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陶勇自述:我是这样走出伤医事件的 | 电讯人物

陶勇 新华每日电讯 2021-03-02

【编者按】

近日,北京朝阳医院眼科陶勇医生,收到一封北京市第四中学高一学生的来信,向他请教如何确定人生的目标以及如何坚持。还有想学医的同学,向他倾诉了对社会医闹事件频发的困惑,以及对网上各种“学医苦、学医累”吐槽的担忧,不知道是该坚持还是放弃自己的理想。

陶医生的回信温暖又坚定,他讲述了自己如何从一年前的伤医事件中走出,以及曾是“小镇做题家”的自己,如何成为一名心怀理想主义的大城市医生。

他说,“从一开始,我就不满足于只是赚钱和获得名誉,应该说,理想主义的人更‘贪心’,因为他们要的是自己内心的满足。”他还说,“我也不能活在真空里,我也尊重世间的评价标准,只是保持平衡、没有走极端,不会为了追求更多的财富而牺牲自己的理想”……陶医生将自己的心路历程娓娓道来,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社会对人生对医生这一职业的诸多思考。

相信陶医生的回信不仅能给几位中学生以启发,也能给更多人精神上的抚慰。因此,我们将陶医生和四中学生的信一并刊出,但愿读到通信的你,收获温暖与力量。

首发:2月23日《新华每日电讯》成风化人

作者:陶勇


陈南钰、孙宗逸、王雪卿、张丁凤、张潇伊五位亲爱的同学:


你们好!


阅读来信,让我感到像晨曦中迎面吹来一阵青草地的气息,清新、干净,里面夹杂着一些迷茫和希望获得人生答案的渴求,真诚而又直接。


看到信中的“北京四中”“高一”这些字眼,我想起了自己的高中时代。那时,在我们地方高中,最流行的订阅杂志就是《中学生数理化》,前几页都是北京四中这样的名校介绍,而且贴了很多照片。有时贴的是“天文爱好组”的同学透过望远镜看浩瀚星空,有时贴的是“微机(当时电脑被称为微机)兴趣小组”的同学编程,做出会跳会蹦的小人在屏幕上闪烁。


这本杂志的厉害之处就在于,一方面用这些照片勾起了我们这种“小镇做题家”的无比敬仰和羡慕,同时又用“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样的鸡血口号,来激励我们咬牙坚持。


陶勇医生。陶勇供图


至于为什么我学好了数理化,却还是遇上那么倒霉的事,这本杂志没说。我觉得我可以做到“走遍天下都不怕”,靠的是另外两本书。


一本书是“笑忘书”。我是九三学社社员,2013年我有幸参加了九三学社前辈严仁英教授的百岁生辰庆祝。严教授是协和医院妇产科专家,她曾经悲惨到在厕所里打扫卫生长达十年之久,以至于妇产科遇到疑难杂症,会说“到厕所去找严教授”。


后来,她被选为北大医院的院长,不老老实实坐办公室,却深入田间地头,骑着自行车穿梭在荒郊野外,去调查农村孕产妇的死因,制定并推广了围产医学,大大减少了孕产妇的死亡率,严教授也因此被誉为“围产医学之母”。


严仁英教授在95岁寿辰暨从医68周年庆典上。新华社记者王呈选摄


提起那段苦难,严教授说了八个字,“能吃能睡,没心没肺”。你们看,“笑对苦难”,“忘掉悲伤”,把这本书学好,提升逆商,人生还有什么可以打败咱们的呢。


另一本书是“职业书”。我是医生,每天接触的都是生老病死,或者是身体残疾和苦痛的人,或者是心理焦躁和烦闷的人,都是负面和阴影。


但这个世界有意思的地方在于,往往鲜艳的花朵盛开在污泥之中,所以我也同时看到,很多一贫如洗,却还坚持劳动、不放弃治疗的人;也看到很多明知自己身患绝症,但仍然怀揣梦想、不断地进取奋斗的人;还看到很多被孤立、被误解、被伤害、遍体鳞伤但仍心无恨意,笑对人生的人。


