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读书,大多讲有用、无用。职业所需的教科书、专业书,有用的为正书。消遣所需的文艺书、杂谈书,无用的为闲书。
正统家庭,是不提倡读闲书的,怕乱了心性、偏了轨道。经史子集是大道理,得系统阅读;野闻逸事是小情趣,雕虫小技而已。
可是再想想,人的精神是多棱角的,闲书多随意、少雕琢,更接近生活的原味,恰好滋养人的灵魂,从赏诗、观画、听曲、评戏等闲文中,可见真性情、真见解、真学问。
正书固然要读,大道理也应该明白,但用不着板起面孔。正经不是严肃,就像做人不需说教一样。自然之道一张一弛,在自娱自乐中,做成点像样的事,才是真正的严肃。
鲁迅先生说:“野史和杂说难免有讹传、挟恩怨,但看往事较分明,不像正史那样装腔作势。”毛泽东正书、闲书都爱不释手,在给毛岸英的一封信中说:“要看历史小说,明清两代人写的笔记小说。”可见,闲中有意,闲中有道。
清人张潮,是个写闲文的高手,在《幽梦影》中有一段话,写出了人生的天趣:“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
虽想“治国平天下”,但先得“修身齐家”。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不是不知道,而是难做到。年轻时侯,总是仰着头,往大处看;中年以后,习惯低着头,往小处看。还是做个燕雀吧,虽然飞不高,能扑腾就行。
人到中年,上班敬业,下班放松。读闲书,看似无用,实则大用。读点历史人文的经典,看点奇思妙想的趣文,过点精神丰富、灵魂安宁的生活。
在阳光午后或听雨晚上,慵懒地浪费些时光,翻几页闲书,寻几分闲情。倘若,生字要查《康熙》,典故要查《辞源》,到这个份上,不看也罢,扔在一边。
枕边书,是看了想睡觉的书,还是看了不想睡觉的书?看了想睡觉的话,就读点教科书;看了不想睡觉的话,就读点《聊斋》的书。
读正书也好,读闲书也罢,都是“润物细无声”的过程。无论内涵、底蕴,还是情趣、意境,都得细细梳理、慢慢品味。若在看闲书时,思想上有收获,情操上有陶冶,不过是搂草打兔,顺便捎带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