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七秩芳华·往昔如昨|龙敏:感恩母校情


【编者按】悠悠七秩芳华,漫漫征程如歌!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南昌师范学院建校70周年。70年来,学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谱就了华美的篇章。关于母校,那里有校友们最美好的年华。携一纸信笺,书一份曾经的母校与我。学校特开辟【七秩芳华·往昔如昨】专栏,殷殷讲述他们的往昔故事。

本期校友

 龙敏,江西永修人,1986年生,中共党员,2005级电子信息专业校友,堡沃(北京)国际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永修北京商会理事。

四季最美是春天,人生最美是少年。在母校江西教育学院(南昌师范学院前身)学习的几年,让我获益匪浅,在我的记忆中,这是我人生中的重要时期。谈起母校,我心怀感恩,在母校的专业学习,让我学会如何自学和大胆尝试,这颗种子在心中慢慢发芽,一路成长,从创业到如今。

01初识江教,学风浓厚

2005年盛夏,如往年一般格外炎热。我在焦灼不安中度过了一个个难熬的日子,那翘首以盼的入学通知书仿佛钩住了我的魂,一直到通知书下来,心中那颗悬着的石头才终于落了地。9月初,我如期去了学校报到,正式成为2005级电子信息工程技术1班的学生。

我们这一届普高生,学校非常重视,每个班主任负责一个班级,我的班主任是和蔼儒雅的刘礼书教授。第一次见到他时,熟悉的亲切感就让每一位同学倍感温暖。他向我们介绍了如何迎接新的大学生活,这种慈父般的关怀和教导,与高中老师严厉的形象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很快,他就受到了同学们的欢迎和喜爱。毕业于复旦大学物理专业的他,无论是渊博的学术还是人格魅力都让我们心生敬仰。

慢慢地,我被学校优秀的老师和优良的学风所吸引,无论是图书馆、教室还是树林一角,都能看到学长学姐刻苦学习的身影,这让我更加坚定到江教就读是正确的选择。良好的学风无形中鞭策着我,那时候常去图书馆却找不到空位置,只能早早地去抢座位。慢慢地在图书馆也结识了不少研友,在他们当中我发现不少是中小学教师,其中多数年龄都比我大。他们住在石泉村,在江教刻苦复习考研,这里美丽的环境和良好的学风是他们的加油站,后来他们很多人都陆陆续续上岸。这种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学历提升的追求深深影响着我,让我明白大学里必须要有所追求。

02恩师引路,实践出真知

我的专业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这是一个要求很高、难度很大的理工科专业,硬件电路和软件编程都得学,理论知识短时间内很难消化。我硬着头皮苦啃书本,直到后来在老师们的带领下,我慢慢在实验室的课程实践和电子竞赛备赛中找到了学习方法和乐趣。

这段学习的时光是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我的收获非常大。我自己在网上找专业资料、逛电子市场买元器件、设计电路板、动手编写程序、焊接电路板,不断地调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直到最终一个个成功的电子产品呈现出来。2006、2007年在老师的带领下,我和同学们连续两年在江西省电子大赛中夺得奖牌,电子竞赛不输于当时的南昌大学、江西农业大学、江西理工大学等高校,能够为校争光我们也感到无比自豪。

江西省第十七届(南科杯)学生电子电脑大赛参赛合影

老师们传道授业解惑,成为我们最重要的领路人,我们时常感叹,竟然如此幸运,遇见了这么多的好老师。博学的刘振亚院长给我们讲当时的3G通信发展,他对通讯发展的准确前瞻,让我们不少同学毕业后在通讯领域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年轻有才的江延湖老师指导我们参加电子大赛,编写各种程序,将硬件芯片注入了灵魂,他的高水平指导让我们在电子竞赛中更加自信,并且一次次在比赛中夺魁;优雅的万晓丹老师主讲单片机,深入浅出,引人入胜;吴水根老师讲解模拟电路幽默风趣,饶崧老师主讲数字电路平易近人,赖肖冰老师授课娓娓道来,陈罡老师在学习中给予了我很大的帮助。

