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杭州的高光时刻!亚运会改变了杭州什么?
今晚,杭州亚运会正式开幕,这是继1990年北京亚运会、2010年广州亚运会之后,中国第三次举办亚运会。
这也是2016年杭州G20峰会之后,杭州城市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高光时刻。
诚然,关于亚运会本身的关注,不算太多,毕竟中国已经举办过包括奥运会、冬奥会在内的众多国际体育赛事。
但对杭州这座城市来说,本次亚运会的意义仍然很大。
01
过去十年,凭借电子商务与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杭州成为中国上升速度最快、关注度最高的明星城市之一。在此背景下,举办一场国际赛事,向外界展示这座城市的发展成果与精神风貌,是为应有之义。
今天的杭州,GDP排名中国内地第九,经济总量不算特别突出,但在数字经济、上市公司、财政收入、民营经济、城市品质等反映经济发展质量的诸多指标上,拥有比肩一线城市的发展水平。
作为一个没有大型港口、缺乏政策支持、且面临上海虹吸压力的省会城市,杭州经济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是值得称赞的。
今晚的亚运会开幕式,杭州将如何展现自己的精神风貌?
比如,杭州放弃了实体烟花,改为“数字烟花”,让观众看得见也听得见烟花,却能嗅不到硝烟的味道。
再比如,这次亚运会用AR技术来放天灯,观众可以看到天灯冉冉上升,但天灯里同样没有烛火。再比如,点火是所有运动会最重要的时刻,杭州亚运会第一次用“数字方式”实现。
这些设计,很好地反映了杭州作为数字城市的风貌与特质。
02
杭州这些年的变化,还反映在城市空间格局的变迁上。
可以看到,本届亚运会的开幕式,选址在钱塘江水岸的杭州奥体中心,这让我想起2010年广州亚运会的开幕式,同样选址于城市中心的水岸地带,也就是珠江上的一座江心岛—海心沙。
同样是沿江城市,杭州与钱塘江的关系,远没有广州与珠江那么亲密。因为,历史上的杭州,其灵魂一直在西湖,钱塘江因为有大潮,且水面过宽,比较难与城市融合发展。
然而,西湖虽美,但西湖之畔不能搞大规模的城市开发,杭州要想把城市格局打开,就必须去钱塘江两岸找空间、求发展。
大概到了本世纪初,杭州正式将发展重心从西湖转移到钱塘江,陆续将市民中心、国际会议中心、大剧院、奥体中心、城市阳台等最重要的公建设施,全都布局在一江两岸。
与此同时,杭州在钱塘江两岸打造了两大CBD,分别是北岸的钱江新城,以及南岸的钱江世纪城,前者承担着杭州的城市客厅与金融中心区,后者承担着杭州的科创中心区。
这个一江两岸的格局与广州颇有几分相像,钱江新城在功能上类似于珠江北岸的珠江新城,而钱江世纪城类似于珠江南岸的琶洲。
亚运会选址钱塘江畔,其意义也可以视为,杭州正式从西湖时代迈向钱塘江时代。
这个跨越,离不开亚运会的超强助推。
要知道,就在2015年之前,杭州在很多人的心目中,只是一个普通的长三角省会城市,和南京、苏州、宁波相比,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在TOP10城市中,杭州甚至是最晚通地铁的那一个。
但自从2015年开始,杭州成功申办亚运会,整个城市的基础建设按下了快速键,尤其是地铁里程狂飙突进,到2022年年底,杭州地铁里程就已达到516公里,位居全国第六,是最近五年来中国最猛的“地铁狂魔”。
广州也有过类似的经历,在举办2010年亚运会之前,广州的城市面貌,可以说破破烂烂的,但亚运会给广州按下了快速键,CBD珠江新城、地标小蛮腰、海心沙亚运公园、广州地铁,都借着亚运会的东风,狂飙了一把。
2010年亚运会举办之后,广州的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尤其是小蛮腰与珠江新城强势亮相,一举让广州成为亚洲最动感、最魔幻的城市之一。
“一场体育盛会改变一座城”这种效应,无论是在广州还是杭州,都获得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03
如果城市有文理之分,历史上的杭州一定是个文科生。
中国自唐以来特别是宋明之后,在文人、士大夫与知识分子阶层,就一直存在着某种美好的“江南想象”,而杭州无疑是“江南想象”重要的组成部分,所谓“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特别是白居易、苏轼两位文坛巨匠,都与杭州有着深厚的渊源,这让杭州成为中国文学的一处圣地。
除了诗词歌赋,杭州还有丝绸、茶叶与瓷器。杭州丝绸冠绝江南,西湖龙井名扬天下,南宋时期的瓷器更是远销欧洲,这些都是外国商人梦寐以求的中国商品。在一定程度上,在外国人心目中,杭州曾代表着一种神秘而美好的东方想象。
而今天的杭州,则凭借蓬勃发展的数字经济与创业精神,呈现出越来越多的理科生特质。
如果说西湖时代的杭州,呈现更多的是文科生气质,那么钱塘江时代的杭州,正在成为一座感性与理性兼具、人文与科技齐飞的多元城市。
体育是简单、明亮、快乐的,期待杭州亚运会精彩绽放,也祝福杭州这座城市迈向更美好的明天。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