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化和自然遗产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 | 新京报社论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出,“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和“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对于建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具有积极意义,为世界文明百花园增添了绚丽的色彩。这为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世界遗产提供了强大助力。
前不久,在印度新德里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将前述三处遗产项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我国世界遗产总数达到59项,居世界前列。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传承文化不是要简单复古,城市建设会不断融入现代元素,但必须同步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此次北京中轴线被列入保护名录,应当说就是北京“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的体现。这不仅是对我国古代建设和现代城市规划成果的肯定,同时也是对北京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成果的充分肯定。
北京中轴线纵贯“老北京”南北,穿越700多年沧桑历史,也见证着2000余年中国传统都城营建的理想秩序,至今仍呈现着清晰的活化形态,与北京市民朝夕相伴、和谐共生。
正如北京中轴线申遗文本编制团队负责人、清华大学国家遗产中心主任吕舟所说的,北京中轴线的申遗工作,其实是北京老城保护、北京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在申遗过程中,对于“北京中轴线”价值的传播,形成了一种社会凝聚力。这其实也是说,此次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也是全体市民努力的结果。
文化遗产本身就是中华文明延续性很重要的物质见证。中轴线申遗给北京带来了巨大活力,激发了人们对这座城市的热爱,也唤起了人们的文化自信和自觉。其价值实际上已经远远超出了北京中轴线保护本身,对城市可持续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其实,保护好和传承好文化和自然遗产,也是此次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的重要启示。一直以来,北京市各层级、各部门深入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持续保护传承好文化和自然遗产。将文脉传承与城市更新提升结合,让文化和自然遗产融入现代生活、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
这不仅向世界讲好了首都故事、中国故事,还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传承利用提供了北京方案、中国方案。
以文化和自然遗产为牵引,守护好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和自然珍宝,同样有着积极的意义和价值。上下五千年,纵横几万里,华夏大地上遗留着灿若星辰的文化和自然遗存,这是一代代中国人留下来的文明痕迹,也是人类文明发展和自然演进的重要成果。
进入名录的当然要持之以恒地保护好,不在名录的也要保护好,并努力使其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绽放新光彩,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求。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既要利用好现有文化和自然遗产,也要避免各种急功近利的做法,守好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的安全红线、底线和生命线,筑牢“应保尽保”的法治屏障。同时,我国文化瑰宝和自然珍宝数量众多,分布广泛,相对分散,也要建立广泛的社会参与机制。保护遗产,人人有责。这需要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努力走出一条符合国情的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利用之路。
如北京中轴线一样,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不仅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血脉,也是世界大家庭的一员,这就需要加强交流互鉴。201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法国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演讲时倡议,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让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文化遗产资源丰富,自然遗产亮丽多姿。持续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传承利用,薪火相传守护每一项文化瑰宝和自然珍宝,与时俱进激活保护利用创新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这是时代的呼唤,也是文明的路径。
编辑 / 迟道华
校对 / 李立军
推荐阅读:
专访田志磊:从“有学上”到“上好学”,让教育跟上人口新形势 | 新京报评论
空姐上班不再穿高跟鞋,人性化之举 | 新京报快评
“六点半窗口”,让医疗服务更便民 | 新京报快评
理性看待山东事业单位改革对“铁饭碗”的影响 | 新京报快评
年轻运动员的好口才,也是在讲好中国故事 | 新京报快评
欢迎投稿:
新京报评论,欢迎读者朋友投稿。投稿邮箱:xjbpl2009@sina.com评论选题须是机构媒体当天报道的新闻。来稿将择优发表,有稿酬。投稿请在邮件主题栏写明文章标题,并在文末按照我们的发稿规范,附上作者署名、身份职业、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以及银行账户(包括户名、开户行支行名称)等信息,如用笔名,则需要备注真实姓名,以便发表后支付稿酬。
点击下方公号名片,阅读更多精彩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