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六大模式、多元主体共同推进“一带一路”落地 | CCG研究

2017-05-13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





摘要

目前关于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的研讨主要集中在顶层建设上,在如何落地实施方面的探讨较少。本报告在长期的观察与实践中,总结了六点关于推进“一带一路”发展路径的建议。即建设“一带一路”上的园区、打造样板工程、开展智库民间的双规外交、建设人才先行、倡导旅游带动“走出去”、探索“美食”外交新模式。从政府、企业、智库、国民等多样化主体上,共同推进“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实现。




  2013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期间,提出了“一带一路”战略倡议。经过三年的发展,“一带一路”已从构想层面推进到了实施阶段。通过“一带一路”战略倡议的顶层设计,进而扩大了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版图和可能性,已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新载体。


  目前,关于“一带一路”的研究和讨论很多,但是“一带一路”战略发展如何落地实施?政府应该如何推进?企业应该如何投资沿线国?如何跨越异国文化带来的壁垒?如何巧妙的迈过初期可能面临的排他风险?如何开展二轨外交缓和与沿线国的紧张关系?等方面,鲜有人研究。“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大工程,需要多视角、全方位的战略考量。


  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路径积极参与和推进“一带一路”战略构想。


  一、建设“一带一路”上的产业园区


  毋庸置疑,企业“走出去”在海外不是孤军奋战,需要发挥中国企业的群体优势。积极投建“一带一路”沿线上的产业园区,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理想的战略布局之一。与此同时,随着“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不断完善,我国与沿线国家经贸往来将会更加频繁,也会有更多的中国企业走进“一带一路”,在“一带一路”上建设多样形态的产业园区。在海外园区建设上,我们提出以下四点建议:


  第一,渐少在投建海外园区时的指令性任务,充分发挥中国企业在园区开发时的主体作用。与此同时,海外园区在经营发展中应以市场为导向,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海外园区应建于企业、服务于企业。


  第二,政府在海外园区的建设过程中发挥政策指导作用。企业与政府携手合作,发挥政府的宏观指导、整体规划优势;企业具体投资、落实园区的项目建设。


  第三,对海外园区的支持上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一是资金方面的支持。现阶段,我国对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审核批准有一定的资金支持,但由于海外项目建设周期普遍较长,加之投资的额度相对较大,依靠政府补贴还远远不够。另外,对于没有获得审核批准的园区项目,将面临的资金压力不言而喻。二是对海外风险防范方面的支持。尤其是对建在地缘政治不稳定、恐怖主义高发的沿线国家的产业园区,我国政府应通过海外使馆提供必要的安全保护。


  第四,建议加强我国与沿线国家政府间的双边、多边的紧密合作。对于企业自主投资建设的产业园区,我国政府可以通过公共外交途径,间接地助推中国企业与东道国开发计划的接驳。协助中国企业解决在投资海外园区过程中所遇到的沟通问题。


  二、打造“一带一路”上的合作样板工程


  现阶段,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构想顶层设计的指导思路已经完善。在接下来的发展中,打造出可复制的样板国和样板工程十分必要。有助于“以点带线,以线带面”地带动中国与沿线区域各国的政治互信,逐步赢得沿线国家对“一带一路”的响应和对这一愿景的积极支持。我们认为,“一带一路”的建设应首先与沿线国的发展战略对接,实施国别化开展,通过成功范例,逐步与沿线国家达成战略共识。不必急于大面积一次性铺开。


  首先,我们可以在“一带一路”沿线上,选择与中国关系相对友好的国家作为范例。例如巴基斯坦、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柬埔寨等,先赢得这些国家对“一带一路”战略的支持,以它们为着手点,从而带动周边其他国家对参与“一带一路”这一区域合作的热情。


  其次,我们也可以以区域内有一定影响力和领头作用的大国作为切入点,形成范例。譬如与印尼的合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东盟各国;与俄罗斯的合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中亚各国。


