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90后”,时代在召唤,你们该上场了!|成风化人

戴威、郭杰文等 新华每日电讯 2021-03-02

“90后”,真的长大了吗?

“90后”,是否找到了自己的方向?

“90后”,到底能不能撑起未来?

当时钟拨向21世纪的第三个十年,第一批“90后”们,也悄然走进人生的30岁。这些新时代的同行者们,常被贴上“垮掉一代”的负面标签,质疑曾像潮水般涌来,他们却用自己的方式在激流中勇进。

在最艰苦的地方,在脱贫攻坚一线,是千千万万个他们,以莹莹之光照亮山河,让贫困之苦不再延续。

近日,记者和几位刚刚迈入而立之年的扶贫干部一起,走进他们的“理想三旬”。

来源:1月14日《新华每日电讯》成风化人

记者:新华每日电讯戴威、郭杰文、吴鸿波、张璇

视频:吴鸿波、郭杰文、戴威


百炼成钢的“博士书记”


制图:刘旭峰


一个东部省份的博士毕业生,远赴西北偏远山村扶贫,会面临怎样的考验?


从西安驱车200多公里,翻过盘山公路。沿途的景色摇摇晃晃,把记者引到秦岭腹地一个不起眼的小山村。


梅湾村,位于陕西省太白县。这个人口不足一千的村庄气候宜人,常年无夏,占尽秦岭的风光。然而,恰恰因为地处秦岭深处,贫困仿佛一座愚公也无可奈何的大山,世世代代压得村民喘不过气。


“累了吧,路不好走。”梅湾村第一书记陆星笑着攥住了记者的手。如果不是话语间夹杂的山东口音,这个“外来后生”更像是个地道的关中娃。


2018年底,陆星从山东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毕业,通过定向选调生考试,来到梅湾村担任第一书记。


陆星与驻村工作队同事察看梅湾村蔬菜产业园项目。受访者供图


毕业前,陆星也曾有相对安逸的选择:继续深造、去大城市谋得一份体面的工作……几经考虑,他跟随本心,决心到陕西去“学点东西”。


然而,“学点东西”并不容易。


“村情、项目、党建……每一处都是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他清楚地记得,刚来梅湾村时,村子的产业基础薄弱,各项扶贫项目都处于萌芽阶段。还没来得及适应环境的他,要应付这么多陌生、复杂的难题,的确有些力不从心。


“当时就想,先从最基础的工作干起,总能有所收获。”陆星用一个月的时间走访全村9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我的三本工作日志里,写满了大伙想过好日子的愿望。”


收集好愿望,接下来就要把它们变为现实。


陆星首先在产业发展上动脑筋。和太白县大部分镇村一样,梅湾村发展的阻力是环境,动力更是环境。因为秦岭生态保护要求,太白县工业发展条件有限,却有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望着头顶的“雪岭”,陆星和记者分享起自己驻村两年的“游览体验”。


基于已有基础,梅湾目前有二十几户农家乐,以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为重点的产业布局,每年带来综合效益30余万元。


梅湾村小,来的客并不少。“结合村民的意愿和能力,我们申请了最好的政策条件,每户补贴3万至5万元。”走在整洁的村道上,陆星数着几处农家乐的招牌,“过了今年,我想在村里搞个农家乐协会,统一物价、经营标准,让愿意干的老乡先把头带起来。”


冬至已过,秦岭深处,寒意袭人。


沿着建成不久的通组路,记者和陆星来到村民杨先爱家。


73岁的老杨去年和老伴儿退出贫困户序列。小院里,老杨指着家门口的高速路,和年轻的书记畅谈起村子的未来,“高速一通,咱这儿就在路口,以后来旅游的人会越来越多,村子也会越来越好。”


老杨的“底气”源于这些年的变化。囿于贫困,他和老伴儿相守多年的家一度破败不堪。“他家老屋像个古董,到处都是破漏的痕迹。外面下大雨,屋里就下小雨。”看到老杨家的情况,陆星带着驻村工作队多方申请资金修房子,自己还跑到附近村淘来几件旧家具,让老屋里里外外变了个样。


老屋换新颜,老杨的精神头更足了。和他一样,梅湾村263户村民也在悄然的变化里,窥见了村子的明天。截至去年年底,全村贫困发生率清零,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16年的12033元,增长到2019年的15920元。


“全村脱贫任务基本完成,接下来我们还要跟乡村振兴衔接起来。”陆星又盘算起村子下一步的发展。


两年的基层任职时间将满,陆星却不舍得离开。刚来时,有人质疑这位博士书记不过是来镀层金的过客,可学材料的他却觉得自己是在炼钢,“年轻的我们像一块铸铁,只有经过锤炼才能有更好的塑性和强度。”


陆星说,30岁,意味着既要能负重,更要能前行。


爱解难题的“学霸队长”


制图:刘旭峰


从不善言辞的理工男,到和乡亲们有说不完悄悄话的扶贫干部,需要多久?

