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看法说法@裸嘢李]
转帖只为提供更多资讯,不代表本号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分别长按以下二维码关注以下两个法律公众号
推荐阅读(点击下列文字即可打开链接)
“一夫一妻”不是完美或定型了的婚姻家庭制度
据说这个演讲完他就被开除了!(原标题如此)[@裸嘢李 转视频]
婚姻制度多元制——婚姻实行分类[@裸嘢李 转]
又是“公序良俗”:女方离婚后,可以嫁给前公公吗?
关于死亡,这可能是一篇颠覆你认知的文章[@裸嘢李 转]
或许,这就是“社会进步”——法律解读嫖娼卖淫、聚众淫乱和换偶
青海甘肃VLOG-水上雅丹-东台吉乃尔湖-西台吉乃尔湖
蜀黍,你们能不能严谨一点?
请允许俺替那个孙X果说几句话,好不?
一位辞职的物业公司经理自揭物业管理潜规则和如何对付业主[@裸嘢李 转]
纯学术观点:我国刑法应该以故意伤害罪取代强奸罪
100多人“聚众淫乱”案,美女主犯被枪毙[@裸嘢李 转]
以下图文源自网络
中国各大城市在陆续发布幸福指数。
经济学人智库对全球80个国家和地区进行调查后,发布了死亡质量指数报告:英国位居全球第一,中国大陆排名第71。“科技发展到今天,医生面对最大的问题不是病人如何活下去,而是如何死掉。”
不得“好死”——这可能是现在最被我们忽略的幸福难题。
“长长的管子从鼻子里直通到胃,每次换管子时他都被呛得满脸通红。”巴金想放弃这种生不如死的治疗,可是他没有了选择的权利,因为家属和领导都不同意。哪怕是昏迷着,哪怕是靠呼吸机,但只要机器上显示还有心跳就好。
原上海瑞金医院院长、中国抗癌协会常务理事朱正纲,2015年起,开始四处去“拦刀”。他在不同学术场合央求医生们说,“不要轻易给晚期胃癌患者开刀。”现在中晚期胃癌患者一到医院,首选就是开刀,然后再进行化疗放疗。“就是先把大山(肿瘤主体)搬掉,再用化疗放疗把周围小土块清理掉。”这种治疗观念已深植于全国大小医院,而现在欧美发达国家很多都采用“转化治疗”。“其实开刀不但没用,还会起反作用。晚期肿瘤扩散广,转移灶往往开不干净,结果在手术打击之下,肿瘤自带的免疫系统受到刺激,导致它们启动更强烈的反扑,所以晚期胃癌患者在术后几乎都活不过一年。”“对晚期肿瘤患者一般不采取切除手术,而是尽量把病灶控制好,让其缩小或慢扩散。因为动手术不但会让患者死得更快,而且其余下日子都将在病床上度过,几乎没有任何生活质量可言。”外科医生关注的是这次开刀漂不漂亮,肿瘤医生则关注患者到底活得好不好,“这有本质的区别。”
美国是癌症治疗水平最高的国家,当美国医生自己面对癌症侵袭时,他们又是如何面对和选择的呢?
2011年,美国南加州大学副教授穆尤睿,发表了一篇轰动美国的文章——《医生选择如何离开人间?和我们普通人不一样,但那才是我们应该选择的方式》。“几年前,我的导师查理,经手术探查证实患了胰腺癌。负责给他做手术的医生是美国顶级专家,但查理却丝毫不为之所动。他用最少的药物和治疗来控制病情,然后将精力放在了享受最后的时光上,余下的日子过得非常快乐。”穆尤睿发现,其实不只是查理,很多美国医生遭遇绝症后都作出了这样的选择。“医生们不遗余力地挽救病人的生命,可是当医生自己身患绝症时,他们选择的不是最昂贵的药和最先进的手术,而是选择了最少的治疗。”“在奄奄一息的病人身上,被东开一刀,西开一刀,身上插满各种各样的管子后,被挂在维持生命的机器上……一个人失去意识后被送进急诊室,通常情况下家属会变得无所适从。当医生询问“是否采取抢救措施”时,家属们往往会立马说:“是。”为了避免这种噩梦的发生,很多美国医生重病后会在脖上挂一个“不要抢救”的小牌,以提示自己在奄奄一息时不要被抢救,有的医生甚至把这句话纹在了身上。罗点点发起成立“临终不插管”俱乐部时,完全没想到它会变成自己后半生的事业。
罗点点是开国大将罗瑞卿的女儿,有一次,她和一群医生朋友聚会时,谈起人生最后的路,大家一致认为:
“要死得漂亮点儿,不那么难堪;
不希望在ICU,赤条条的,插满管子,像台吞币机器一样,每天吞下几千元,最后‘工业化’地死去。”
随后不久,罗点点在网上看到一份名为“五个愿望”的英文文件。这是一份叫作“生前预嘱”的美国法律文件,它允许人们在健康清醒时刻通过简单问答,自主决定自己临终时的所有事务。罗点点开始意识到:“把死亡的权利还给本人,是一件意义重大的事!”
