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36岁扶贫干部连续加班数月,殉职前5分钟前还在安排工作

来源:微信公众号“邯郸共青团”(ID:HDTW3113222)综合整理自“印象馆陶”(ID:gh_42452ab5ca92)、“共青团中央”(ID:gqtzy2014)、网友评论等,微博@邯郸团市委


2018年11月5日下午5时20分

邯郸市馆陶县馆陶镇副镇长王岗伟

连续多月加班加点工作

脑干出血倒在了工作岗位上

经医院诊断为脑死亡

2019年1月11日8时50分不幸去世

 年仅36岁


王岗伟


王岗伟,男,汉族,1983年7月出生,大学学历。2007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08年7月参加工作,2013年7月任街道办综治书记,2017年1月至今任馆陶镇副镇长。


36岁王岗伟倒下前的最后5分钟


一个人活着价值不在长短,而在于人格光芒,在于为事业的追求、为他人的奉献。


王岗伟同志极为普通,但就是这样一个人,在倒下的最后一刻,仍然在工作。



11月5日下午5:15,在工作微信群中,王岗伟还在通报产权改革工作进度,安排第二天具体事项。


5分钟后,也就是5:20,他就倒在了工作岗位上。


他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把岗伟当家人


2014年精准扶贫刚开始,王岗伟同志负责镇里的扶贫工作。4年多来,他长期奔波在扶贫一线,成为无数贫困群众的好儿子、好兄弟、好朋友。


分管扶贫工作以来,他几乎每天都要入村,入户核查,实地走访群众,推进扶贫项目—扶贫微工建设厂,为当地贫困户排忧解难;为了让这些贫困户尽快脱贫,他夜里经常忙到12点、凌晨1点才回家,早起又很早地出门了,起早贪黑的工作,只是为了让群众再多一点保障、再多一点收入、再多一点安心。



作为一名扶贫干部,王岗伟同志常年接触贫困户,多年来帮扶了不计其数的贫困家庭。平常说起贫困户来,他如数家珍,谁家儿子该升初中了,谁家老人有慢性病,谁家还可以出来干个小活,都能一一道来。


他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把岗伟当家人。每户贫困户他都去过,每名贫困群众都认识他。他走街入户,一见群众就笑着打招呼,辖区内无论哪家贫困户都能喊出名字,笑暖了人心,喊近了距离。



输血更造血。在入户中,岗伟总是教育大家要靠自己的双手挣钱,“只有靠自己双手挣的钱,花得才踏实,才长久呀!”


为了更好地帮助群众就业,岗伟多方积极联系,与孙庄村民孙振国沟通联系,将他的塑料加工厂设立为“扶贫微工厂”,为贫困群众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


他时常鼓励能出门的贫困群众到扶贫微工厂上班,不能出门的接手工活到家里做,“政府在努力地帮大家脱贫,大家伙自己也要加把劲儿!”,他经常这样给大家说。


闫沿村的闫子奎原先因岁数大了不能出外打工,家里没有经济来源,为了让他能够自食其力,岗伟除了经常对他做思想工作之外,还介绍童车编车、艾条加工等扶贫家庭加工活计给他,让他在家就能挣钱,目前,仅艾条加工这一项,闫子奎每个月就能增加近千元的收入。



王岗伟分管镇第七管理区工作后,为群众办了数不清的好事。孙庄历史遗留问题众多,铁道占地分红积压了数年未分红,岗伟到这个区后,带头跑上跑下协调,把拖欠群众的分红资金给付到位;孙庄小学占地资金十几年没有给付群众,他托关系、找人托人,跑上跑下,把欠款如数交到群众手里,不拖欠群众一分钱。


孙庄村环境卫生整治,恰逢家里没人接孩子了,他赶回县城接上孩子又回到村里,在村里让孩子呆在村“两室”休息,他继续在街上忙,到上学点又把孩子送回学校。


在他工作期间,孙庄和大刘庄“闻名在外”的坑洼路得到了修缮,路平了,灯亮了,墙干净了,村里面无论谁提起他,都要竖起大拇指。


恪尽职守,心系田间地头


除了扶贫工作之外,他还负责镇里的农业农村、水利林业、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等工作。“农业、农村、农民”,三农问题从来都是基层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春耕秋种、粮食补贴、产业加工、病虫害防治……这些工作样样都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他亲抓亲上,走进田间地头,与农民交流沟通。