03创办社团,大胆尝试

当时我们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属于理学分院,由物理系、化学系、生物系组成,是学校当时的第一大教学单位。在进入学校后,我对各种事物充满了好奇,再加上课余时间比较充裕,于是什么都想尝试一下。因为中学时期就喜欢宣传工作,所以我也成功竞选到分院学生会宣传部工作。进入宣传部半年之后,我慢慢发现,作为第一大教学单位,分院重要会议、教师学术交流、学生日常活动都非常地丰富。我发现传统的板报宣传方式过于单一,便萌生了增加宣传队伍的想法,就是成立理学分院记者团,这一想法和分院领导不谋而合,得到了吴锡材书记、曾明书记、陈罡书记的大力支持,而我也有幸成为理学分院记者团的首届团长。

在骨干艾小勇、曾瑜明、洪美莲、虞小红、熊兆君、朱哲、易罗英等同学的共同努力下,记者团发展到70多人,长期骨干投稿记者20多人。每期学校校报都有不少我们理学分院记者团成员的投稿,包括新闻通讯、诗歌、散文等。这一次组建理学分院记者团的大胆尝试,对于原本不擅长文字、理工科出身的我来说意义深远,也为我之后的自主创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04十年之约,“回家”看看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毕业后大家各奔前程,在不同的城市发展扎根,但是无论我们身在何方,却始终心系着母校,这种情感不会因时间和地点的变化而消减,反倒更加强烈。

毕业10周年之际的2018年国庆期间,在母校物理系领导的邀请下,以及在南昌工作的曾瑜明、喻三平、余高俊等同学的组织下,我们来自北京、深圳、广州、南京、杭州、武汉等地的同学们,相约回到了母校。

毕业十周年合影留念

 我们班一行将近30人回到母校后,得到了时任教务处处长江延湖、物理系党总支书记熊亦净、物理系副主任李嵩松、体育系党总支副书记陈罡、物理系办公室主任万晓丹、物理系学工办主任陈荣、班主任刘礼书老师的热烈欢迎。他们为我们的到来准备了欢迎仪式,还举办了座谈会,我们一起畅谈毕业后的工作生活,系领导也向我们介绍了学校和物理系这些年的发展变化。畅谈之后,班主任带着我们参观了新校区,还特地来到了校史馆,带我们一起共同回忆学校的发展历程。

于校友们而言,虽已年过而立,但回到母校,有老师们在身边,一切就像回到了学生时代,相逢一笑,你一句嘘寒,我一句问暖,气氛格外温馨。来到教室,班主任刘礼书老师站在三尺讲台,给我们重温了一遍高等数学微积分,虽然公式已经记得模糊不清,但课堂上的感觉还是那么的熟悉亲切。     

毕业十周年合影留念

新校区醒目的师范红,让我感觉愈发地充满活力,我为自己是江教学生而感到骄傲,我们将永远铭记:是母校和恩师们的精心培养,为我们今后的人生路打下了扎实的基础,让我们2005电信1班根深叶茂、硕果累累。

05选择江教,不悔抉择

几年大学时光,给我留下的重要人生经验是:大学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很重要,知识在不断地更新迭代,必须要有学无止境的观念。要有敢于大胆尝试的勇气,尝试各种活动,结交良师益友,向学长学姐取经,获取最新的就业信息,结合自身特点进行规划。勇于突破自己的能力边界,把学校当作试验场,敢于去做去试错。

回首过往,在母校的那段时光是我最美好的记忆,是我最宝贵的青春,它承载着我自我意识觉醒的起点和最初的梦想萌芽,并给予我前行的动力。康德在《何谓启蒙》中说过,老师能让我们摆脱幼稚状态,走向成熟,重塑人性,坚持独立思想并且走向成熟。感谢母校的涵养,感恩物理系各位老师的栽培,感谢与同学们的相遇,陪伴充实了我的青春。                    

忆往昔,恩师言传身教诲人不倦;看今朝,母校桃李满园五湖四海。

七十载,风雨兼程,积淀深厚底蕴;数磨难,砥砺成钢,举杯再谱华章!


党史学习教育专栏


多个“首次”,创造历史!



点击上方图片学习

(来源:新华网


我校召开师范类专业认证专家组意见反馈会

我校组织师生收听收看江泽民同志追悼大会现场直播

省委宣讲团在南昌师范学院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



-ncsfxy-

-南昌师范学院-

党委宣传部 · 大学生记者团

来源|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

编辑|王艳霞

责编|姜婷

审核|常颖 谢梦君 戴达峰


欢迎投稿&加入我们

NCNU_GFdy@163.com

点分享点点赞点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