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材访】女神来了

2017-07-14 材料馆


时刻提醒自己:做我自己。

                                   -- -- 李晓磊


设计师介绍

INTRODUCTION DESIGNER

李晓磊

200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业设计系

毕业后加入爱敬涂料北京色彩中心

开启了色彩设计师之旅

2007年前往CCTV央视电视文化中心

任央视新园区礼品市场策略设计师

2010年辗转SSCP三成化工

开始从事色彩趋势研究

2012年,她加入AkzoNobel阿克苏诺贝尔

任涂料色彩趋势专家至今


采访内容

INTERVIEW CONTENT



12

手记✎ 采编 林丰

御姐?女神?她独立自主,又不失性感魅力。她一副自主女性的做派:她的性感,恐怕只是为了自己。


在时光的隧道里  静观色彩的流转

 

李晓磊,200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业设计系,毕业后加入了爱敬涂料北京色彩中心,担任色彩设计师。她把选择从事色彩方面的工作归结为美丽的错误,因为她说刚毕业只是单纯的不想做产品,固执的认为产品就是建模,而自己对各种三维软件都不感冒。学了设计却任性地不想做产品,这大概也算得上是脑回路清奇了吧。


拍摄于奥林匹克森林公园  深秋的北京

 

2001-2005,回忆起大学生活,美好而懵懂。她很庆幸在最美的年华,亲历了中国工业设计急速发展的那几年。那时候整个工业设计的环境都处于懵懂和开化期,很多大学都开设了工业设计专业并不断地扩招生源。同时因为互联网,移动终端和交通工具并没有普及到今天的程度,因此,那时候的工业设计,主要停留在华南的几个大体量家电企业上面。

 

2005-2007,她加入到北京爱敬色彩中心,了解韩系涂料的基础知识,调色喷涂及色彩的基础知识,由于经常拜访客户,因此也了解到一些市场动态,客户对于涂料的需求等。当然,其中也包括一些连客户自己都含糊不清的色彩需求。

 

直到2007年,功能手机市场飞速发展,呈现出井喷的态势,Nokia,Moto,Lenovo等一度崛起,市场涌现出各种直板机、翻盖机、滑盖机等至今都脍炙人口的经典机型和案例,消费者对于移动终端的色彩需求曾一度达到了井喷的态势。

 

从2007年开始,移动互联网的高度普及以及伴随着技术的更新,智能机逐步取代了功能机,由于智能机主要的发挥空间在背面电池盖,因此对于智能机的色彩需求,一度缩小为有限的黑白银,几大终端品牌都保守的选择最安全的颜色投放市场。那时候的市场,CMF这个职位如凤毛麟角,只有几大跨国企业才会有相关职位,并进行有限的色彩趋势分析、用户研究及材料创新等相关工作。

 

直到2012年,伴随着客户拜访量的增加,她欣喜地发现,市场上智能机的色彩开始活跃起来,国产品牌也开始纷纷设置CMF职位,很多人从ID转过来,开始进行色彩和材料的研究。那时候拜访客户,大家问得更多的是:你的色彩趋势报告是怎么做的?能不能和阿克苏合作开发色彩趋势报告?

 

慢慢的直到今天,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CMF行业,加入到色彩趋势、用户研究、材料研究、工艺创新等方向上来,各个终端都开始发布自己的趋势报告。

 

“这真的是一个逐步的过程,也是一种历练和经历。我很感谢我能够有幸见证这十几年的变迁,并融入其中成为推动它的一分子。”李晓磊说。


对话设计师


拍摄于巴黎

 

Q:色彩预测与色彩运用,如何看待两者的关系?

 

这是两个不同的学科范畴,一个偏重于形而上,一个侧重在形而下。一个代表消费者研究、色彩趋势分析、流行色预测,偏向于预言和概念方向提出的部分。一个依托于实体产品,要进行耐心的进行材料选择、工艺验证、量产性验证等各个落地的环节。

 

而大家通常所谈到的CMF职能中,色彩的部分一般是只后者,而非前者。

 

恕我直言,其实这种认识是有偏差的。色彩趋势研究实际上是消费者研究,一个企业如果没有面对未来的勇气和方向,那么多再多的材料工艺验证也是徒劳。正所谓“火车跑得快全开车头带”,如果没有正确的方向带动,即使跑得再快,也只能越跑越远。

 

相反,有了明确方向,而手中毫无寸铁,那是没办法上战场的,就更不要妄想打胜仗了。

 

辩证的看,二者不可分割,又相互转化,趋势捕捉应用的灵魂,促进应用的发展,不断提出新的挑战。而应用的部分反过来验证趋势,赋予趋势或柔美或坚毅的安身立命之所。

 

拍摄于AkzoNobel欧洲办公室

 

Q:趋势研究是什么?想从事趋势研究,最重要的能力是什么?

