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联书讯 | 2023年4月
转载请在文末留言
---
李零考古艺术史文集
李零 著
《入山与出塞》收录李零考古艺术史论文二十九篇,分为“写在前面的话”“翁仲研究”“有翼神兽研究”“早期艺术中的宇宙模式”“早期艺术中的神物图像”“淅川楚墓研究”“楚国铜器研究”与“读书偶记”八部分,探讨课题牵涉广泛、丰富多元。文章内容多由考古遗物遗迹入手,结合历史学、艺术史与古文献学等研究,以小见大,探究表象之下的渊源流变。
作者欲从“入山”与“出塞”两个角度出发,解释中国上古文明演变的特色。在全书首篇《入山与出塞》一文中,作者大略叙述他近来关注的两个研究课题:中国古代的祭祀遗址,以及考古发现的外来影响。前者(入山)强调中国在上古时代,早已发展出自身独树一格的文明特色;后者(出塞)则论述远古时期中外(华夏与蛮夷,中原与境外,东方与西方)交通与相互影响的关系。研究方式则是考察出土文物的型制与艺术表现的手法,从中寻绎外来文化对“古代中国”文化的影响。
---
赵汀阳的原创哲学作品,提出“创世存在论”的形而上学论断,其核心观念,是创造者视域和动词哲学,这是传统哲学因文化或历史原因而错过的重要问题。很久以来,创造者和创世论的问题“法定地”归属于神学,人的思想身份被设定为认识者,而认识者的视域落在了“名词哲学”上,研究如何知道“什么是什么”。追踪名词的视力看见了静态事物,但对于动态行为就视线模糊了。名词无法说明动词,而人类行为及其创作困境都是动词造成的,名词思维不足以穿透甚至错过了人类的存在何以存在的存在论问题。
人类作为创造者,思想对象是可能性而不是必然性,于是,可能世界从逻辑概念变成了如何为存在建立秩序的创世存在论问题。自然没有指定人类必然和必须产生如此这般的文明,历史性的文明创制并非基于必然的真理,而是基于对可能性的选择和设计,所以说,本源始于创制,或者,创制即本源,因此,把可能性创制为现实性就是一个存在论的本源问题。
---
光屏
弗兰克·劳埃德·赖特(Frank Lloyd Wright,1867—1959),是最具影响力的美国建筑大师,也是一位极富创新性且高产的镶嵌玻璃设计师。他设计的与建筑整体合一的镶嵌玻璃,出现在1885—1923年落成的他本人设计的近百座建筑里。这些图案华丽精美的玻璃门窗——被他称作“光屏”,使得具有数百年悠久传统的装饰工艺,获得又一次新生。
《光屏》是全面介绍赖特的镶嵌玻璃设计作品的第一本专著,详尽地分析了他的玻璃设计的风格演变:从事业起步期模仿“艺术与手工艺运动”的装饰风格,逐步建立起自己独有的一套玻璃语汇,兼有现代气息和丰满的装饰韵律。本书既是赖特崇拜者和研究者的必备参考,也是玻璃和装饰艺术爱好者的宝贵资源。>>>建筑大师赖特的“光屏”
文史新论
表演与阐释
[美]柯马丁 著 郭西安 编
ISBN:9787108074157 定价:88.00 元
——柯马丁
著名汉学家柯马丁(Martin Kern)的第一部中文学术文集,收录了1996 年至2022 年间16 篇讨论周、秦、汉代诗歌及诗学的文章,集中关注早期中国诗歌的发展,它与仪式表演的关联,文化记忆与身份认同的形成,以及中国诗歌早期和中世的诠释传统;讨论对象聚焦于《诗经》、西汉颂诗、赋文、秦始皇碑、楚辞等。集内诸篇皆经过作者的补充完善与编者重要的译校修订,现以时间排序陈示。>>>柯马丁:《离骚》与早期中国文学中的史诗
---
如何阅读中国诗歌·诗歌文化
蔡宗齐 编
“诗言志,歌永言”,中国是诗歌的国度,诗的文化精神,深深烙刻在每朝每代的历史记忆中,塑造了中国人的心灵世界。本书汇聚27位海内外古典文学专家,如袁行霈、蔡宗齐、宇文所安、艾朗诺、李惠仪、陈引驰、周裕锴、蒋寅、钱志熙等,致力于打通诗歌与文化、历史间的隔膜,引导读者在具体的历史社会背景下,体悟诗人写作的心路、理解诗歌形式的嬗变;呈现从先秦到清末民初,中国诗歌如何在与历史、社会、政治、学术、宗教、性别的互动下,成就出源远流长又深富感召力的人文精神。
同系列还有《如何阅读中国诗歌·作品导读》可供配套阅读,三联书店即将出版。>>>郑毓瑜:如何读写“汉”赋?
