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加速推进,固废产业链持续高景气
请至网站 www.767stock.com 查看更多研报
分析师:郭鹏、罗立波、许洁
▌2025年基本地级以上城市垃圾分类,固废行业高景气周期延续
2016年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后再次对垃圾分类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且依照住建部等部委2019年6月发布的《关于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通知》要求:46个重点城市到2020年底将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2019年起全面启动,2025年底前基本建成。
结合近几年垃圾分类+洋垃圾禁止+再生资源鼓励+餐余垃圾试点城市推进等固废领域的政策内容,我们预计整个固废产业链(包括环卫、再生资源、垃圾焚烧等)的高景气度在未来几年仍将维持。
垃圾分类已纳入《固废法》征求意见,处罚制度已有部分城市展开。2018年7月生态环境部就《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其中增设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生活垃圾分类制度等,并对具体罚则进行了修订。
此外,《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将于7月1日正式开始实施,标志着在推行20多年后“垃圾分类”在上海纳入法治框架:个人混合投放垃圾,今后最高可罚200元;单位混装混运,最高则可罚5万元。随着加入立法及行政处罚普及,垃圾分类制度刚性逐步增强。
垃圾分类主要是将垃圾分解为可回收垃圾、湿垃圾、有害垃圾和干垃圾四个类别,将垃圾处置污染将至最低,提高垃圾处置效率。与现有的无害化处理方式相比更加高效细化,通过分类处理增加资源回收能够减少填埋垃圾量,同时弥补垃圾产量增长与处理产能之间缺口。
针对四类垃圾的产能建设均已开展,包括:1)处置干垃圾的垃圾焚烧;2)处置有害垃圾的危险废物处理;3)针对湿垃圾的餐余垃圾处理;4)针对可回收垃圾的资源分类及家电拆解等。
重点分类的餐厨垃圾已经历城市试点推进,45座城市已通过验收。我国于2010年发布《关于组织开展城市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工作的通知》,并于2010-2014年中共开展四批地级以上餐余垃圾处理试点城市申报,累计有84城市申报,并于申报后5年内接受终期验收,财政部、发改委会对验收通过的城市进行全额补贴,目前已有45城市通过验收,15城市撤销申报。
餐厨垃圾处理已具备成熟工艺及操作经验,从工艺上看,机械预处理+厌氧消化工艺具有产品质量好,无害化程度高,应用广泛以及具备能源产出的属性,且无饲料化工艺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国内外成功应用案例较多,二次环境污染较少,已经逐渐成为成熟的主流处理工艺。
▌垃圾分类推动减量化、资源化,固废全产业链将全面优化、正规化
生活垃圾产量快速增加,焚烧与填埋各占近一半产能根据国家统计局和OECD数据显示,近几年我国生活垃圾产量保持5%左右的增长,2017年全国生活垃圾清运量已达到2.15亿吨/年,位居全球第二,高出第三名俄罗斯2倍以上,逼近美国的2.38亿吨/年。
在过去全国生活垃圾清运量始终高于无害化处理量,大量城市生活垃圾未经处理直接堆放。随着无害化率的提升,垃圾堆放量已经开始逐年递减,截至2017年我国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已经达到98%。
目前我国主要垃圾处理方式有卫生填埋、焚烧发电和堆肥等三种方式。堆肥处理虽然可以实现一定程度的资源化,但由于垃圾未经严格分拣,难免混入有毒物质,长期使用将造成土壤板结和地下水质变坏,而且项目建设成本高、效益低、存在重金属污染问题,处理规模也受到极大限制,堆肥方式在我国已经逐渐退出。截至2017年我国城市垃圾处理产能中填埋产能占比57%,垃圾焚烧产能占比40%。
垃圾焚烧与填埋处置均需推进垃圾分类提升处理质量。垃圾填埋场由于缺乏对垃圾是否可回收、可分解进行分类,容易产生恶臭、排放甲烷、氨、硫化物等污染物以及垃圾渗滤液等剧毒物质,存在着严重的二次污染问题,直接威胁到空气、土壤、地下水和饮用水的安全。
此外,由于我国土地资源环境紧缺,近年来垃圾焚烧产能建设及推进速度加快。但由于对垃圾是否可燃的分类推进不足,我国存在垃圾的大量无序焚烧,导致二噁英等焚烧产物含量均严重超标。
发达国家垃圾处置方式取决于资源禀赋,但均已完成垃圾分类布局
针对各自土地资源禀赋,发达国家选择其适应的垃圾处置方式。
1)土地资源稀缺国家比如日本、瑞典、丹麦追求更高效精准的垃圾分类,垃圾焚烧率长期保持在70%以上的高水平,因此对垃圾可燃与非可燃分类具有严格的标准及要求;
2)以美国、加拿大为代表的幅员辽阔,土地广袤,人口密度低的国家,并不具备发展垃圾焚烧的强烈动力,仍以卫生填埋为主,因此将是否可回收与分解作为垃圾分类的主要标准。
日本:采用是否可燃作为垃圾分类标准,降低垃圾焚烧污染程度。
在战后的50、60年代,伴随着日本经济的腾飞,垃圾排出量也逐渐增大。
日本于1965年最早开始垃圾焚烧发电并在全国大力推广,焚烧厂的数量一度占到全球的70%,60%的城市固体废弃物通过焚烧处理,但由于存在垃圾的大量无序焚烧,且另外40%通过挖坑填埋或直接倾倒,造成大量次生污染,导致空气与土壤中的二噁英含量均严重超标。
日本政府意识到二噁英污染的严重性,于1973年开始实施“可燃垃圾”和“不可燃垃圾”的分类处理,为垃圾焚烧和再利用创造条件,回收再利用运动也从这一阶段开始推行。
