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访】王颖嘉 | 看似不可能的事,并非不能达到
It always seems impossible until it's done.
任何看似不可能的事,会在它达成之后变得的可能。
-Nelson Mandela(纳尔逊·曼德拉)
2016年广交会,个人展 | 摄影:陈梦醒
2016年广交会,个人展 | 摄影:陈梦醒
CMF设计师王颖嘉 |摄影:陈梦醒
INTRODUCTION DESIGNER
CMF设计师王颖嘉
教育背景
浙江大学工业设计 | 工学
德国柏林洪堡大学艺术与视觉史 | 哲学
职业轨迹
designaffairs GmbH | Material Technology Specialist(材料技术专家)
CVTE | CMF设计师
Alcatel, BlackBerry, TCL | CMF设计师
社会工作
CHINAPLAS国际橡塑展2015设计x创新论坛主持
PDC 2016年度设计师
香港低碳设计协会会员(LCDSHK)
擅长领域
设计趋势研究 | 消费者行为与色彩心理学 | 品牌导向的CMF策略规划 | 前瞻性材料咨询
12
手记✎ 采编 林丰
女人什么时间段都应该精致,生活、工作、学习,都该精致起来。王颖嘉的精致总是由内而外地散发出一种活力向上的气息。悄无声息地吸引着人,让人不禁想要靠近。她简单率性、个性直接,作为一名CMF设计师,她专抠细节,甚至有点“龟毛”。生活中的她温和逗趣,工作中的她却又如此认真严谨。
INTERVIEW CONTENT
Q1:读书时为何选择了工业设计?
追求美,是每个人的天性,女性尤甚
女性是感性动物,以美为上。感即六感,色声香味触法,眼耳鼻舌身意;美与丑,是感知的愉悦和不快。女性大脑造就的细腻感知力和丰富情绪的结合,让女性对美的探测格外敏锐,我也不例外。
设计是一种有能量的美
进入大学后,得益于大学开明的培养计划,有一年时间选择自己想要修读的专业,通过参加大大小小的专业介绍会,进一步了解专业培养计划和职业方向。时任系主任是应放天老师,他的专业宣讲充满感染力和视觉冲击力——在介绍师兄师姐作品时,不只强调视觉和造型美,还有背后的故事娓娓道来,关于人文关怀、以小见大、艺术和科技结合等。因为从小野到大没有受过任何艺术熏陶,当时的我所被震惊的程度,就像是史前人类发现火的存在一样神奇。
当时老师的两句话给我印象很深,一是“设计可以改变生活,让世界变得更美好”;二是“设计师应该是‘T’字型人才:广泛的涉猎,哲学、人类学、工程、商业等是横,然后才是设计的竖”。最有趣的一点是,老师大概是怕我们不会画画的工科生被吓跑,反复强调“设计不是画图,是方法论,是思维”,“画画只是沟通工具的一种,设计思维也可以培养,没有人天生就是设计师”。我虽仍懵懂不知设计为何物,但就是被这种有能量的美吸引了,于是着手准备并幸运的通过了面试,大学第二年开始了正式的专业学习。
观日本Good Design好设计奖60周年回顾展,策展人写道:
“What make a GOOD DESIGN? For Life, Society, Future.”
“好设计为什么而存在?生命、社会、未来。”
Q2:通过专业的学习,您对工业设计这个专业是如何理解的?有没有形成自己的设计理念?
工业设计来源于美学,完善于工程,成就于商业。
在设计界我还算非常资浅的后辈,一直在学习,不敢怠慢。我也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设计理念,唯一能做的是不断掏空自己,再将自己填满,循环往复,才有可能不落后于时代。
Q3: 能不能向大家介绍一下“研究型设计师”是什么样的设计师?
