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闻社会学 | 基础书目带读19

Luzia 胡师姐新传考研清北专列 2022-12-15




团哥

4分钟前:

《新闻社会学》为当代新闻媒体的起源、结构、文化以及运作实践等方面提供了一个具有社会学背景的阐释,丰富了我们对新闻学的理解的角度。这本书多维度展开,在阅读时略显零散,同学们可以根据小编的带读,去寻找书里的闪光点,加以理解和整理~


新闻扩大了整个社会可以共同思考的内容,它通过作为“培育民主政治的场所”的公共领域,和通过新闻得以维持的“想象的共同体”这两种方式,促成了共同的社会世界的日常反思与再建构。


作者

简介


迈克尔·舒德森(MichaeI Sctudson),现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教授,之前在圣地亚哥加州大学任教多年。研究方向涉及新闻社会学与新闻史、广告、通俗文化、文化记忆等。著有《发掘新闻:美国报业的社会史》、《广告,艰难的说服》、《美国人记忆中的水门事件》、《新闻的力量》、《好公民》、《新闻社会学》、《为什么民主需要一个不可爱的新闻界》等多部著作。


内容

概括


《新闻社会学》为当代新闻媒体的起源、结构、符码、文化以及运作实践提供了一种犀利而全面的阐释,可以勾勒出社会学框架下的新闻图景,同时它也回答了新闻如何影响社会的问题,特别是新闻对政治的影响。迈克尔·舒德森还质疑了大众、学术界和新闻界自身对于媒体的误解。《新闻社会学》的最终目标不是调节有管媒体的争论,而是致力于界定问题所在,并描绘出新闻机构在现代公共意识的形成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


全书

结构


全书共分为三大部分,分别为今日新闻业、新闻制作的构成以及新闻与社会。


第一部分今日新闻业共分为五章,分别是新闻业的界定、新闻重要吗、媒介偏向、新闻业的历史、今日新闻业的变迁。


1.新闻业的界定


本章中作者首先对新闻业进行了界定,指出新闻业是生产和传播有关普遍公共利益的重要事实信息的活动或实践,由定期发布实施信息或评论的一组机构进行,以真诚的态度为分散和匿名的受众呈现真相,获得受众的关注。同时指出新闻的传播功能和不同学者对新闻的不同界定,作者认为新闻业是“具有公共公共性的时事信息和评论”,在本书中也是聚焦于新闻业中最具公共性的部分,即直接涉及政治事务的、基本可分析的新闻。


2.新闻重要吗?(媒介效果1)


本章作者从新闻界的权力受到的批判出发分析不同视角、来自社会不同层次的人对新闻权力的看法,指出人们倾向于夸大媒介权力的原因即:媒介是影响人类行为的社会冰山上看得见的顶端;人们不能将媒介的权力与人民的权力以及媒介报道的事件进行区分。而我们难以确定媒介效果的原因在于我们使用的是过于简化的模式,认为媒介权力机制是一种“灌输”机制、“皮下注射”模式,作者继而指出了新闻影响受众的两种途径,即新闻有助于建构一个情感共同体;有助于建构一种公共的交谈。


而信息作为媒介权力的起因,具有看得见和可测量的后果,新闻媒体作为信息的传输者,帮助人门获知信息,同时为其赋予公共的合法性,不禁想广大的群体传播了一个事件或公告的报道,并且将它放大了,刺激了具有报道价值的话题的社会互动。公共的放大效果与新的媒介一同成长,并且媒介的每次改变都使其信息抵达更多的受众。其三种媒介效果表现为保证新闻的重要性;精神上的放大和心智的组织形式;媒介效果来自新闻呈现的偏见、倾向或框架,不是信息本身或周围的公共氛围,而是媒介塑造信息的特殊形式。


3.媒介偏向(媒介效果2)


本章作者指出,新闻不是反映现实的一面镜子,所有的再现都是选择性的,特定的人决定将什么呈现为新闻,读者所接触的内容不仅包括客观的事实,还包括主观的判断、个人的价值观以及成见等,这都是媒介的偏向,而“架构”将新闻分析从有意图的偏向的观念中转移出来,考虑架构而非偏向,让我们接受了新闻发出一种以上声音的可能性,揭示出新闻制作中的决策、市场、组织的性质及新闻职业的预设之间的内在联系。


作者还指出了乔姆斯基和赫尔曼提出的美国新闻界的过滤器,指出《纽约时报》和《真理报》一样,要受到资本、体制的制约,是政治和经济权力的操纵者的代理人。左派的批评家看到了新闻的自由民主偏向,而右派的批评家暗示,媒体的市场竞争迫使新闻从业者追逐丑闻和采取卑鄙的行径。


