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你真的了解强迫症的世界吗 | 浙传动画毕设《OCD》

徒步 动画学术趴 2018-08-03



这一期我们向大家介绍的是「AniOne线上展」的推荐作品NO.03——来自浙江传媒学院动画学院动画专业,米笑田团队的毕设作品:                        

《OCD》

(《缝隙》)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y06809n3z3a&width=500&height=375&auto=0

《OCD》完整版


 || 故事简介 || 


这部电影的主人公是一个患有缝隙强迫症的女孩。她一看到缝隙,就感到焦虑、恐惧,并且会看到可怕的幻觉。不幸的是,她是一名图书管理员。她每天都要用书来填补书架上的缝隙。在一次工作时,女孩因为她没有及时填补一道缝隙而产生了可怕的幻觉,并且掉进了一个满是缝隙的世界……


作品海报


 || 创作团队 ||


米笑田  导演 人设 故事版 原动画 剪辑

Tel:17764546480

Email:429493962@qq.com


赵子男  导演 描线上色 动画修形

Tel:18668140996

Email:451972064@qq.com


钟宝琳  导演 剧本 场景美术 插画

Tel:13824436876

Email:995823584@qq.com


崔耘康  副导演 原动画 后期合成

Tel:18100171017

Email:838850131@qq.com


詹博文  副导演 三维建摸 后期合成

Tel:15869194218

Email:381651879@qq.com


《OCD》创作团队


 || 创作灵感 || 


灵感来源于英国BBC有关强迫症患者的纪录片,它讲述了强迫症患者的不同类型和他们的内心痛苦。我和另一位导演认为,强迫症这一群体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状大。事实上,我身边有些朋友患有强迫症,但是人们不理解他们的痛苦,甚至排挤他们,我们想通过这部电影唤起更多人对强迫症患者的关注,所以我们很快就定下了这个主题。


|| 角色设计 ||


我把这个角色设计成一个女性,是因为女性的心理更脆弱,有很多情感信息可以被挖掘。她的衣服很紧,没有缝隙。高领衬衫必须扣紧第一个扣子,靴子紧紧裹在小腿上,发箍紧紧贴住头发。这些都为了突显出一个严谨和整洁的强迫症患者。蓝眼睛和右眼角的泪痣是为了突出女孩忧郁和缺乏安全感的性格。



|| 场景设计 || 



|| 剧照 || 



|| 部分分镜 || 



|| 动图欣赏 || 

 




|| 作者专访 || 


Q1:这个作品的美术设计非常棒,在其中还能看到一些法国动画的风格,想知道有哪些作品或作者对你们的创作带来了启发?


米笑田:因为我和宝琳特别喜欢法国高布兰的动画作品,所以参考了很多他们的学生毕设,去年有几部我们特别喜欢的高布兰的学生作品,像《草莓味》《morning coffee》《Quand J'AI REMPLACE CAMILLE》。再加上我大二的时候去高布兰参加短期留学,所以可以说大学期间受法国动画影响比较深。


钟宝琳:是的,比如场景方面有参考前几年的毕设短片《QUE DALLE》。他们前期美术都做的非常充分,比如他们前期会绘制小色稿,黑白稿气氛图,所以我们觉得可以借鉴他们这种方式,让美术风格更加统一完整。


《QUE DALLE》

 

Q2:你们提到灵感来源是BBC的纪录片《强迫症·心魔》,纪录片中并没有缝隙强迫症的例子,那么最后你们是如何敲定主角的强迫症类型的呢?


