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真的来了 !央行前副行长今天再提“银行允许破产”,我们该如何应对?
这一次,名叫“允许金融机构倒闭”的狼或许真的要来了。
在2017年的博鳌亚洲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前副行长吴晓灵语出惊人:应该允许金融机构破产,既然我们允许工商企业生生死死,为什么金融机构不可以生生死死。
其实,这不是官方第一次提及金融行业破产的话题了,早在2016年的陆家嘴论坛上,央行副行长张涛也曾表示,对出现经营风险、或者经营失败的金融机构,要允许它们破产,实现市场的优胜劣汰。
纵观金融企业,P2P及各地小额贷款机构的破产和跑路,大家已司空见惯。显然,谈金融机构破产这事,重点对象是银行。
在中国,银行破产是一件几乎不能想象的事情,但如今,随着官员们的一次次“放风”,银行破产可能真的会发生。
银行破产这点事,没你想的那么严重!
由于此前,我国的银行一直有政府的“隐形担保”,因此,很多人会把银行破产和金融危机直接挂钩,但事实上,允许银行破产才是世界常规。
有数据显示,受次贷危机影响,自2008年到2012年,美国倒闭银行总计达540多家,其中2010年银行倒闭潮达到顶峰,共157家。
而我国银行倒闭的事情也不是没发生过, 1998年,中国人民银行发表公告,关闭刚刚诞生两年十个月的海南发展银行,这是新中国金融史上第一次由于支付危机而关闭一家商业银行,随后河北省尚村农信社也亏损破产。
只不过,这两起金融机构倒闭破产案,最后均由国家买单,另外,由于当时互联网并不发达,因此,绝大部分人都未听说过。
更进一步的是,2015年5月1日,我国开始实施《存款保险条例》,并明确规定存款保险实行限额偿付,最高偿付限额为人民币50万元。
这预示着国家不再为储户在商业银行的存款兜底,允许银行破产关闭,一旦有银行破产,储户的存款将由存款保险机构负责补偿。
但现实中,大家也就稍微紧张了一阵,发现啥问题没有,感觉更像一纸空文,于是又没啥感觉了。
我国银行系统性风险正在积聚
中国有没有爆发银行业危机的可能?这个问题看起来有些哗众取宠,尤其是在目前,中国的商业银行仍充斥着全球各种银行排行榜前列,但光鲜的背后,谁都无法否认的是,中国银行系统性风险正在积聚。
首先,各大银行净利润增速持续下滑。
2016年上半年,18家上市银行中仅有4家净利润增速高于10%,有一半增速低于5%。五大行中,仅有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增速高于1%。
再来看看中国平安银行,它曾经在过去四年中一直以两位数的净利润增速遥遥领先于其他上市银行,但刚刚公布的年报数据显示,2016年,其净利润同比增长3.36%,这远远低于2015年的10.42%,“增速神话”已然结束。
(图片来源于第一财经)
其次,银行不良贷款规模持续增加。
根据银监会发布的数据,2016年年底,全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升至1.51万亿元,较2015年年底增18.9%;不良贷款率1.74%,较2015年年底上升0.07个百分点……
虽然从季度数据来看,2016年四季度,整个银行业的不良贷款率有所下降,但一个季度的向好数据并不具备趋势性,且不良贷款余额依旧在增加,只不过增速有所放缓。
可见,不良贷款仍是悬在银行上空的一把“利剑”。
我们该如何应对?
事实上,随着报道的增加,很多人已经意识到银行业最近几年的日子不好过,但大家仍会觉得,作为一个中央集权式的政治和经济体系,中国是不会允许银行倒闭的。
因此,银行破产这事,在其他国家可能不是什么稀奇的新鲜事,但在中国,绝对算是一颗重磅炸弹。
要知道,中国人可是出了名的爱储蓄啊。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美国中央情报局2015年度《世界概况》显示,在世界上收入储蓄水平最高的国家和地区中,中国位居第三。
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6月,中国的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4.8万亿人民币,按照统计局最新公布的全国总人口13.8亿计算,我国居民人均存款已经达到39710元人民币。
但是,随着吴晓灵的再次放话,我们是时候认清大局了:允许银行破产,走向市场化才是大势所趋。
而对于我们个人来说,需要做的,就是早点学会应对:
(1)培养自己的风险意识,把银行当作一般企业来看待,经营得不好,一样会关门。
(2)培养自己的理财意识,不要把所有的钱存到银行,更不要把所有的钱都存到同一家银行(特别是超过50万的存款)。
(3)买银行理财产品时,除了看产品本身好坏,也要关注银行的实力,最好不要把资金全用来买同一家银行的理财产品。
(4)鸡蛋不要放到同一个篮子里,最好把资金分散到不同的资产上,并注意不同资产的配置比例。
浏览更多原创文章请点击下方
中介“炒学区房”真不算事!他才是鼻祖,一夜暴挣10个亿,还成就了一个企业帝国!
- 本文为金评媒原创文章 -
欢迎转发、群发给你的朋友,欢迎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