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析框架理论与议程设置理论 | 北大新传440真题详解13
北大胡师姐
北大新传院研究生
专业从事新传考研辅导6年
带出百余名学员成功考上北大等名校
沪江CCtalk年度TOP10名师
18年北大新媒体考研440:简答题:简要辨析框架理论与议程设置理论。
答题思路
首先,阅读题目,可以划出如下关键词:“辨析”、“框架理论”以及“议程设置理论”。由此可以看出这道简答题的目的在于考察考生对重点理论的掌握程度,所以在答题时应该注意围绕这两个理论的基本知识进行解答。同时要注意加上它们的英文名称,提高你答题的层次。
其次,分析题目的逻辑关系,把握答题时的逻辑脉络。简答题的重点在于考察知识内容的完整性,所以在解答时首先需要叙述两个理论的大致内容,其次将内容着重在两者间的区别上。
最后,在答题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使用案例。逻辑性的答案必然离不开强有力的真实案例的支持。所以千万不要忘记使用贴合题目的案例来充实你的答案!此题涉及到理论的辨析,可以适当列举从参考书或有关论文里提炼出的传播学研究学者的相关论述及观点来完善你的逻辑推理过程。
参考答案:
议程设置理论与框架理论均产生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都属于宏观效果论,它们之间既相互区分又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一
议程设置理论与框架理论
1. 议程设置理论
议程设置理论(Agenda setting model)是由1968年麦库姆斯和唐纳德·肖通过“教堂山镇研究”证明其存在,并于1972年在《舆论季刊》上的《大众传播的议程设置理论》一文中正式提出。该理论认为,“大众媒介往往不能决定人们对某件事件或意见的具体看法,但是可以通过提供信息和安排相关的议题来有效地左右人们关注某些事实和意见,以及他们对议论的先后顺序。”目前,对议程设置理论的研究一直在扩展,逐渐发展到现在的第三层议程设置即网络议程设置理论(NAS理论),提出影响公众的不单是单个的议程或者属性,而是一系列议题所组成的认知网络:媒介不仅告诉受众“想什么”、“怎么想”,还决定了我们如何将不同的信息碎片联系起来,搭建出对社会现实的认知和判断。
2. 框架理论
框架理论(Framing effect)来源于认知心理学和人类学。戈夫曼在1974年出版的《框架分析》一书中将“框架”定义为人们用来认识和解释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认知结构,它能够使使用者定位、感知、确定那些大量的信息。对于大众传媒来说,框架是一种意义建构互动,在社会系统中新闻框架是消息来源、社会情境、新闻工作人员等因素互动的结果。
二
辨析议程设置理论和框架理论
1. 议程设置理论与框架理论之间的区别
1) 两者的理论来源和学科基础不同。
首先,议程设置理论与框架理论来源于不同的学科背景和理论。议程设置理论的早期思想来源于美国著名报人李普曼,他提出“新闻媒介影响‘我们头脑中的图像’”。之后,科恩在《新闻与外交政策》一书中指出,报纸或评论不能让读者怎么想,但在让读者想什么上很有效果。其学科基础主要围绕政治传播和大众传播理论。
而框架理论的早期思想主要来源于人类学家贝特森,他提出“框架”是“个人组织事件的心理原则与主观过程”。1974年戈夫曼将框架理论与社会学相结合,运用其分析人的行为方式。他认为框架一方面来自于过去的经验,另一方面受到社会文化意识的影响。框架理论经过贝特森的人类学以及戈夫曼的符号互动论逐渐发展至传播学。
2) 两者研究方法不同。
其次,从研究方法角度上来看,议程设置理论是定量研究,而框架理论属于定性研究。麦库姆斯和肖通过对美国1968年大选进行的一项小规模的受众调查发现大众媒介议题的显著性程度对公众议程具有重要影响。他们通过定量研究,以假设演绎的研究策略为主,验证了议程设置的存在。而框架理论则注重对社会生活的范围进行把握,探究事物的发展状态和发展情况,对其发展趋势进行预测。由此可见,框架理论采用的是定性研究方法,以社会活动作为基础、自然环境为依托,经过归纳分析最终证明框架理论的合理性。
3) 两者的理论研究焦点的不同。
最后,议程设置理论的研究焦点集中于媒介的传播效果。正如麦库姆斯所言“议程设置理论的中心是社会公众是怎样形成舆论的。”它认为,大众传播的议程设置功能主要体现在新闻媒介对形成公众意见的焦点所施加的影响。
戈夫曼认为框架是在特定的心理情境中,由一群语言符号讯息发展而来的经验。人们通过观察其基础架构,来处理和分析外在世界层出不穷的社会事件、媒介日常的新闻报道、消息来源或社会情境。所以,框架理论更集中于新闻报道中意义的建构以及影响新闻建构中的各种关系。
2. 议程设置理论与框架理论之间的关系
这两种理论虽相互区别,在理论层面上有各自独立的理论体系,但也存在一定的关系。首先,二者均产生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且都将研究视角集中于长期的、综合性的、宏观的社会效果之上,放大了媒介的主导作用,而忽略了受众的能动性。
其次,麦克姆斯认为“框架分析就是议程设置的延伸”。他与肖在1997年提出了“两级议程设置理论”,而第二级议程设置功能正是通过媒介对其报道议题的“框架”实现的。媒介机构通过设置内容,突出重点事件的某些方面,而弱化另一方面的某些报道;通过标题、篇幅长短、版面位置等手段影响受众对这一事件的理解方向或角度;通过强调、选择、排除等方式,为新闻内容提供背景,并提出中心议题,最终影响受众“怎么想”。
三
总结
综上,议程设置和框架理论既有不同,也有联系。我们关注框架理论多集中于意识形态的角度,每个框架后面实际上都隐藏着媒介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倾向。也有不少学者认为,框架分析实际上就是议程设置的延伸,使议程设置通过属性设置影响受众“想什么”。
四
参考文献
[1] 刘思彤, 新闻传播框架理论研究. 新闻传播,2017,1:17-20.
[2] 张洪忠,大众传播学的议程设置理论与框架理论关系探讨.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2001.
[3] 史安斌,王沛楠. 议程设置理论与研究 50年:溯源·演进·前景. 新闻与传播研究,2017,10:13-28.
大家有任何问题,请在文后留言区留言,胡师姐为你解答。
本期推荐:
以梦为马,陪你一路成长
不失初心,不忘初衷
北大胡师姐新闻传播考研
微信号 : Miss_MJ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