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全解析!内侧入路 + 新型解剖锁内固定系统治疗「肱骨近端骨折」
✒️📖
肱骨近端骨折占全身骨折的2.34%,其治疗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后者包括锁定钢板、髓内钉、半肩关节置换、反式全肩关节置换等。
传统手术方法均有其各自的缺点,尤其是主流的钢板外侧固定系统缺乏优良的内侧支撑,导致较高的内固定失效率。借助buttress理念,能否设计一种肱骨近端内侧入路及新型内侧固定系统,用以强化内侧支撑减少内固定失效的发生率?
让我们跟随王甫教授走进本期内容,他将带领我们从设计思路来源、研发过程、手术病例等方面认识内侧入路结合新型解剖锁内固定系统治疗肱骨近端骨折。
扫码观看完整视频
▽
# 重点一
回顾肱骨近端骨折治疗策略
1. 钢板固定: 缺乏优良的内侧支撑,失效率高;
2. 髓内钉固定:损伤肩袖,对多骨折块类型、近端“薄片”型、严重骨质疏松型比较困难;
3. 半肩关节置换:优良率相对较低;
4. 反式全肩关节置换:价格昂贵,术后并发症多;
5. 髓内结构支撑:自体创伤大,异体价格高;
6. 其他人工髓内支撑系统:操作复杂,难以推广。
# 重点二
肱骨近端内侧血运及内侧柱完整的重要性
1. 肱骨近端内侧血管、神经丰富,手术操作复杂,由于担心对血运造成干扰破坏,一直是手术相对禁区。研究发现旋肱后动脉供应股骨头约64%血运。
图1. 肱骨近端内侧血运
图2. 旋肱前、后动脉解剖
2. 肱骨头坏死的危险因素:内侧铰链完整性
Hertel教授等介绍了LEG0分型系统,可以按照骨折特征对肱骨头坏死的几率进行预测,内侧铰链不完整的阳性预测值达97%;Sandra Boesmueiler,头坏死率与内侧柱的完整性密切相关,好的预测因子:内侧铰链完整,无断裂分离(<2mm),准确性达到79%。
# 重点三
肱骨近端内侧入路及新型内侧固定系统研发
1. 思路来源
传统外侧切口或前外侧切口疤痕影响美观
肱骨干骨折选择内侧入路,向上探索可行
2. 手术入路
图3. 研发过程-手术入路
3. 钢板设计:充分的内侧支撑,便于利用内侧骨缺损区植骨
图4. 研发过程-钢板设计
4. 有限元力学分析证明双钢板强度大大高于单纯外侧板
典型病例一:患者,男,62岁,车祸伤,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
图5. 术前X线及CT
图6. 术中:内侧入路复位及固定
图7. 术后6周复查X线
典型病例二:患者,女,45岁,摔伤,左肱骨近端骨折,左肩关节后脱位
图8. 术前三维CT重建
图9. 术中:内侧
图10. 术中:外侧
图11. 术后8周复查X线
典型病例三:患者,女,62岁,摔伤,左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肩关节脱位,骨性Bankart损伤,严重骨质疏松
图12. 术前CT
图13. 术中:内侧
图13. 术后10月复查X线
总结
1. 提供坚强的内侧柱支撑,抵抗内翻应力,与PHIL0S系统联合应用治疗骨质疏松同时内侧柱粉碎的肱骨近端骨折,可提供极为稳定的双侧支撑;
2. 对三角肌,肩袖,肱二头肌长头腱的结构无干扰,有利于前屈外展功能恢复;
3. 内侧柱骨折区显露清晰,对骨质严重疏松伴有缺损的病例便于植骨;
4. 术中保护好旋肱内外血管;不会进一步破坏肱骨头血运,不会干扰伤口愈合;术中保护好盂肱下韧带,不会破坏肩关节稳定性;
5. 内侧切口隐蔽,对外观干扰小。
参考文献:
1. C. M. Hettrich,S. Boraiah,J. P. Dyke,A. Neviaser,D. L. HelfetandD. G. Lorich. 2010. Quantitative assessment of the vascularity of the proximal part of the humerus. J Bone Joint Surg Am 92(4). 943-8. 10.2106/JBJS.H.01144.
2. 坎贝尔骨科手术学;第12版,第6卷,创伤骨科/ (美) 卡内尔(Canale, S. T.), (美) 贝蒂(Beaty, J. H.)原著者,王岩,唐佩福主译。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3, 11.
🤔
如果你还有其他问题
欢迎在留言区留下宝贵的见解呦~
作者 | 王甫-山东省立医院
编辑 | 向海波-南方医科大学
策划 | 唯医骨科-平台运营部临床速递 | Pilon骨折手术入路选的好,减少并发症没烦恼
面对难搞的「股骨近端畸形的髋关节置换」,这里有你需要的手术指南
获取你的进阶指南▽
版权声明唯医骨科出品,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医生投稿请联系:editor_allin@worldortho.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