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啥叫啥“当大队长”?——闲话当年挤车子(4)

2017-10-03 畸笔叟 畸笔叟



一开始讲轧车子,我们就说到过“吊车”的理由:错过这班车,上班就要迟到了。其实,还有一个理由:下一班车不晓得啥辰光来。

那年头,等车也难啊。下巴微扬,脚跟微抬,功架之好,赛过等情人。不过,功架再好也没用。断命车子就是不来。开头大家还都立在上街沿;慢慢的,人一点点立到下街沿来了;再后来,以站牌为顶点,立出一只锐角三角形来,前细后粗,非机动车道全部立满。真是等车难,等车难,啥个“等到花儿都谢了”,根本就是等侬等到翻白眼。


没有方向。


小辰光只听说火车脱班,轮船脱班,到了1980年代,公共汽车脱班竟然成了家常便饭。

乃末好,脱班以后到站的第一部车子总归被吊煞,一直吊到后头车子排长队,最后一部可能空得还有座位唻。而且,一站吊,站站吊,一直吊到侬终点站。于是,这第一部站站吊的车子,在公交公司内部,就叫做“当大队长”。后头老是跟着大部队,打头炮的当然就荣膺“大队长”的光荣称号了。

“下班啦?今朝一只面孔哪能吤‘娑拖’啦?”

“棉花店死老板,弗谈了。圈圈侪‘当大队长’呀。”


       等车难啊。


司机卖票“当大队长”固然苦不堪言,不过等车的人更加苦啊。老弱妇孺,看到你“当大队长”的进站,吓也吓死了,肯定轧不过人家,只好看看。

一边看,一边等第二部。第二部也轧不上,看一会儿,再跑向第三部,第四部,等到奔到最后一部,“大队长”起步了,大家鱼贯出站。最后一部看此情况,也关门起步。你齐巧没赶上,弄到一场空。


一定有人问,为啥车子不等客?因为当年公交公司只考核你一天跑几圈,不考核车票营收,少一个好一个,你乘不上车,管我啥事体。

有一种撮掐朋友,看到你奔过来,还眼睛看着你。等你到门口,咔嚓一声,车门关忒。就是要气气侬。如果关得晚了,被你从门缝中轧上来。司机还要嘀咕呢:“喂,前卖票,侬关门素质不来讪嘛。”拿乘客关在门外头还要有素质,你吃得消么。

另外一定有人还要问,为啥后面的车子不超车到前面一站去?首先,无轨电车不在此例,小辫子轧牢的。公共汽车也不超车。为啥?就因为“当大队长”日脚难过啊,谁愿意出头啊?所以,侬今朝运道不好,当了“大队长”,只好站站当下去。兄弟爱莫能助。到了终点站,调度会放“大站车”、“掉头车”,大队长才有可能不再是你。


这是南京路西藏路口哦。


当年等车难,无非两个原因。

一个车子不够多。偌大的上海只有肇嘉浜路上一家客车厂,发动机和底盘还是计划调拨,他们只负责“敲铅皮”,做壳子。

另一个就是道路陈旧,拥挤不堪。

东西向稍好。南京路淮海路是“面貌路线”,20路、26路高峰时一分钟一部,基本不用“当大队长”。延安路不算面貌路线,71路就堵得多。

南北向就不谈了。从东到西,河南路上的66路、西藏路上的18路、石门路上的41路、陕西路上的24路就苦了,复兴路、淮海路、延安路、南京路、北京路,只只都是老虎口。人家是主干道,绿灯时间比你长,你急死也没用。

还有一只“老虎口”,讲来人人恨。那就是“铁道口”。断命一根毛竹一放下来,客气点三五分钟,不客气啊?四十分钟!脚踏车也“躺枪”。


铁老大最大,别人只有让路。


市区里,最有名的就是共和新路旱桥下和宝山路。郊区一点的,当年有徐家汇、中山公园等。龙华是实实乡下头,不算。最吓人的是62路必经的杨家桥,每天早高峰总归有一趟,一拦就超过半个钟头。我曾经在上海无线电十八厂上班,我们有一个车间在祁连山路。那年要搞企业管理,我负责物流管理培训,要到祁连山路去上课。祁连山路车间参加培训的人们开心死了,因为讲课者绝没有可能十点以前赶到。先走两盘“四国大战”。


如果硬要算,公交公司在管理上只考核行程不考核营收,可能也算是有缺陷的。

不过,问题是,十几年以后,也就是到1990年代末,上海客车厂与沃尔沃合资了,同时也买进大宇的车子,数量不再是短板。公交线路增加到948条,以前是两位数封顶;有的一个站头就有20多块站牌,竞争态势好像俨然形成。