于是她携手陈毅元帅的儿子陈小鲁,创办了中国首个提倡“尊严死”的公益网站——选择与尊严。“所谓尊严死,就是指在治疗无望的情况下,放弃人工维持生命的手段,让患者自然有尊严地离开人世,最大限度地减轻病人的痛苦。”气管切开没法说话,全身插满了管子,就是靠呼吸机、打强心针来维持生命。“父亲心跳停止时,电击让他从床上弹起来,非常痛苦。”
开国上将张爱萍的夫人李又兰,了解罗点点和陈小鲁倡导的“尊严死”后,欣然填写了生前预嘱,申明放弃临终抢救:
“今后如当我病情危及生命时,千万不要用生命支持疗法抢救,如插各种管子及心肺功能启动等,
必要时可给予安眠、止痛,让我安详、自然、无痛苦走完人生的旅程。”
2012年,李又兰病重入院,家属和医生谨遵其生前预嘱,没有进行过度地创伤性抢救,李又兰昏迷半日后飘然仙逝,身体完好而又神色安宁,家人伤痛之余也颇感欣慰。“李又兰阿姨是被生前预嘱帮到的第一人。”罗点点很感动。经济学人发布的死亡质量指数:英国位居全球第一,中国大陆排名第71。
当面对不可逆转、药石无效的绝症时,英国医生一般建议和采取的是缓和治疗。“就是当一个人身患绝症,任何治疗都无法阻止这一过程时,便采取缓和疗法来减缓病痛症状,提升病人的心理和精神状态,让生命的最后一程走得完满有尊严。”英国建立了不少缓和医疗机构或病房,当患者所罹患的疾病已经无法治愈时,缓和医疗的人性化照顾被视为理所当然的基本人权。这时,医生除了“提供解除临终痛苦和不适症状的办法”外,还会向患者家属提出多项建议和要求:
…………
北京军区总医院原肿瘤科主任刘端祺,从医40年至少经手了2000例死亡病例。在那些癌症病人的最后时刻,刘端祺经常听到各种抱怨:“我只有初中文化,现在才琢磨过来,原来这说明书上的有效率不是治愈率。为治病卖了房,现在还是住原来的房子,可房主不是我了,每月都给人家交房租……”还有病人说:“就像电视剧,每一集演完,都告诉我们,不要走开,下一集更精彩。但直到最后一集我们才知道,尽管主角很想活,但还是死了。”数据显示,中国人一生75%的医疗费用,花在了最后的无效治疗上。
有时,刘端祺会直接对癌症晚期病人说:“买张船票去全球旅行吧。”整个医院,刘端祺最不愿去的就是ICU,尽管那里陈设着最先进的设备。花那么多钱、受那么多罪,难道就是为了插满管子死在ICU病房吗?穆尤睿做梦都没想到,自己的文章会在美国造成如此大的影响。
美国人约翰逊看完这篇文章后,立即给守在岳母病床前的太太打电话:“现在才知道,对于临终者,最大的人道是避免不适当的过度治疗。将来若是神智清楚,就算这是座右铭;如果神智不清了,就把这个算作遗嘱。”我更愿意用有限的日子,多陪陪亲人,多回忆往事,把想做但一直没做的事尽量做一些。2、遇到天灾人祸,而医生回天乏术时,不要再进行无谓的抢救。3、没有生病时,珍惜健康,珍惜亲情,多陪陪父母、妻子和孩子。当我们无可避免地走向死亡时,是像约翰逊一样追求死亡质量,还是用机器来维持毫无质量的植物状态?这是上海“丽莎大夫”讲述的一件普通事,之所以说普通,是因为这样的事每天都在各大医院发生——
不过气管被切开,喉部被打了个洞,那里有一根粗长的管子连向呼吸机。这时候,他的家属就会格外激动,拉着我的手说:“谢谢你们拯救了他。”家人轮流昼夜陪护他,目不转睛地盯着监护仪上的数字,每看到一点变化,就会立即跑来找我。后来,他肿了起来,头部像是吹大的气球,更糟糕的是,他的气道出血不止,这使他需要更加频繁地清理气道。这个过程很痛苦,只见他皱着眉,拼命地想躲开伸进去的管子。他死的时候,肤色变成了半透明,针眼、插管遍布全身。这十天里,他没有享受任何生命的权力,生命的意义何在?
2005年,80出头的学者齐邦媛,离开老屋住进了“养生村”,在那里完成了记述家族历史的《巨流河》。
但时光无法阻止老去的齐邦媛,她感觉“疲惫已淹至胸口”。如果你是绝症患者,当死亡不可避免地来临时,你期待以什么样的方式告别人世?如果你是绝症患者家属,你期待家人以什么样的方式告别人世?几年前,浙江大学医学院博士陈作兵,得知父亲身患恶性肿瘤晚期后,没有选择让父亲在医院进行放疗化疗,而是决定让父亲安享最后的人生——和亲友告别,回到出生、长大的地方,和做豆腐的、种地的乡亲聊天。他度过了最后一个幸福的春节,吃了最后一次团圆饭,7菜1汤。他给孩子们包的红包从50元变成了200元,还拍了一张又一张笑得像老菊花的全家福。 父亲走了,陈作兵手机却被打爆了,“很多人指责和谩骂我不孝。”继续观看:青海甘肃VLOG-格尔木胡杨林-察尔汗盐湖-可可西里
继续阅读:公众号裸嘢李部分原创帖子合集
继续阅读:公众号想法看法说法部分原创帖子合集
#性事旦旦,#贼爱国,#涩狼起居注,#聊法
读者或咨询法律请关注微信号54446700
@裸嘢李 邮箱:LEEZBoffice@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