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访谈|许进:集约节约利用城市土地,并推动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
点标题下“中国城市规划网”关注我们,精彩不再错过
编者按:随着我国城镇化的推进,日益严重的土地供需矛盾以及建筑垃圾所导致的种种矛盾,逐渐成为当今城市发展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在2017“全国两会”召开期间 ,中国城市规划网记者采访了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委员、清大筑境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许进,就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及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问题进行了探讨。
许进
全国政协委员
九三学社中央委员
清大筑境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
集约节约利用城市土地 发展紧凑型城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但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和挑战。许进委员不无担忧地说,我们要反思城市粗放式发展的教训,集约节约地利用城市土地,发展紧凑型城市,将提升质量作为城市转型发展的主要内容。使新型城镇化建设走上可持续发展轨道,以最小的土地、能源和水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人口承载。
许进委员说,城市扁平化发展还造成了低效率,推高了城市住宅的价格,导致了通勤时间过长,城市交通过分依赖机动车,造成了交通堵塞和空气污染。他举例说,美国人上班所花费的单程交通时间平均为25.1分钟,上海平均为36分钟,北京平均为40分钟。纽约为全美最高值,平均34.6分钟,低于北京和上海。摊大饼式发展模式导致私家车成为城市居民的刚需,城市病越来越严重。
图片来源:张增祥等. 中国城市扩展遥感监测图集[M]. 星球地图出版社, 2014.
目前,我国工业用地占比为40%左右。每年新增供地当中,大约一半用于工业。其他发展中国家新增用地当中的一半是居住用地,只有10%左右用于工业。一些地方政府通过压低工业地价,无序竞争地为开发区招商引资,导致工业仓储用地低效率。
许进委员指出,城镇化的目的是充分高效地共享和利用土地、基础设施等各种资源,最大程度地分摊和降低建设成本。高效利用土地可以降低房价,让新增加的城市常住人口可以买得起房。紧凑型城市的人口密度达到每平公里15至45万人。与摊大饼发展模式相比,可以节约一半以上的土地,节约水和能源,减少碳排放。把土地用于生态绿化。
“所以,我们要转变发展理念,使城市建设从速度型向质量型转变,”许进委员说到,“城市的创新水平将决定城市的发展水平,决定了城市的未来。我们要推动城市发展的顶层设计和统筹管理现代化。”
加快提升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水平
我国正处在建设的高峰期,每年产生建筑垃圾的总量超过15亿吨,堆填占用土地20万亩。目前,除了一部分建筑垃圾用于回填之外,绝大部分被运往城郊或乡村,采用露天堆放或填埋方式处理。建筑垃圾占用大量土地、耗费填埋等建设费用,造成环境污染,对人民生活造成危害。
“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许进表示,循环利用是绿色的、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据工信部统计,2012年我国产生建筑垃圾15亿吨,资源化利用率不到5%。发达国家的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75%以上,日韩达到95%。如果将我国95%的建筑垃圾建材化,可创造万亿产值。
2016年上海垃圾非法倾倒苏州太湖西山岛
但当前,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不高,许进说,这一是缘于一些地方政府对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重视的程度不够;二是对违法倾倒建筑垃圾和违法接纳建筑垃圾的现象执法不严。这一违法行为,既导致建筑垃圾再利用企业难以生存,也影响了人民大众的生活。
这个问题怎么破,怎么解?从统一规划的角度,他建议道,要将建筑垃圾这个涉及城市发展和民生的重大问题纳入城市规划当中。在余泥渣土受纳场附近预留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场地并无偿提交给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企业使用。
我国现行与建筑垃圾处理相关的《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循环经济促进法》和《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主要关注建筑垃圾造成的环境污染及其对市容市貌带来的影响,没有涉及建筑垃圾的循环利用等问题。所以,许进委员认为,制定相关政策,像监管报废汽车那样监管建筑垃圾的流向。制止偷倒、乱倒建筑垃圾的行为。重罚违法倾倒建筑垃圾的企业,包括罚款和停止参加招投标的资格;同时,他指出,要尽快完善建筑垃圾再生建材的质量标准体系。在质量标准体系尚未完善之前,采用普通建材的质量标准暂时替代并以住建部通知的形式公布。不能让标准成为建筑垃圾再生建材进入市场的障碍。
在实施细节方面,许进委员也提出了许多可操作性的意见,如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路面基层材料中,再生材料替代使用率不低于30%;申报三星绿色建筑的项目,再生材料及衍生产品的使用率不应低于15%,申报其他绿色建筑不应低于10%;将建筑垃圾综合利用产品纳入政府投资项目采购目录。对于政府投资项目,再生材料使用率不低于30%;制定建筑垃圾清运费政府补贴政策;制定建筑渣土处置基准价并据此对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企业给予补贴;鼓励各类民间资本进入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项目等等。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浏览中国城市规划网2017全国两会特别报道专题。
推荐阅读
城市地下基础设施需要系统思维 整体规划——专访全国人大代表周岚
住建部专栏
论文征集
本文版权/使用权属中国城市规划网所有,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其他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修改或其它方式使用本文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中国城市规划网:直接在微信公众号留言或邮件至www@planning.org.cn。中国城市规划网保留最终解释权。
中国城市规划网
www.planning.org.cn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知规划动态 | 晓行业前沿 | 听学会声音 | 碰学术火花
关注方法
①回文章顶部,点标题下中国城市规划网关注(推荐)
②搜微信号planning_org或“中国城市规划网”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