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的模样,藏在一座座古镇里 | 神州风物
来源:谁最中国
什么是浙江?
江南水乡,风景如画
人才济济,经商有略
这,就是浙江
这些溢美夸赞之辞
除了浙江,其他省份大约难以胜任
文有士子
东汉至今,约占全国六分之一
商有浙商
隋唐以降,此起彼伏势不可挡
当厚重的人文
遇到独特的地理
一座座城镇、一条条街巷
便在历史的长河里拔地而起
构建出浙江的轮廓
若执意要看浙江的模样
不必看“七山二水一分田”
只消看一看那些古镇
浙江的模样
就藏在一座座古镇里
要论知名古镇的数量,除了江苏,全国恐怕很难有第二个省份可与浙江一争上下。
背靠大山,面朝大海,兼有河网、丘陵、平原,浙江可谓占尽地利,隋唐时期经济重心的南移、京杭大运河的开凿,为浙江人带来了第一个商业契机,浙江商帮应运而生。
此后的历史中,地理优势所带来的运势长盛不衰,到了明代中晚期,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浙江的商业市镇不断增加,街市巷坊商铺林立,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城镇化趋势。
古镇,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不断涌现的。
要论浙江的知名古镇,乌镇首屈一指。
乌镇是典型的江南水乡,素有“中国最后的枕水人家”之誉,依河筑屋,重脊高檐,完整保存了水乡古镇的风貌格局:烟水濛濛的飘渺里,藏着深宅大院;时光寂寂的石板路尽头,是古色古香的人家。
最初的时候,乌镇是吴越两国的边境,称为“乌戍”。两千年来,这里名人荟萃、大家辈出。从最早的编集《昭明文选》的昭明太子,到最近的木心先生;从古老的建筑,到现代的乌镇戏剧节,乌镇就像一条氤氲着雾气的河,缓缓地流过历史,流过文学,流成了一个令人向往的水乡。
春秋的水,唐宋的镇,明清的建筑,现代的人。
“吴根越角”的西塘,是一个遑顾时间的梦。
一条河如匹似练,随便跳上哪只乌篷船,就能穿梭时空;一百零四座石桥,是河水衣襟上的盘扣,各有各形态不一的风韵;一百二十二条街巷,穿堂过户,是连结古今时空的纽带,和沿岸的人家一起,把西塘变成闪烁的梦境。
西塘两岸春柳吐绿。新华社发(钮一新摄)
南浔,江南曾经最富庶的地方。
如今,她没有乌镇知名,没有西塘热闹,深藏在湖州深处,任谁能想到,如此安静的南浔,曾商贾云集、车水马龙,见证过浙商的兴旺和浙江的繁华。
浙江有俗语云“湖州一座城,不及南浔半个镇”,早在明代时期,南浔就已“耕桑之富,甲于浙右”,到了清末,南浔更是形成了“四象八牛七十二金黄狗”的丝商群体,一度富可敌国。
富庶的生活,沉淀在南浔,不是傲气,是一种难得的恬淡从容。
如果说,上面提及的三座古镇,分别代表了浙江的不同面,那么最能代表浙江尘世烟火的,当属慈城古镇无疑。
慈城县城,是江南地区唯一保存完整的古县城,享有“江南第一古县城”之美誉,保留了唐代的街巷格局,存有大量的书院、藏书楼、药铺、庙宇、官宅、巷陌、民居等传统建筑,沉淀的古韵里,有最真实的浙江。
定海古镇、安昌古镇、龙门古镇、新市古镇、石浦古镇、鸣鹤古镇……
每一个古镇,都是浙江的一部分;每一个古镇里,都藏着浙江的故事;每一个古镇,都经过浙江的风雨烟云。它们合起来,就是浙江,是浙江的过去,也是浙江未来的一部分。
乌镇西栅夜色。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
当一座座复建古镇
在文化旅游兴盛的今天
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时
走过浙江
我们很庆幸
依然可以看到那些原汁原味的古镇
在浙江的不同角落里
静守时光之美
为我们在日新月异的今天
留存着一份美好的记忆
往期文章
声明:“新华每日电讯”微信公号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欢迎致电010-63076340,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或依法处理。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也烦请原作者联系我们,我们将按国家相关规定支付稿酬。
监制:易艳刚 | 责编:刘小草 | 校对:赵岑
声明:“新华每日电讯”微信公号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欢迎致电010-63076340,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或依法处理。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也烦请原作者联系我们,我们将按国家相关规定支付稿酬。
监制:易艳刚 | 责编:刘小草 | 校对:赵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