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东西北只剩一个城市还未“上车”,很快,整个广东都是湾区
文/孙不熟
作为第一经济大省,广东非珠地区的高铁建设是有多慢?
今天开始,广东梅州正式迈入高铁时代。
据南方+报道,10月11日早上7时16分,从梅州西站开出的D7543次列车,宣告了梅汕铁路正式开通,正线全长122.4公里,设计时速250公里,从潮汕站接入沿海通道(厦深高铁段)和广汕高铁(建设中),从而纳入国家高铁网络。
01.
梅汕高铁开通后,每天将有44趟动车组列车往返于梅州至广州、深圳、汕头、珠海、宜昌、厦门等地。梅州至广州、深圳最快仅需3小时25分和2小时52分。
众所周知,作为第一经济大省的广东,因为地处国家铁路网的末梢地带,在铁路建设方面并不出众,特别是粤东西北地区,高铁建设特别滞后,直到2018年初,仍有5个城市没有开通高铁。这个进度不仅不如福建、浙江、江苏等发达省份,甚至也不如湖北、湖南、广西等欠发达省份。
不过,这两年,粤东西北的高铁进入了密集开通期。2018年下半年,深茂铁路江茂段开通,阳江、茂名、湛江三个城市终于可以坐高铁到省城了。到今年,梅州也开通高铁,全省目前只剩下河源一个地级市尚未开通高铁。
当然,河源也很快了,赣深铁路将于2021年开通,届时河源就能坐高铁直达深圳和广州,而且这条高铁的时速达到350公里,含金量远超时速只有250的厦深铁路、梅汕铁路、深茂铁路。
河源之所以能享受350公里的时速,主要归功于它独特的地理位置,作为京九铁路和赣深高铁进入广东的第一站,河源处在国家干线铁路网上,而不像其他大部分粤东西北城市那样处在支线上。
值得一说的是,到2020-2021年这两年,中国大部分省份都将迎来“市市通高铁”的时代。
梅汕高铁开通之后,今天有记者问我这条高铁将给梅州带来怎样的影响?
最直接的利好当然是来往更便利,梅州人更乐意去广州购物、坐飞机,广州人也更乐意去梅州旅游、投资,两地的人流、物流、资金流来往更加活跃,创造了新的经济活动和就业岗位。
02.
关于区域经济,我很喜欢用一个词叫做“共振区”。
大家知道,区域经济往往存在一个联动效应,就是相邻城市之间的共振现象,表现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以珠三角为例,广州、深圳、佛山、东莞、惠州、中山、珠海这几个城市,经济发展的脉搏是高度一致的,可以视为被绑在一架GDP战车上,这就形成了一个“共振区”。
不过,珠三角之外的粤东西北区域,就与这架战车完全区隔开来了,二者在发展脉搏上没有达成共振效应,珠三角的水位再高,也流不到粤东西北去。这导致珠三角和长沙、武汉、合肥的产业联动反而更紧密,例如珠三角的家电产业有相当一部分就转移到合肥,而不是粤东西北。
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一个重要原因是珠三角和这些内陆省会城市互通高铁了,来往非常便利,再加上内陆省会的市场更大,产业转移到这些城市,成本反而更低。
所以,对梅州、河源,以及广大的粤东西北城市来说,最紧要的事情就是赶紧上车(通高铁),登上大湾区这辆“超级跑车”,与之成为一个“共振区”。
一旦这个“共振区”达成之后,广州深圳两个龙头城市的辐射范围就不局限于珠三角地区了,还会扩大到粤东西北,到那个时候,相信整个广东都是湾区。
各位想一想,30多年前,从广州到中山、珠海,没有高速公路,坐车、坐船、走路加在一起,差不多要一天的时间,那个年代谁能想到广州可以带中山玩?但90年代快速路网修起来之后,珠三角各地市到省城都只要一两个小时就能到,中山、珠海、江门也随之实现了经济腾飞。
今天的梅州、河源其实也一样,高铁之于它们的意义,正如当年的高速公路之于中山、珠海的意义。再想一想,30多年前,从广州到番禺都要半天时间,谁能想到今天的番禺(广明高速以北)居然被纳入主城区,这背后都要归功于交通技术的升级。
几乎每一次交通技术的升级,都会带来城市半径的扩张,把更多的中小城市纳入大都会区,实现“协同共振”。这就是梅州、河源的机会。
近期好文:
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知识星球全新改版,用户一年内可不限定次数提问。又到一年一度的续费时间,现在续费,可享受6折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