深冬的早上,我们和梁晨约好,陪他回趟“娘家”。


梁晨,江西抚州人。2007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被北京大学工学院录取。四年后,他转身和燕园作别,为实现自己“工业报国”的理想,来到安徽铜陵化学工业集团,成了这里的一名技术人员。


2017年3月,他被选派到枞阳县长安村,担任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去年6月任期结束。


中等个儿,浓眉,深蓝色外套。


在梁晨工作的工厂门外,记者一眼认出了他。


“是你吧?可算见面了,咱们先出发吧!”他向我们招了招手,又径直跳上越野车。


车子发动起来,朝长安村的方向驶去。


“好久没回去了。”梁晨喃喃道。


长安村位于枞阳县枞阳镇的一角,是典型的城乡接合部,村民的人均耕地面积较少,主要收入来源以外出务工为主,村里老龄化现象严重,几乎见不到年轻人的身影。三年前,27岁的梁晨成了村里新来的年轻人。


2020年12月28日,梁晨在查阅资料。新华社发(储著传摄)


“下村前,对于将要面对的困难,一点都不担心,这可能是因为我上学时就爱解难题吧。”学霸梁晨早已做好答题准备。


没想到,第一道必答题就让他手足失措。“枞阳方言和铜陵方言完全不同,最开始啥也听不懂,只能干着急。”梁晨说,刚来村子时,“耳不能听、口不能言”,走村入户还得带上村干部当翻译。


为跨过语言关,梁晨选择把更多时间泡在村民家。


一杯茶,几支烟,村民家里待一天。他说,和乡亲们拉拉家常,既能锻炼“听力”,还能了解每户人家的具体情况,为接下来的工作打基础。两个月后,他终于能和村民们顺畅地沟通,还和不少人成了朋友。


“我本身很内向,不爱说话。和村民打交道久了,就越来越能说了。”梁晨笑着说。


在公路上疾驰一个多小时,我们终于抵达长安村。一下车,梁晨就领我们往村民何有家走。


晌午刚过,何有正慵懒地倚着门框,梁晨的出现让他有些激动,一时说不出话来,只是一个劲地冲我们点头。


“小何是我的好朋友,也是个沉默寡言的年轻人。”梁晨说。


何有是村里的贫困户,与母亲相依为命。因患精神分裂症,他基本丧失了劳动能力,只能协助母亲在家门口摆个小摊,家里没有稳定经济来源。他的病需定时定量服用药物,这种药在县医院无法买到,只能到60多公里外的铜陵市采购,极为不便。


“了解情况后,我要求帮他采购药物。接下来的三年,我每个月初都要去市里的精神病医院跑一趟,再把药交到他母亲手中。”梁晨说。


和小何一样,在长安村,因病致贫、因残致贫是发生贫困的主要原因。


基于这种情况,梁晨组织村干部建起帮扶微信群。贫困户需跑医保报销或办理慢性病卡,只要在群里喊一声,就有村干部上门,为他们提供便利。


三年时间,村里85户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人均年收入由2016年的约1500元提高到现在的约5000元。


小何的病情逐渐稳定,和村里的年轻人一样,他也打算外出务工。梁晨劝他留在村里,一样能干出一番成绩。


回程路上,梁晨有些倦了,斜躺在座椅靠背,双眼微闭。过了一会,他似乎想起了什么,打开手机,调出一张照片。


“这是你女儿?”


“是的。”


“多大了?”


“四岁半了,叫楚楚。”


他说,驻村这些年最大的遗憾,就是缺席女儿的成长。


“有时和她们娘儿俩视频,突然会恍惚,孩子都长这么大了呀,还挺难过的。”窗外下起了雨,梁晨把头偏到一边,闭上眼睛,仿佛又睡着了。


多年以后,楚楚或许会明白,自己的父亲和同行者们,做过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情。


画出新生的“神笔马良”


制图:刘旭峰


一个学美术的硕士毕业生,能给赣南山村带来怎样的变化?


