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 | 8位光华学子获得北京大学2022届优秀学位论文
2022年,光华管理学院本科生曹雅俊、王宇、朱景琛、郁一,专业硕士司徒琳璟、吴岸林,博士生陈泽阳、纪铭等8位同学获得北京大学2022届优秀学位论文。
百炼成钢。一篇论文从选题、构思到形成初稿,正如钢铁锻造的漫长过程。有哪些必不可少亦或锦上添花的步骤呢?是广泛阅读?是深入沟通?还是咬牙坚持?
听听这些获奖同学的心得感悟。
点击图片,可阅读全文
曹雅俊
为了迎接这场颇有挑战的“拉锯战”,热情与动力是首先不可或缺的。因此,选择一个符合自己兴趣、能使自己“心潮澎湃”的研究问题至关重要。“万物生长,各自高贵”——追随自己的好奇,用科学的思维勇敢地探索“小众”的问题应当得到鼓励。
王宇
经济史研究不是要去对过往耿耿于怀、对典籍咬文嚼字,而是希望能从贫富兴衰的更迭,能从这沧海桑田之中洞察出一些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 “为物不贰”而又“生物不测”的规律。以史为鉴,经济学和历史学,终究都是向未来的。
朱景琛
我认为首先做一个研究最重要的是兴趣。当你对一个问题有着浓厚的兴趣时,你会更加主动地投入到和它相关的研究工作中去,并且在每一步进展中都能收获快乐,将内在激励的作用发挥到最大。我这篇文章其实算不上一篇成熟、正式的研究,在文献中的定位因为时间原因并不明确,但我确实是用经济学理论探讨了一个我喜欢的问题,因此无论是在构建模型、证明均衡存在性及其条件,还是写作的过程中都没有感觉到什么心理上的痛苦和阻碍。
郁一
经济史研究不是要去对过往耿耿于怀、对典籍咬文嚼字,而是希望能从贫富兴衰的更迭,能从这沧海桑田之中洞察出一些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 “为物不贰”而又“生物不测”的规律。以史为鉴,经济学和历史学,终究都是向未来的。
司徒琳璟
论文选题是将社会实践与学术知识结合的点睛之笔,我希望在论文选题中可以多关注中国政策的变迁、产业的变革,用所学知识结合社会热点,去探求背后事物的发展规律。医疗产业一直是社会保障的一大支柱,怀揣着对中国医疗改革的热爱,在论文选题过程中,我将两年所学的专业知识与中国医改进程相结合,试图通过资本市场的反馈,为中国深化医改提供一定的经验证据。
吴岸林
在写作过程中,为增强研究成果的科学性、丰富其内容,在基准结果的基础上,我通过机制检验、分组回归等进一步深化了对结论的认识,并运用倾向匹配得分法、工具变量回归、更替变量测度等方式证实了结论稳健。
陈泽阳
我第一次写英文文章就是我博士论文的第一项研究。实验设计和结果汇报部分还是比较容易照猫画虎的,但最难写的是引言部分,根本不知道该讲什么话。说来奇怪,虽然我平时也读了不少文献,但是这次让我自己来写,我完全是抓瞎的状态。这就好像是读小说,读了很多,但是只是读懂了故事情节,从来没有思考过作者是怎样设计的。
纪铭
我的博士毕业论文是用英文进行写作的,这对我来讲是一个挑战,更是一个锻炼。我最初写出来的英文语句经常会像中文表述,根据导师的建议,我去阅读了一些高水平期刊上的论文,并吸收模仿他们的语句写法和学术写作规范,这个方法对于英文写作还不够纯熟的同学们来说应该是很有效果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