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二十年如一日!这五位班主任可敬又可爱!师生之缘,他们靠“真心伴真心”!| 浙师初心·我的老师

融媒体中心 浙江师范大学 2021-03-15

在浙师,有这样一群人

于学业,他们传道、授业、解惑

于学生,他们唤醒、引领、激励

他们就是——砺行班主任


“砺行班主任”称号

是对他们20年班主任工作勤恳耕耘的奖励

师者、朋友、家人

他们在不同的身份间自由切换

做学生的星辰和灯塔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砺行班主任的故事

倾听可亲、可敬、可爱的他们

收获最真实的教诲与感动!




文传学院:黄宝富




做班主任其实并不难,它就是需要你有热情、奉献的心。



提到文传学院的老师黄宝富,学生们总亲切地叫他“宝哥”。与年龄无关,让他成为“哥”的,是平日里未曾松懈的严格要求,是热爱生活的人生态度,是20年如一日对学生不变的负责与关心。


20年来,“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班风一直都为黄宝富所推崇。“我认为这八个字非常好,既包含了集体的团结性,又包含了每个人的个性。”在他眼中,班集体的趋同性建设、学习紧张感建设是非常重要的,在此前提下,他鼓励学生参加社团活动、社会实践,与社会接轨,培养学生的广阔视野。


“做班主任其实并不难,并非什么高深的事情。它就是需要你有热情、有奉献的心,真正关心同学们。”这是黄宝富总结其20年班主任生涯得出的心得。热情、奉献,简单的两个词语,带给学生的却是贯穿学习与生活的深刻感受。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学习、生活情况,他常常举行班会,因此被学生亲切地称作“班会达人”。



疫情期间,不能与学生见面,黄宝富便在线上与班里的学生进行交流,每天晚上约一个寝室打电话进行情况了解、心理关怀,引导学生们进行未来规划。“大一刚开始的时候,因为不太了解宝哥,就以为距离很远。但是后来这种想法就被完全颠覆了,我们跟他都特别亲。”学生王可欣说。


黄宝富平时喜欢打乒乓球,乐于尝试新鲜事物,喜欢拍vlog记录生活。他在抖音开设个人账号,目前已经收获了4.6万点赞。“宝哥平时就跟我们强调真实,让我们在真实中挖掘美好的东西。这种热爱生活的态度也深深感染着我们。”2019年的教师节,班里的学生以vlog的方式记录了他们对“宝哥”的爱与敬重,虽平实,却无比美好。


“大学生,其实在某种程度上是思想成熟的,所以只要有真心的付出,就会获得心灵的呼应。”这是黄宝富20年班主任生涯中的平实感悟,更是一份跨越岁月的醇厚美好。




工学院:汪红波




“精,勤,敬,紧,静,做学生的领路人”



六次获得校级优秀班主任,被评为浙江省红十字会“抗震救灾优秀志愿者”称号,多次作为指导老师带领学生获得各级各类竞赛大奖...... 每一项荣誉,都见证着汪红波17年来的勤恳耕耘。

 

“我刚刚担任班主任的时候,因为比较年轻,一直把自己当成学生的哥哥来和他们相处。”正因如此,汪老师和历届学生一直保持联系,“他们如果碰到什么难事,还会来和我说,我和他们一起分析。”而以逆向思维理解学生想法、设身处地思考解决办法,也成为了汪红波17年来所一直坚持的教育理念,陪伴他走在教育路上。

 

“成事先成人”,是汪红波一直注重的教育原则。“我不希望孩子们只会读书,我认为引导孩子们‘成人’是更重要的。”2008年汶川地震,于汪红波和他的孩子们来说,更是一段特殊的回忆。

 

当时,汪红波得知需要志愿者整理捐赠给灾区的衣物等物资,就告知了班里的学生,令汪红波也没想到的是:班里的学生不仅自己积极参与,还联系了其他班级,最后发动了100多名学生参加。“于是我就带着孩子们一起,参加了十多天的志愿者工作。

