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算力不足」正在考验中国城市,看杭州、郑州如何突围

孙不熟团队 城市战争 2023-03-23

深圳收紧户籍政策之后,下一个城市是谁?


种种迹象显示,中国城市的扩张运动正在迎来一个拐点,经历过去十年的狂飙突进,超大特大城市的常住人口已经不断逼近极限值。


由此,城市治理的复杂性越来越高,这对当前的“抢人大战”构成挑战。


01


算力不足成为新型“大城市病”


七普数据发布,全国有7个城市新晋千万人口俱乐部,千万级人口大市正在被批量制造。


与此同时,超大特大城市的脆弱性也在逐渐暴露出来,交通拥堵、房价高企、疫情防控、垃圾围城等各种“大城市病”日益突出。


2021年3月8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也强调了大城市的脆弱性,要求超大城市划定开发边界,对中心城区“瘦身”: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暴露出部分超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密度过高、抗风险能力不强等问题。因此超大城市要划定并坚守城市开发边界,慎重撤县设区;有序疏解非核心功能,引导过度集中的资源要素逐步有序转移,合理降低中心城区开发强度和人口密度;与周边中小城市、郊区新城等联动发展,通过推进交通一体化,培育发展一批现代化都市圈。”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大城市的“脆弱性”还体现在一些新的维度上


举个例子,最近很多人要打疫苗,但发现预约网站经常打不开,原因是“网站访问量过大”,用IT语言这叫做算力不足。再比如,最近一年多因为楼市火热,土拍网站拍到崩溃、新房摇号摇到宕机是常有的事儿。类似现象,还经常出现在公积金、社保、12306等政务网站。


在交通拥堵、垃圾围城、房价高企之外,“算力不足”算是一种新型“大城市病”,它让大城市表现出一种新的特征:四肢发达、头脑简单。



大城市为什么会有脆弱性?


从经济学角度看,城市的供水、供电、交通管理、污水处理、消防应对、数据服务都存在规模上限,超过一定的阀值之后,城市将不能有序运转甚至崩溃,想一想唐代的长安城为什么只有100万人口?纽约、伦敦的城市规模为什么在几十年前就停滞不前?


根本的原因就是城市规模受到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的限制,一旦突破这个阀值,城市就会变得“规模不经济”。


放眼全球,很多大城市都遇到了这个问题。纽约、伦敦、巴黎的城市规模在狂飙突进之后,均已停滞不前,大家都知道规模效应的好处,但问题是:如何在做大城市规模之后克服“规模不经济”的难题?



02


看杭州、郑州如何玩转算力?


从世界城市发展史来看,城市规模的每一次飞跃,都依赖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基础设施的迭代。


马车时代,世界城市的规模极限是一百万人,古长安、古罗马都没有超过这个极限。电力时代,世界城市的规模极限是一千万人,纽约、伦敦、巴黎都在这个范围内。


眼下,人类正在从电力时代迈入信息时代,或者说算力时代,这又是一次全新的基础设施迭代,它将把世界城市的规模极限拓展到什么程度?2000万、5000万还是一亿?


这个问题的答案,只能由中国城市来探索。因为,全球人口规模超过1000万、2000万的单体城市,绝大部分在中国。



而在很多城市,这场探索运动已经开启,比如杭州、郑州、成都等城市正在尝试把一些路段的交通信号灯,交给一个叫做“城市大脑”的系统来管理。


从2017年开始,杭州市政府联合阿里云研发的“城市大脑”,就接管了杭州萧山区一条街道的信号灯,到如今已经开始辅助管理整个杭州。凭借城市大脑,杭州成了全球第一个数得清实时车辆的城市。在此之前,所有城市只知道机动车的保有量,却不知道路上到底跑了多少辆车。


有了这个数据,杭州马上修改限行政策,改善了全城的交通状况。这让“城市大脑”的名声大噪,并走出杭州复制到了国内外多个城市。


杭州之后,另一个把“算力”玩得比较好的城市是郑州。


还是以交通为例,在郑州,“城市大脑”按照车流量和拥堵程度将全市4282个十字路口分为三个等级,其中1级路口857个,2级路口856个,3级路口2569。这些路口将依次进行重点优化,从而缓解交通拥堵。


