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港乱,竟是这位“美心大小姐”挺身而出,拼上一身铁骨!她竟然还是传奇的“001”!
在成长过程中
一起分享专业、实用、有趣的亲子新知与体验
大手牵小手,幸福向前走!
连日来,香港中文大学沦为“火场”“战场”,包括一些学生在内的黑衣暴徒连续多日攻占校园,四处纵火,疯狂破坏,而某些本应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为人师者,面对暴徒暴力暴行,却不问是非,一昧纵容。
香港中文大学校长在出席见面会时被学生围困逼迫,长达半小时里,校方毫无脱困之法;类似的情形也在香港理工大学上演,此前,支持禁止蒙面的教师在被围堵批斗5小时之后,等来的却是校方解除教职的决定。
可是在香港的另一所学校中华基金中学,当罢课组织者找到校方,得到的却是斩钉截铁的答复:教师罢课的辞退,学生罢课的开除!
一股政治逆流就这样被阻挡在校门之外。‘这所中学的创办人,就是下图这位女性,也是今天文章的主角。
让我们再把时间往前推一段时间,在日内瓦举行的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42次会议上,两位来自香港的女性以普通港人的身份发表演讲,告诉世界一个真实的香港。
很多人都认出,图左就是何超琼。但与她一起发言的右边这位白发女士是谁?
很快,人们就知道了答案。因为这次演讲立即引发了一连串暴力事件——美心集团旗下的多间店铺遭到打砸破坏。
面对损失,女店东淡定表示:“一早就预料到会有这些攻击。”
中华基金中学的创办人、联合国会议上与何超琼同行的演讲者、遭受攻击的美心集团女店东,其实都是同一个人——香港美心集团第二代掌门人伍淑清。
老实说,如果不是因为这样一场动乱,很少人会去关注她——她大概是全香港最没有话题感的“太子女”,既没有骄人的容貌,也没有荒唐的过往,更没有桃色绯闻,甚至连婚都没结过。
在花花世界的香港,她是个太特殊的存在,特殊到大家都没兴趣去探究她八卦她。
直到港乱发生,时穷节见。
人们吃惊地发现,富豪们纷纷选择明哲保身之际,竟是71岁的她挺身而出,拼上一身的铁骨,祭出家族的利益,硬刚港乱势力!
熟悉 大手牵小手 的朋友都知道,我们正陆续写一系列的女性,她们可能很卓越,举世瞩目,也可能很平凡,但同样活得认真,活得漂亮!
身为女性,或许个子小一点,力气小一点,但只要志气不小,胸襟不小,女性的肩膀也能顶起社会的脊梁,女性的胸怀,也能在寒流中播洒一片暖阳。
手手君今天就要来好好说一说这位不同凡响的香港女性——伍淑清。
01
爱国勤俭的豪门家训
伍淑清祖籍广东台山,1948年中秋出生在香港。
父亲伍沾德和哥哥伍舜德是白手起家的富豪,创造了拥有百亿资产的美心集团。
伍淑清(后排左一)和弟弟妹妹们
伍沾德的长女伍淑清,从家族继承的不仅是财富,更是一份浓浓的爱国情怀。
当初父亲伍沾德创办“美心”的初衷,就是要在香港开一间让中国人不受歧视的餐馆,由此而下,爱国精神始终是企业和家族不变的传承。
伍沾德
伍淑清小的时候,学校里来自北京、广州的老师常给她讲中国的历史故事,讲“四书五经”,讲抗日战争,让她知道自己是生活在香港的中国人。大量阅读的古文和历史故事,也让她对中华文化从小培养起认同感。
8岁时,伍淑清就立志要为中国做点事情。
后来她去欧美留学,母亲要求家信一定要用中文写,否则就不看。
当时的中国正处于“文革”动乱当中,国际声誉不佳,港台留学生在国外都尽量避谈国籍问题。只有伍淑清,无论到哪里,无论面对谁,从不讳言自己是中国人。
活在港英政府治下大半辈子,一颗向往祖国、拥抱祖国的心却日久弥坚。
伍家有钱,但从不对子女娇生惯养,老一代拼出来的事业需要人来守,所以孩子们从小都知道挣钱不易。
在“节俭“、“谦虚””的家教影响下,伍淑清从小是个品学兼优的孩子。在国外读书时,她一直勤工俭学,在皮鞋店做过,帮人家看过小孩,还卖过保险,什么行当都愿意去尝试。
1970年,伍淑清在美国获得工商管理学士学位。回国后她没有像别的豪门女那样忙着研究穿着打扮和谈恋爱结婚,她对那些似乎都没兴趣,因为心里装着更多有意义的事。
恰逢伍沾德的餐厅到日本世博会参展,“大小姐“撸起袖子干起了服务员。
拉门、点单、上餐、买单、擦桌、收碗、洗刷一样不落,甚至还要学着日本人的习惯,弯腰九十度向客人鞠躬。晚上餐厅关门后,她就跑去其它国家的展台交流学习,一天要忙上十五六个小时。这样的日子她过了半年,把餐厅的经营运转摸了个透。
回到香港,理论和实践兼备的伍淑清开始接替父亲经营美心集团旗下的星光、翠园两家餐厅,很快就把餐厅打造成了香港餐饮业的两张名片。
1976年,伍淑清独自创办了国际商务聚会的高端私人会所——香港世界贸易中心会,她的商业才能也得到了认可,成为香港数得上号的女富商。
02
中美通航背后的
“001小姐”
1978年12月,改革开放的春风尚在酝酿当中。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前几天,新华社香港分社组织了12位港商前往四川成都考察访问,伍淑清是其中之一。
当时大陆的交通还很不方便,飞机、火车、汽车换来倒去中,伍淑清第一次真切地体会到了中国大地的辽阔,也第一次亲身触摸到从小心中惦念的“祖国”。
12月23日,武汉开往广州的火车上,她在广播里第一次听到了邓小平的声音,她至今清楚地记得邓公说: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欢迎外商到中国投资!
