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海鸥*教友须知连载10】(请转发)告罪丛谈--最好隔多少日子,去告一次罪呢?

2017-08-18 贾法理诺 海鸥传信

学生:

        老师,请告诉我,最好隔多少日子,去告一次罪呢?

教师:

        日子的距离,愈短愈好。圣哲们所留下的榜样,叫人几乎觉得有点太过。圣方济各·撒肋爵在他所著 的生活规则一书说:“我每两天去告罪一次,最少在第三天上便去告罪。”圣味增爵·保禄(St.Vincent de Panl)每星期告罪二次。圣斐利伯·内理每两天告罪一次,他教同会的弟兄都学他的样。圣味增 爵·费里尔(St.VincentFerrer),圣鲍朗麦(St.CharlesBorromeo)圣依纳爵,圣柏德兰,圣亚弗 连(St.AndrewAvillim)和若干其他的圣哲们,都是每天告罪的。

学生:

       这真是太过了!他们日中也许大清闲,要不然,便是过于谨慎吧!

教师:

        绝对不是!他们每日的工作都是很繁忙,他们也绝对不是多疑善虑的人。他们那么做,完全出于要想常保心灵的纯洁,和享受告罪圣事的无限利益。

        圣良纳多是义国一位诲人不倦的教土,他每天都要告罪。到了四十三岁是,竟立志每天告罪二 次。他说:“这样一来,我可以更纯洁地接近祭坛,和增加所受的圣宠。在我方面,这件事此较其他善工更易做。”

学生:

        这就是俗语所说:贪而无厌!

教师:

        你讲的对!有这种欲望的人,真是有福!

学生:

        老师,圣哲们没有把这种所为,算做私人特殊的生活习惯吗?

教师:

       不,相反的,他们常在鼓励别人养成这种习惯。圣斐利伯·内理说过:即便他的一只脚已经跨进天国, 如果世间有一个信徒到解罪亭前要想告罪,他情愿退出来。......圣博罗削(St.Ambrose)对他的信徒们说:“你们如果想要告罪,即便我已睡觉,也不妨唤醒我。”

        圣方济各·撒肋爵,为了去听一个贫苦老人告罪,而中止了远行。真福法尔福莱(Valfre),圣若瑟·买法束(St.JosephCafasso),圣鲍思高,常在解罪亭里过夜,或者不辞劳苦到医院,监狱去听告罪。所以他们替城市与乡村的社会, 杜绝不少恶习,撒布下新生活的种子。——从这里可以看出来,他们真正是福音的传布者。

学生:

        老师,老实说:我觉得自己愈勤于告罪,过失反而愈来愈多。

教师:

        你说的不对!大概你对自己早已存在的过失,一时没有全部发觉吧!告解圣事是一种光亮,能够照出人的过失,使人由讨厌而加以纠正。圣方济各·撒肋爵把每次的告罪,比作一个新太阳,说它能照明心灵的暗室。

学生:

        那么,每个人都应该愈多愈好的去告罪了。可是,每个人的生活环境不同,有没有一个中庸之道, 供人遵循呢?

教师:

       有。每一个基督信徒,都应尽量多去告罪,以免有陷于大罪的危险,因为大罪足以扼杀灵魂,使人成为天主的仇敌。所以每月最少要告罪一次,这是过热心宗教生活的起码条件。谁要想圣化生活, 就不应放弃告解圣事,或者不充分利用它。至于虔诚的信徒,愿意进一步翕合天主的旨意,则每星期应告罪一次......

学生:

        翕合天主的旨意,这话有什么意义呢?

教师:

       这是神学家们所称的“内修生活”。圣维雅纳(St.B.Vianney)说的好:这是以基督的宝血去沐浴, 把自己的灵魂整个地浸沉在天主的圣爱中。

学生:

        这么有福的灵魂,还须去告罪吗?

数师:

       仍旧需要。如果不去告罪,其他的方法,对他们可说毫无用处,至少其他的方法不能产生同样的效果。

学生:

        学圣哲们的样,每星期多告几次罪,不是更好吗?

教师:

       我以为神父们不妨那样做;他们既然负责把天主的圣宠分配给告罪者,则圣宠的应用,可不必给他们加以限制。但普通的信徒,最好是每星期告罪一次;如果犯了大罪,则属例外。

学生:

       为什么呢?

教师:

       权据多方的经验,每星期告罪超过一次的人,除了极少数是例外的,大抵不但不能使灵魂健全,反倒养成多疑、自私、轻忽,与易于反复的弊病,尤以女信徒为甚。如果一个人渴求赦宥,不妨去讨 精神的赦宥。——既有“神领圣体”,自然也有“精神赦宥”。真诚的悔过,加以决心告明的意愿, 既可取得大罪的敖宥;对于小罪,自然也适用。

学生:

       老师,精神赦宥,可以随意讨取吗?

教师:

        当然可以。

学生:

        人们如果犯了大罪,又有告罪的可能,应当怎么办呢?