这个还算少的。


道路建设更是突飞猛进,“申”字形高架逐渐形成,铁道口也不再是“老虎口”了。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众多民营线路的参与,公交系统开始主要考核营收了。司售人员的奖金与车票卖出多少直接相关。

按说,线路多,车子多,乘客的选择就多。公交车开始要抢乘客了。你想,多上一个乘客,就多卖掉一张票。多卖掉一张票,就多一份分成。如此一来,得益的应该是我们乘客了吧。没成想,等车难依然是老大难。


所不同的,只是“当大队长”当出了新花样。有时候更像是“猫捉老鼠”的游戏。

我给他们总结了四个“四字诀”。叫做:“先到就堵,后到就卡,客少就拖,车多就跑”。

一句一句来。


第一句,“先到就堵”。

本来,公交管理处规定,停车的标准是,车门对准车牌。“利”字一当头,不对了。车子离开站牌几十米就停了。为啥?要把其他后到的车都堵在更后面啊。乘客一看有辆车停了,立刻百米冲刺,冲到他那里,已气喘吁吁,于是不再选择,就上了他的车。于是他成功地截断了别人的客流。这就叫做“走别人的路,让别人走投无路。”


百米冲刺中。


当年,共和新路中兴路有个报摊,就存心摆在站牌后面的几十米处。因为乘客都在这里下车,买张报纸,老随势的。结果这报摊生意极好。摆摊的老太婆懂经啊。


第二句,“后到就卡”。

你前车堵我,我不能老老实实就范啊。于是,马上来了变道超车。超过你以后,还斜向卡位,让你出不了站。虽然这一站我卡位,不一定能上多少乘客,但我保证了比你先起步,下一站,我也来个“先到就堵”给你瞧瞧。

早晓得,让中国男足到此地来实习,老早就冲出亚洲了。


这辆中巴就是典型的斜向卡位。


第三招,“客少就拖”。

万一车少人稀,无车可堵,也无车可卡,那就一定要拖。一步三回头,关门又开门,司售人员口念秘诀:心字头上一把刀,忍啊。任你乘客怎么催怎么骂,我自岿然不动。


第四招,“车多就跑”。

如果站台上已经车满为患,同样无车可堵,也无车可卡,那就三十六计,走为上。电影《南征北战》里不是说过嘛,“不要怕打破一些坛坛罐罐”。一城一池的得失,咱不争。此处玩不转,下站接着干。


以上说到的乱象,毕竟过去了十几年,大家的记忆也许已经模糊。老百姓总是善良的,记仇干嘛。


不过我要说句老实话,如果没有地铁的大规模建设,如果没有出租车行业的发展和私家车的增多,公交秩序能不能好转,哪怕只好转到当前这样,我还是存疑的。


我也常到周边城市去走走看看。

我的感觉,至少现在苏州和杭州的公交管理是一点也不输给我们的。想当年,全国哪个城市,包括牛气冲天的帝都,啥人没有一次又一次地派人来上海学习过公交管理?尽管我们传的经,送的宝里面,很多都是租界时期英商法商电车公司留下来的红利。

无论如何,当年我们上海公交,在全国“当大队长”是毋庸置疑的。

现在呢?


(未完待续)


顺便报告各位一个消息:拙著《上海壁角落》已可在京东、亚马逊上购到。而《上海小日脚》仅可在亚马逊上购到。



实体书店尚无消息。可见上架还在进行中。因此只好请众家耐心等待了。至于如何购到签名本的事宜,还在筹备中。一俟有定论,就会在此公布。谢谢各位捧场。


我最近还写过:


啥叫“推屁股队”?啥叫“坌坌松”?——闲话当年挤车子(1)

啥叫啥“摆摆渡”?——闲话当年挤车子(2)

啥叫啥“车头”?啥叫啥“号衣”?——闲话当年挤车子(3)

上海人“孵”茶馆店“孵”出多少“花头经”(上)

上海人“孵”茶馆店“孵”出多少“花头经”(中)

上海人“孵”茶馆店“孵”出多少“花头经”(下)

上海言话中带“脚”的习语

闹中取静的华亭路,闹过,静过,又闹过,终于静了(之一)

我们从小被“做”过的“规矩”——吃相篇

我们从小被“做”过的“规矩”——坐立言行篇


苹果手机若打赏,请长按此二维码。



      欢迎关注本公众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