有时,媒介偏向并不是有意识的意识形态的曲解,而是源于在组织常规的约束和压力下形成的职业行为,客观性的追求本身是一个失真的源头,同时提出了五种失真。以事件为中心、以行动为中心和以人物为中心;负面的;超然的;技术的;官方的。同时指出在新闻媒体中存在其他系统性的偏向,例如新闻从业者自身美化、种族偏向等。


4.新闻业的历史


本章从一个广阔的视角观察新闻业的历史场景,一两步社会理论著作阐述了媒介史,即《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描绘了十八世纪的世界历史语境中出现的报纸以及《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和散布》在不到150页里覆盖了500年的世界历史。


美国新闻业从业者经历了小商人向专业人员的变迁,新闻报道也经历了追逐新闻与发行量的便士报到政党和政客资助的报纸,然后迅速扩张为大型的营利产业,在新闻竞争的不断加剧中,出现了以煽情新闻报道为主的黄色新闻业,推动了全盘质疑正当价值的改革运动,同时也将“客观性”推至前沿,首先,反政党改革松动了政党对报刊的控制;其次,记者开始欣赏一种独立于政党的、属于自己的变化;第三,报道工作不再仅是速记、观察和速写了。


新闻从业者的共同特征也与日俱增,一方面产生了社交的凝聚力和职业荣耀,另一方面形成了内在的社会控制,最终生成了一种具有自我意识的专业主义和客观性伦理,出现了明确表达的职业行规以及伦理章程,包括“真实、真相、准确”的原则和“不偏不倚”的原则。在公共关系新职业的诞生后,二者相结合,泛新闻业就诞生了。在20世纪30年代出现了“解释新闻学”即新闻从业者和教育者认为世界正在变的越来越复杂,它不但需要被报道,还需要被解释。


5.今日新闻业的变迁


在本章中作者提出关于新闻焦虑的一个判断,即一个曾经由专业主义和负责的新闻价值所指导的系统,正被一个娱乐复合体所腐蚀。出现了愤世嫉俗和信息娱乐的趋向。政治学家托马斯·帕特森在其著作《失序》中为时政报道的愤世嫉俗情绪的增长提供了有力的证明。他认为新闻界发展了一种“反政治的偏向”。他认为新闻界越来越多地报道负面新闻,而非正面新闻,其次他认为新闻报道给个人带来这样的错觉:政客们为获选而不顾一切,他还认为在新闻业看来,政治生涯导向是一种“政治游戏”,基于政策制定。


事实上这种趋势是全球的,过去的几代人里,全世界的报道风格变的更为非正式、更私密,更具批评性,更加愤世嫉俗地保持超然和疏离感,市场压力是造成这种趋势的其中的一个因素,而政治文化的剧变以及新旧民主政治都越来越不愿意顺从政府公告,是另外一个因素。


作者以政府丑闻为例论证了这种趋势,通过阐释丑闻的决定因素、丑闻形成的条件、关于丑闻的观点、理论,指出新闻想着更加愤世嫉俗、更加娱乐化、同时更全面可靠的方向发展,指出了新闻业的三个潜在趋势,即专业的干预主义的发展、新闻报道的叙述方式或主题的连贯性得到强化以及越来越多机构之间的新闻共识。


第二部分新闻制作的构成分为五章,分别是新闻的市场、新闻的来源、新闻的政治文化、新闻的受众、新闻作为文学和故事。


6.新闻的市场


本章作者指出营利动机处于商业报刊的核心,但这也不意味着市场逻辑支配着新闻的输出,对于这种复杂性的理解是有争议的,一个阵营的人将所有支持媒体资本所有权的观点都视为向贪婪的所有者投降,另一个阵营的人反对将私人所有权的观点等同于邀请政府控制及审查,但两种观点都有弊端,应该做的是检视各种新闻机构将编辑决策与商业压力分离的方式。


但商业动机并不总是胜利的,新闻从业者的抵御和受众的监督都带来了坚守原则的新闻部,因而利益不仅是新闻机构腐败的一个潜在来源,也是新闻机构用来抵制腐败的一种潜在力量。我们应当倡导新闻的价值观,反对公司经营对新闻的侵犯,以出色的报道教导公众认识新闻业的价值,并允许公众反过来教导和改变你自己。


