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球迷不看欧洲杯了?| 新京报专栏
文 | 伍里川
欧洲杯开打几天了,整体可用“精彩纷呈”来形容。最新战况,世界冠军法国队1比0艰难取胜奥地利,“世界老三”比利时又一次掉链子,0比1失利,爆出大冷门。
而跳出赛场,可以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一方面,在欧洲,球迷观赛热情高涨,也带动了相关产品热销,中国商品更占据其中大半壁江山;另一方面,中国球迷与欧洲杯的疏离感也有所显现,熬夜看球的劲头在减弱。
相比之下,即将于6月21日开幕的美洲杯,国内更少动静。那么,欧洲杯对国内球迷的吸引力真的下降了吗?
本次欧洲杯开幕前,就有评论提出,从国内社交媒体看,曾经高光的欧洲杯处于没人期待、没人讨论、没人关注的状态。但其实,“欧洲杯没人看了”的话题并非本届才有。
比如,某外卖平台数据表明,2021年欧洲杯期间,晚间外卖订单和酒吧上座率的增长,和此前相比就已经大大降低了。
改制之前,1996年的欧洲杯堪称最为经典的一届,当时彻夜看球的情景记忆犹新,这份狂热叙事于今却很少听说了。
欧洲杯多数比赛时间是在我国的凌晨时分,看球相当于上“大夜班”,很耗体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劝退”了很多人到中年的足球迷。
而在越来越多年轻人不爱踢球和看球、喜好刷短视频或打游戏的当下,看球人群自然进一步减少。欧洲杯也好,美洲杯也罢,往日光芒随之减弱也属必然。
实际上,年轻人对欧洲杯提不起兴趣,不只存在于国内。如何重新吸引粉丝尤其是年轻人“入场”,可以说是一个世界性难题。
2021年,皇马主席弗洛伦蒂诺牵头成立欧洲超级联赛时,就曾公开表示,必须分析为什么16-24岁的年轻人里有40%对足球不感兴趣,“他们说比赛太长了”,他警告说,“如果我们按现状继续下去,足球会消失,到2024年我们就都死了”。
2024年,欧洲杯当然没有“死了”,但如何保持欧洲杯的光荣历史和竞技魅力,已成摆在所有有识之士面前的一道考题。
相对而言,美洲杯多场比赛开球时间是北京时间的上午,对中国球迷友好,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留”住了球迷。
而且,尽管欧洲杯的风头仍压过美洲杯一头,但美洲杯很早就有了吸引力下降的危机感。尤其是,近年来,美洲杯以特邀参赛等方式加大了对外推广的力度,球星参赛也多了起来。
但无论欧洲杯还是美洲杯,适应年轻人需求和口味、提升观赛获得感和舒适度,都是不可回避的方向。如何取悦和吸引年轻人?弗洛伦蒂诺给出的方案是缩短比赛时间。但一味求短可能也不是办法,毕竟,足球比赛无法成为“短视频”。
但是,随着对比赛净时间的强调以及视频裁判技术的引入,全场补时动辄一二十分钟的情况司空见惯,这确实令当下足球完赛时间越来越长,一些球迷可能因此困乏不已。这种局面,是需要反思的。
当然,“欧洲杯没人看”只是一种夸张的说法,欧洲杯还是有人看的。球赛转播广告的高频输出、足球周边产品的热销,都表明“看球江湖”依然存在。
另据报道,成都等地的一些球迷主题餐厅,也依然吸引了众多中外球迷。这并不奇怪,这也表明当今世界足坛的中心依然在欧洲。
欧洲杯参赛队伍的实力比更为平均、打法更为先进,甚至是世界杯也难以比拟。欧洲无弱旅,美洲亦然。“技术流”扎堆的美洲杯,常常展示出行云流水、“火星撞地球”般的比赛场景,让人大饱眼福。
作为足球后发国家,中国球迷对高水平足球赛事的关注还是很重要的。因为,有了这份激情,才能体现出一个国家的足球文化底蕴与内涵。
对欧洲杯美洲杯,我们不妨多一些关注,因为只有更多关注高水平赛事,才能建立起成熟的、科学的足球认知;也只有对比世界足球发展潮流,才能知道自己的分量和所处的位置,从而洞悉该从哪里着手学习长进。
与此同时,无论从品牌推广还是商业价值角度,欧洲杯和美洲杯都可以加大中国市场的宣传力度,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这两大传统赛事。近年来,一些欧美高水平俱乐部或国家队频频访华,开拓了市场,也“获客”多多,这就是很好的现实参照。
撰稿 / 伍里川(媒体人)
编辑 / 何睿
校对 / 李立军
欢迎投稿:
新京报评论,欢迎读者朋友投稿。投稿邮箱:xjbpl2009@sina.com评论选题须是机构媒体当天报道的新闻。来稿将择优发表,有稿酬。投稿请在邮件主题栏写明文章标题,并在文末按照我们的发稿规范,附上作者署名、身份职业、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以及银行账户(包括户名、开户行支行名称)等信息,如用笔名,则需要备注真实姓名,以便发表后支付稿酬。
点击下方公号名片,阅读更多精彩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