 

“学生总说上我的课,时间过得特别快”。课堂上,汪洪波常常将社会规则、思想教育穿插其中,向学生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做,希望以自己的人生阅历为每一个孩子的未来铺路。

 

师生之缘,往往是一场“真心伴真心”的人生旅途。以真诚待学生,才能沐浴在历届学生的挂念与敬爱之中。亲人生病住院,毕业十多年的学生知道以后特意看望;去外地出差“不敢发朋友圈”,怕的是在当地的学生闹着请自己吃饭......


在汪红波老师看来,班主任不仅是一份工作,更是“学生思想的培育者”与“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十七载漫漫岁月,他总结而出的是“精、勤、敬、紧、静”五字,深究其义,汪红波老师如是说:“有精气神,努力勤奋,爱生敬业,时间紧凑,心静神凝。”





工学院:郑金菊




赤诚相待,以心换心,看到学生的成长,辛苦也值得。



三尺讲台,一生坚守,“为人师,引人向学为善”是她的信仰,“赤诚相待,以心换心”是她的坚守。郑金菊兢兢业业从教30余年,其中有20年担任班主任。

1986—2020,年代更迭,妻子、母亲等身份不断在郑金菊身上叠加,而老师这个身份从未改变,身份中的变与不变,诠释了她春风育人的坚定信念。

郑金菊所带的班级学习风气一向良好,尤其是应教2008(1)班和2012(1)班学习成绩在学院同年级中名列前茅,获得校优良学风班级、校优秀团支部等荣誉称号。

郑金菊关心学生,给学生满满的亲切感。2012年她班里有一位女生生病在老家住院治疗,郑金菊组织班里学生自制一张祝福卡,签上全班同学的名字,由学生代表到医院将祝福卡送给那位女生,让她在外地也能感受到老师和同学对她的关心。


“教育者的关注和爱护在学生的心灵上会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而郑金菊也一直以一颗赤忱之心关注和爱护着她的“桃李们”。

在班级管理上,郑金菊也有着一套自己的管理妙招。郑金菊会在工作间隙抽出大量的时间,针对同学们提出的的困惑和建议想对策、想方案,并安排班干部尽快予以落实。也因为如此,她所带班级班干部的号码都会成为她通话记录中的“常客”。

近年来,爱国、爱校教育愈发受到重视,郑金菊以身作则,对学生开展爱校教育活动,她希望学生能够认识到,“学生和母校是永远的关系”。其中她管理的应教2012(1)班毕业时还认领了一棵树为校友林添色。

“看到学生的成长,由衷地感到高兴,再辛苦也是值得的。”郑金菊说。三十余年传道授业解惑,她严格与关爱并重,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传递为人师表的无限影响力。




工学院:吴江妙




忙而不“盲”,勤以致“亲”,把握好班主任的三种角色。



1998年参加工作,1999年第一次任班主任,此后便不曾离开。不知不觉,这个身份已经跟随吴江妙20年了。

 

20载的班主任生涯,她和学生的年龄从几岁差到现在的二十多岁,处理班级事务时的心理也从最初的紧张慌乱逐渐变得淡定从容。

 

“班级事务一件件、一桩桩,看上去忙乱,实则确是拉近师生距离的种种动力。”为了在每一个时刻做出最好的反应和处理,吴江妙常在“老师、朋友、家人”这三个角色中自由切换。

 

首先是老师,教学育人,作学生成人的引路者。“对学生来说,学习始终是重中之重,我会创造机会和孩子们聊一聊学习的事情。”吴江妙定期开展学风建设班会,成立学习小组;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竞赛,拓宽自己视野。

 


其次是朋友,减少互相之间的距离感,增加班级凝聚力。汽检091班级在大二时由于分专业而重组,为了把这些来自5个不同班级的学生融合在一起,吴江妙组织了班级羽毛球赛,并作为女生队成员加入其中。

