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看见的是风景,走过的才是经历

2017-09-01 材料馆


设计师是这个世界上最敏感、也最具情感的一类人群。这句话并没有所谓的优越感,就像我觉得程序员是这个世界上最具逻辑思维的一群人一样。 

 ——于文庆



12

手记✎  采编 林丰

自从入了设计这一行,慢慢的就不那么单纯了,看到有新创意的产品喜欢就买来用,没新意的、免费的也许都不会掠过一眼,或许是一点点强迫症,于文庆把这些叫做“设计师病”。





设计师介绍

INTRODUCTION DESIGNER


于文庆,工业设计硕士、高级工程师

长虹多媒体创新产品事业部 产品总监

深圳市对外经济贸易服务中心专家库工业设计专家

深圳市工业设计行业协会副会长单位专家代表

深圳市设计与艺术联盟副会长单位专家代表

曾主持完成长虹电视、冰箱、播放器、移动终端

个人消费品等多门类产品的设计策略及工业设计

并荣获IDEA、红点奖、Plus X、红星奖、红棉奖、CIDF等国内外设计奖项



被选择


生活充满了未知感和戏剧性。


于文庆在采访中不止一次说与设计的相遇或许就是缘分使然,就连大学专业也是“被选择”了设计专业,但缘,总是妙不可言,­「专业是自动分配的,可我做设计到现在却有十几年了。」

 

与纯艺术类的考生不同,当年理科出身的于文庆对工业设计没有具体的概念,「其实不止是我,97年的时候,工业设计这个专业少之又少,大家对常规的通讯、电子电路的认识都比工业设计了解得深刻。」

 

在一个理工类的大学里接触一个介于理工与艺术创作之间的专业,于文庆倍感惊喜。从零基础到学会画画,开始学习艺术欣赏及设计创作,在理工的基础之上去做设计,「慢慢地发现设计其实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具有更多的创新性和创造性。设计师的敏感是一种本能。所以我常说设计师就像是发明家(也应该是发明家),他们从生活中发现问题,然后去解决问题。」



设计源于生活


大学毕业后,于文庆加入了长虹,从事的都是设计相关的工作,从设计助理到设计师再到设计主管、高级设计经理,现任长虹多媒体产业公司创新产品事业部产品总监。理性的他喜欢深入感悟生活,并把创新理念融入人们的生活中。「设计说起来也很简单,就是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一切的设计,解决方案都是以解决用户的需求为前提,让人的感官、审美更为舒适,让生活更加便捷。但你解决了一个问题的同时不能带来新的问题。」


【好的设计是便捷的】


1+1=1的设计概念(移动电源+数据线=移动电源),让用户携带更方便,主机配件不分离。


【好的设计会说话】


带着节能环保的理念,于文庆曾设计过一款节能冰箱。有趣的是,这款冰箱的冰箱门感应到冰箱前有人,门就会慢慢变透明,人们可以看清冰箱内的情况。「平常我们在打开冰箱的时候,都会花费很长时间找东西,这时候的热交换是非常快的。所以,我们通过新材料的应用,在用户打开冰箱之前就能很清晰的看见冰箱的内部空间以及食物摆放的情况,从而节省大量的寻找时间,减少热交换,有效地达到节能环保的效果。」



节能冰箱


设计源自生活,浅显的道理大家都懂,但却疏于注意。在于文庆眼里,生活里的小细节也是他在意的地方。「平常时对周边的新事物比较感兴趣,也要乐于接受新东西。」于文庆笑道,「设计就是这样,以生活的问题去做设计,就容易产生共鸣。」经常出差的他,住过不少酒店,「服务也是一种设计,不同的酒店常常会给我惊喜,生活中有很多的东西都是意料之外的,大到整体服务,小到引导标志都可称为设计。」


