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今年终于有了一部,我想强烈推荐的华语纪录片

Argoon 虹膜 2023-11-17


Argoon


充斥各种数据、议题和情绪的燥热暑假档滑向尾声,而我们在院线之外,还能采摘到充满泥土香气的《神人之家》。

这部台北电影节青眼有加的纪录片,也是豆瓣这几年,少数几部高分的台湾纪录片之一。相比其他作品里抓人眼球的知名人物、特殊话题,它倾尽所有得来的优势,恰恰源自于有限资源、视野、夙愿的无心插柳。
导演卢盈良所做的,无非是记录自己平凡的家庭。平凡是基于经济水平、文化层次、精神状貌所作的世俗判断,毕竟那家庭几乎是村镇普通人家的缩影,但滤掉所有外在要素之后,平凡连通了我们大多数人的日常认知,他所呈现的寻常人生,也便成了许多人对自我的回望,串联过往、现在乃至未来的窥视。

透过他的镜头,我们首先能看到这样一个家庭在三年里的变与不变。
「不变」实质上是我们对生活,尤其是沉陷于中的生活,一个开水煮青蛙的感知。《神人之家》聚焦三年,可这三年,几乎与此前没有什么太大区别,只是当时间拉长再拉长,它本身的原地踏步可以倏忽带来巨大的疲惫。
父亲依旧嗜好私彩,从妻儿手上要来的钱,会迫不及待地投入又一次输赢的买卖上,然后嘴里会习惯性地用谎言,织造心安理得的平和。母亲就跟普天之下许许多多的母亲一样,辛劳地操持一切,照顾所有,但完全顾不上自己,并在脾性被磨得火急火燎后,试图向家人灌输「苦」的概念乃至行为模式。

哥哥留守家中,一事无成,生意做得一塌糊涂,甚至会欠下债务,需要家庭成员帮忙周济,而他还养了一个处在求学阶段的儿子,生活更加捉襟见肘。镜头很少纳入的姐姐,作用力甚至所谓价值,也一样处于空缺状态。
这样不被时间改变的原生家庭,就跟无底洞一样,你很难从中找到立足点,遑论支撑点。不难理解身为家中老幺的导演,在二十几年时间里,不曾重回家族。母亲也会心怀愧疚地陈述自己力所不逮,唯独是放手让被亏待的小儿子,独自出门闯荡。
《神人之家》袒露时间的胶着以及家人、家庭关系的定型,这样的「不变」,先于一切予人感慨,甚至惊惧——哪怕你逃离二十年,曾经的黑洞还是一如既往地等待对你的鲸吞或蚕食。

他对生活下意识的躲闪宣告失败,结点并不是「回家」这个动作。事实上,没有直面却总被叮上一口的生活,无时无刻不在指示避之大吉完全是谵妄,无力应对家中债务的母亲,总会通过电话寻找小儿子的帮助,付出与回报的失衡,会通过镜头蛇一样地缠到旁观者的心房。
「不变」已经密集呈递这样的窒息感了,「变」又成了背刺的几刀。
就像刚才说的,电影聚焦三年,但是横跨的是人生至此的数十年。没有人能轻松抵御几十年时间的冲刷,里面的衰老与破败,是不需要太多画面,就能生出许多唏嘘的。
父亲衰老到似乎只记得买私彩这样一个动作,周遭人事成了通达下注的器具,因此哪怕温良慈和,也很难在这样的神情里得到暖色调的情绪慰藉。直到他忽而被确诊出绝症,命运开始用偷懒的方式,再次葬送和解与自我和解的从容,倒逼其余人等要迅速从这具本已失去色彩的身体上,找到一些人父与人夫的温热。
而虽然是在真实的纪录片里,相比之下,没有这么戏剧性却更有「戏剧性」的段落在母亲的变化这边。
她感慨这么多年,自己没有什么照片,除却结婚那时候的简单记录。我们看完那张照片上年轻秀丽的模样,再对照现实的苍老,会很明晰地感觉到,被抽走的不只是她的数十年,还有我们对老去至亲的心安理得。

放在卢盈良这边则有另一个关键,那就是之所以他会回家,是因为母亲来电,表达拍摄遗像的愿望。从青春步入衰朽充满了秋寒,走向死亡更是招惹冬冷。不只是母亲的相册太快翻到了后头,作为儿子,也在疏离的痛苦中被抛下又一枚核弹。
于是他需要重新走入家门,重新打量困在时间里的人,继而拆解困在时间里的自己。比之家人几乎抽掉中间过程的巨变,生老病死面前陡然坍缩的爱恨,形成一把额外的利刃插向自己,哪怕他在电影里并不声张,并不苦叹,但情感的芒刺透过画面扎了出来。
那种懊恼、恐惧、失落连带着遗恨,构成了太多人在面对家庭时共同写就的情绪诗篇。《神人之家》目光的流连,是引带众生经过一花一木,看到苦海,以致彼岸或此岸。