医生的日常工作,不仅没有让我觉得厌烦,反而成为精神力量的源泉。


陶勇医生和患者。陶勇供图


你们在信中问到两个问题,一个是如何确定目标并坚持,一个是要不要坚持自己的理想。我想,这两个问题可以合并成一个,那就是“主”“谓”“宾”的问题。主语——谁制定目标,自己还是他人,这个他人可以是父母,也可以是老师,或者朋友。谓语——坚持,如何坚持制定的目标。宾语——目标/理想,什么样的目标,什么样的理想。


所以,亲爱的同学们,你们问了我一个人生的终极问题,这个问题决定了人一辈子怎么过。


我必须坦白地告诉你们,此问题没有标准答案。我可以提供给你们的解题思路有两条:


第一,无论你们如何选择,一定都会有感觉自己选错的阶段,也一定会有感觉自己选对的阶段。


譬如,你们中间的两个想学医的同学,果然坚持了自己的兴趣,选择学医的话,面对背不完的解剖组胚生理生化内外妇儿等等,你们的同学一个电话打过来,问你们有没有空吃饭逛街,你们只能对着窗外的明月长叹一声,继续埋头死背,任由黑眼圈爬上面颊,这时你们一定肠子得往青了后悔。


但后来你们会真看到饱受病痛煎熬的患者,经过你们的妙手医治战胜病痛,这时你们会获得成就感;家中亲人因为你们的悉心专业看护而保持健康,吃青春饭的同学羡慕你们越老越吃香的时候,你们又会庆幸自己还是选对了。


其实,无论今天你们选择什么专业,都会存在阶段性的对错问题。不要因为一时的不爽,就彻底否定自己的初心。努力,对于大部分的人来说,比选择更重要。


第二,判断选择正确与否的标准,在于评价指标的设立。像我这种理想主义者,会认为人生的意义在于寻找到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从一开始,就不满足于只是赚钱和获得名誉,应该说,理想主义的人更“贪心”,因为他们要的是内心的满足。通过医学这个窥镜,可以更多地体悟真情,提升心智,感受平衡与和谐的状态,感受自己看问题的视野得到开阔,这种状态就会让我很满足。


但我要坦白的是,我也不能活在真空里,我也尊重世间的评价标准,只是保持平衡、没有走极端,不会为了追求更多的财富而牺牲自己的理想。


陶勇医生和患者。陶勇供图


其实,有选择权的我们是被人羡慕的。我有一位初中同学,上学的时候,每天早上4点钟出门,先是割猪草,把家里的猪喂了,然后做饭,给弟弟和卧床的母亲把饭做好,再走十几里路去上学。


她后来高考考上了上海的一所名牌大学,但是所有的学费都要通过勤工俭学来获得。对于她来说,在选择职业的时候,必须比我们更考虑世间的评价标准,所以,你们有选择的苦恼,但是,更多的人有无法选择的苦恼。


《中学生数理化》上登得最多的广告,就是祛痘膏,广告之精准,可谓令人发指。一个清纯的台湾女生,手持绿色包装的祛痘膏,脸上干净光滑,微笑恬然,对于当时高一满脸是痘看见镜子就闹心而又正处在那样一个需要建立外貌自信以构成异性吸引的我,简直是极大诱惑。


可惜小镇上买不到啊。所以后来我高考考得不错,也不好说是不是跟这有关系,一方面因为买不到祛痘膏而省了浪费在照镜子上的工夫,另一方面加倍努力,希望去到能买得到祛痘膏的大城市。


痛心的是,等我费尽辛苦度过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人生大考到了北京之后,这款祛痘膏停产了。


你们看,人生不就是这样有意思吗?


再次感谢你们的来信。希望你们的人生多一些选择的自由,同时也保持对初心的敬畏。


             陶勇

     2021年2月18日

        于朝阳医院眼科


》》北京四中学生来信


尊敬的陶勇医生,您好:

我们是北京四中2023届六班的陈南钰、孙宗逸、王雪卿、张丁凤、张潇伊。怀抱着对您的敬意和向您学习的心态,我们写下这封信,希望能够得到您的宝贵答复。

诚实地讲,我们第一次知道您,是您被刺伤的事件登上新闻之时。最初,我们感到极大的愤怒,都在相关报道底下评论,想要严惩凶手。之后,随着更多新闻报道的出现,我们逐渐了解到更全面的您。您的成长历程、职业生涯发展、对自己遭遇的恶性伤医事件的一次次发文……都让我们看到了更为立体而伟大的人格。