 

在历时一个月的比赛中,吴江妙一直和学生像朋友般相处:比赛时相互加油鼓励,遇到困难一起商议对策。“一场普通的赛事,拉近我们的距离,我们不再是讲台上的老师和课桌上的学生,而是携手一起拼搏的队友。”

 

最后是家长,一份家长的责任永存心中。“我之于我的学生,虽说亦师亦友,但总有一份家长的责任在我心中。”若学生身体不适,她会陪着学生上医院看医生;当学生遇到感情问题的时候,她会站在家长的立场,和学生倾心沟通;对于家庭条件困难的学生,她会千方百计为他们争取一些政策以减轻他们生活的负担。“这样的故事,每一届都在发生,只是改变了主角,而作为配角的我,从未改变。”吴江妙笑着说。

 


在吴江妙眼中,师生关系应该是“相互欣赏,互相成就”。每次带班都会遇到许多难题,但她的学生们教会了她爱与被爱、耐心和责任。她也期待孩子们学有所成、步入社会之后,能想起有个老师叫吴江妙,她在他们美好的青春时光给了他们指引和向上的力量。

 

“忙而不盲,勤以致亲”。吴江妙用心做事,以情待人,点播困惑,指引方向。20年育人路,早已桃李满林。

 



国际学院:郭剑波




所谓教师,其实就是比学生稍微往前走了几步。


 

自1987年工作至今,郭剑波已经任职班主任20年,如若加上函授、语言进修班主任的工作,则已超出30载。从22岁从教和学生以师兄弟相称,到娶妻成家,再到与学生如父如子,郭剑波在角色变换之间,目光中饱含了更深沉的内涵,诠释了自己参与教育的一生。

 

如今,他6次荣获优秀班主任,教书育人成果丰硕,荣誉良多,学徒弟子中荣获特级教师和骨干教师更是不胜数。

 


“为人师,引人向学为尚,乃仰之弥高、钻之弥坚之师道。”谈起春风育人,郭剑波的经验满满一箩筐。他认为,班主任扮演着经验老道的引路人角色,最需要引导的是班级凝聚力。比如主题班会、秋游春游等课外活动就是有效途径,不仅有助于拉近师生关系,打破距离感,衍生更多可能性,也是传达国家和学校之先锋意识的有效途径。

 

2017年,郭剑波接手汉语国际教育151班班主任,当通过主题班会了解到有28名学生有考研意向时,他立即决定推动“高校考研信息灌输和优秀师哥师姐经验传达”活动,逐步创造出一股向上的班级氛围。

 

“即使到最后最艰难的时候,28名同学也没有一位退出考研的。他们很相信班主任我,这使我非常感动。”郭剑波说。



在课堂之外,为了时刻跟上学生的步调,拉近和学生的距离,他常常网上冲浪浏览时事新闻,还定时跑寝与学生聊天,只为做到线上线下并行,主动了解这些小年轻的所思所想。“想走进学生的心灵就必须和他们同步,积极参与彼此的生活。”郭剑波反复强调,只有走近学生,了解他们,才能更好地引导他们。

 

“每当我站上讲台,1986年实习教书的场景就会浮现在眼前。那年学生在艰苦教学环境中的苦态与勤奋,如警钟般提醒着我,学生的求学机会来之不易,要以高度重视的态度对待每一个渴望求学的孩子。”郭剑波说。 


一生只为一事来

为谁辛苦为谁甜

他们用20年的坚守

孕育出繁盛的花朵


杏坛跋涉  日夜兼程

教书育人  静待花开

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

感恩他们的一路相伴!





文字 | 赵叶 史明杰 吴翰

编辑 | 刘杉杉 

责任编辑 | 赵菡婧 应琳歆 


往期回顾



为可亲可敬的班主任们点亮“在看”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