“古典与文明”
古典学的历史(修订译本)
关于古典学的简明历史这一主题,最伟大的著作是德国古典学大师维拉莫威兹留给我们的这本书。全书围绕Altertumswissenschaft(古典学)一词展开,这一由19世纪德国学者发明的新词语用来指称与古代世界有关的一切事物的研究,并把这种研究想象为一个整体。古典学的任务就是利用科学的力量来复活那已逝的世界,维拉莫威兹相信,这种复活的意义就在于唤醒情感和理想,为现在和未来的时代注入古人曾有过的生气与活力。>>>新版丨维拉莫威兹《古典学的历史(修订译本)》
三联精选
[英]简·艾伦·哈里森 著 刘宗迪 译
本书是神话学史上剑桥学派的代表人物简·艾伦·哈里森阐述“神话—仪式”学说的经典之作,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对古代希腊的宗教、仪式、庆典以及由此衍生的悲剧、雕塑等艺术进行了全面系统的介绍,进一步厘清了古代艺术与原始仪式之间的逻辑关系。
[日本]赤木昭夫 著 信誉 译
本书基于夏目漱石所处的时代背景、受到的哲学科学等思想的影响、在伦敦留学期间构思《文学论》的过程等方面,揭示出夏目漱石在政治体制、“自我”和伦理思想等层面的文学思想,以及其中蕴含的文学理念和哲学思考。夏目漱石分析读者意识与社会意识的创作理念,使其作品中蕴含着近代化以后的日本时代精神。
夏目漱石精神活动的主要内涵是哲学和文学,本书立足于此,为夏目漱石的作品提供了另一重角度的读法。>>>漱石之心:夏目漱石的哲学与文学
---
早期莎士比亚文化史
辛雅敏 著
这是一部探讨莎士比亚在欧洲经典化形成与文化史研究的学术著作。
向来,中国有“道不尽的红楼梦”,西方有“说不尽的莎士比亚”,对莎士比亚的研究早已成为一门显学。中国对莎士比亚研究的相关著述较多,但该书并非对莎士比亚著作的文本解读或进行文学批评的研究,而是依据大量文献史料,对莎士比亚于17—18世纪的两百年间如何一步步成为西方文化符号做了有力的论证,这样的早期莎士比亚文化史的学术著作不多。
全书对考察莎士比亚如何成为“莎士比亚”的研究,不仅涉及17—18世纪戏剧舞台史和演出史、编辑史、新闻史、审查制度史等传统史学考证,还涉及两百年间欧洲的经济、政治、意识形态等其他人文领域,这些最终造就了“莎翁”的诞生。
---
中国养子文化史(先秦至南北朝)
马陈兵 著
ISBN:9787108075284 定价:69.00 元
古代中国很早就形成了以父系血统为唯一合法传承路径的宗法制社会结构,并在父权制基础上发展出以宗族关系与皇权承续嬗变为中轴的专制社会治理系统。但由于生物遗传、蓬勃多元的社会因素等局限,当局者又逐渐摸索出一套符合儒家伦理的辅助调整工具,即以继嗣养子为核心的拟亲制度,包括显性形式如异姓收养、以庶为嫡、同宗继嗣,乃至赘婿、招夫、改嫁、兄弟结拜等伴生丐养关系,以及隐性变体如天子之道、蓄士养客、宗族部曲、师生门人、主官辟召、赐姓赠名等种种形式,成为血亲系统“盗谱者”,并在不同程度上促进着社会能量交换与资源整合。
---
新知文库
[加]哈尔·怀特黑德 [英]卢克·伦德尔 著 葛鉴桥 译
ISBN:9787108073709 定价:78.00元
在这个星球上只有人类才有文化吗?