2018年秋季,玉米病虫害情况严重,他数日不着家,守在田间地头,与农民商讨补救办法,联系上级技术部门寻求帮助,为农民争取病虫害补助,争取将病虫害的危害降到最低。


与此同时,非洲猪瘟来袭,为了保护好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他亲自入村入户入圈,统计养殖数量,弄清底数,建立各村的养殖档案,排查隐患,每周进行更新,切实保障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植树造林,功在当代,利在千秋。2018年春季,他亲自督导永济河两侧树木补植工作,7个示范村按照“五个一”要求,查漏补缺,高标准补植,共计植树20000余棵,完成青兰高速外延50米690亩租地工作。


同时,为了严格落实河长制工作,他沿着永济河和漳卫运河走过无数遍,每一道水沟和排污口的位置情况他都一清二楚。从制度制定到图版制作,从河长人选到职责落实,他亲力亲为,确保巡查档案齐全,高标准完成了漳卫运河清树障工作。


2018年,全县开展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接到这项工作,岗伟同志深知责任重大,这关系着每一名村民的切身利益。他常说:“群众的利益无小事。”


产业制度改革是一项长期工作,作为产改组组长,他每天督办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开动员会、培训会,入村入户清产核资,打造精品村。



他带领产改队伍精准按照清产核资、成员界定、股权量化、成立组织、规范管理等步骤,逐步构建起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保护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合法权益。


产权制度改革开展以来,当地产改工作始终保持在全县前列。2018年3月,当地产权制度改革工作顺利通过省市考核验收;9月在县观摩评比中取得了全县第一名的优异成绩。


这些成绩,都离不开王岗伟同志的无私付出和艰辛努力。直到11月5日下午,他还在整理产改的材料,终因过度的劳累和连续的加班累倒在工作岗位上。


爱国也爱家,这次他却缺席了


住院的消息传到家里,成了晴天霹雳。尽管习惯了他数日不着家的工作,妻子靳阳阳还是不敢相信他就这样倒下了。


承担扶贫工作以来,岗伟每天日出而出,日落不归,家中孩子也无暇照顾,两个孩子的起居学习,都压在他妻子一个人身上。


去年,妻子生二胎时,因为忙着扶贫别说陪产假,岗伟只在孩子出生的当天在医院,伺候的活都交给了丈母娘,月子里,他每周只能去看望一两趟。如今,孩子刚满周岁,刚会喊“爸爸”,而爸爸,却永远不能回应这份呼唤了。


然而,在妻儿眼中,王岗伟仍是个非常合格的丈夫和父亲。他虽然每天都很忙,但只要有时间,就抓紧陪妻子孩子。


尽管这样,他也没有陪妻儿过一个完整的中秋节、春节,每次都是抽出简短的时间陪伴家人。他的妻子靳阳阳说:


“每次孩子生日,我生日,或者重要的节日,他都会用心准备礼物,尽管基本上每次吃团圆饭都会迟到,但他从不缺席。”


妻子靳阳阳说,丈夫在病倒前几天,就听他说有点头疼,“我和孩子都劝他请个假,到医院检查检查,劝了很多次,他每次都说等忙完这一段吧,现在手里还有很多工作,暂时走不开 ”。


“他一直很坚强,做什么都用尽全力,一定也可以熬过这个难关。”在医院的日子里,妻子靳阳阳一直抱着这样的执念。“只要有一点希望,我就不会放弃,他也不会放弃。”


然而最终,平常一直尽最大努力不缺席的岗伟,这次真的缺席了。“他为什么不管我了啊,就算在床上躺着也行啊,他怎么能这么狠心扔下我们……”


妻子靳阳阳“送别”爱人王岗伟


◆在领导眼里,岗伟不诉苦、不叫屈,不张扬、不揽功,总是默默干活,力争把所有工作都干到最好;

◆在同事眼里,他总是笑呵呵的,不摆一点架子,有事全力帮忙,总是工作在第一线;