与日本不同,美国国土广袤,且由于对垃圾焚烧争议较大,且土地资源不紧张,填埋成本较低,所以并没有像日欧等国家采用焚烧发电的动力,因此垃圾处置以填埋为主。针对填埋是否可分解减少环境污染,美国的垃圾分类主要针对是否可分解/回收设置。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采用经济激励的方式推进垃圾分类:
1)以家庭为独立个体施行垃圾分类收集,并有机构定期上门收集可回收物品,销售收益用来抵付垃圾处理费用的政策;
2)对违反垃圾分类进行行政处罚并罚款,乱丢杂物属三级轻罪,可处以300到1000美元不等的罚款、入狱或社区服务(最长一年)。
对比日本及美国土地资源背景下的垃圾分类处理方式,我国城市土地资源相对紧缺,无论是从是否可燃、是否可回收来讲,还是完善垃圾分类的后端产业链的视角来看,我国的垃圾分类布局都尚未完成且势在必行。
▌垃圾分类带来3000亿元理论市场空间,运输和处置端最为受益
分类收运及再生资源利用需求提升,处理能力建设加速推进
结合垃圾分类方法及其应用场景,垃圾分类优化的产业链主要涵盖:
1)各领域细分的垃圾收纳、转运设施(含二次分拣)的垃圾运输端;
2)各个细分领域对应的处置端产能,包括干垃圾焚烧厂、湿垃圾/餐余垃圾处理厂、可回收垃圾资源化(如家电拆解)、危废处理厂等。从市场空间来看,短期通过强化原有垃圾分类门类,对环卫及转运设备的刺激更为直接;长期随着垃圾产量增加及专业化处置增强,现有处置端产能需求也会迎来增长。
垃圾分类试点上海先行:以上海市2018年发布的《上海市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建设行动计划(2018-2020年)》和2019年发布的《推进全程分类体系建设实施意见的通知》为例,针对2020年全市实现垃圾分类全覆盖的目标,涉及920辆湿垃圾专用收运车、16辆有害垃圾专用收运车的规范配置;完成8000个再生资源回收网点、210座中转站建设,配置180个湿垃圾专用集装箱;垃圾焚烧产能达到3.28万吨/日,湿垃圾处理产能7000吨/日。目前上海市已进一步要求落实处理产能施工进度,将推进产能加速释放。
垃圾运输端需求的市场空间增量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地级市全面推进垃圾分类带来的覆盖区域面积增量,我国当前城市环卫清扫面积近0.8万平方公里,较城市建成区面积5.6万平方公里相差巨大,对应环卫装备缺口依旧广阔;
2)垃圾分类带来的运输车增量,当前我国垃圾运输仍存在“分收混装”等问题,随垃圾分类推进中端运输密度亟待加强;
3)分类网点、中转分拣站增量,我国当前可回收资源网点、处理中转及二次分拣站布局紧缺,以上海为例,上海拟于2020年建成8000个垃圾分类网点,2018年初尚不足2000个,分类网求涵盖分类垃圾桶及场地建设,现有城市中转站二次分拣功能不齐全,伴生设备需求;
4)上述设备的运营需求。
垃圾处置端产能的需求增量从各自领域释放:
1)餐余垃圾单独拆分带来的处置端产能需求;
2)垃圾焚烧:行业增加来自垃圾经有效分类后热值提高,有助于提升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吨垃圾发电量,运营收入增加;
3)我国再生资源价值中,与生活垃圾相关的废塑料、废纸、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分别占到回收总值的14%、13%和1.7%,其中废弃电子产品回收量约1.6亿台,回收总值125亿元,垃圾分类推进将带来家电拆解等资源品回收需求。
理论测算:垃圾分类有望带动3000亿固废投资空间
我们根据上海市规划建设方案反推全国地级市布局,并依据以下逻辑进行市场空间测算:
1)根据上海市2018年发布的《上海市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建设行动计划(2018-2020年)》中提出的2020年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的要求,统计各类产能、设备对应的人均需求量;
2)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7年城市常住人口数据为依据,计算46个重点城市及全国地级市常住人口数量,并根据各类产能人均需求测算理论总需求量;
3)垃圾处置产能、转运设备整体完成建设率根据《行动计划》产能布局节奏假设为60%,转运设备保有量结构参考龙马环卫销量数据并计算各分类设备已完成建设率;
4)垃圾处置产能单价及各类设备购买价格根据上市公司中标公告合同及定期报告披露数据均值进行假设。
根据上海市人口进行反推,并通过建设率计算对应市场空间,根据测算,随着项目投产及设备加速释放,垃圾分类将带动3000亿建设/购买固废市场空间。
从行业市场空间来源来看预计仍将以政府付费为主,但效仿发达国家居民支付的垃圾处理费将增加,整体市场空间落实概率较大。
目前上海市采用绿色账户正向激励机制,以“自主申领、自助积分、自由兑换”为方向:
一是通过拓展绿色账户覆盖面,完善绿色账户积分规则等,发挥绿色账户在促进干湿分类、可回收物回收方面的激励作用;
二是通过推动“两网融合”体系建设坚持“线下线上相结合”原则,拓展绿色账户可回收物管理功能,将各区可回收物信息接入绿色账户平台;三是鼓励社会第三方再生资源企业将信息接入绿色账户平台,逐步实现全市可回收物信息统计科学化。
仿照英国自1996年征收垃圾填埋税的方式,通过使用阶梯税制促进垃圾填埋处理方式的转移,每年递增3英镑/吨,在2014年垃圾填埋税已经达到41英镑/吨,我国也有望通过征收分类费或者实行减免。
报告来源:广发证券
请至网站 www.767stock.com 查看更多研报
加入会员即刻享有海量报告下载权限
▼ 点击底部左下角【阅读原文】,加入荣誉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