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武大华师校长给中学生回信,是抗疫时期的温柔慰藉 | 每日快评·战疫系列161

王若辰 新华每日电讯 2020-09-11

大学之“大”,在于有学识渊博的大师,在于有为国为民的大胸怀,在于它是充满人文关怀的精神高地。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微信公号(ID:xhmrdxwx)

作者:新华每日电讯评论员王若辰


“我等你!”抗疫期间,我们无数次听到这句简单而长情的告白。有时是妻子说给身为医护人员的丈夫,有时是老人说给病房里与病毒搏斗的老伴,有时是父母说给在一线当警察、司机、社区工作者的儿女……


最近,它还出现在了华中师范大学和武汉大学校长给学生的信里——



武汉高三学生付巧,一家四口被病毒感染,她独自在武昌方舱医院接受治疗。但她每天都在坚持上网课、做试题,为实现“考进华中师范大学”的梦想而努力。听闻她的故事,华中师范大学校长郝芳华专门给她写了一封信,“我在九月桂花飘香的桂子山等你,加油,你可以!”


安徽援鄂医疗队成员周国红,曾参加“非典”和汶川地震救治,这次因在防护服写“合肥四十五中陈彦然好好学习”走红。媒体采访得知,周国红女儿的梦想是去武大读书。武大校长窦贤康很快给陈彦然写了一封信:“希望你刻苦学习,几年后能够如愿‘常驻’珞珈山,我们在这里等你。”



在迎战疫情的特殊时刻,这两封信异常温暖。或许两位收信人都没有想到,自己的“梦校”校长会专门给自己写信。对于正奔跑在逐梦路上的学生来说,无论是一句“惟其艰难,方显勇毅;惟其磨砺,始得玉成”,还是一句“加油,你可以”,每一个字都是砥砺他们不断前行的正能量。


人们热议这两个故事,固然因为它们堪称佳话,也因为大家都能从这两封信中感受到温柔的慰藉。“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校长们既是在给陈彦然、付巧鼓劲,又是在给千千万万被疫情影响的学生加油,更是在给备受疫情煎熬的每个人许以希望。



大学之“大”,在于有学识渊博的大师,在于有为国为民的大胸怀,在于它是充满人文关怀的精神高地。一所大学的气质,很大程度与一校之长密切相关。过去人们谈到那些名校,最先想到的往往是那些令人敬仰的校长。在当前这个特殊时期,校长和高校的表现更引人关注。


事实上,过去一个多月里,无论是华中师范大学还是武汉大学,抑或其他高校,在战“疫”中的表现都可圈可点。这些高校不仅贡献了刘智明、黄文军、李文亮等专业人才,腾出了校舍作为隔离间,更培育了千千万万优秀校友,他们用力所能及的方式,汇聚八方资源,给深受疫情影响的医院、社区提供帮助,是确保打赢这场战役的重要力量。


两位校长都在信中提到大学的育人理念,也让所有“读信人”看到:历览前贤国与家,我们从不缺少为民请命、点亮黑暗、逆境突围、自强不息的同胞。中国各地都有不少大学,每所大学都是一座人才摇篮,更是一座人文精神地标,我们乐见它们在接下来继续发挥更大作用,也希望涌现更多佳话。


系列评论160 | 全面禁食野味,也要帮帮待转型的养殖户

系列评论159 | “云游博物馆”启示文保与传统文化数字化

系列评论158 | 英雄司机回家被劝返?冷漠教条让人心寒

系列评论157 | 开灯开空调冲指标,复工注水骗谁呢?

系列评论156 | 医院领导补助岂能比援鄂一线还多?

系列评论155 | 农村学生爬山顶上网课,别让他们掉队

系列评论154 | 虚假“疫情概念股”蹭热点,露头就该严打

系列评论153 | “分区分级”落实不彻底,形式主义很顽固

系列评论152 | 疫情重构社会关系,愿我们彼此善待

系列评论151 | 中国回馈“风月同天”也是帮自己 


查看更多文章,请点公号底部菜单栏“抗疫报道”。


监制:易艳刚 | 责编:刘新华 | 校对:赵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