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场五个月的展览让我们来聊聊乡村|原野计划(2018-2019):乡村咨询服务中心

关注中国乡村的 原野计划 2022-10-09

原野计划(MIN Project)是一群关注中国乡村,生活在多个国家和城市的年轻志愿者支持的实验项目。

持续跟踪报道乡村项目,建立专注于乡村发展的机构或个人的交流平台;尝试与商业、高校以及公益机构等的合作,探索可持续性的城乡互动模式。‍2018年乡村驻地项目结束招募,欢迎关注接下来的驻地动态。


感谢对原野计划/minprojectchina的关注!



以2014年9月的安徽阳产古村之行作为发端,原野计划(MIN Project)已走过四年。它由一群城市年轻人出于兴趣和责任感所发起,用行走、记录丈量一座座村落,用交流、展览在世界多个城市为中国村落发声。



近十五年来中国传统村落数量锐减,而今平均每天都有村落从这块土地上“消失”,意味着这些村落的风貌、手工艺、传统文化和当地语言等非物质遗产极有可能无法被保护或传承。在我国乡村建设的百年流变和社会大框架中,这群城市年轻人身上的微小责任感似乎难以确切描述,一个个项目和计划似乎显得微弱而无力,但若将目光看向具体的村落和村民,看那真实的一草一石,看他们煮饭的器具和舞蹈的服饰,看他们生活和劳作,与他们交谈对话,感受他们的迷茫和希望如何映照我们自身的状态…… 这股力量就如磁石碎屑,能快速凝聚。



本次展览是原野计划的第五次公开独立展览。以往通常围绕志愿者团队的乡村调研成果进行,像是为乡村和村民在城市中发放一张立体的明信片;而今年原野计划聚集了不同的乡村实践项目,将多股社会力量共同呈现:高校学生、艺术家、公益组织、慈善机构、商业体、教育、社会企业、知识分子等。

 


依托于艺仓美术馆所支持的艺术实验空间,这些乡村项目将依次呈现,每次为期两周。展览将期待观众多次到来,感受不同特色的乡村,与发起人和工作人员交流,观察和了解不同项目的探索;也期待这多股社会力量之间的相互对话和碰撞。



以此,本次展览将作为一个公开讨论的平台,吸引更多城市居民加入思考和探讨——我们为何关注乡村?我们又如何关注乡村?

 

在此次展览中,原野计划从国内外城乡社区中的一个普遍视角获得灵感,将自身角色定位为“乡村咨询服务中心”,不仅作为展出项目的管理服务站和信息中转站,也是观众和乡村之间信息沟通的枢纽。因此,观众也可将展览所在之处——艺仓美术馆的沿江长廊一隅——当作你暂别城市栖居乡村的目的地。


 


2018年10月28日至2019年3月

欢迎您来“村里”看看

 

艺仓美术馆的 MAM Art Lab与原野计划(MIN Project)的此次合作是艺仓美术馆社区实践的一次实验性开端,它突破了美术馆社区概念的周边地域局限,首次将城市之外的乡村社群纳入自身的实践范围,展现美术馆实体空间跨时间和地域的创造性使用方案,拓展了其社会功能的多样性与包容性。


*展览预估费用中人力成本远低于市场价格的五分之一。



“下乡须知”我们免费提供,“进城邀请”需要你们帮助,感谢!


1.期待“咨询员”志愿者的加入,每日工作时间为10:00-18:00;

2.非盈利性展览需要广泛社会力量的支持,欢迎各类资助。

*展览期间将公示费用、经许可的志愿者和资助名单

**申请本次实验性展览的志愿者和了解资助详情,欢迎直接微信留言或发送邮件至

contact@minproject.org



 Q&A 


“你们希望观众从你们的作品中获得什么?”

获得一种思考的方式吧,发现原来还有人在做这种事情。什么事情呢?用艺术手段真情实切地宣传乡村农业,非功利非盈利性。可能我们如今的表达还幼稚,但还是希望作品能够唤起人们内心更多的社会关怀吧。

——社会实践小组“上山下乡抓生产”

中国美术学院建筑系本科二年级



“在牛尾村的艺术驻地体验中,给你们带来最大创作灵感的是什么元素?”