郑州市路口分级


这是如何实现的呢?阿里云智能交通行业高级架构师谢文斌介绍,郑州每个车道、每个交通设备都在“城市大脑”有唯一的数字化编码;外场感知设备获取的交通流数据与高德地图的实时交通拥堵数据融合后,可以根据交通流量对路口进行重要程度的计算——路口内冲突车流越多,流量越大,路口重要度越高。


郑州“城市大脑”对实时路况的分析及预测


通过引入“城市大脑”,郑州算是尝到了“算力”参与城市治理的甜头。除了对交通管理的数字化,郑州还通过“郑好办”这个APP实现了公积金提取的“刷脸秒办”、小学新生入学“零材料”掌上办、契税补贴申领“零材料”办理、公租房申领掌上办。


目前,郑州“城市大脑”已建成集政务服务、公共服务、便民服务于一体,涉及14个部门的综合性服务平台,开发系统159个、接入59个部门210类数据,累计归集数据346.46亿条,上线特色亮点应用场景118个,成为全国首个全场景数字化运营城市


5月27日,国务院发布《省级政府和重点城市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政务服务“好差评”)调查评估报告(2021)》。


在这场“国考”中,郑州在全国32个重点城市中的排名再创佳绩:从2018年第22名到2020年的第10名,郑州的发展有目共睹。


作为一个铁路拉起来的新兴城市,郑州在同类城市中算不上突出,但在最新潮的“算力时代”,它已经走在全国前列。


03


要像规划电力一样,规划算力


这种领先,不是简单的一城一池的领先,而是整个基础设施的领先


在此意义上,像杭州、郑州这样把“算力”引入到城市治理,其意义不亚于当年罗马修建第一条下水道、伦敦开挖第一条地铁、纽约修建第一张电网。


可能很多人还意识不到,中国城市正在引领人类历史又一次基础设施迭代的巨变。和国外对比就全明白了,当我们已经习惯用手机去买菜、刷脸买茶叶蛋、用电脑接管交通信号灯时,世界上还有很多发达国家还在使用支票交水电费。


这就是基础设施的代际差距,它让我们想起了一段众所周知的历史。


1865年,英国商人杜兰德在北京宣武门外沿着护城河,修建了一条一里长“展览铁路”,这是中国出现最早的一条铁路。不久,清廷以“观者骇怪”为由,勒令拆掉。


1876年,上海怡和洋行英商在未征得清政府同意的情况下,擅自修建了淞沪铁路,全长15公里,经营了一年多时间,这是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条铁路。后来清政府用28万两白银将其赎回,然后拆除。


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在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之下,清廷毫无还手之力。可见,对基础设施的升级说不,代价是极为惨痛的。


新中国成立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彻底醒悟,以最快的速度成为全球首屈一指的“基建狂魔”,我们修建了全球最恢宏的高速、高铁、机场、港口、摩天大楼,并通过这些基础设施,构建了一个超大规模的单一市场,实现国民经济40多年高速增长的世界奇迹。


论对基础设施的理解,以及对新型基础设施的敏锐和渴望,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与我们媲美。


当今世界正处在数字经济的转型期,今天的中国,即将开启又一次全新的基础设施升级。而且这一次,中国实现了从学生到老师的角色切换。



如果说工业时代的基础设施是高铁、高速、机场、港口,那么数字时代的基础设施则是工业云、传感器、物联网、人工智能等等。


未来城市,数据应该像下水道、地铁、电网一样,是城市运转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我们要像规划土地资源一样来规划数据资源,要像规划垃圾处理一样来规划对数据的处理,要像规划电力一样规划一个城市的计算能力。


毕竟,仍在野蛮扩张的中国城市,不能只是四肢发达,更要头脑发达,只有头脑发达,才能巩固四肢发达的成果。


这一次,你又看好哪些城市?


延伸阅读:
人口规模,北上广的「余额」已不多
成都超广深,郑州超武汉,城市格局洗牌
这些事情,广州、上海完全同步
北上广深的郊区,都在打败市区
上海江面轰隆隆,广州江面小清新
广东人口赶超日本!人口结构全国最年轻
多个机场获批自贸区!空港经济厉害在哪?
我想叫它「广州小桥」,你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