教师:

        应当依据情形,多去告罪,并且应当尽快去告罪。我认为一个人有了大罪,迟迟不去告罪,是莫大的憾事。圣斐利伯·内理和圣鲍思高·都劝人不幸一旦染了大罪的污点,马上把它洗掉。

       有一个孩子,向基督许下:一犯大罪,就立刻去告明,决不让它留在灵魂上。不幸有一天,他犯了大罪。事后他记起自己应该践行诺言。那时已是黑夜了,但他仍去告罪。回来时,如释重负, 十分快乐,他已经同天主和解了。上床后,立翻睡着了。次日早上,母亲不见他起床,喊他不应,摇他也不见醒,原来他已经死了;他的容颜很安样,像在做着甜梦。

学生:

       这孩子真有福!告解圣事救了他,不至遭受永罚。

教师:

       你说的对。告罪虽说有点不便或困难,但它的效果却是意想不到的多而且大。常去告罪的人,易于养成贞洁、尽责与善良的美德,心安神乐。不常去告罪的人,他的灵魂是很可虑的。

      一位英国要人,久慕圣鲍思高的为人;一次,他到多理诺慈幼会的庆礼院去参观,顺便考察鲍思高的教育方法。鲍思高亲自来招待他,引他去参观各部门。工场,课室,都看过了,学生所表现的纪律与精神, 引起客人不绝的称誉。后来走到一间大房子,有五百多个孩子在里面静默地自修,而管理的,只有两位修士。客人又惊异、又佩服。

       他问鲍思高道:“神父,这真是我见所未见的好纪律!你用的是什么教育法?请告诉我,我要带 到英国去仿行。“对不起。!我的教育法于你们不合用!”“为什么呢?” “因为只有对天主教徒才有用,对誓反教徒却一点用处也没有。你要想知道我的诀窍吗?我的诀窍就是叫孩子们常去告罪,每星期一次。” “原来如此!你有理;你的方法,确实是我们所缺少的。但是,对我们没有其他的方法吗?” “没有!如果不用告解圣事,就要用棍子。”“没有可以代替的东西吗?”“没有!只有在告解圣事和棍子之间,选择一样。” “真奇妙!我回伦敦后,要告诉国人。”

       布洛斐雷(Brofferio)是义国的一名作家。他的忠诚的老女仆死了,不得不雇一个新女仆。她年纪较轻。她做了几日工之后,留着泪去见布洛斐雷说:“我不能在你这里做下去了!”“为什么呢?”“因为你从来不进教堂,并且禁止别人在星期日去参与弥撒和告罪......”“谁对你说的?”“你家里人人都这么说!” “好,你继续在我这里做下去吧。我准许你每天早上去参与弥撒,每逢星期日去告罪。其实对于不去告罪的人,我是不大放心的。

学生:

        如此说来,不去告罪的人,也相信告罪的功效了。

教师:

        对的!

学生:

       他们为什么不去实行,分享那些功效呢?

教师:

       因为他们害怕去告罪!他们明知告解圣事如同一根有力的杠杆,能够把他们从罪恶的深渊里举起来, 但他们宁可赞扬告解圣事的功效,自己却不肯去实行。

学生:

       可怜!他们好像患病的人,因为不想离开医院,拒绝服药一样! 教师:

       完全相同!只是他们的结果比病人更可悲,更凄惨罢了。你听我讲一个故事:从前有兄弟二人,被送到学校头念书。教师开始教那个年纪大的,先教他读字母,然后教第一课,他都记熟了,教师很称赞他。接着又教那个年纪小的。“你跟我读:A......”教师见他不开口,就说:“这个字母你也觉得难读吗?”孩子仍是不开口。教师再三说好话,威吓他,始终不见效果。后来同学们问他:“你为什么那么固执,不怕教师和父母责罚你吗?”孩子说:“你们不明白!如果我跟他读了 A,接着还要读 B,读 C......背诵,抄写,念问法,念 其他的书,我可就没有做得完的时候了!”

学生:

       这个孩子也太狡黠了。他不愿开始,为的是避免继续做下去。

教师:

       可不是吗!许多未成年人不愿开始度一个虔诚的基督徒的生活,只是为了避免继续做下去。等到他们结束了尘世的生命,去见天主的时候,不但两手空空,没有一点功劳,反之却背着无数的罪孽。 那时后悔,可就晚了! 

每日精选阅读

  1. 【海鸥*教友须知连载9】(请转发)告罪丛谈--告解圣事有什么功效?

  2. 【海鸥*教友须知连载8】(请转发)告罪丛谈--神父会泄漏告罪者所告的罪吗?

  3. 【海鸥*教友须知连载7】(请转发)告罪丛谈--神父会拒绝赦人的罪吗?

  4. 【海鸥*教友须知连载6】(请转发)告罪丛谈--天主会拒绝赦人的罪吗?

  5. 【海鸥*教友须知连载5】(请转发)告罪丛谈--淫乱的恶果(下)

  6. 【海鸥*教友须知连载4】(请转发)告罪丛谈--淫乱的恶果(上)

  7. 【海鸥*教友须知连载3】(请转发)告罪丛谈--怎样生活,便怎样死去。

  8. 【海鸥*教友须知连载2】(请转发)人们为什么不敢坦白告明?

  9. 【海鸥*教友须知连载1】(请转发)告罪丛谈-告罪不妥善的害处

  10. 【海鸥*教友须知】九个理由告诉我们我们为什么要祈祷

本文翻译  by  殷        士

文章校对 by   若        石

本文编辑  by  德兰之爱

本文来源 by 慈幼印书馆

“海鸥传信”致力于基督福音的传播,我们非常感谢原作者的辛勤付出,在此版权均为原作者所有。因此平台会严格注明原作者或出处(实难确认作者的除外)。如文字或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及时告知小编,小编会在12小内撤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