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疫情重构人与人的关系,愿我们学会彼此善待 | 每日快评·战疫系列152

刘晶瑶 新华每日电讯 2020-09-11

我们急切希望快一点疫去春归,但我们又期待疫情期间人与人之间的美好与温情永远留驻。千万千万,不要疫情结束后“故态复萌”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微信公号(ID:xhmrdxwx)

作者:新华每日电讯评论员刘晶瑶


2020年春天,人们悄然发现,这场全民战“疫”也在重构人与人的关系。疫情期间的“同防共宅”,唤醒了人们彼此之间的理解尊重和温情友爱,让越来越多的人卸下冷漠面具,展示内心良善,放下自私自利,懂得体谅宽容。


不得不承认,有些日子了,我们这个社会有些重要的关系,不同程度地出现了被扭曲的情况,甚至一度尖锐对立、剑拔弩张。比如医患关系,就在疫情暴发前的去年底,北京两起恶性暴力伤医事件,就让医生群体感到“唇亡齿寒”,一些医护人员感慨这是职业生涯的“至暗时刻”。


你们摘下口罩的样子,很美!图片来源:南方都市报微博


然而,当新冠肺炎疫情袭来,广大医护人员没有退缩、没有畏惧。在武汉、在湖北,不少医护人员一度在缺防护服、缺医用口罩的恶劣环境下救治患者,几乎是“自杀式冲锋” ——这在和平繁荣时期堪称悲壮。


面对武汉告急湖北告急,党和政府组织全国各地330多支医疗队、超过4万名医务人员驰援,他们中很多很多人舍小家顾大家,主动请缨,冒着风险“逆行”,用脸上的压痕、护目镜后模糊的双眼、满身的汗水,铸就一道守护生命的“白衣长城”。


你们摘下口罩的样子,很美!图片来源:南方都市报微博


人心都是肉长的。人们看到,为救治病患,逾2000名医务人员感染,数十人殉职;人们看到,一批又一批的病患及家属,或写信留言,或鞠躬道谢,用种种举动表达发自内心的知恩感恩,发自内心地承认医护人员是“白衣天使”。不幸的疫情,让医患双方都真正意识到:病人与医护之间,怎么能是对立关系?疾病,才是我们共同的敌人!


你们摘下口罩的样子,很美!图片来源:南方都市报微博


“平日里进行静脉穿刺如果一针没穿刺好,一些患儿家属心疼患儿,就会用言语给我们更大的压力;可现在,患者都能体谅我们戴着满是雾水的护目镜难以看清,哪怕是两次、三次没穿刺成功,都不会指责我们,还会说‘我血管细,你们眼镜都糊了,是不好打’。湖北省孝感市中心医院儿科一名护士的讲述,足以折射战“疫”以来医患关系的深刻变化,让我们重拾对医患和谐的信心。



除了医护,让人们感动的还有外卖员、快递员、社区工作者、民警、志愿者、环卫工人等。他们都是维持日常生活秩序的凡人英雄——


80后快递小哥汪勇,志愿接送武汉金银潭医院医护人员上下班,让他成了连升三级的“网红”,“人这一辈子碰不到这么大的事情,不管做什么,尽全力做,不后悔”“我送的不是快递,是救命的人啊”等话语广为流传。正因为有千千万万普通快递员不避风险不辞辛劳,我们的生活才没有停转。



武汉市江岸区后湖街道惠民苑社区网格员丰枫,因身背近几十份药品的照片走红网络。他负责帮60位居民买重症慢性病药物,从早上5点30分开始,12小时跑了12家药店。疫情暴发以来,从摸排疑似高危人员、登记流动人口信息到小区卡点值守,无数社区工作者付出了多少苦和累,甚至不被理解遭到抱怨,但他们始终恪尽职守。



55岁的武汉市公安局江汉分局常青街派出所二级警长潘志清,春节期间一直在岗,治安巡逻、疫情防控样样不落,2月4日被确诊感染新冠病毒。仅4天后,救治无效离世。据不完全统计,疫情发生以来,截至2月25日,仅湖北公安机关就有293名民警、111名辅警确诊;而疫情发生的一个多月来,全国公安民警和辅警已有49人因公牺牲。


一位住在方舱医院的小男孩,家有四口人,疫情暴发后,奶奶感染重症去世,妈妈和爷爷暂时还需隔离,小朋友要出院却没人照顾。一位走红网络的方舱“读书哥”,带着这位小朋友一起出院。还有很多“临时妈妈”“临时爸爸”的故事,都让人感到阵阵暖意。



“人字的结构是相互支撑。在2020年这个战“疫”的春天,虽然由于防疫,人与人之间物理距离变远了,但因为守望相助,让人与人的心却贴得很近。尤其是,那些防护服背后的天使,那些口罩背后的陌生人,那些可歌可泣的凡人英雄,虽然人们不知道你是谁,但都知道你为了谁。


我们急切希望快一点疫去春归,但我们又期待疫情期间人与人之间的美好与温情永远留驻。所以,希望你我他,都能够铭记这段特殊时期的点点滴滴,让和谐的医患关系、干群关系、警民关系、师生关系、同事关系、消费者与服务者之间的关系等成为常态。让所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没有隔阂只有爱,没有冰霜只有暖。千万千万,不要疫情结束后“故态复萌”。


纵然此刻有疫霾,纵然未来还有沟沟坎坎,我们依然坚信,尊重与理解,友爱与良善,永远是照耀人心的日月星辰,永远能让这个世界更明亮更温暖。


系列评论151 | 中国回馈“风月同天”也是帮自己 

系列评论150 | 形式主义!以身份证号拒鄂太没道理

系列评论149 | 为何中国网民迫不及待发“羊视频”?

系列评论148 | 有一项“餐桌革命”迫在眉睫

系列评论147 | 不应歧视新冠肺炎康复者

系列评论146 | 先得让大家知道“啥是野味” 

系列评论145 | 这次警车开道,为何多了赞少了骂?

系列评论144 | 防疫公文不能总让群众“猜猜猜” 

系列评论143 | 警惕“四种状态”让抗疫前功尽弃 

系列评论142 | 如何让捐赠的蔬菜不再是“烫手山芋”?


查看更多文章,请点公号底部菜单栏“抗疫报道”。


监制:易艳刚 | 责编:张慧 | 校对:赵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