  再次,目前“一带一路”好像是一个大的打包项目,什么样的项目都能参与其中,其实这是不可行的,必须要有具体的项目作为样板工程。例如,中国可以与样板国开展“中国开发区”或“产业园”等合作模式。为今后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合作树立模版。以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为例,该特区已经成为柬埔寨当地生产和生活配套环境最为完善的工业园区之一。并且该特区正努力建设成“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上的样板国和样板工程。


  三、充分发挥智库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作用


  “一带一路”沿线涉及六十多个国家,各个国家的情况都不一样、都具有独特性。中方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沿线国家虽然积极响应但是对“一带一路”的研究与理解有待提高。我们不应仅限于政府之间的交流,更应提倡民间二轨的建设交流,让中国智库参与其中,通过中立的民间学术、友好对话,积极与沿线国探讨合作方案与机制,寻求各个利益体的多方面平衡。我们也提倡两国智库或是多国智库举办“一带一路”智库峰会或是成立智库联盟,让国家背后的第四力量共同推动“一带一路”上的协同发展、共赢建设。譬如中国与全球化智库曾与印度尼西亚的八个智库联合举办过智库研讨会,让中方与印尼智库的专家进行深入探讨交流,共谋中印在“一带一路”上的合作共盈建设方案。


  同时,中国企业在走进“一带一路”时,迫切需要了解当地的政治经济环境、地缘政治、风土人情等,这些方面中国智库可以提供相应的调研和帮助。此外,中小民营企业是“走出去”的生力军,智库可以将它们的智慧与经验凝聚起来,在推进政策改革上为政府提出可行性的对策建议。例如,中国与全球化智库在2015年成立了“一带一路”研究所,聚集官、产、研等的多方专家共同发起关于“一带一路”的研究与讨论,并将研讨成果形成建言献策,充分发挥了智库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智”的作用。


  四、“一带一路”建设人才先行


  人才匮乏是制限于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瓶颈之一。“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推进,需要熟悉沿线国家人文社会、掌握东道国语言、了解当地文化、有企业管理经验的复合型人才的参与。因此,加快“一带一路”建设,需要吸引和培养国际化人才,首先实现人才的“互联互通”。为此,我们提出几点建议。


  一是建议政府主导设立“一带一路”留学基金,加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之间的人文文化交往。据不完全统计,在中国留学过的外国领导人只有四五位,而在美国留学过的外国领导人有三百多位,在英国留学过的有一百七八十位,这直接关系到国家影响力和双边关系。因此,通过设立“一带一路”留学基金,加大培养一批熟悉、理解、热爱中国文化的外国人,即“知华派”,为中国企业走进“一带一路”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储备十分必要。美国很多先进科技和商业模式之所以能够转换来中国,就是因为大量留美学生的作用。


  二是依托海外孔子学院输出中国文化,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培养所需的复合型国际化人才。企业全球化发展过程中,面临“走出去、走进去、可持续发展”的三个阶段。企业只有深入扎根于当地,做好本土化经营,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其中,人才本土化是关键要素之一。我国孔子学院遍布世界各个国家,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经培养了515万外国学生。毋庸置疑,在“一带一路”沿线上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培养了大量的了解中国文化、中国语言的本土化人才。因此,可以通过孔子学院的发展,做好“一带一路”上的人才储备。


  三是充分发挥我国华侨华人的作用。据统计,目前居住在东南亚的华侨华人约占海外6000万华侨华人的三分之二,在非洲、独联体的国家也有几十万、上百万甚至更多的华侨。近年,随着中国企业国际化水平的不断提升,中亚以及非洲的中国移民也在逐渐增加。他们将会在我国“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桥梁和纽带的作用。中国过去改革开放的70%的外资是靠华侨华人引进,中国未来对“一带一路”的开放和发展,华侨华人和留学生都将继续发挥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积极发挥这一群体的作用,放宽人才流动的限制,建立优惠政策,同时放宽移民政策,增大华侨华人力量。


  另外,在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大背景下,充分利用已有的国际化人才资源,是短期内解决人才短缺问题的途径之一。我们建议,充分吸引使用海外华人华侨的网络力量;发挥国家前外交官员或是商务参赞的力量;利用发挥海外留学人员的资源和优势;充分利用在华的外国优秀人才;重视有经验的在跨国公司工作的人才;提高企业的全球招聘力度,打破国界让世界人才“为我所用”;建立海外研发中心,吸引外国的研发人才服务于中国企业。