【好的设计会传递情感】


于文庆曾在电话机上进行大胆的尝试

针对老人随着年龄的增长

记忆力、视力、听力下降等问题

通过OLED小屏幕的应用

扩大显示、储存通讯录头像等信息

帮助老人快速找到联系人

让产品用起来更方便、易用


老人智能电话机


这款儿童视力保护产品灵感来源于自然界中的松果

应用了红外探测器,蓝牙无线连接等技术

对中国学龄儿童近视问题进行研究

主要是近距离提醒


儿童视力保护


亲历才能成长


于文庆,设计的产品曾获得包括红点奖、IDEA、Plus X、红星奖和CIDF、红棉奖等多项国际国内设计大奖。当问及作品获奖是否必要时,他说,「从事设计十几年,发现设计奖只是能力的一个体现,必要但不唯一,真正有话语权的是你的用户。」

 

近年来,我国设计师育土环境变得越来越好,工业设计也被越来越多的企业重视,这对于设计师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第一要有兴趣,第二要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在于文庆的团队里,他更希望设计师可以从产品定义开始一直参与到产品上市,用户反馈、全流程跟踪,每一步都需要设计师自己去把握,靠实践去理解和成长。

 

他说,「设计师的每一个作品,或多或少的都在影响着我们全世界很多人的生活,好的用户体验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作为设计师的责任是很重大的,我们一定要保持对设计的热情,希望设计的每一件作品都是用户想拥有的好产品,这是我对大家的一点点寄语,希望同行们共勉。


采访内容

INTERVIEW CONTENT


Q:CMF与以往的设计有何不同?


于:现阶段,随着产品的竞争越来越大,这种对比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外观,而是关乎产品的方方面面,每一个细节。在电子产品,移动终端、个人消费品上CMF要求比较高,对小产品的重要性比大产品更甚,更容易被用户感知和评价。

 

Q:家电的CMF趋势有哪些?


于:第一,通过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让产品变的更轻薄、适用更多的使用场景。第二,发展趋向于家居化,让家电融入我们生活,离生活更近一点,而不仅仅是一个冰冷的电子产品。

 

Q:设计中如何平衡感性与理性?


于:我们大部分人看到一个东西表面上基本是依靠感性的判断,但是在使用过程中会有很多理性的认知。而这么多年来,我学习到的核心理念就是,形式追随功能。以感性为基础,理性为深度,以用户需求为出发点。其实简单评价一个好的设计就是:好用、容易用、你想拥有。

 

Q:自由设计师、机构设计师、企业设计师三者有何不同?


于:共同点是一样的,都是要做好设计。


在企业里做设计,第一要符合公司产品的定位,第二要考虑产品是否能够容易量产化,第三是否具有商业化价值。企业里做出的设计你可以跟踪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看到上市后用户的一些反馈,同时对后期产品迭代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另外在企业里,设计师需要沟通的部门比较多,有助于提升沟通能力;


机构的设计师相对会单纯些,以甲方设计要求为主,方案客户认可了,工作基本就结束了,大部分项目不参与后期的具体实施,这对于设计师构建“T”字型发展方向是比较局限的;


自由设计师,他们拥有自己的一套理念,或者说特色被行业内的人认可,也可以说水平较高。首先要积累大量的客户,其次技术水平达到行业内的一定高度,才能做自由设计者。

 

Q:你个人喜欢哪一类设计风格?


于:这个纯属个人喜好,我更喜欢北欧的设计风格,简约主义。简约主义体现了一种生活概念,既简单又高贵。所代表的思维似乎是包涵一些永恒的价值观,如对材料的尊重,细部的精准及简化繁杂的设计元素等,印证了“Less is more”的思想。



【后记】

于老师很忙,经常出差

但闲暇之余也会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目及之处皆风景,脚踏之路为经历

从旅游中体验生活

从生活中发现设计



参展申请及咨询,请扫描以下二维码,备注“2017嘉年华”(仅限展商添加)

观展可直接点击阅读原文报名




如果对《材访》往期有兴趣,点击下方

【材访】自带狂野BGM的男人——白明辉

【材访】王颖嘉 | 看似不可能的事,并非不能达到

【材访】一个热爱设计的普通设计师

【材访】这位工业设计师来自“未来”

【材访】女神来了

【材访】设计项目800+ 获奖无数 这个设计师会想些什么?

☞【材访】与文艺、爱思考的她相遇是场小幸运




点击“阅读原文”报名免费观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