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她为什么能成新华社国内分社第一位领衔记者? | 非常女记者

薛园 新华每日电讯 2021-04-15
资生堂·电讯访谈间

她是新华社国内分社的第一位“领衔记者”,也是新华社首批派驻海外的视频女记者之一;她的很多报道被称为“论文式稿件”,她的报道多次推动国家相关政策出台;她说:希望自己是个纯一不杂的人,希望每一个人都能成为以梦为马的人。
欢迎走近本期嘉宾:新华社北京分社记者丁静




丁静:以梦为马 纯一不杂



本期嘉宾:丁静新华社北京分社领衔记者获中国新闻奖二等奖多篇稿件获得北京新闻奖一等奖新华社社级好稿清新文风范文佳作和部级好稿奖等
代表作高铁新城、地铁安全调研等产生重要影响《一天洗八次澡,迎来送往该了了》《百年筑梦的荣光——写在京张高铁全线轨道贯通之际》《92.4公里浓缩千年智与梦》等 

主持人:薛园                     
主持人:京雄城际铁路不久前刚刚全线开通,对于这样一条承载千年大计运输任务、支撑国家战略的重要干线,“我国智能高铁新标杆”的概念最早就是由你提出,并且迅速被各大媒体甚至铁路业内人士沿用至今的,给我们分享一下?丁静:其实不是我有多能耐,是因为这条铁路受到了特别大的社会关注。2020年8月17日,京雄城际铁路全线轨道贯通,这个节点是仅次于这条铁路开通运营的一个重要时间节点,所以我们也策划了一组全媒体报道,把“一毫米”这个关键词提炼出来,作为标题,来探究京雄城际铁路凝结在一毫米之上的精细与跨越。主持人:“智能高铁新标杆”也是跟“一毫米”有关系,对吗?丁静:对。为什么提出“智能高铁新标杆”这么一个类似定语的说法,不是谁拍脑门就能想出来的。实际上,我们国家高铁营业里程达到3.5万公里,已经是世界第一了。随着高速铁路的发展,智能化方面的科技引领力也是处于世界前列的,软件与硬件同样不断升级。
京雄城际铁路可以说是京张高铁——我国第一条智能高铁的后继者,在京张高铁智能化的基础上,又有一些自己特色化的设计和亮点。
基于这个前提条件,我们在求证了大量设计人员、前方施工人员、各方专家学者后,得出这样一个判断。而且这个判断在我们引用了之后,被社会各个方面广为沿用,说明大家都比较认可这个概念。我们能够在报道当中提出这样的判断,对新华社报道的影响力、对新华社金字招牌也是非常好的。
京雄城际铁路开通运营当天,丁静在雄安站与复兴号合影

主持人:除了深耕交通领域,您还是新华社第一批派驻国外的视频女记者,并且扎实的调研报道被很多人称赞为是“论文式稿件”。同时在经济报道、评论以及互动产品等方面的作品也非常亮眼,不愧是新华社地方分社产生的第一位领衔记者。对于这一殊荣您怎么看待?丁静:“论文式报道”也愧不敢当,我觉得就一个词——苦功夫。“领衔记者”这个荣誉的得来,完全是因为我们分社分党组有贯彻总社指令的坚决,及关心记者成长的情怀。正是这种氛围,把我刚好推到了这么一个位置上,也是特别感谢。 如果要说我自己有什么特点的话,可能就是我不太惧怕变化。丁静参加新华社北京分社领衔记者竞聘现场因为本身处在这么一个大变局的时代,新闻媒体又是一股洪流,在这样的一个特殊岗位,又作为领衔记者,如果不能很快地拥抱变化,恐怕就很难跟上时代和新闻媒体发展的步伐。结合总社相关文件和分社的工作方案,对领衔记者有这么几个要求,一是要承担急难险重的报道任务,第二个也是特别关键的就是要在整个融媒体报道和对外报道方面有所突破。所以就这两个方面,我也在分社领导的指导和帮助下做了初步尝试。丁静和媒体同行在一起采访
其中一篇报道,我们和《经济参考报》合作,通过大数据的分析研判来看中国经济在疫后复苏阶段有哪些新的风口、发展方向和趋势我们走访了百度、腾讯、滴滴、阿里等10多家互联网企业,拿到了几万字的数据报告,做了大量的案头工作。同时,在编辑老师的努力下,还制作了一款非常轻巧的互动的产品,叫《发条微信,点亮中国经济》,大家动动手指就可以把设计精美的黑白图片点亮成彩色,完成一个有趣互动,也实现了稿件的二次传播。可以说,这组稿件在调研的深度、观点的前瞻性,还有整个报道的传播力、影响力、互动性方面,都达到了非常好的效果。所以,这篇报道后来也被评为2020年上半年的新华社社级好稿。
主持人:从一名记者到一名领衔记者,您觉得有什么难点吗?丁静:其实大家都明白,跑口就是记者的一亩三分地。对于口粮地,你肯定不愿意让出来是吧?但领衔记者有责任进行传帮带。刚开始我确实会有这样的担心,也有过很挣扎的一个阶段。但后来我自己慢慢想明白一个道理:生命的价值其实有很大一部分在于分享,分享得越多,生命的价值才越厚重。刚开始,我对我这“一亩三分地”就像攥着橘子一样,不敢放开,我怕一旦放开这橘子就掉了,我就没饭吃了。但后来当我一个一个把指头掰开的时候,发现橘子对我来说已经不重要了,因为我已经拥有了整个天空。