为了更深入、准确地了解您,我们在写这封信之前,学习了很多您的访谈。依据这些内容,我们经过讨论,得到了许多宝贵的人生经验。

您曾在《人物》采访中提及由于内心坚定的目标,所以不会被消极情绪所拖累。我们坚信,一定是坚定的目标支持着您走过学生时代,并且助力您在职业生涯中不断突破。

您曾在那个办公室遭遇了袭击,留下了身体和心灵上的创伤。但您在《朗读者》中回答董卿老师“为什么没有换一个办公室”的问题时,表明那间办公室并不只会让您想起害怕的事,更会想起许多美好感人的事。这表明您的内心不只是勇敢的,还有更多的善良。

面对此次伤医事件,您竟然能够从凶手的角度思考,认识到“生理、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中,心理的重要性。

对于伤痛,您认为它成为了提高您生活幸福感的因素,这或许是您对待一切人生经历的态度。伤痛提高了您的社会知名度,从而深化了您的社会责任感,为您提供了更好的创造社会价值的机会。是您对于实现个体生命价值与实现社会价值的人生追求,让您得以化伤痛为契机。

当然,您也提到了自己的困惑。比如面对“天花板”的彷徨,不断权衡在公立医院和私立医院工作之间的利弊,考虑“从医值不值得”的问题。然而正如您所说,“通过对医学理念的思考,可以帮助我建立一套自洽的逻辑体系,也就是信仰”,您将信仰和职业结合,于是所谓的困境似乎也不再成为困境。

类似于以上我们所提到的,您对我们的启发还有太多太多。在此我们想提出以下几个由您的思考所引发的问题,希望得到您的宝贵建议。

首先,针对您多次强调的“坚定目标”,我们很想知道您是如何进行目标的确定,并且一直坚定下去的。

第二个问题是我们中有意愿学医的同学的困惑:

前几天,看到新闻头条,是刺伤您的人被判死刑缓期。我们感到一丝宽慰。同时,这作为国家的表态,一定给了许多有志于学习医学的人们或在读医学生一份鼓励。但是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这类事件还是造成了难以消除的心理阴影。

在网络上看到许多医闹事件的报道和“学医苦、学医累”的吐槽后,家长对于我们想学医持反对态度。对此,我们也很迷茫,不知道是该坚持还是放弃。我们想就这个问题寻求您的答案,请问是应该放弃这个追求,还是说服父母支持我们的选择?对于医生这个职业的现状和前景我们并不是非常了解,所以想针对这点请教您。

陶医生,我们无比荣幸能够通过书信的形式向您学习。实际上,除了我们,还有更广大的学生们,以及各个领域的人们将您视作榜样。您所提供给我们的精神力量,必定会在我们人生的重大关头与日常点滴中支持着我们。

最后,想借用您在一次访谈里所说的话,我们衷心祝愿您“永远用微笑看待这个世界,像海豚的弯弯笑眼一样”。

  此致
敬礼

北京四中高一六班
陈南钰、孙宗逸、王雪卿、张丁凤、张潇伊
       2021年2月15日




养老护工娟子已3天没挨打,心里有点慌……

“李博士,这件事瞒不住了!”冰河救人的他被网友盛赞“博士中的勇士”

捐85张存折助学的百岁老人去世,遗嘱仍交代“衣服被子用在扶贫上”

《山海情》男一号原型:我们当时要比电视剧里更苦

11年前那位感动中国的“春运母亲”,找到了!

新华社记者苦寻11年找到当年刷屏的“春运母亲”,然而……

4个盲人推拿师和1个外卖小哥组乐队,没有商演收入,想出自己的专辑

连续奋战6个昼夜,这位基层抗疫院长再也没能醒来……

因太过稀罕引来同行“围观”,女调车员的“铁汉”人生

送你一朵“小红花”,开在那692篇扶贫日记串起的山岭


监制:姜锦铭、强晓玲 | 责编:刘梦妮、刘小草 | 校对:陈素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