最大的灵感是羌族的语言虽然可以口头交流,但是没有文字。这种语言就像一种神秘的密码,只有通过亲人族人之间口口相传的,才可以获得。虽然羌语在慢慢没落,很多小孩子都不大会说了,但是他们还是能够唱这种”神秘语言“的歌谣。我们认为这种语言属性,其实象征他们一种特别紧密的社会关系,一种很亲密的家庭结构,还有很私密的文化传承方式。这和今天说大数据,普及,宏观,公开,这种大概念有一种很不一样的思维方式和情感体现。

——Rose Wong、杨双喜(艺术家)

“Trick or Treat|小玩意儿”



“节日是极具现场性和仪式感的,脱离乡村这个环境,在美术馆空间中,你们计划如何再现这种现场性和仪式感?”

无论是乡村还是美术馆,艺术节日的仪式和现场感,都是为了分享和传递快乐与人们的情感。在美术馆,我们会把过往艺术节的精彩片段和现场演绎,通过艺术和创意的方式呈现,分享给大家。

——陈丹阳、苏冰、顾耀峰(策展人)

“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晓塘乡中岙村的艺术实践”



“描述一下你对公平贸易理念在城市和乡村被良好实践的愿景,可描述一些场景。另外5年后你觉得我们会在哪个阶段?”

城市人在购买乡村公平贸易属性的产品时会考虑和理解产品价格所支持的是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会区别对待乡村产品和大工业化生产的产品之间的价格差异性。
5年后公平贸易在中国处在“厚积薄发”之前的阶段,公平贸易是一场温和的社会参与,从过去10年的观察来看,有道德消费意识、有社会责任感的消费者有日趋增多的现象。

——陈乐丛(乐创益iFAIR发起人)

中国第一家致力于推动公平贸易的公益组织



“云南咖啡豆主供中低端市场的根源是什么?你们的实践(计划)如何帮助当地咖啡农改善生产和收入?”

云南咖啡主供中低端市场这个说法并不准确。实际上,任何咖啡生产地最主要、最大量的咖啡都是商业咖啡(低价咖啡)。而每个产地都有农户、农场、公司试图开拓中高端市场。目前,中国咖啡未能在中高端市场有所建树但有许多人在努力中。这和每个国家的历史、政治、经济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我们在中国云南会向中高端市场走向的公司、农户采购咖啡豆,有需求就有供给,当这个正循环能够建立,品质也会越来越好。

——薛钰(BFGF咖啡培训机构创始人)

“SCA精品咖啡导师里占星最棒的潜水教练”



“您觉得侗族大歌等传承教育多大程度上能留住村民,改善农村年轻人流失,儿童老年人留守的问题?”

侗族大歌传承学校教育进展其实是非常缓慢的:学校的主要任务还是学习和升学,好在更多的学生能靠着音乐专长成为艺考生,民族自豪感增强,学生的精神风貌和行为习惯比原来要好了,也有一些自觉的想为本民族增光添彩;然而多数家长不大愿意孩子花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民族文化。
近年来国家对民族文化的政策扶持,举办各种文化活动,激励了民族文化的传承。但是留守老人和儿童现象依然突出。相对便利的交通与传播让外来文化的影响较大,本民族的文化慢慢的被淡忘,传承面临着危机。所以对于文化和乡村的发展,还是需要更多的社会力量来关注。

——侯井榕(人类学博士)

画途文化传播创始人



“在你们的价值循环计划中,可看到村民需使用手机和上网操作系统,当地村民对这一使用是否存在障碍?(如有)你们是否对此有专门的培训,村民的接受度如何?”

仁民善作是一个链接小循环——小农、中小合作社和大循环——城乡大循环的网络交易平台。针对不同IDRI(我们内部的读写能力的多维度指标体系)的用户,我们深入农户调研,设计适合他们的用户体验,确保不同读者能力的村民可以上链。
此外,在地的团队会根据村民的参与意愿和能力,进行讲解或者能力建设。在这次举办的茅贡活动的集市中,我们曾对当地商户做过一轮简单的工作坊,大家接受度很高,不到一小时就有商户在我们的平台上完成了好几单。

——Lousie Lai(DVF投资管理公司创始人)

目前引领的影响力行动:乡镇价值循环计划Village Reset



“研究丙中洛多民族多宗教共存的人文风景,能在哪方面启迪当前社会?”