南昌往南500多公里,是江西的“南大门”——定南县。冬至那天,记者一行驱车来到这里。


定南县鹅公镇大风村的同心画室,我们见到了正在为学生准备画具的张扬帆。


张扬帆,河南平顶山人,2018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同年9月入职江西省直部门。工作不久,他被组织派往大风村从事扶贫工作。


下午4点半后,画室变得热闹起来。十几个孩子坐在画桌前,用手中的画笔聚精会神地勾勒涂抹。张扬帆往来其间,不时给孩子们进行辅导。


初到大风村,张扬帆每天到村民家走访,他发现,相较于物质的匮乏,村民们精神生活的贫瘠更让人担忧。“农闲时,村民都窝在家里,顶多出来打打麻将。”张扬帆说。


更让他感到不安的是,他发现,村里的孩子总爱低着头,见到陌生人就不会说话了,极度缺乏自信。


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他决定重新拾起画笔,利用自己的专业技能,给村子带来些变化。


2018年11月,张扬帆在大风小学开设同心画室,义务当起美术老师。三尺讲台是他的扶贫阵地,画笔成了他的扶贫“利器”。


“叫同心画室,是因为扶贫是很多人同心协力的工作,就像围绕‘扶智扶志’展开的同心圆。”张扬帆说,他希望通过美育来培养孩子们的兴趣爱好,鼓励他们追求和父辈不一样的人生。


张扬帆在同心画室辅导学生画画。新华每日电讯记者郭杰文摄


村里的小桥、田野上的星空、现代化的蔬菜大棚……这些都被孩子们涂抹上色彩,搬上画布。这是他们眼中的世界,更是他们深爱的家乡。


课程结束,看着孩子们从教室涌出,张扬帆终于闲了下来,提出要带我们见一位特殊的学员。


从村委会出发,步行几分钟后,我们推开了村民卢保华家的大门。屋内,一个身影坐在轮椅上,一手端着颜料盘,一手握着画笔给画作上色。


今年43岁的卢保华是张扬帆的帮扶对象。幼年时,卢保华不幸患病导致双腿残疾,生活离不开轮椅,不幸的境遇曾让他自卑抑郁。2015年,他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如何帮助卢保华重拾生活信心,是张扬帆发愁的问题。


“他叫我跟他学画画,不要学费,就是学个手艺。”在张扬帆的建议下,卢保华加入了画室。考虑到他行动不便,张扬帆挤出时间到他家教学。


从素描开始学起,彩铅、水彩、油画都成了卢保华“重写人生”的工具。很快,他就在绘画方面展露出极高的天赋。“学习绘画后,他像变了个人似的,眼睛里有了神采,腰杆挺得笔直,和之前判若两人。”张扬帆说。


2019年6月,同心画室举办了一场绘画作品义卖活动,卢保华的9幅作品被一抢而空。他将义卖所得的3200元全部捐献给画室,用于购买绘画耗材。


“只要肯努力,我也能像其他人一样,用双手创造出美好生活。”卢保华笑着对记者说。


张扬帆栽下的艺术之树,如今长出了新的枝芽。


2019年6月,在当地政府支持下,鹅公镇成立美育研讨小组,张扬帆任组长,在定南多所学校推广同心画室,学员从最初的23名增加到300余名,扩大了美育扶志扶智的辐射范围。


2020年,大风村3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但张扬帆的扶贫工作并没有结束。“两年多的扶贫工作,让我离不开这里的村民和美景。我还要用这支笔,给乡亲们画出更美好的生活。”


张扬帆说,他正准备给孩子们办一场画展,画展的主题就叫《画出新生》。


时代出题,青春作答:他们改变了乡村的模样,乡村磨砺出他们的本色,见证着他们的成长。


一代人终将老去,但总有人正年轻。


@“90后”,时代在召唤,你们该上场了。



她倒在防疫一线,手机还不断接到居民电话……

“深圳经济特区40年40人”,这名80后为何能上榜?

从女孩黄薇到主播薇娅:小镇青年的“逆袭”之路

一生一业,七旬“乡野教授”跋山涉水只为摸清中国人体质“家底”

“钢琴诗人”傅聪辞世,世间仍有音乐与家书

伶仃洋深处,有位坚守孤岛32年的“鲁滨逊”

造提线木偶的“女娲娘娘”

南大教授靠“化缘”做出第一版CSSCI,他怎么看“破除SCI至上”?

秦岭“认猴”人

他用尘埃作画,记录博物馆的诞生,受邀到世界顶级艺术学院办展览


监制:姜锦铭、强晓玲 | 责编:刘小草、刘梦妮 | 校对:陈素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