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每周一评 | 中国承诺实现“碳中和”,环保产业成最大受益者?

伏波望族 环保圈 2022-07-08

本周,环保新闻呈现“低开高走”的态势,周初、周中都比较沉寂,从周四开始,大新闻突然爆发,引发一波热潮。
上个周末和这个周一,行业内最大的事莫过于三部委的《完善生物质发电项目建设运行的实施方案》了。
按理说,这样一则对垃圾焚烧发电行业有着重大影响的政策,又动了很多人的“奶酪”,应该会引发很大的争议才对。但事实上,政策自上周五发布,行业内议论的并不是很多,只有寥寥几篇分析文章,也没有引起太大波澜。
出现这一结果,可能与之前政策已经多次放风,业内早已“见怪不怪”有关。
对于该政策,《环保圈》已有深入解读,详见《生物质发电退补方案信号:6-7成项目难入库,“抢装潮”来了!》。核心意思就是,经过我们的测算,未来恐怕只有三成(约4万吨/日)新投运并网项目能够入库,享受到9亿的国补资金,剩余7成可能都难以入篮。
受此影响,今年很多垃圾焚烧的在建项目都在争分多秒,加班加点,快速进入“抢装”阶段,以争取在截至日期前并网发电。
此外,从明年起,就不再有0.65元度电补贴的“铁饭碗”了,全部要通过竞争方式确定上网电价。按照目前的竞争情况,大概率是比0.65元要低的价格。
总之,生物质发电退补方案对垃圾焚烧发电行业的影响将是巨大的。未来,中央财政将逐步退坡,直至完全退出,垃圾发电“铁饭碗”的时代就要结束了。
进入周中,环保产业更趋平静。第二轮第二批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完成下沉工作任务,似乎只是例行公事(详见《问责人数少了2/3,疫情后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有啥不一样?》)。巴安水务拟将公司控制权转让给珠海水控集团,行业内同样没啥反响。这年头,股权变更的企业如此之多,也不在乎再多一家两家了。
每到9-10月份,秋冬季来临,总会有人要炒作一波“最严停产令”之类的新闻。今年也不例外,礼拜三,又有自媒体发布消息,1500多家水泥企业或将停产6个月。不过,直到目前为止,也没看到货真价实的方案,没准又是一则假新闻。倒是到了周五,生态环境部召开9月份例行新闻发布会,发言人再次强调,今年要更加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对小微涉气工业企业,视情减少管控;对影响空气质量小的生活服务业,原则上不予采取停限产措施。
秋冬季停产不再“一刀切”了,工业企业可以把心装进肚子里了,倒是环保企业这边有点变化。隐藏在众多小新闻之中,有一则消息引起了《环保圈》的注意,三峡集团再次增持北控水务。
往前一查,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今年2月份以来,三峡集团在8个月内已经6次增持北控水务了,看来俩人的确是真爱。之所以如此,按照两家企业自己的说法,三峡看中的是北控的专业能力,北控看中的则是三峡带来的市场机会,二者各取所需,难怪乎越走越近了。(详见《8个月内6次增持!三峡集团为何频繁增持北控水务?》)
这倒也合理,环保毕竟是技术工种,三峡作为新进入者,虽然挥舞着大把钞票,但还是要找到靠谱的专业企业来帮他完成施治,这其实也是众多环保企业的机会;而北控作为行业内数一数二的大企业,不缺技术,不缺能力,缺的就是市场机会。如今三峡能帮它打通政府资源,最起码长江流域十几个省的市场一下子就开放了,这可是过去不敢想象的,此时不抓住机会,更待何时?
周二、周三就这么过去了,到了周四,环保产业突生波澜,接连爆出好几个大新闻。
先说国际方面的,环保产业的国际新闻本来就不多,而且大多还属于务虚范畴。不过,这一次的大新闻可是货真价实的重磅消息:中国在联合国大会上郑重承诺,到2060年要实现碳中和!
在国内,这则新闻似乎没有引起太大的动静,但是在国外,这个消息可算炸翻天了。有舆论评价,这是10年以来最重要的气候新闻,听起来可能有点夸张。但说它影响到全球气候行动,则一点也不过分。毕竟,中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排放国,也是全球最大的能源投资者,一举一动都对其他国家有着重要的影响和示范作用。