7.新闻的来源


在本章作者指出信源是媒体权力的秘密,新闻是新闻从业者和信源之间交换的产物。多数信源为政府信源即新闻策划的常规性预定事件,政府官员处于各种原因而与新闻界合作,媒介对政府官员的依赖也成为它招致亲政府或国家主义偏向的批评的一个确凿的理由。


记者与信源的关系充满了合作与操纵,夹杂着感情与不信任,带着恳谈的渴望与逃避的渴望,新闻业的精英和政界精英天然地纠缠在一起,重视“拍照时间”“化妆”(运用代理人、新闻公告、广播里的事实和其他有好的来源,从最好的角度传递故事)。对新闻来源的控制还可以操纵走向直接的腐败,新闻社会学研究将新闻制作视为一种精英控制的现实建构活动,新闻制作中心是记者与官员之间的联系。记者与信源的研究有两方面的意义,第一,详细阐述了新闻生产的动态过程,第二,同样评估了媒介机构的权力。


8.新闻的政治文化


舒德森认为在公共生活的宏观生态中,媒介对政治的影响并不弱于政治结构对新闻支配的作用。政治机构总是和媒体机构深深地交织在一起,这一点在中国的一元体制二元运作的新闻媒介中提现的尤为明显。


在一个又一个国家,媒体专业人士越来越成为政治传播中心,它的地位不是最高或最重要的,却是不可缺少的。比如:美国的总统大选时,政党为赢得选举,努力构建政治社会化的深层结构,以此他们得依赖政治广告和媒体意识形象的粉饰和调整。这种现象正如意大利学者所说:政党实质上成为“传播机器”,其主要目标是接触和了解变动的选民,并获得其认可。新闻业本来就是政治的一部分,应开放地探究不同的政治文化与制度如何塑造和建构不同的新闻文化和制度。


9.新闻的受众


任何新闻的消费者都有不同的消费习惯,并在新闻中发现自己觉得有用或有趣的大量消息,读者或观众参与新闻的程度有极大的变化,即使这一刻与下一刻也是不同的更不必说一个人与另一个人,或一个场合与另一个场合。新闻媒体不是在寻找受众或回应受众,而是在创造受众,根据受众的年龄、受教育程度等人口学特征进行受众分析,指出应当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公共生活。


10.新闻作为文学和故事


一则新闻故事,既是新闻,也是故事,记者必须从事实的清单或历时序列出发,建构出一个故事,而且要辨识出事实之间的关系。建构故事最大的困难在于发现叙事中最重要的元素,记者必须有一种把握重要事件的核心的直觉,多数记者想在受众中唤起的回应是“震惊,而非理解”,记者不能制造“令人惊叹”的故事,但他们可以找出这些故事,他们以一种强化或突出效果的手法,巧妙地加工故事。


新闻是一种文学形式,并且新闻从业者按照讲故事、绘图以及造句的传统来工作,从而继承了一种艺术性或表达性的文化或技巧。新闻从业者在叙述“媒介事件”时摒弃了以肃静、崇敬的口吻来报道重要的事实的风格,而以一种夸张的语言来证实一次加冕、一次葬礼或一场庄严的安运会闭幕式。当在三种条件下时,记者会放弃以中立的姿态进行报道的努力,即悲剧时刻、公共危机时刻、国家安全受到威胁期间。


第三部分新闻与社会主要论述了法律、民主与新闻的关系


11.法律、民主与新闻


阿马蒂亚·森在研究世界饥荒时写道:“一个拥有民主的政治形式和相对自由的新闻界的国家,不曾发生过严重的饥荒”,相反,缺乏民主的国家陷于歉收的困境。饥荒与其说是生产的过错,不如说是分配的失败。詹姆斯·凯里也认为:作为一种实践,新闻业离开民主语境是不可想象的,事实上,新闻是民主的另一个名称。这正好回应了哈贝马斯所强调的:新闻业来辟了公共领域——私人可以自由讨论和辩论日常公共议题的场所,即新闻培养民主政治的场所。媒体正是通过对日常生活微小的个人表演、科学和教育中的成就或悲剧、宗教或文化的冲突或进步的报道,与时政报道一样构建出公共议程并形成共同体,促成了共同的社会世界的日常反思与再建构。


全书

点评


本书是在学术界所见不多的“纯”新闻理论著作,通读之后的一大感受是主题明确、逻辑清晰。作者首先提出了三个问题:“新闻工作者是怎样决定新闻是什么的?他们为什么只报道某些事实而不是另外一些事实?新闻工作者是如何决定我们大家想知道什么的?”,并把它们归结为“揭开社会学家所说的新闻的潜在结构之谜”这一命题。从这一命题出发,作者逐步展开讨论,这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较为清晰地把握全书的行文思路。