有几个点很有深意。母亲总说自己对死亡深思熟虑,想要赶快离开,想要解脱,奈何陷于对一家人的照拂,日复一日地虚耗,最终却是近乎行尸走肉的丈夫先走一步。
更伤感的画面则是,她在拍摄时,站在高耸的背景布面前,连一件正式衣服都没有,而且个子那么矮,那么小,比沧海一粟还要微末。他问母亲,要不要牵父亲的手,她说不要。那要不要牵他的手,也不要。但每个人都有在笑。

如此东亚的传情达意,让人看到了关系经过漫长的冬季后解了冻,但也终止在亲昵的最后机会。
卢盈良很会卡点,他在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的三年记录里,放大了这类特殊事件的意义,用了些春暖花开的讯息勾连彼此哪怕短暂的体谅,平顺一些难免的磕绊后,迎来至少是对自己而言的适量宽心。
因此难免总有人提及同样漂泊他乡多年的陆庆屹的《四个春天》,终归它树立了一个标杆,提及家庭题材的纪录片,总有它的存在。

《四个春天

但是跨度长久得多的《四个春天》,记录了那对浪漫至极的父母,如何并肩跨过人生中的艰险与平淡。对这样珍贵的家庭,观众是心生向往的,可我们并不会希望活在「神人之家」里,因为那代表了更多家庭背负债务、胡混、疏离后的沉重,以及更致命的真实。
这时候要回到这么一个问题上,看到别人家庭三年里的变与不变,重要吗?实际上是不重要的,反正对绝大多数人来说,这样的生活,即便没有亲历,也必然目见。
但我想说它重要。我们在这么小的切口上,看到了太多东亚家庭与关系的集体缩影,看到了我们身为家族一员,尤其是历经过外界瞬息万变的流动人员,到底怎么联结与并置,怎样自处与自洽,这答案不是以经验模式传递,而是以残酷的诗意来渗透的。

它本身的拿捏不定,又借助了心知肚明的天问。所谓「神人之家」,是指这个家庭,有着虔诚的信仰,甚或说,就跟许多闽语区的百姓一样,对于繁杂的神仙系统,有清晰而地道的信服。
卢家的特殊性,在于他哥哥在小学时突然发现自己通灵,能够听见并传递玄天大帝等神仙的意思。父亲去买私彩,哪怕神仙只显过一次灵,还是锲而不舍地买了一辈子。
神以意外的形式进入生活,而生活出现任何意外,就都离不开神的指引。这又不是单纯的信仰,到头来,生活揭开了所谓信仰的精神意义,以及精神意义本身的浮浅乃至残酷。

所有人到最后,其实都不再信神了。母亲制止儿子的唠叨,但终于说出求佛拜神,是因为家里只剩自己一个的时候,神明是唯一的陪伴而已。
哥哥作为虔诚信徒,一度以传达神意为要职,但闲来务农经商,哪怕总会问卜,难免常常失败,他儿子打心底觉得没用了,眼看家中的番茄田被淹没,也还是会哭唧唧地恳求爸爸问神,可谁都看得到,他的敷衍,在于信仰在生活面前,或者物质面前,早就宣布破产。

《神人之家》无意批判,而是以经历过世事的沧桑以及残留的赤诚,回到生活本身的泥地上,由此见证信仰以最大反差露出虚无本相。这时非但没有快慰的空间,反而因为生活本身的愁苦,添了更多茫然。
尤其是,卢盈良在这些年间,成为家中但凡遇见难关,首先想到的经济乃至精神上的支柱。从功用角度来看,他甚至是超越神明的存在。而生活到了无从粉饰的阶段,即便是有替代属性的神明,也无法真正分担苦难,这直白的焦灼更要把人生本质的困厄给挑高一层。
电影要在这样沉重的回落当中,试图找到某些缓冲。哥哥会笑着对他说,你从来就不是自己一个人。想把骨灰撒到大海的母亲终于见到海时,会说不像,但会特别好奇而执着地往前探一步,再探一步。

生活在对话,在真实的互动之间,开始予以一些情绪的填充,人性的反馈。这纪录片也在起初意想不到的难堪片段辑录中,卜问出一些越过神学的舒朗来。
它有点像这众生皆苦的当下的一剂小小药方,淳朴轻简,但对于人生,对于纪录片乃至电影,又带来了些许大道至简的回归启示。

合作邮箱:irisfilm@qq.com

微信:hongmomgs

韩国人拍爱情片,亚洲范围内无敌了!
话题电影,一个新时代的来临?
前好莱坞一姐,靠这个镜头能否重回巅峰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