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党报狠批“开会开死人”“稿来稿去”!

2017-12-21 陇东报

纠正“四风”


纠正“四风”不能止步,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在不良会风中多有表现。


日前,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关于进一步纠正“四风”、加强作风建设的重要批示,针对的就有不少机关病。今天,陇报君就为大家梳理媒体报道其中“开会开死人”“稿来稿去”的现象,引以为鉴。



“开会不要开死人”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在不良会风中多有表现。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关于进一步纠正“四风”、加强作风建设的重要批示,针对的就有这个问题。


一个副处级干部说,自己一年参加市里的会议就有149次,还不包括省里的会议。有的干部反映,每天辗转于各个会场之间,有时一天多达四五个会,一周10多个会,会议时间长,严重分散了干事的时间和精力。据悉,有些重要的电视电话会一般从省里开到县乡,但省里开完,市、县还要层层重复开,一次会变成了3次。


不知今天沉浸在文山会海里的干部们,是不是知道当年陈云同志的一句建议:“开会不要开死人。”这句看似夸张的告诫,正是提醒领导干部少开会、多务实,少空谈、多落实,切实解决好“表态多调门高、行动少落实差”等突出问题。


事实上,会风不正的问题,群众一直有各种反映。有的领导干部一接到上级的通知,就召开会议,把开会作为落实上级精神的主要措施。有的一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就把党员干部拉来陪会,美其名曰“参加会议的人多,上级领导看了会很高兴”,把开会人数多少作为取悦上级的一种方式。还有的有事没事就整个研讨会、交流会之类的,对会议的效果到底如何考虑得并不多,重视的只是把会议数量作为“政绩工程”。


诸如此类的会风,有的是形式主义所致,还有一种就是“为官不为”的心态所致。在这些人看来,上级讲落实,我也讲落实,但做得太多反而可能出错、可能被纠,怎么办呢?组织个会议,讲个话、表个态,那是最“立竿见影”了。会开过,工作也就算落实完毕。于是,上级文件发个不停,下级就开会不止,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就成了少数单位和领导干部的常态。


而这看似“对接”了“上层”,却最终苦了基层。一些普通党员干部讲,加班加点干活我们不怕,会议开个没完我们很怕,那些耗去的时间精力,即便不会“开死人”,也够折磨人了。


按理说,领导干部的主要职责是多谋发展、多干实事,服务人民、造福群众。如果把精力都用在开会,抓落实的时间必然减少,真正做事也没有心思。长此以往,矛盾未解决,难题未处理,发展没进步,面貌没改观,反而会滋生新的问题,且必然引发群众不满。开会多不会直接导致“死人”,但间接的负面作用,是可能不亚于“死人”的。


作为一种重要的工作方式,开会不能不开,但也不能老开,更不能只开不干。领导干部抓工作、谋发展,更多功夫在会外;攻坚克难、解决问题,更多功夫也在会外。我们所熟知的那些优秀干部、先进模范,无一不是以深入群众、广接地气、“干活”能力强而著称的。他们留给人们最生动的形象,不是端坐在会议室里,而是深入一线、俯身基层,搞调研、摸实情,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像焦裕禄,就笃信“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不愿坐在办公室里听汇报,不搞“闭塞眼睛抓麻雀”那一套。担任兰考县委书记后,不是一门心思开会,而是用一年多时间跑遍了全县149个生产大队中的120多个,住进农民的草庵牛棚,与他们同吃同住同劳动。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深入的调研,才找到了治理盐碱地的可靠办法。


当前,国家正处于全面改革的深入推进期,各地正在全力打赢三大攻坚战,一系列的矛盾问题亟待研究破解。这些问题单靠开会解决不了,靠会议落实会议更遥遥无期。只有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多调查研究,多请教群众,多咨询专家,多探寻方法,才能得以科学解决。开会,也应当出于提出部署、推动落实或是分析问题、总结经验的目的。习近平总书记说,“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显然,光开会,是开不出伟大梦想的。


事实上,群众评价领导干部,也不看你开了多少会,喊了多少口号,根本上要看做了什么实事、出了什么成效。岁末年初,领导干部是转着场子开会,还是俯下身子调研;是大作表态文章,还是集中精力抓落实,是对其务实精神、党性修养、作风品格的重要检验。


“稿来稿去”坏文风




“稿来稿去”主要有两种表现:一是没有稿子讲不了话、发不了言,即使一个主持词、一次即席讲话也需请人捉刀;二是稿子改来改去,不到讲的那天不定稿,花费大量人力物力,但并没有实质进展,到头来也没几句让人记住的话。


“稿来稿去”之所以可能搞坏文风,根源在于明哲保身、缺乏担当,不敢讲自家话,总想通过“稿来稿去”保全自己。脱了稿子,怕言多有失,怕临场发挥出错,怕语无伦次出丑,怕逻辑不严丢脸。于是,出言过度谨慎,凡言必稿,甚至句句查明出处才敢开口。


在机关工作过的人大多知道一个专用词,叫“推稿子”。稿子推来推去,经手人一个又一个,修改关一道又一道,看似没有差错,实则少了灵气,多了匠气;少了棱角,多了圆通;少了真知灼见,多了大话空话。更有甚者,要稿子却不出思路,不列提纲,不给意见,结果就出现了一种尴尬现象:“一稿二稿,搞了白搞;三稿四稿,刚刚起跑;五稿六稿,还要再搞;七稿八稿,搞了再搞;九稿十稿,回到一稿。”


叶圣陶有言:“写文章就是说话,也就是想心事。”如果说的都不是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话,何谈改文风。所以难怪很多书面讲话大家都不爱听,而即兴发言或脱稿讲话却能引起听众的兴趣,让人入耳入心。


文风之变,不妨从纠正“稿来稿去”深入推进。


来源:公务员之家V微信


陇报君推荐


庆阳一中08级校友身患尿毒症,父亲欲捐肾救子却发现自己患有肿瘤

北师大庆阳附校“兰州交通大学国际学生支教基地”成立!

甘肃省委组织部关于干部任前公示的公告

人民观点 | 让“群众满意”,还是让“领导注意”


本期责任编辑 郝芳 编辑 陈飞 实习生 焦小雪


陇东报融合发展部

新闻热线:0934-6660011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