同时,作者思路开阔,旁征博引,吸收了多学科的成果,对新闻的认识已经进入了一个很深的层面。比如第8章从历史纬度出发研究新闻属性,第9章从社会学理论出发,对传统新闻学和解释新闻学进行对比,结合其他学科概念,进一步解释了新闻的本质,第10章提出了新闻是一种知识的理论,并把这种知识跟其他各种知识(特别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进行比较。


此外,作者对新闻的研究多以实地考察为依据,每个理论都有具体事例,而且能从所举事例中引出问题,进而展开分析。其中的很多问题都具有前瞻性,如关于言论自由、新闻的客观性和真实性、知情权、新闻与意识形态的关系问题等,即便在当代仍是学界关注的重要问题。


点击舒德森:新闻社会学 | 新传理论44,了解更多!


参考文献:


迈克尔·舒德森 - 《新闻社会学》


于尔根·哈贝马斯 - 《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论资产阶级社会的类型》


本尼迪克特·安德森 - 《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和散布》


郝庆军 - 《报刊研究莫入误区反思两个热门话题:“公共领域” 与“想象的共同体”》


王淑华 - 《传媒下的社会想象与多元的共同体———泰勒的多元公共领域概念评析》


颜笑漪 - 《浅谈报刊公共领域的作用》


大家有任何问题,可在文后留言区留言,胡师姐为你解答。


推荐阅读:

1.单选:中国影史票房最高的电影为:A哪吒 B战狼2  C流浪地球 | 一周大事记(8.5-8.11)

2.盖伊·塔奇曼:做新闻 | 基础书目带读18

3.胡师姐团队7月学习汇报

4.陆绍阳等:场景、氛围与情感表达——《朗读者》的文化空间再造 | 北大快讯21

5.陆地等:短视频创作的“七坑”“八坎” | 北大快讯22


📖

更多你想知道的经验帖


 北大 


北大新传状元:

北大新传专硕第一:想要跨考逆袭名校,北大是你的不二选择!

北大新传:

双非三跨考北大:我如何用80天一战考上北大新传专硕!

双非本科9月开始备考,一战成功逆袭19北大新传MJC专硕,靠的是什么?

19北大新传拟录取学姐:六七月刚开始不要怕!规划好了暑假,你就能像我一样一战上北大!

北大新传MJC专硕一战已上岸!给大家介绍一下我每个月的学习安排!

19北大新传MJC专硕前十:一战跨考八月从人大换到北大,复习过程一波三折,终究成功上岸!

19工科三跨北大新传专硕初试前十成功一战上岸:成功不可复制,但失败绝对可以避免!

在职考北大:

已婚工科女青年,工作5年在职一战考上北大新传MJC专硕!

北大新媒体状元:

北大新媒体第一:三跨考生如何做到专业课双120!

北大新媒体第三:零基础一战三跨的工科学姐教你怎么逆袭!

北大新媒体第七:双非三跨一战考上了北大新媒体专硕!

19北大新媒体前五:北大门难开?北大南门开!我的北大通知书终于到啦!

北大传播学学硕前三:

北大传播学学硕前三:跨专业的我就这样一战圆梦北大!

北大传播学硕总分第三:99年生的我就这样成为了准北大研究生!

北大汇丰深财专硕:

北大汇丰深财专硕已录取:敢报考北大就已经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北大健康传播专硕:

北大新传健康传播方向历史最高391分:我为什么能考第一

北大新传MJC专硕健康传播方向一战上岸!超级感恩避免成为失学儿童!

北大新闻学状元:

从钢琴湖到未名湖:19北大新闻学初试第一万字超详细备考经验

北大MFA状元:

北大MFA非全广播电视专业总分第一:工作两年的我,如何跨专业考到北大!

19北大MFA电影专业状元:我如何跨考北大MFA总分431分!

北大MFA音乐剧专业状元:失落过彷徨过,我最终应届一战成功上岸!(文末附19真题)

19北京大学MFA艺术硕士音乐剧总分状元:如果努力到感动了自己,就一定会有好的结果!

北大保研:

19北大新传健康传播保研经验:两周备战北大健康传播成功上岸!

19北大新传保研成功上岸!找对了路,圆梦北大其实并不难!

北大考博:

分享我的北大新传考博经验!名校新传新媒体考博你必须“有备而来”!


在看点这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