设计师的核心竞争力:设计思维
Researcher-Designer(研究型设计师),是我对自己职业规划的定义。我常在想,随着世界的扁平化,信息获取渠道的多样化,人人都可以称自己为设计师,那么,作为一个接受过系统设计教育的设计师,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我认为是科学的设计研究方法(a scientific research methodology of design),也就是业界常说的设计思维(design thinking):综合社会科学的质性、量化研究方法,了解大环境,从人的心理和生理需求出发,纵观市场,目及同行及跨行业动态,把准趋势脉搏,预测趋势,制定出符合品牌需要的产品策略,让设计符合逻辑、有道理,让产品会说话、讲故事,这是我对于研究型设计师的定义。
WGSN Futures 2017年度未来峰会,遇见与各行各业的趋势思考者,亦自称未来者(Futurist)
Q4: 在什么样的契机下选择去德国学习呢?为什么?
语言是开启世界、理解其他文化和思维方式的钥匙
我喜欢学习语言,不同的语言有不一样思考逻辑和世界观。我从进入大学开始选修德语课程,一学就是三年。后来恰逢学校和德国柏林洪堡大学校际合作开展,我侥幸通过了面试,就去了柏林。
柏林洪堡大学是现代大学之母,近代德意志文明的孕育地,两百多年来哲学、法学、自然科学都有惊人的建树,唯独没有工业设计。我修读了哲学院的视觉与艺术史专业,修读的课程,包括各时期不同地域的艺术史、媒体艺术随科技发展的演变、现代柏林建筑、包豪斯与现代设计、博物馆策展、甚至是裸体素描等。看似与工业设计毫不相关,然而慢慢的,我发现自己开始学会跳出以自我为中心的美丑偏好,从历史文化、社会政治、心理学至是当时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角度去客观的思考设计的意义。
也就是设计的语境(context)——设计因所处时代、地域、社会状态不同,会有完全不同的评价,没有绝对的好设计,也没有绝对的坏设计,一切判断标准以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不同而发生转移。
外国的月亮好像真的特别圆 | 刚到德国时用手持卡片机拍摄
神奇的是拍完第二天相机就失灵了,这张照片成了绝唱,而她当时住的地方叫“宇航员小径”
学校各学院分散在旧城核心区各个角落,上课常常需要跨越几个街区
大家骑自行车都喜欢站着骑,很是生猛
哲学院主楼门厅上,刻着校友马克思给后人的话
“哲学只是解释世界,但重要的是改变世界。”
路边随拍 | 随身携带书本,任何时候都可以旁若无人地静心阅读,是德国人从小养成的好习惯
参加LBGT Pride游行 | 德国人出名的严谨认真,玩起来也是非常的豪放卖力
她的邻居是一对可爱的同志,在德国跨性别群体自我认同感很强,社会也非常鼓励和包容
柏林的博物馆数量巨大,每个周末探访不同的博物馆是她的保留节目
Q5: 平时有什么个人的兴趣爱好?如何时刻保持自己的好奇心和敏感性?
与自己为友,与万物为友
我喜欢冒险,喜欢尝试新鲜事物,喜欢独处,喜欢和知己谈心,喜欢通过有效社交接触到不一样的思考方式。
也许是在北极圈极昼的群岛上用脚丈量时间,也许是在喧闹的人群中抽离感觉世界安静只剩自己,也许是与闺蜜知己畅聊大千世界人生百态,也许是被伟大的思考者感动的老泪纵横;也许只是煮顿不一样的晚餐,点亮一盏灯,翻开一本未知领域的书籍;或是捡起一片落叶、一颗石子——打破时间、空间、物种的界限,了解世间万物的思维、语言、和个性。
八月的极昼,挪威北部群岛 | 在北极圈内一路向北,用脚步丈量时间
八月的极昼,挪威北部群岛 | 独行但并不孤独
八月的极昼,挪威北部群岛 | 半月徒步晒成焦炭,内心依然充满喜悦,回程顺路走访奥斯陆
Q6: 接到一个新的设计任务时,您是怎么做的?CMF设计与以往的设计有何不同?
