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谨记,房企无权监控业主群聊 | 新京报快评

李曙明 新京报评论 2024-05-01


任何目的不正当、手段违法的行为,均需面临合法性究问。

资料图:某地一小区内。图/新华社
 | 李曙明


据澎湃新闻报道,2月2日,西安某房地产企业在阳光招采平台上发布了一则“网络舆情监控招标公告”,其具体需求包括监控业主微信群等各类群聊。当天19时左右,该公告被发布方删除。

招标公告为何被删除,招标方未说明,外界不得而知。但该公告透露出的信息令人极其不安,需仔细梳理。

从报道看,这则招标公告的内容包含业主群话题监控、负面舆情疏导等,但一个明晰的规则是,作为业主雇请的服务方,无论开发商还是物业,监控业主言论的做法,既背离职业道德要求,也涉嫌违法。

相关企业在为业主提供日常服务的过程中,双方因为诉求不一致出现矛盾在所难免。此时,涉事企业有责任收集业主的意见、建议,也包括负面情绪,并及时改进工作。但相关信息收集,如果采取不正当甚至违法手段,就会产生诸多负面后果。

根据招标公告,中标人最主要服务内容,就是监控业主微信群等各类群聊,具体监控的微信群,以招标人指令为准。对于业主来说,中标人上述服务内容的完成,意味着群聊言论被招标人悉数掌握。

业主群是业主表达意志的场所,只有没有“后顾之忧”,业主表达意愿才能真实、自由、充分。若每一条发言均被可能的利益对立方监控并当作舆情对待,那发言的业主可能面临不利后果,进而引发寒蝉效应,让部分业主欲言又止。如此看来,监控业主微信群,显然侵犯了业主自由表达的权利。

从实现监控的手段看,可以采取方式无非是两种:第一种,有人冒充业主进入业主群。招标公告要求中标人完成的一项工作是,负责微信群内业主的负面舆情疏导,正向舆情引导。要完成该项工作,必须有人“潜入”业主群发言。但业主群是业主的“聚会”场所,任何不速之客显然都是不受欢迎的,而抱着“监控”目的闯入者,尤其不光彩。

监控业主群言论的第二种方式是,通过技术手段非法进入业主群,秘密获取聊天信息。这种没有法律依据的擅自侵入,可能涉嫌破坏网络安全,也可能会造成公民个人信息泄露,涉嫌多重违法。

据媒体报道,相关企业此前也曾发过类似需求的招标公告,其中还要求投标人有暗访经验等。而2023年中标的一家天津公司,名下登记的权限即包括“负面舆情信息预警系统”“舆情调查管理系统”“舆情监控管理系统”等。

当所谓“舆情调查”“舆情监控”指向业主,人们有理由担心,如果不加遏制,监控业主言论就有可能会成为行业内流行的管控手段。这值得警惕,一旦涉嫌违法,相关方面也有必要主动介入。

要明晰的是,无论招标方还是中标方,任何目的不正当、手段违法的行为,均需面临合法性究问。也因此,用良好服务赢得业主认可,永远是房企提供服务的第一法则,而监控业主言论,并以此实现“管控”,只会导致更多问题,甚至触碰法律红线。这个最浅显、最基本的道理应该被谨记。

撰稿 / 李曙明(法律工作者)

编辑 / 马小龙

校对 / 卢茜


推荐阅读:网约车参与车站机场春运保障,值得鼓励 | 新京报快评
杂技女演员高空坠亡,悲剧何以一再发生?| 新京报快评
连转20次250元,羞辱式还债法律不惯着 | 新京报快评
211高校毕业女生密室“扮鬼”,妈妈请不要哭泣 | 新京报快评
高铁有了“遛娃舱”,这次有娃没娃的都开心了 | 薇微说


点击下方公号名片,阅读更多精彩观点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