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嫦娥六号月背挖土,能给全球探月带来什么 | 新京报专栏

施韡 新京报评论
2024-08-09

表取有望采集到月表更为年轻的撞击物,而钻取样品很有可能带来令人期待的太阳系考古发现。

▲6月3日,嫦娥六号携带的“移动相机”,自主移动并成功拍摄、回传着陆器和上升器合影。图/微信公众号“中国的航天”

 | 施韡


据新华社报道,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6月4日,携带月球样品的嫦娥六号上升器自月球背面起飞,随后成功进入预定环月轨道。嫦娥六号也就此完成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和起飞的壮举。


6月2日早晨,在鹊桥二号中继星支持下,嫦娥六号着陆器和上升器组合体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北侧阿波罗环形山预选着陆区,在48小时内完成智能快速采样,并按预定形式将珍贵的月球样品封装存放在上升器携带的贮存装置中,又将上升器带离月面。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类探测器24次在月球成功实施软着陆。不过,直到2019年中国的嫦娥四号探测器才首次着陆月球背面。而在月球取样方面,探测器在嫦娥六号之前进行过多次人工采样和无人采样,但无一例外,这些采样的位置都位于月球正面。如今,随着嫦娥六号在月球背面完成采样,终于填补了这项空白。


月背藏着不同寻常的秘密


月球的公转周期与自转周期相同,因此在地球上看月球,只能看到固定的一面,即俗称的“正面”。这是两个天体在相互间引力作用下长时间演化形成的结果,天文学上称之为潮汐锁定。


也正是有了所谓的“正面”,人们才会尽情地发挥想象,在月面上脑补出嫦娥、玉兔等美丽的形态。直到1959年10月苏联的“月球”3号探测器才让我们第一次见到月球神秘莫测的背面。


令人感到惊讶的是,月球背面与正面差异巨大。月球背面的主要地形是无数大大小小的陨击坑,还有丘陵、高山,只有两个较大面积的“月海”。于是,苏联捷足先登,给两个“月海”分别命名为“莫斯科海”和“梦海”。


由于月球本身的阻挡,在月球背面的探测器都将与地面失联,地面测控天线也只能根据预先设定好的轨道通过惯性推算探测器的位置。于是,长久以来,月球背面就成为天文学家心中的念想、航天工程师手上的难题。


然而,恰恰是在月球背面,却藏着不同寻常的秘密。卫星遥感观测发现,在月球背面存在着一个巨大的盆地,或许是整个太阳系中最大的盆地。


这个盆地南端位于月球南极点附近,北端位于艾特肯环形山附近,其直径达2500公里,面积相当于两个青藏高原,而深度普遍在6公里-8公里,最深处更是达到了惊人的13公里。因此,这个非典型地貌被命名为南极-艾特肯盆地。


并且,“克莱门汀号”“月球勘探者号”等探测器的观测数据显示,南极-艾特肯盆地的物质组成似乎与其他地区有些明显差异。盆地底部的铁、钛、钍等元素含量较多,从矿物角度看,斜辉石和斜方石含量似乎也比周围高地更多。


与阿波罗号带回的样品、苏联从月球带回的样品以及在地球上回收的月球陨石样品相比,这些特征有所不同。一方面,这表明,月球背面与月球正面所经历的演化过程或许存在差异;另一方面,这也“暗示”了南极-艾特肯盆地有着十分特殊的“身世”。


天文学家推测,在距离今天约40亿年前,月球南极附近被一颗小行星以大约30°的倾角撞击。这次撞击规模相当大,以至于把月球表面直接削去一层。有人认为,这甚至很可能把年轻的月幔都撞暴露了。


▲国家航天局发布的嫦娥六号着陆器着陆月球背面拍摄的影像图。图/微信公众号“中国的航天”


需要嫦娥六号填补的空白


鉴于此,天文学家相信,南极-艾特肯盆地很有可能也是太阳系中最古老的盆地之一。它是我们了解远古月球的非常难得的窗口,研究价值毋庸置疑。


然而,毕竟我们在月亮上没有实验室,最好的方法莫过于直接去采取一些样品回来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


此前,“阿波罗计划”在月球正面不同区域着陆,采集的样品中最古老的在30多亿年,最年轻的只有10多亿年。而10亿年—30亿年的区间,是存在较大不确定性的。


通过同位素测量,嫦娥五号月球样品的年龄为20.3亿年。一方面为月球年龄测定函数提供了关键锚点;另一方面也表明,20亿年前月球依然存在火山活动。


那么,40亿年—50亿年这个区间,月球物质是什么成分,有何特征,是否能还原出月球形成初期的情形?这个答案很有可能藏在南极-艾特肯盆地中,这个空白很有可能需要嫦娥六号来填补。


月球南极-艾特肯盆地或许还藏着太阳系形成的秘密。40亿年前的这个巨大轰炸可能是太阳系“晚期大轰炸”的一个缩影。


有模型认为,那一时期,木星、土星正从太阳系更靠外的位置向今天所在轨道迁移。此举扰乱了许多小行星的运动,从而造成内太阳系中的火星、地球、金星和水星都遭遇了“狂轰滥炸”,月球上大量的环形山也是在这一时期形成。因此,也有人称此为“月球灾难”。


不过由于缺乏直接证据,这一假说仍面临不小的挑战。由于空气、海洋的侵蚀,以及频繁的地质活动,地球上早已失去了这段记忆,唯有月球才能为我们诉说这段往事。嫦娥六号拥有两种采样本领——表取和钻取。表取有望采集到月表更为年轻的撞击物,而钻取样品很有可能带来令人期待的太阳系考古发现。


就此去看,此次嫦娥六号完成首次月背“挖土”,的确意义重大。而人们也期待,嫦娥六号的月球考古之旅,能给全球探月带来新的发现。


撰稿 / 施韡【上海天文馆(上海科技馆分馆)副研究馆员】编辑 / 马小龙校对 / 刘越
推荐阅读:实习生被建议追刑责,莫轻言是“替罪羊” | 新京报快评
幼儿园表演结束退演出服,无理由退货不是薅羊毛工具 | 新京报快评
“大个子窝在小课桌”,不妨提供差异化课桌 | 新京报快评
五大车企测试造假,日本制造还行不行?| 京酿馆
“大专起步”,勿以旧眼光看待煤矿井下操作工 | 新京报快评

欢迎投稿:新京报评论,欢迎读者朋友投稿。投稿邮箱:xjbpl2009@sina.com评论选题须是机构媒体当天报道的新闻。来稿将择优发表,有稿酬。投稿请在邮件主题栏写明文章标题,并在文末按照我们的发稿规范,附上作者署名、身份职业、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以及银行账户(包括户名、开户行支行名称)等信息,如用笔名,则需要备注真实姓名,以便发表后支付稿酬。
点击下方公号名片,阅读更多精彩观点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新京报评论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