 

趋势研究归根结底,是对人的研究。

 

发现人的行为,找到背后驱动这个行为的心理原因,从而研究和预测一部分人在未来有可能发生的共同行为,这就是趋势。

 

因此,想要从事趋势研究,最重要的能力就是:捕捉信息,整理信息和转化信息,三者缺一不可。

 

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年代,无论是听广播、逛街、去高级餐厅喝杯咖啡、出国旅游等,你要知道从哪里可以获取最有价值的信息,比如与以往不同的设计元素、最新应用的材料、之前没见过的花纹等,清晰地捕捉到你想要的信息,然后用心投入研究。这是点对点的能力,实所谓市场调研的能力。

 

整理信息,是在捕捉信息之后。高效的整理,并通过分析复杂的市场信息,归纳总结出一些类似的行为,相似的表现形式,包括服饰、首饰、汽车、家居各个领域都是需要分析总结的。找到一些事物其中的内在规律,这是将点穿成线的能力。

 

转化信息,这是最重要的能力。

 

当你知道什么是未来即将流行的颜色或者设计元素,该如何转化成你的产品呢?在这一点上,是国内设计师普遍都欠缺的能力。高效的转化并不是天马行空,而是会按照品牌在市场上的产品定位,所针对的消费者,考量一贯的设计元素的传承与市场策略,甚至包括陈列等环节之后,将流行趋势的设计元素,转化成自己的产品语言,然后结合价格来选择产品材料、产品工艺等各个环节。

 

川剧后台  拍摄于四川成都

 

Q:您觉得色彩设计师在产品生产流程中扮演什么角色?

 

就产品制成这个角度而言,曾经有人说色彩设计师是一个产品的灵魂,是品牌的强大附加价值,因为消费者在购买一款产品的时候,肯定第一眼会看到外观,而外观首先会聚焦的必定是色彩。

 

然而,我们的立足点如果从某个产品的色彩,提升到整个产品的流程的高度来看,每一款产品从策划到立项、设计、选材、工艺验证、量产、市场策略、市场推广等等,均有它被赋予的产品使命和市场定位。色彩在一个产品中所占的比重,仅仅是一个制成过程中的一个环节。

 

色彩对于一个产品重要不重要?答案无疑是:非常重要。

 

某一款产品的色彩好与不好,这可以让市场去验证,让消费者去验证。

 

街拍 于阿姆斯特丹

 

Q:在设计中,如何平衡理性和感性元素?

 

因为目前大多数设计师仍然是在企业中生存,所以我更愿意将这个问题推到企业的层面去看。感性可能是设计师每个人都有的那点儿坚持。而理性可能是在企业中项目到达了一个时间节点,而不得不作的妥协。

 

然而,设计师喜欢挑战自我,没有最好的产品只有更好的产品。因此这个问题如果从一个企业的层面来看,当然要设计稍微服从项目的进度。我相信即使是苹果,也不可能做到绝对,也只能在相对的层面上更加侧重某一个方面。

 

 

Q:您认为国内企业在创新应用方面做得怎么样?

 

创新应用无非在于色彩研究、材料创新、工艺创新、纹理创新等。

 

从这些年的我所观察到的,国内品牌无论是加大投入、增设岗位乃至整个市场的学术创新气氛,创新资源的可持续性,业务交流的广度深度,毋庸置疑,所有呈现出来的状态都是越来越好!

 

虽然其中不乏一些无用的探索,但这正是一个事物最正确的发展过程,从无到有,从有到多,从多到纷争,从纷争到平静。不去做怎么知道不行呢?相信在未来,经历过一段时间的“洗牌”式的优胜劣汰的市场验证之后,各类创新各类工艺,都会找到自己在业内应有的位置。

 

拍摄于卢浮宫  巴黎

 

Q:中国其实不缺好的设计师,但是成功的不多,您怎么看?

 

成功的定义是什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能设计一款豪华跑车,你是一个好的设计师。能设计一把椅子,你也是一个出色的设计师。你的产品被更多人认识,并作为范本广为流传,你本人受到其他设计师的崇拜和追逐,你很贵,这无疑都是一个成功设计师的模型。

 

但是,虽然不是专科出身可你却热爱画画,你喜欢用花朵来装点你的餐桌,你擅长布置各种生日趴和聚会,甚至是你每天可以将自己打扮得让周围得人感觉赏心悦目,这些人在我看来,都可以称得上是“成功的设计师”。

 

因此,人人都是设计师,人人都是成功的设计师。

 


【后记】

在微信朋友圈中,可以看到她经常飞来飞去,几乎一周就换一个地方。

 

问她累不累?她笑着说:“怎么不累呀!?快累死了……但是,这就是我的工作,也是我热爱的生活。作为设计师,无论多忙多累都要出去走走看看。我还是那句话:投入,并时刻提醒自己,做我自己!”

 

那么,鹏城,这周,女神来了……

 

 


如果对《材访》往期有兴趣,点击下方☟

【材访】设计项目800+ 获奖无数 这个设计师会想些什么?

☞【材访】与文艺、爱思考的她相遇是场小幸运

【材访】她可能是中国第一位CMF设计师?

【材访】这个“工”派设计师有点感性

☞【材访】这个美女设计师有点帅

☞【材访】时晓曦:设计师是用“腿”做设计的

☞【材访】这个热爱摄影的设计师……

☞【材访】设计师是上帝的助手——杨文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