那一刻,她知道自己能做的很多。
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交,接着签署了中美航空协议,决定建立直通航线。美方要求中方提供合格的航空配餐,可是当时的中国内地还没有一家能生产航空餐食的公司。
此时伍淑清的心中,正有创办一家航空配餐公司的想法。
在第一次前往大陆考察的飞机上,配发的航空餐竟然都是冰凉的。这让她敏锐地意识到,一个即将开放的国家必然要打开空中通路,合格的航空配餐是必不可少的。
这是个商机,更是为国做事的机会。
机缘巧合之下,伍氏企业进入了中国民航局的视线。双方商讨建立合资企业的谈判艰难地展开。
要“摸着石头过河”,却连石头在哪儿都不知道。这就是当年谈判的情形。
1
979年的6月至9月间,伍淑清至少去了北京7次,父亲早已放心女儿,基本上放手让她独自出面。
合资怎么合?权利义务怎么分?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怎么协调?谈了一场又一场,合同一改又再改。因为双方都听不懂对方的方言,很多时候只能靠手写来沟通。
国家太穷了,没钱怎么谈都是白谈。
到11月,眼看着距离通航只剩下半年时间,时任民航局局长提出让伍氏先垫付创办企业的费用,可当时,有关合资企业的审批都还没有下来。
在空中画一个饼,还要让看的人掏钱把饼买下来。如果放在今天成熟的市场环境下,这样的条件几乎就是天方夜谭。
可是面对局长的一句“都是中国人”,伍氏父女坐不住了。
时间不等人,风险不可知,可是就因为“都是中国人”,他们选择了孤注一掷,决定自家拿出500万港币,为国家的对外开放趟出一条路来。
伍淑清和父亲返港后很快筹集了500万,并利用香港的特殊国际地位,购置了当时欧美国家对中国大陆禁运的设备,筹办起航空食品公司。
1980年4月,在邓小平的直接关心下,美心集团和中国民航总局成立的中国第一家合资企业——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终于拿到了审批。企业许可证上写着“外资审字(1980)中外合资企业第一号”。
这件开天辟地的创举,在32岁的年轻小姐手里完成。从此,伍淑清被称为“001小姐”。
1980年5月2日,中美通航后的首架从北京起飞前往美国,机上携带的就是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提供的配餐。
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一期配餐楼
一生二二生三,破冰之后,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外商独资企业很快遍地开花。
从那时起,伍淑清又在内地陆续创办了十多家企业。她不仅要忙于家族生意,更将中国的对外开放视为己任,有一分力就发一份光。
伍淑清(右二)与员工合照
她频繁地带领外商团队进入中国考察和寻找机会,不为赚钱,只因为国家迫切地需要外资。而她“001号”的身份,自然最有说服力。
引进来的同时,还要走出去。
1995年,伍淑清开始担任全球高端商务设施和服务一体化网络平台——世界贸易中心协会(WTCA)的理事。在她的极力促进下,WTCA将中国各省市的入会会费由17.5万美元降至2500美元,北京、南京、广州等16个城市先后成立WTCA分会。
国加快了融入世界贸易网络的进程。
40多年里,伍淑清在香港和内地不同城市之间往来穿梭超过3000次,是当之无愧的“空中飞人”。
在中国融入世界市场的进程中,正是有她这样的爱国商人一路护持着,催促着,开放之路才越走越宽,越走越顺。
03
真正的回归
是人心的回归
香港回归,伍淑清要想的和做的事更多了。
2000年,香港学校的必修科中取消了中国历史科目,更有不少抹黑和不实的内容混进教科书中被灌输给学生。
如果年轻一代只知道自己是香港人,而不认同中国人的身份,那香港就无法做到真正的回归。
伍淑清的心里说不出地着急。
1998年,她发起成立“中华青少年历史文化教育基金”,每年组织香港的学生、老师、纪律部队到内地参观考察,至今已有100多个团顺利成行。
她要让香港的年轻一代知道,“祖国“二字不是印在课本上的,而是要自己用脚去丈量,用眼睛去看,用心去感受,才能知道自己的血脉从哪里来,身后屹立着一个多么庞大厚重的国家。
改变不了整个教育环境,她就自己投钱来办教育。
2000年,伍淑清创办中华基金中学。学校采用两文三语教学,要求学生懂得广东话和普通话,校歌歌词采用中文。校园里摆放中文书籍,播放中国历史宣传片。