◆在群众眼里,这名乡镇干部就跟自己的亲人一样可亲,是可以依靠的“自家人”。


工作10年来,他总是忙于工作,很少顾家,倒下去的那一刻,他还坚守在工作岗位上。


在这名36岁年轻干部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基层干部勇往直前的精神和力量,这是一种共产党员的信仰。


亲人痛别,网友致敬


1月13日,王岗伟同志追悼会在殡仪馆举行。



各乡镇主管扶贫副职、县直各单位分管扶贫工作同志、镇全体机关干部及各村支部书记,王岗伟同志的亲属、生前好友和家乡的父老乡亲数百人参加告别仪式。


以上文字及图片由馆陶县委宣传部提供


↓ ↓

我们身边还有

许许多多位“王岗伟”

……

书写着关于

奉献和担当的青春故事


团干部黄志强,33岁生命永远定格在扶贫路上


12月16日11时许,广西德保县敬德镇团委书记、陇正村挂村扶贫工作队队长黄志强,驾驶自己的面包车在开展扶贫工作途中,由于雨天路滑,发生交通事故,车辆坠下15米深崖,经抢救无效不幸身亡,年仅33岁。



他早在2012年3月5日已经与爱人办理结婚证,但由于多年来农业农村和脱贫攻坚工作任务繁重,婚礼一再拖延。原计划在12月19日儿子满百日之喜连同婚礼简办,他却将精彩的人生奉献给扶贫事业,将宝贵的生命永远定格在脱贫攻坚路上。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倒在扶贫最前线,为帮助困难群众脱贫而付出一切的青年干部又岂止黄志强一人?国务院扶贫办曾披露,2015年至2017年,全国已经有100多名干部在脱贫攻坚中牺牲。


王秋婷:我们扮演的角色是冲在第一线的战士


11月19日,大关县3名扶贫干部从驻地返回县城途中突遇车祸,导致一位女扶贫干部王秋婷不幸遇难。


△视频:90后扶贫女干部不幸遇车祸离世

朋友圈记录扶贫一年间


打瓦村驻村扶贫工作队员 吴恂:


她说我们扮演的角色是冲在第一线的战士,如果我们退缩了,这个工作这个阵地就守不住了。所以我在我朋友圈里发的“战友,一路走好”。


曾翙翔:连续奋战十几个小时,他把生命献给扶贫工作


今年8月18日下午,29岁的安徽宿州扶贫干部曾翙翔在入户排查灾情时,被雨中脱落的电线击中,于当日下午不幸去世。


当天,曾翙翔挨家挨户排查受灾情况,帮助滞留村里的老人紧急撤离,连续奋战十几个小时没有停歇。这期间村干部多次劝他回家休息,他坚持留了下来,谁知遭遇不幸。


曾翙翔最后的背影(左一)


他们不畏艰难,总在第一时间冲往第一线,哪里有困难哪里就能见到他们的身影;


他们不仅是广大青年信得过、靠得住、离不开的贴心人,更是青春奋斗的榜样;


他们在最基层、最平凡的岗位上任劳任怨,甚至牺牲自己。


“只有进行了激情奋斗的青春,只有进行了顽强拼搏的青春,只有为人民作出了奉献的青春,才会留下充实、温暖、持久、无悔的青春回忆。”


今天,我们致敬

这些年轻人

致敬他们默默坚守

不求回报的奉献精神


致敬

他们保卫人民幸福的责任担当

以青春使命赴光荣使命


一路走好!

往期文章

地球最后的夜晚:首日票房2.6亿文艺片如何玩砸?

莱芜并入济南,会给山东带来什么变化?

豆瓣9.6分,这部纪录片让观众“哭到喘不过气”

“南船北马”襄阳城,过尽千帆迎“东风”|神州风物

什么是浙江?读完这篇文章你就知道了

此地有人到达:中国成为登陆月球背面第一国

人类忙于占领整个地球,为何唯独放过南极?


声明:“新华每日电讯”微信公号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欢迎致电010-63076340,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或依法处理。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也烦请原作者联系我们,我们将按国家相关规定支付稿酬。


监制:易艳刚 | 责编:刘新华 | 校对:赵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