隐藏在怒江峡谷深处的丙中洛,因为地理环境的相对隔绝,以及它在几个文化系统的交界之处,而呈现出人与自然、以及多种族群和宗教杂糅并存,和谐共居的迷人文化生态 —— “人神共居之地”并非一个所来无由的旅游宣传口号。

走进丙中洛,可以体会到怒族、傈僳族、独龙族、藏族人民由信仰所培育的朴素、内敛、坚忍和谦卑,也可以在这里感受到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依相生,是如何细密地织入到日常生活的每一寸经纬之间。在一个因为信仰、观念、立场和身份的差异而冲突频生的现代世界里,丙中洛似乎告诉我们,那些看上去最激烈的冲突,也未必是不可调和的。

——张晖(人类学家)



“分享一下你们将在展览中呈现什么?
我们先介绍达祖公益,然后带出达祖小学,把达祖小学的历史简单叙述,接下来着重点是阐述达祖小学的特色教育。

  • 民族文化、东巴文化教育

  • 在地自然教育 

  • 村校合一的模式 : 包括作青刺果油传统古法工艺、纺织、传统祖母屋


慈善团体之外的社会个人能以哪些方式对当地尽一份力?”

  • 一起参与全世界唯一有在使用的象形文字——东巴文字的应用推广

  • 为山区学校适性教育一起努力

  • 支持古法工艺的创作品,支持本地原生种农产品

——游老师(达祖公益)



“作为原野计划长期的支持伙伴,对可持续性和社群运营这两个关键词有什么是可以分享的?”

我认为“共赢”是对于一个项目的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在理念和目标一致的前提下,应该明确每一方参与到项目中来的诉求,不论是经济诉求还是价值感的满足,抑或企业机构的社会责任感的体现,都是合理的。当这些需求都被平衡到,项目就有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
社群是一批有共同关注话题的人的集合。所以对于共同关注的话题,比如“原野计划”只要关注的乡村发展问题,不停有讨论、事件、展示、互动等,让社群成员有参与感,是非常好的。在时间如此宝贵的当下,每一次参与者也都获得了“没有浪费时间精力”的满足感。

——池勉(墨迩空间MoreSpace主理人)



“在为本次非盈利展览提供无偿建筑设计顾问之前,你们涉及过乡村里的设计项目吗?如果有,你们如何处理在地性的?如果没有,你们希望未来承接何种类型的乡村在地建筑设计项目?”

我们团队主持过一次由国内外十几组设计团队共同参与的一次在浙北山区里的集群设计,在最终呈现出来的十几个精品酒店设计方案中,既完成了对在地性的解读和传达,又融入了各自对当地文化和基地现场的理解,很好的解决了在地性和多样性之间的矛盾。中国的礼序文化里导致即使在乡村里,所有的建筑都是在相同的制式下建成的,在乡村项目的设计里,我们也希望能藉由更多当下的设计思考,为原来过于制式化的乡村建筑形象,带来更多样的在地性解决方案。

——帝奥设计集团 Do.X工作室



//

 特别鸣谢 

 本次展览合作机构:艺仓美术馆 

//



近期展览(点击图片跳转)


请扫描二维码,关注更多艺仓美术馆信息


//

 感谢传播合作机构:SLI Communications

(如需了解,点击阅读原文)

//


文字:Viva Wang、编辑:Winnie Zhang

图片:原野计划(部分来自艺仓美术馆)


 了解志愿者团队 

(持续更新中)


Jennifer Lee:我被国外村民们的生态和良好的交易环境打动

Kiyo Yu:希望更多人通过我的作品窥探到中国乡村的一角,并参与进来

MrCarré:如何面对项目资金上的缺乏和志愿者人手的不足是目前最大的两个问题

Kiki Tsui:打工换宿,深入雨林和山区,真正了解乡村土地

Viva Wang:原野计划很重要的原则是帮助当地人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Dan Shan:到乡村去,那里正在经历一场中国式的文化复兴


原野计划由各行业不同背景的志愿者组成,调研落后地区乡村,结合当地自然和文化遗产,搭建和外界资源合作的平台,孵化社会企业项目帮助当地居民改善物质和文化生活。

Supported by the volunteers from different backgrounds, MIN Project explores local natural and cultural heritages in the underdeveloped countryside by establishing a platform for integrated resources. By relying on this platform, MIN Project initiates social enterprises to improve the local residents' life quality.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