谢你留在我身边。”


Wolfgang Kotzahn 

2004年2月4日去世,

终年57岁,

死于支气管癌。
 “今年是我的57岁生日,
我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变老,
但也没有想过会在年轻时死去,
但死亡对所有人年龄的人都是公平的。”

“现在,

我从全然不同的角度来看待一切:

我窗外的每一片云彩,
花瓶里的每一朵花。
突然之间,一切都变得那么珍贵。”


很多人都好奇瓦尔特,
为什么要做这样的摄影集?
其实,这和他自己的父亲有关,
当他父亲去世的时候,他才26岁,
面对父亲的突然离世,
他毫无准备,
甚至没来及拥抱一下。

因此在序言中,作者这样写道:
1991年,
我58岁的父亲身患癌症去世了。
那年我26岁。
我因为感到害怕而不敢看他,
但我永远记得他抽动着的,
放在被单外的手指。
今天,当我们在制作这本书时,
我才意识到,当时我毫无准备,
我多想再看看他最后的面容。

  在谈及这组作品时,
瓦尔特说:
“我们总把死亡隐匿在视线之外,
回避它,这很奇怪。”

瓦尔特这组照片的本意,
是让人们从他人的死亡中宽恕自己。

因为他认为这是人生迷茫、痛苦、
不快乐的唯一原因。

他说:活着和死亡最大的艺术,
就是热爱生活,宽恕自己。
我们看见,当有些人宽恕自己,
不再对自己吹毛求疵后,
他们死得很平静。”

2006年,70 岁的瓦尔特,
接受了《外滩画报》的采访,
他再一次表达了对死亡的看法:

就我自己来说,我对每一天心存感激,
生命如此短暂,很多愿望不能实现。
我尽量不去忧虑明天。

向死而生,

这是瓦尔特对死亡的理念。



如果不是死亡,或许没人知道,
生命是最大的恩宠。

少儿死亡教育书籍

《天蓝色的彼岸》中,

有这样一段话:

“我知道他们不是每个人都开心,
他们中有人刚打输了架,正在难过。
还有人正在担心他们的考试,
或者他们家里还有更不开心的事情。
但是我就是嫉妒他们,
甚至嫉妒他们的不开心。
真的,我就是嫉妒。
因为至少他们还活着,我却死了。”  

故事中的男孩,性格乖张,
与亲人、朋友、老师为敌,
因一场车祸离世,
离世后才发现生活是多么美好,
连风吹在脸上都是一种幸福,
但是生命却不能重来。

如作者所说:
“如果我们只热爱生命而不热爱死亡,
那是因为我们并不真正热爱生命。”

截图来源于《BBC地平线:我们需要谈谈死亡》

什么是死亡?
人们为什么不敢谈论死亡?

影集中对死亡,
持乐观心态的海因茨·穆勒,
早就说出了答案:
“大部分人恐惧的根本不是死亡,
而是没有好好活过这一生。”

死亡是不可抵抗的强大力量,
而我们也将会有一天,会面对死亡。
你会问自己两个问题:
这些年来,我究竟为什么而活?
以及剩下的时间,我该怎么活?

当你找到答案,你就不再畏惧死亡。

这也是瓦尔特向我们表达的核心:
我们可以公开谈论死亡,
就像是吃饭喝水一样自然,
我们的心里对死亡毫无畏惧,
因为我们,
热爱生活,宽恕自己。

大家都在看






















关于我们

加拿大之声是汉加风平台之子品牌,聚焦于加拿大政治、财经资讯、社区动态。致力揭示事件背后的深度、温度;传递正义、担当;体现社会责任。旗下品牌栏目:《加拿大骗子曝光台》揭露各类大小骗子、骗术;《汉加风系列》为时事评论;传递百姓之声,为华裔融入加国社会而奔走努力。

新闻线索:vanwestca@gmail.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