回想2014年APEC会议前,中美两国就气候变化发表联合声明,提出中国2030年达到碳排放峰值。当时外界也是一片质疑,都怀疑中国能否做得到?但几年下来,全世界都目睹了中国轰轰烈烈的环保“大跃进”运动,北京从雾霾重灾区变成了蓝天白云常态化,动不动还发发朋友圈晒晒晚霞。为了这些,河北关停了多少“散乱污”?有多少钢厂不得不搬迁、错峰,或者超低排放改造?
由此可见,只要中国政府下定决心,任何目标都是可以实现的。2030年达峰如此,2060碳中和也同样不在话下。
此前,除了美国,欧盟、英国等主要经济体都设定了2050年之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由此还引发了一波全球绿色投资的热潮,甚至威立雅苏伊士合并的事也是受此热潮助推。如今,中国也提出碳中和目标了,未来国内的绿色投资、绿色刺激政策将指日可待,环保产业、能源产业或将迎来重大利好!
从这个角度讲,中国提出碳中和目标,无疑是这个礼拜最大的环保新闻。
当然,2060年距离现在还有点远,眼前的影响似乎还不大。眼下,环保行业更关注的,还是发改委等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培育壮大新增长点增长极的指导意见》,提出加快节能环保产业试点示范,培育壮大新增长极。其中提到要探索开展环境综合治理托管、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等环境治理模式创新。很快,三部门联合征集EOD模式试点项目的通知就下来了,政策配套的速度还挺快。
周三晚间,第二轮第二批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开始通报警示案例。当天晚上发了2个,转天上午又发了3个。首批通报的5个案例中,北京一个,天津一个,浙江一个,中国铝业一个,中国建材一个。在7个被督察对象中,除了国家能源局和国家林草局,其他5个督察对象正好一家一个。
5个案例中,北京的问题是无证开采毁坏林地,浙江的问题是近岸海域污染严重,中国铝业的问题是稀土污染,中国建材的问题是下属水泥企业污染,天津的问题则是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污染,这也是5个案例中唯一一个涉及到环保企业的。(详见《中央环保督察组通报!这家垃圾填埋场犯了啥错误?》)
本周,环保产业最大的新闻应该就是海口威立雅了。周四下午,海口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官微发布消息称,当天上午9时20分,海口一污泥处理实验项目发生事故,造成3人死亡,2人轻微伤。
而事故发生的地点,刚好位于海口市美兰区海甸六西路12号海口威立雅水务有限公司(白沙门污水处理厂一期)内的高效湿式氧化(HEWAO)污泥处理技术示范基地。
随后,多家媒体以《海口威立雅发生设备安装事故,致3死2伤!》为题进行了报道。到了周五上午,威立雅中国给包括《环保圈》在内的多家媒体发来回应,澄清说,发生事故的污泥干燥实验项目由上海耀嵘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全权负责,该公司的任务既非由海口威立雅水务公司指派,也不服务于海口威立雅公司。(详见《最新回应!威立雅:海口事故项目非威立雅指派,也不服务于威立雅》)
5名伤亡人员也与威立雅无关。他们既非海口威立雅公司员工,也非海口威立雅外包承包商工作人员,未受海口威立雅指派,也不为海口威立雅工作。
不过,海口威立雅和威立雅中国还是对三名遇难者深感痛惜,并向死者家属表示最深切的慰问。
目前,威立雅所说的事故责任方——上海耀嵘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还尚未对此事进行回应,有关事故的具体原因,也正在进一步调查之中。海口污泥处理实验项目事故的内情,仍有待更多的信息披露。
到了周五,又有两则小消息传出,一是甘肃省生态环境厅原党组书记、厅长肖铮接受审查调查;二是中国化学拟设立中化学生态环境公司,总部基地计划投资百亿。
如今的环保产业,也正像这两则新闻一样,有人进入,也有人离开。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希望每一位参与者都能抓住风口,乘上国家绿色新政的快车,收获属于自己的成功。
欲知环保大事,且看每周一评!



提前注册 实名参观

根据国家疫情防控需求,展会及会议的所有参与人员必须提前实名登记,并且现场凭身份证实名入场。

识别下方二维码,完成实名登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