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编读往来︱巩永奎:《中国农民合作社》 心中那片海(图)

2016-11-03 中国农民合作社

点击蓝字▲免费订阅


 


心中那片海

■ 文/巩永奎


一直憧憬着拥有一片那样的海,一直努力着要强大起来。


在食用菌种植上摸索了十几年,我一直是单打独斗,由于基础设施差、技术不过硬、信息不灵等原因,始终没能形成规模,像我这样的种植户,在我们镇有五六家。


2013年春节刚过,镇长刘晓明来到我的黑木耳种植大棚,仔细看过之后,临走时送给我两本《中国农民合作社》杂志,并叮嘱我细心阅读研究……


接下来的几天,我成了这两本杂志的影子。杂志中那些经典的成功案例、管理经验和理论,令我茅塞顿开。今后的发展思路和方向,也逐步清晰起来。


后来,在镇政府的筹划组织下,我们六个种植户组建了“天霖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对资源进行了优化组合,合作社成员各司其职。资源整合后,黑木耳无论是产量、质量还是价格,均好于往年,一公斤黑木耳,平均多赚一元钱,彻底改变了过去黑木耳生产、销售过于分散等弊端,组织化程度大大提高。我们还由过去的单一黑木耳种植,向其他菌类多元化发展,增加了猴头和滑子蘑等菌类,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整合了生产能力,增强了竞争实力,并且通过合作社的带动辐射周边村屯,带领更多的农户发展黑木耳和其他食用菌种植。


现在,《中国农民合作社》成为我们合作社每个成员手中必备期刊,成员们经常坐在一起学习、切磋、领会其中的精华,不断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回顾昨天,我们还是一条条小溪,盲目流淌。今天,我们已经汇聚成海,勇往直前,澎湃激昂。《中国农民合作社》,我心中那片最深邃的海。


(作者系黑龙江省安达市天霖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相关阅读:

寇红艳:《中国农民合作社》改变了我们的命运(图)


井立义:《中国农民合作社》——我的良师益友


刘进波:合作社的娘家 理事长的课堂(图)


曾现伍:期刊是教科书 编辑部是娘家(图)


尤小龙:《中国农民合作社》要成为实践基础和上层建筑的桥梁纽带(图)


徐春光:《中国农民合作社》是我最美丽的相遇(图)


张旭丽:《中国农民合作社》 心灵之约(图)


曹东广:《中国农民合作社》帮咱搭平台(图)


李长文:《中国农民合作社》向着宏伟目标启航(图)


陈芬辉:《中国农民合作社》——我们的引路人(图)


邵科:我与《中国农民合作社》期刊的人生情缘(图)


王军:我与《中国农民合作社》(图)








农业部主管 农干院主办


官方QQ群434100844 或“阅读原文”

右下角可写留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