  五、让旅游成为“一带一路”倡议落地的先导


  在“一带一路”实施初期,可从旅游入手打造民间外交。2015年中国出境游消费达1045亿美元,与2015年中国对外投资总额1180.2亿美元相比非常接近。可以看出旅游这种民间层面的交流还是很受欢迎的。


  第一,旅游业的人文属性和经济属性应并重。我国是世界第一大出境游客源地,也是人均境外消费最多的地区。2015年中国出境旅游人数达1.17亿人次,同比增长9.8%。同时中国出境游消费达1045亿美元,同比增长16.6%,人均消费893美元。在出国旅游目的地中,排名前十的分别为泰国、韩国、日本、越南、美国、新加坡、俄罗斯、澳大利亚、印尼和马来西亚。


  我国旅游不但可以间接地为当地创造就业机会,还能增加老百姓之间的互相了解,和国与国之间的友情。旅游业具有促进交流沟通的独特产业作用,能打破意识形态壁垒、经济贸易壁垒。通过旅游,能获得沿线国家的理解、认可和文化包容。


  第二,加强“一带一路”旅游开发合作,互相简化旅游出入境手续。“一带一路”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旅游资源。我们要充分发挥“一带一路”沿线的旅游资源优势,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旅游协同合作,促进沿线旅游业的发展。目前中国的海洋旅游资源竞争力不强,因而可以在海上丝绸之路上发展海洋旅游,例如投资滨海旅游度假村等项目。同时,这要求我们逐步完善出入境旅游的政策,提高沿线各国游客签证便利化水平。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鼓励我国的旅游企业积极参与其中。


  世界各国都放开对中国游客的签证限制,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经对中国实行了免签或落地签。从2014年11月起,美国、印度、英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对大陆游客简化了旅游签证手续,延长了签证有效期。


  第三,提高公民旅游修养,宣传文化旅游。最后,既要对外加强旅游合作,也要自我修身,提高公民道德素养。旅游合作可以强调文化之旅,应该在旅游业宣传上,增加我国公民对深层次文化旅游的认识。


  六、探索“美食外交”等文化交流新模式


  我们要打造文化交流与合作的新模式。比如可以通过推广中国美食文化来加强交流合作,从而助推“一带一路”的实施。世界上一些国家的政要就曾开展“美食外交”。美国前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十分重视“美食外交”,曾招揽名厨成立大厨团队,招待远道而来的贵宾。


  充分挖掘“一带一路”的历史文化遗产,引导民间开展各种文化交流活动。可以通过政府基金扶持文化类企业和投资“一带一路”文化产业的企业。借助华侨华人同时了解中国和所在国文化的优势,便利文化交流,同时能使文化传播深入当地民众生活。



引用相关内容请注明出处: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编写的企业国际化蓝皮书——《中国企业全球化报告(2016)》。





CCG 纵览




《全球智库报告2016》发布 CCG 在多项榜单中位列中国智库第一

“一带一路”如何赢得全世界的支持?智库给出国际合作共赢方案

CCG报告 | “一带一路”的国际合作共赢方案及实现路径

王辉耀:提高新型智库的决策咨询能力 | 人民日报

中国社会智库“五力”创新的CCG实践 --中国网

《全球化 VS 逆全球化》图书精要 | PPT版

⊙ CCG新著 《世界华商发展报告(2017)》发布

十字路口的全球化将何去何从?大咖齐聚CCG论道

CCG报告:中美基础设施领域合作前景与项目清单

⊙ 《大国背后的“第四力量”》出版 解密“智库建设路线图”

  王辉耀:选才基数,从“13亿”变“70亿”

⊙  CCG报告:抓住美国移民收紧机遇 更加开放国际人才政策

⊙  王辉耀: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社会智库

⊙  CCG发布报告《中国企业全球化报告(2016)》

⊙  CCG发布《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16)》蓝皮书

⊙  第三届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于海南三亚盛大开幕

⊙  第二届中国人才50人圆桌论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