主持人:我听说身边的同事一直是用“活力满满”来形容您,除了工作16年跑口的热点几乎一个也没落下外,还传帮带了非常多的新人。所以我特别想知道您这种持续的热情和激情来源于哪里?丁静:其实说实话我也不是超人。我基本上每天早上七点半离开家,晚上都是八九点钟才能回家。跟家人开玩笑时,我说我现在每天除了吃饭和上厕所的时间,连一分钟都不敢浪费。真的有这种感觉,就是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感觉。这也是何平社长上任以来在我们方方面面中感受到的一种信号。所以作为神经的末梢,作为分社的一名记者,我们真实地感觉到了这股洪流,这种压力也是动力。虽然说感受压力的时候感觉不太好,但是成为动力的时候,看到自己的成果的时候还是很有成就感的。
主持人:在工作上投入的心血多了,在家庭和家人方面投入的精力是否会有所减少?丁静:对家庭的照顾,我真的是有非常大的亏欠。我的爱人在这方面担当了很多,我特别感谢他。 我的小孩在两岁叛逆期的时候,不懂妈妈为什么每天不能陪他玩,所以那个阶段对我有很多拒绝,看到我就说“不要”。因为他是你最爱的人之一,所以心里还是很痛的。但是,现在我就更亏欠了,因为他稍微长大了点。每天晚上我回家之后,他见到我就会上来抱抱我,第一句话就说妈妈辛苦了。我知道这是我妈教的,他没有理解得那么深,但是他能感受到我在做的是有意义的事情。我记得在孩子一岁的时候,我给他拍过一套照片,上面写了一句话:希望你“以梦为马,纯一不杂”,因为他的名字叫静一,给他起这个名字也有“纯一不杂”的想法在里面。我也希望自己是一个纯一不杂的人,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够成为以梦为马的人。我出生在一个非常小的乡村,特别贫瘠。 我从那样一个地方通过考学走到现在,成为可以说中国新闻顶尖机构当中的一名领衔记者,我觉得真的不能忘记自己从哪来。不是我自己成就了今天的我,而是70多年来中国的飞速发展和90年来新华社的深厚积淀,把我放到了这个位置上。 
我也感谢周围领导同事对我的帮助,希望能够不忘自己的初心,在这个岗位上继续多发点光,多发点热,虽然能做的可能非常的有限,但是我也希望尽力而为,不负使命、不负韶华。       
资生堂“美力福利”时间


资生堂作为影片记录主体之一的微电影系列短片《上海之光/有侬很安心》荣获第六届“上海公益微电影节”最佳公益微电影三等奖。《上海之光丨有侬很安心》系列短片之《特别篇》中,影片导演以资生堂的抗疫行动为主线,记录了资生堂在策略应对、复工复产、公益活动等方面所做的积极努力,并抓取“集体婚礼”这一爱心接力项目内容,升华情感表达,引发观众共鸣,充分诠释危难时刻企业对中国社会的责任与关爱。
评论区说出你对本期节目的感受,点赞数最多的5人将获得由资生堂提供的礼品一份。

                                                              



非常女记者|两篇报道成就两位“时代楷模”,这位新华社记者是如何做到的非常女记者|因为调查报道影响太广,她悄悄把微信头像从孩子改为自己

非常女记者|不出道,只出稿,这位新华社记者神仙颜值,却主动援藏、参与高原科考

非常女记者|两进人民大会堂作报告,半年蹲点凉山8次,新华社也有位“乘风破浪的姐姐”
非常女记者|追问公摊乱象、深挖真实伤亡,她说“报道急难险重,新华社责无旁贷”非常女记者这个“小仙女”和小伙伴发明“刚刚体”,让人看到不一样新华社非常女记者这位新华社记者曾带着质疑采访黄大年,谈起孩子满眼泪花非常女记者|被“封”黄冈,她做直播、发报道,只为让外界了解真实的抗疫
非常女记者|她和团队为新华社海外吸粉数千万,因休假时报道悉尼突发劫案被熟知
监制:易艳刚 | 责编:薛园 | 校对:赵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