钟宝琳:当时看完纪录片后,脑子里出现了一个画面,一个女孩跪坐在满是缝隙的巨大墙面前,一边流泪,一边绝望、机械地拿起手边的积木堵起来。这个画面让我印象很深刻,感觉如果做成动画应该很有意思。


米笑田:当时剧本是宝琳写好拿给我看的。起初我不是很理解,但我们一起看了很多遍BBC的纪录片,了解到强迫症患者一些不为人知的痛苦和内心世界,瞬间觉得这个主题挖掘性非常大。


BBC纪录片《强迫症·心魔》


米笑田:而关于缝隙这个点,其实缝隙强迫症非常小众,很难找到相关案例。但是宝琳的剧本打动我的不是缝隙这个符号,而是她剧本里描绘的场景,非常有画面感,光是看文字就很震撼,所以我们一直没放弃这个符号。时

 

Q3:你们曾提到身边也有有强迫症的朋友,创作中会联想到他们或者受影响/启发吗?


米笑田:对,问了几个有强迫症的朋友,还有网上查了很多案例,主要是了解他们内心的一些想法,还有他们在强迫性思维出现时会怎么处理,脑海中会产生什么联想。


Q4:对缝隙强迫症来说图书馆似乎真的像个战场,敲定故事场景的过程是怎样的?


钟宝琳:图书馆这个场景比较特殊,它本身就有很多缝隙,所以我希望能把角色所处的环境危机放大。一个图书管理员,患有缝隙强迫症,她的工作就是每天去填满缝隙,这与我而言是个很有趣的设定。我相信对立与冲突会使短短五分钟的片子更出彩。


学术趴:确实,整个氛围增加了更多的不安感。


钟宝琳:其实就是想把主角逼疯,看她在极度焦虑的状态下会有什么反应哈哈。


Q5:故事的最后,原以为是女主角噩梦里的藤蔓却在醒来后又出现了,这其中有怎样的寓意?


米笑田:我们设计了很多结局,但表达意图其实是一样的,我们想要一个悲观的结局,就是女主无法克制自己的强迫性思维,无法克制自己的心魔。


最后她站在那面书架前,虽然书架的缝隙全被堵上了,但是当她慢慢回头,身后吊灯里的缝隙又爬出了藤蔓——生活中还有那么多缝隙,图书馆只是冰山一角,女主面临的困难境地远远超出我们的想像。


结局:噩梦在醒来后仍未结束


钟宝琳:实际上强迫症也是一种很难痊愈的疾病,患者需要不断的访问心理医生,症状甚至持续了数十年。女主其实从未真正克服内心的恐惧。


Q6:片尾曲也很有意思,各种镜头展现的似乎和正片中表现的强迫症是不一样的,是否有什么言外之意?


米笑田:我一直很喜欢网上那些逼死强迫症系列的小视频——我的本意是,大家都把这些强迫症的症状做成各种视频来调侃,但其实很少真正的去思考强迫症患者的内心世界。我选用了一个迷幻一点的片尾音乐,配上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强迫症小插画,希望观众在看完片子后还能继续思考。

 

Q7:三维技术的运用是在创作中的哪个阶段敲定的,在技术实现上遇到了怎样的困难,是如何解决的?


詹博文:导演想加入一些比较酷炫的镜头,那么在一部二维动画中出现强烈的镜头三维运动是比较震撼的,所以在分镜设计时就讨论好做两个二三维结合的镜头。贴图上进行了多次的尝试,期间不断地从Maya中导出场景运动到AE里和二维人物进行合成,以便及时修改。最大的难点在与合成中二维人物与三维场景的对位,需要不断地修正并加上镜头抖动才呈现出最后的效果。

 

Q8:除了上述提到的,创作中还有没有遇到比较大的困难,是如何解决的?