诚然,我们智人的文化及其产物影响着整个地球,几乎无处不在,但当我们跟随本书两位海洋哺乳动物学者一起扬帆远航,去往加勒比海、阿拉斯加、南极、北极……去追寻海洋里的哺乳动物,你会发现虎鲸社群也有流行的玩具,抹香鲸族群也有不同的语言,座头鲸之歌也有创作主题,宽吻海豚的捕食策略五花八门,它们甚至能和人类一起跨物种合作捕鱼,而且世代传承!
本书两位作者试图定义什么是鲸类动物文化,它如何存在,它对鲸鱼和海豚的未来意味着什么,以及最终对我们来说又意味着什么。在剖析鲸类的文化、行为、基因、生态、保育之外,本书还给我们带来了太多潜藏于鲸鱼海豚社会与行为里的知识和趣事。人类常有错觉以为我们孤独地站在物种智能的顶峰,但其实我们还有深洋大海,以及在海洋里的朋友。它们丰富多彩的文化、社会生活与行为,展现了生物智能的其他可能表达形式,是以鲸之为鲸,人之为人。>>>一头没有文化的鲸鱼?
---
姜宇辉 著
本书从10个人生关键词出发,讲述10位古今哲学家(萨特、奥古斯丁、柏格森、荣格、尼采、弗洛伊德、斯宾诺莎、康德、列维纳斯)的思想体系。为了更有针对性,作者对哲学家的代表作品进行细读,包括《忏悔录》《尼各马可伦理学》《寻找灵魂的现代人》《悲剧的诞生》《梦的解析》《创造进化论》《实践理性批判》《伦理学》《总体与无限》等,用简明通俗的语言,阐明哲学体系背后的论证思路,并以此作为理解自我、理解世界的钥匙。>>>将人生哲学到底
[英]查尔斯·菲茨罗伊 著 邱静 译
ISBN:9787108074683 定价:69.00元
本书是图文系列书“古都穿越指南”之一。这本历史旅行指南的设定背景是1750年的伊斯坦布尔,作者以充满故事感的描述,辅以大量图片、引文,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1750年的伊斯坦布尔是冒险的旅行者最喜欢的目的地,一个充满了兴奋、阴谋和神秘的城市。在这趟穿越之旅中,你可以从奥斯曼帝国宏伟的宫殿和清真寺以及在他们之前的拜占庭人伟大的艺术和建筑成就中汲取灵感;还可以到当地人家里做客,陪他们去豪华的浴室,和他们一起去咖啡馆放松;在熙熙攘攘的集市上与商人进行贸易,享受丰富的节日,并在博斯普鲁斯海峡进行愉快的旅行。>>> 苏丹伊斯坦布尔穿越指南
---
张耀宗 著
这部中国现代词学的学术著作,立论新颖,史料丰富、独具特色,对中国现代词学的起源进行了很好的探究,具有一定的学术创新价值。
全书从中国现代学术文脉传承入手,着重阐述了龙榆生、夏承焘、唐圭璋、张尔田、刘永济、沈祖棻直至叶嘉莹等现代词学大师们词学来源,但同时也较有见地地提出他们受师辈们的影响较大,而他们师辈的词学传统基本是来自于18世纪张惠言所开创的传统,这个传统不同于王国维的传统,也更不同于当时胡适所归纳的作为一种白话文学的词的传统。这个传统意味着18世纪在20世纪的延伸,是龙榆生所说的“流风余沫,至今未曾衰歇”。>>>现代词学的起源
丁元竹 著
ISBN:9787108075444 定价:69.00 元
这是一部对费孝通学术思想、治学风格等内容进行研究的论文集,主要内容包括:社会学中国学派的早期探索,费孝通的学术观,费孝通的治学方法和学术风格,费孝通对中国社会学基本理论、基本概念的研究和贡献,费孝通关于知识生产的基本方法,以及他提出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16字箴言的时代背景和思想逻辑,等等。
本书内容的研究与探索,充分凸显了费孝通先生作为中国社会学的早期代表人物和中国社会学恢复时期的领衔人在社会学思想上的重要地位和贡献。>>>费孝通和中国特色社会学
---
语文启蒙实践指南
王迪著
作为一名曾在北京四中工作12年的语文教师,作者深深地感到语文启蒙的重要性——语文学习的习惯没有培养起来,中学后学习起来会举步维艰;相反,则如鱼得水。母语学习,在当下,是促进孩子成长、培养亲子关系的绝好切入点;在未来,优秀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将会成为孩子立身的重要竞争力。
打开手机淘宝,进入三联书店天猫旗舰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