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一年吃掉2万亿零食,你贡献了多少?
以下文章来源于网易数读 ,作者网易数读
来源:网易数读(ID:datablog163),网易数读,用数据说话,提供轻量化的阅读体验,转载请注明来源
作者: 叶祯
设计师: 赵鹏路
中国常被网友戏称为吃货帝国。
有人戏说,没有一只鸭子能活着离开南京/武汉,没有一只鸡能活着离开德州,没有一只兔子能活着离开四川,没有一只驴能活着离开河北,没有一只牛能活着离开潮汕,没有一只大闸蟹敢在上海滩横行。
本着“只要吃不死,就往死里吃”的吃货精神,中国人可以将入侵物种吃到濒危,典型代表就是小龙虾。
什么才能征服吃货的心
除了正餐,零食也是吃货的心头好。爱吃零食的人们,一不小心吃出来一个超级大项目。
根据商务部公布的《消费升级背景下零食行业发布报告》,零食行业总产值2016年已经达到22156.4 亿元。
那么吃货们都爱吃什么零食呢?
根据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和阿里数据合作发布的《2019淘宝吃货大数据报告》,根据商品在购物车逗留时间的长短将线上的吃货分为两类,当日下单的属于冲动型吃货,将商品置于购物车中30天以上的是观望型吃货。
研究发现,两类吃货偏好美食存在显著差异。
(点击查看大图)
冲动型吃货往往偏好日常生活食品或即时食品。日常生活食品的典型代表有半成品菜、食用油、乳制品、肉制品,这些往往是作为家中正餐中的食材。作为刚需,也需要及时购买,尽快食用。
即时食品包括饼干、肉干、豆干、冻品和炒货等零食,透过这份美食榜单仿佛就能看到电脑前瘫在椅子上、追着剧的宅男宅女。
观望型吃货则往往知道“冲动是魔鬼”的道理,往往为了能够选择到最佳的商品三思而后行,早早地将商品置入自己的购物车,伺机而动,静待降价下单。
这类吃货往往偏好茶叶、速溶咖啡、奶粉等冲剂类饮品,或者食品添加剂、调味品等调料。
有趣的是,干货在这份榜单也再次上榜,可见零食人见人爱,不是理智所能抗拒的。
报告同时总结了中华地域特色零食,大量耳熟能详的面食上榜。
(点击查看大图)
销量最高的是广西螺蛳粉和东北烤冷面,以年销量超过2000万件傲立群雄。作为南北两大片区的食品领袖,确实名至实归。
有的人坚信坚信“螺蛳粉只要吃过三次,没有不上瘾的”。而烤冷面也在各大城市俘获各种漂泊游子的心。
紧随其后的是是武汉热干面和陕西擀面皮,年销量均接近500万件。出现在报告里的还有义乌红糖麻花、安徽幸运方便面、山东煎饼、成都无骨凤爪和新疆炒米粉。
中国人对种菜做菜吃菜情有独钟,各地也有自己独特的饮食文化。不过,虽然网络让各地的美食触手可得,但对于真的吃货来说,袋装的螺蛳粉和热干面,还是比不上广西和武汉本地粉面店里新鲜的味道。
你爱吃的零食,来自这些地方
根据品牌评级权威机构Chnbrand发布的《2019年中国品牌力指数品牌排名》,数读菌整理了各类零食目录下的品牌,统计其发源地,整理出了零食品牌地图。
(点击查看大图)
结果显示,大家耳熟能详的零食品牌,大多发源于东南地区,其中拥有品牌最多的是上海、福建、广东三个地区。
上海主要的零食品牌有坚果/干果类和派类,典型代表有来伊份和光明。福建的主要零食品牌有膨化食品类和派类,典型代表有亲亲和达利园。
而广东地区就比较厉害了,在巧克力、口香糖、润喉糖、饼干/威化和派类都有代表品牌。
对比国内外品牌,可以看出国内品牌在坚果类中占有绝对优势,毕竟嗑瓜子这种事,中国人说自己是第二,没人敢说是第一。
相比之下,巧克力类、口香糖类和润喉糖类则是外国品牌占有优势。
外国品牌主要来自美国、意大利和韩国。美国一家大企业下往往培育众多品牌针对不同细分市场,典型的有玛氏公司培育的德芙和士力架品牌,在巧克力市场均取得良好口碑。
美国在膨化食品类、口香糖类和饼干类都有出色的品牌,著名的有乐事、益达和奥利奥。
韩国的主要零食品牌在膨化食品类和派类,代表企业是乐天和好丽友。而意大利的品牌在巧克力类和糖类,代表企业有费列罗和曼妥思。
这正是“吃货有国籍,美食无国界”,谁会和好吃的过不去呢?
哪里人口味最刁
“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中国广阔的土地不仅孕育了种类繁多的美食,更养育了不同口味偏好的吃货。
商务部流通产业促进中心课题组根据网络抓取数据,对网络平台零食风味的顾客评价抱怨率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发现了哪里的吃货口味最刁钻。
(点击查看大图)
虽然自己是广东人的“美食”,但福建吃货的口味还是最为刁钻,在辣、甜和咸三种口味中抱怨率均位于前两名。
对零食口味比较佛系的省份是湖北,在三种口味中抱怨率均位于后两位。
广东人的口味相对清淡一些,对咸和甜口味的抱怨率都较高,而北京、上海、河南的吃货似乎对两种味道的零食接受度都较高。
对于谁更能吃辣这个问题,湖南、四川、江西三地的位次排名常常争执不休,这次线上的比拼又有了新的结果。
三省在网上对零食辣味的抱怨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湖南、江西和四川。显然,这次四川省获胜了,更喜欢辣味零食。
相较而言,最不能吃辣的省份非浙江莫属,对辣类零食的抱怨率高达万分之五,比第二名的福建省高出不少。
正如《舌尖上的中国》中的经典台词:“在吃的法则里,风味重于一切。从来没有把自己束缚在一张乏味的食品清单上。人们怀着对食物的理解,在不断的尝试中寻求着转化的灵感。”
不管口味偏好如何,自己喜欢就是好的。不过,零食虽然好吃,等着你的只有胖。
往期文章
声明:“新华每日电讯”微信公号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欢迎致电010-63076340,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或依法处理。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也烦请原作者联系我们,我们将按国家相关规定支付稿酬。
声明:“新华每日电讯”微信公号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欢迎致电010-63076340,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或依法处理。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也烦请原作者联系我们,我们将按国家相关规定支付稿酬。
监制:易艳刚 | 责编:刘新华 | 校对:赵岑
监制:易艳刚 | 责编:刘新华 | 校对:赵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