詹博文:三维制作方面,后期合成上由于网络上对于动画合成的教学比较少而且没有具体的规范,所以我们的合成只能通过分析一些优秀作品的画面效果和细节来进行制作。


崔耘康:原动画绘制过程中最大的难题是二维原画和三维场景结合起来。二维特效方面主要是片子中的"藤蔓"和"鳞片"。一方面,藤蔓上的鳞片不但要有自己本身的大小方向变化,还要跟着藤蔓的运动向前爬动;另一方面,是工作量确实很大,而且一直没有找到比较简单快捷的方法来画这个特效……


“藤蔓”和“鳞片”


詹博文:当时尝试过用AE给鳞片做跟踪,可惜效果不理想,所以只能辛苦原画师把一片片鳞片的运动做出来。


崔耘康:第一次尝试画跟随镜头运动的10秒动画时,一帧帧的跟调好运动的场景对位,一画就是130帧……


詹博文:还有这个不可避免的全景的藤蔓镜头,最后和崔一起用AE的骨骼功能给藤蔓打点K帧解决的。


全景的藤蔓镜头


詹博文:原画方面,人物比例比较偏写实所以动画表演上比较难,因此导演和原画师们经常进行动画表演,以此来掌握角色的动作以及情绪,所以这部片子留下了许多导演不可外传的羞耻表演(详情见花絮)。


崔耘康有导演和其他成员的修形,画原动画的时候角色比例和表情什么的都很崩,她们也能修好,省了原动画很多时间。


詹博文:所以这个人画主角时,居然给一个女性角色画出了胸肌。


Q9:作为一个多人团队,在创作中必然少不了互相磨合,最后给学弟学妹们分享一些团队合作的经验和建议吧。


米笑田:我们的团队从大一到大四都有,低年级的同学刚进组时甚至都没有接触过动画。我的做法就是,尽量让每个人都参与到每个环节,而不是自己只管埋头做自己的环节。平时我们都坐在一起工作,每个人做好一个东西,都会让大家一起看,一起提供意见。然后由一个人来筛选意见,决定哪些要改。


钟宝琳:我和阿米都认为及时的交流与沟通对团队合作是非常重要的,不管是导演间还是与队员间。遇到分歧我们会一起讨论,斟酌利弊。



制作花絮


詹博文:我们的导演是个开明的导演,知道物尽其用人尽其才。我们的分工非常明确,每个人都负责各自的模块,而且每个模块的进行都会事先与其他人商量好。我们采用一种“迅捷开发模式”,就是所有模块同步进行


如做一个运动镜头时先和场景商量好场景的透视,然后原画根据场景画出草图,接着后期进行预先合成,预览没问题后各自进行深入,完成后马上进行后期合成。合成遇到了问题,马上可以返回到中期进行修改。这样我们每天能看到完成的镜头数量,遇到问题也能及时反馈。


而且我们时刻保持动态分镜的完成度,前期动态分镜做细了,之后制作出镜头就能马上替换掉草图阶段的镜头。中后期可以有一个动态分镜和成品镜头混搭的半成片给音效那边去开始制作音效。


制作花絮


崔耘康:三年动画做下来,感触最深的就是动画团队的影响了,队员无所谓水平高低,只有实实在在的为片子着想,团队成员之间相互学习、帮助、建议,这才是做好一部动画的前提。


詹博文:导演是整个队伍的标杆,如果导演拼了命去把片子做好,组员也会跟着一起努力的。


米笑田:也感谢大家信任我啦。


钟宝琳:我实在见过太多团队因为无法互相理解互相尊重而散掉的,导演再厉害,没有团队合作根本完成不了,感谢大家对我们的信任!!!


学术趴:感谢你们的分享!这次的采访就先到这里,今天跟大家聊得非常开心,最后再次感谢《OCD》团队今天接受学术趴的采访,期待你们未来再创佳作!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c0681u4aukj&width=500&height=375&auto=0

《OCD》制作花絮Making Of

(可以看到导演不可外传的羞耻表演)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特色内容



- END | 动画学术趴 -

欢迎置顶公众号,分享文章到朋友圈哦





点击进入近期荐读热文


昂西动画节 | A站被收购 | 北电毕设 | 传媒大学毕设 动画周报 刺绣动画 小鼹鼠 哆啦A梦 | 毕设专访1 | 学术趴网站 | 

 爱动画 扫一扫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