她还不断在《经济日报》、《文汇报》和《大公报》的专栏里撰写文章,谈香港的教育问题。
每次出差,她的行李箱里总是装满了书,其中有她委托人编写的中英文历史教材,也有参观团团员的行旅心得文章。
她还曾专门从内地购买地球仪到香港,因为内地买的地球仪不仅标有中文地名,而且台湾是国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香港或其它地方的地球仪,台湾和大陆常常是分开的。
此次的港乱,伍淑清认为根源正在于香港教育的失败,让年轻人只知有港不知有国。这让伍淑清更加坚定了以一己之力对抗香港“去中国化”的决心。
04
大地山河里的
寸土寸心
伍淑清太忙了,忙得至今没有结婚没有孩子。
可是,祖国的大地山河就是她的家,山河里的人都是她的牵挂。
国家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后,她又是第一批往西藏宁夏跑的港商。那里山河的壮美、人心的质朴、资源的丰富让她的心胸更加宽阔,能做的和该做的事多得忙不过来。
近些年,伍淑清渐渐地退出家族事业,将生意交给弟弟打理,自己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社会工作上。
她出资组织团队拍摄“精品宁夏”宣传片,请香港和大陆媒体去西藏拍摄访问,制成光盘拿到国外播放。
她在宁夏建立绿色食品基地示范园,指导当地农户调整种植结构,根据航空配餐要求开展定向种植。
她穿针引线,促成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与美国夏威夷州共同设立了“香巴拉”项目,致力于云南当地的旅游资源开发、旅游人才培训、生态环境及文化遗产保护。
在此过程中,她注重将健康、环保、市场意识输入当地,建立完整的造血机制,从根源上解决贫困问题。
落后地区儿童的生存状况更让伍淑清心忧不已。每次进藏,她都要去小学、盲童院、孤儿院看望孩子们。看到他们被疾病折磨,因贫困限制智力开发,她总是想要立刻为他们做点什么。
她在香港成立“中国西藏儿童健康教育基金”,从全世界筹款,改善西藏残障儿童的生活状况。并在西藏农村建立健康中心,给那里的儿童进行体检,改善他们的健康状况。
伍淑清在拉萨看望盲童
她募集资金,捐赠乙肝疫苗和医疗设备,支持宁夏推广乙肝疫苗免疫接种,并委托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进行项目管理。
……
自从40年前游子第一次踏上祖国的土地开始,她用了大半辈子,奔走在广袤的大地上,带着赤子的拳拳之心,播下希望,收获改变。
如今,已经71岁的伍淑清依然终日忙碌,白天忙国内的事,晚上忙国际事务,一天睡不了几个小时。
她有太多的事要去关心和操心,自己却从不化妆,也不讲究吃喝穿戴,她这个人仿佛就是为工作而生,为社会而存在。
她把根脉深深地扎进祖国的土壤,将触须伸向广阔的世界,她既是大陆和香港的媒介,也是中国与世界的桥梁,机会与希望的使者。
在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横行的今天,人的一生究竟有多少种选择和答案?人应该怎样运用自己的财富和智识才更有意义?
伍淑清的故事,也许可以提供主流认知之外的另一种答案。
她早已超越了富家女、商人、女强人、慈善家的身份,把自己活成了一盏灯,一束光,一团火。
这样的人生,这样的力量,正是手手君不断寻找、书写和讲述的内在动力,它总是给人以希望,让人摆脱自私和狭隘,活得更有心劲儿。
如果你喜欢 大手牵小手 的这系列女性榜样文章,欢迎转发给更多的朋友,也欢迎你留言说说还有哪些女性值得写进这系列,或许下一篇就是你最想看到的那个她!
关于 大手牵小手 的女性系列文章,您还可以点击以下蓝字标题阅读精华文章:
《这才是真女神啊!家世惨烈却自立自强、惊艳联合国,被宋美龄一生敬仰!》《中国竟有一位这么美的女科学家,与诺奖失之交臂,却却赢得了世界的敬意!》《哇!哪个美艳的女神级学霸把布拉德皮特拿下了?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这个家族三代女人的鸡血史,终于换来第四代的温和成长~》《“人生的格局大了,困难就小了”,这个出身难民、相貌平平的女子,竟然可以活得如此硬气!》
《十一连胜!郎平笑了又哭了:“女排精神不是赢得冠军,而是有时明知不会赢,也竭尽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