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沉浸式传播 | 北大新传334真题详解19

洋洋 胡师姐新传考研PKU专列 2019-04-30

北大胡师姐

北大新传院研究生

专业从事新传考研辅导6年

带出百余名学员成功考上北大等名校

沪江CCtalk年度TOP10名师


18年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考研344名词解释第3题:沉浸式传播


答题思路

首先,“沉浸式传播”不同于其他的名解,属于固有的理论或研究者,所以在回答这类名词解释时,我们需要先对这个名词进行解释,挖掘其隐藏考点。


在答题时,我们可以先结合“沉浸”这个关键词解释“什么是沉浸”、“沉浸什么”、等等,然后再来解释“沉浸式传播”。

 

不仅如此,在解答名词解释的过程中也要注意使用案例。逻辑性的答案必然离不开强有力的真实案例的支持。所以千万不要忘记使用贴合题目的案例来充实你的答案!



参考答案:


当前,全球开始进入高速连接的泛在时代,人类社会本身已经成为资讯传播的中心,“沉浸传播化”开始渗透社会的整个肌体之中。“沉浸”(Flow)主要指参与者在进行某活动时注意力高度集中,并且过滤掉所有不相关的知觉的状态。


国内李沁等提出“沉浸传播”主要基于沉浸媒介,以大数据和智能网络为技术支撑的信息浸透模式,强调受众被媒介所包围的泛众传播。而目前我们所提到“沉浸式传播”大多基于沉浸科技,如VR、AI等技术带给受众的沉浸体验,使得受众完全融入于情境之中。近几年来,沉浸技术不仅被用于广告宣传之中,同时也参与到政治新闻的报道之中,促进受众主动参与到国家的政治讨论之中,增强其体验感。


首先,媒介技术的进步以及科技产品的高速发展推动了沉浸式传播的发展。在大数据泛在网媒介架构的基础上,VR、AI等技术使个体能够同时存在于真实世界和虚拟世界之中,社会生活环境和媒介逐渐融为一体,构成沉浸式传播的基础环境。《头号玩家》中“绿洲”所营造的就是这样一种沉浸式体验。


其次,沉浸式传播最主要特征是人与媒介的深度融合。受众通过“亲身参与,置身其中”的体验,进行多向度的交流互动,从信息或活动中获得归属感、参与感、认同感和美感,实现核裂变式的网络传播。2017年9月新京报推出《我家门前|360度全景看和谐宜居新北京》,通过融媒体、360度全景的方式,结合读者自述,融合了声音、图片、文字、视频等元素,打造出360全景侵入式体验,获得了一致好评。


同时,沉浸式传播也使新闻业得到了重塑。新媒体时代中,人们可以通过移动设备随时掌握和搜索新闻事件,通过视频等方式参与到传播当中。BBC等西方媒体更是通过新闻游戏等方式,将新闻事件做成电脑游戏,使得受众能够近距离的体验新闻事件的发生过程,提高其沉浸体验。


但是,目前沉浸式传播仍存在一定的弊端。第一,其使用范围有限。沉浸式新闻虽然能够加大用户的体验感,但是内容较暴力的战地新闻容易加大受众的恐慌,很难运用“沉浸式传播”进行传输。第二,“沉浸”有一定的技术要求,需要一定的时间以及财力来实现。比如新闻游戏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用来进行游戏研发,导致新闻游戏上市时,该新闻早已失去时效性。


最后,麦克卢汉认为“媒介是人的延伸”,但媒介在延伸人的感官的同时,也使人们更容易沉浸在自身的体验当中,忽视真实社会中的生活,造成“媒介依赖症”,成为“容器人”。


综上,“沉浸式传播”通过大数据和智能网络的技术支持,促进受众与媒介内容进行亲密接触,更大程度上的“沉浸”于其中,体验到“亲身经历”的真实感受。在“沉浸式传播”的语境下,新闻业也得到了重塑,VR、AI新闻等逐渐进入受众的视野当中,加大了受众的体验感。但“沉浸式传播”仍存在一定的弊端,所以传媒业应该通过自我调适,在适应技术逻辑的基础之上提升自己的媒介自觉,共同监督社会公共空间中的良性交流,营造健康的媒介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刘娜. 沉浸式传播语境下传媒业的自我调适. 新闻研究导刊:2016.7(13):277.


王志峰. 从沉浸式传播看“军装照”刷屏. 新媒运营:2017.9:54.



大家有任何问题,请在文后留言区留言,胡师姐为你解答。


本期推荐:

  1. 信息流广告 | 北大新传334题详解18

  2. 送你一条必杀技,速来领取

  3. 暑假去哪?胡师姐团队19暑期线下集训营来啦!

  4. 微信对骂群:不知道骂什么,反正先骂了再说吧 | 一周大事记(6.4-6.10)

  5. 信度和效度的关系 | 北大新传440真题详解17


以梦为马,陪你一路成长

不失初心,不忘初衷

北大胡师姐新闻传播考研

微信号 : Miss_MJC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