一边思考一边行动,在行动中完善思考,用思考引导更好的行动,循环往复。
CMF设计考虑的层面有三:一是趋势,包括所针对的人群、区域、文化环境;二是设计,包括美学和商业逻辑;三是量产,包括工程转化和预算平衡,三个层面综合考量,缺一不可。
大趋势:从割裂到统一,人与自然的共同演化
人类文明从技术、经济驱动的工业化发展逐渐转化到人与自然力量共同驱动的全面发展,整个大环境越来越强调人与自然的平衡,人们对于非物质形态如知识/技能、情感/体验等的关注日益提升并有超越物质的趋势。
大趋势下的CMF设计
近两年来的CMF设计与以往相比,更强调感性和自然,原因除了以上所述大趋势,从心理层面来说,与人类文明运转日益加速、整个社会内部压力增加、人们的内心渴望回归舒适与单纯有关。C(色彩)如带有虚无感的渐变非饱和色系、来源于自然的大地色、矿物色、植物色系等,MF(材质及表面处理)如仿陶瓷、石材、面料等,在跨行业如消费电子、家电、汽车内饰、家居装饰、时尚配饰中都已经逐渐普及开来,而且该趋势在未来仍会持续演化。
未来CMF设计的角色
未来的CMF设计,应该是与其他专业范畴的进一步融合,并且相互促进。一方面,CMF在品牌营销策略中占的比重越来越高,消费者也越发重视CMF传达的产品个性和品质感。另一方面,CMF设计与材料化工、制造业互为推进,前者为后者提供商业转化支持,把新材料、新工艺送到消费者手里;后者为前者提供从设计概念到量产的研发支撑,从而反过来带动新材料、新制造工艺的研发。
Q7:如何做到准确的把握当下的流行趋势?需要注意哪些细节?
人对美的感知力是透过经验习得的,而非天赋
趋势的逻辑:发现美的形式,思考美的理由,寻找美的根源
美在哪里?寻找美,也寻找丑,是趋势的第一步,首先对形式的美丑有所分辨。美丑的判断来源于直觉(intuition),直觉来源于生长环境和经验积累。设计师是视觉动物,从进化论的角度,视觉感知力因为长期的职业训练得到自然强化。
为什么觉得美?将美的表象和人的情感联系起来。人有六感,色声香味触法,眼耳鼻舌身意,物理的感知最终落在了“法”和“意”的层面,即个体的思维模式。任何思维/情绪都可以构成美的成分,复杂与简单,时间与空间,痛苦与平静,凄厉与温暖……再将思维推导到行为层面。因为喜欢某一种感觉,所以采取某种行动,也就是研究个体的行为模式。他的衣食住行,是怎么与他的美感相关联的。
从现象,到感觉,再倒推回现象,这个闭环,就是个体美的逻辑,也是趋势研究的逻辑。
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流行趋势?个体的感觉受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影响,个体的感知构成群体的感知,而趋势就是群体感知,所以,不同的时代、区域、人群、社会体制下,会有不同的流行趋势。
注意的细节:不是所有趋势都值得研究
趋势有分两种,一是trend(长期、跨行业趋势),一是fad(短期、单一爆点、偶发现象)。前者更具有长远的商业价值,后者则具有热点和营销效应。趋势研究之前,首先要解答的问题,为什么做趋势?要解决什么问题?有了答案之后,再选择性的针对性的做研究。
趋势的意义:转化成设计策略乃至商业策略
趋势研究只是工具,通过这套系统的方法论,了解并预测未来市场、消费者的变化,并转化成设计策略,让产品设计更符合时代、市场的变化、更好的引导消费者的需求。
往前一步,优秀的公司如谷歌、西门子、苹果将趋势更有效的组合运用在产品创新、品牌革新、新业务模块拓展、乃至创新商业模式上,从而达到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转化,让社会形成良性循环;再往前一步,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也许是趋势研究的终极意义。
TheFuture is this way | 未来在此
作者相关文章链接:
【后记】
王颖嘉说
叫我王阿花吧
我哑然失笑
正如她所认同的
事情在完成之前总觉得不可能
有的只是一种生活的态度
好的精神品质并非天生,而是修炼而来
也许是在北极圈极昼的群岛上用脚丈量时间
或者在喧闹的人群中抽离感觉世界安静的只剩自己
时常与闺蜜聊天
闲暇煮一顿不一样的晚餐
点亮一盏灯
翻开一本未知领域的书籍
做一个精致的女人
像花儿一样活着
如果对《材访》往期有兴趣,点击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