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英子评诗】第十七辑·巧用烘托,英子支招——从花香一扇风《夏荷飘香》说起

2017-05-20 张金英 云帆诗友会



英子评诗第17辑

赏评花香一扇风诗词(二)

浅谈烘托手法在诗词中的运用

 ——从花香一扇风《夏荷飘香》说起


七绝·夏荷飘香

花香一扇风


落日轻摇云浅笑,芙蓉出水略含羞。

无心倾倒一湖柳,我似沉鱼又上钩。


英子赏析

         最近读了花香一扇风的七绝《夏荷飘香》,十分喜欢。在感受诗中意境之空灵的同时,亦被夏荷出水芙蓉、摄人心襟的美所感染。而感受夏荷美的过程更是让人心醉神驰,之所以这样说,那是因为作者的表现手法实在高妙,只有细心品读,方能感受到此种手法的艺术魅力。


        诗的表现对象是夏荷,然作者这首诗仅仅是承句直接写了夏荷的姿态与神韵:芙蓉出水略含羞。芙蓉出水,亭亭玉立,表现了夏荷清新、纯净的美,已经让人忍不住爱上她!“略含羞”则采用拟人手法状其神态,不由使人想到娇羞的少女形象,从而以一种怜惜的眼光去欣赏她。这种直接描写的手法虽然可以让人直观地感受到夏荷的美,但侧面的描写手法,更是将夏荷的美丽呈现得完美无瑕,令人惊艳,让人叫绝!这种侧面描写的方法称为“烘托”,即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写来表现主要对象,以突出主要对象鲜明的特点。这种手法在各种体裁中均有运用,其艺术感染力非同一般。 试看花香一扇风此绝是如何运用烘托手法的:


        此绝的一、三、四句均采用烘托的手法,目的很简单,都是为了表现夏荷的美丽。起句“落日轻摇云浅笑”以拟人手法进行环境渲染,落日轻摇,渐入西山,“轻摇”一词用得形象,将落日不忍离去且又十分惬意的情态表现了出来。为何惬意,诗人不说,由读者体味。云为何“浅笑”,作者也不说,大概是见到什么美好的事物让其心怡吧?作者起笔以“落日”、“云”这两种意象营造了一种黄昏时分安谧、幽静的环境,以此环境烘托出夏荷静若处子的美,所以才有了承句的直接描写。原来,落日与闲云是在欣赏着出水芙蓉呢!


        转句更妙,作者采用直接与间接相结合的手法,使夏荷的美更进一层。“无心倾倒一湖柳”道出夏荷自然的美,毫无雕琢,更不轻浮。作者的想象外延很广,由湖中柳树的倒影想到:或许柳树就是被夏荷的美所倾倒的吧?才会折射出这许多的倒影来。说句不着边的话语——或许坐怀不乱的“柳下惠”也会被夏荷天然的美所吸引,拜倒在夏荷裙摆之下吧!夏荷的美倾倒了一湖的柳树,却是无心所为,更见其自然的心性。作者由承句的外在表现,于此句走入夏荷的内在,着力表现她的内在美。就是这种自然的美,才会倾倒周边湖柳。无心倾倒外物,却早已使他人倾倒,这是何等的吸引力。此句既有直接状写夏荷内心的词语——无心,亦有侧面表现其美的物象,即通过湖柳倾倒来表现夏荷的美丽。结句与转句衔接甚紧,更进一步地运用烘托手法表现夏荷的美丽:我似沉鱼又上钩。“我”就像沉鱼一样,流连于夏荷的美丽,宁愿上钩。此句很是耐品,反“沉鱼”之典,如果说鱼儿见了越女西施,忘了游水,沉入河底;那么,此处的鱼儿则是见到出水芙蓉的美丽,情不自禁地上钩——被夏荷的美勾走了!“我”就是这沉鱼,迷恋于夏荷的美丽。以“我”之观感烘托出夏荷之美,使夏荷的美达到了最高点。


        因此,采用烘托手法,曲意表现了夏荷超凡脱俗的美丽,其艺术感染力比直接描绘要强许多。烘托手法的运用,古诗词中经常见到,现简要论述一二:


        烘托本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象更加突出,俗谓之烘云托月。用于艺术创作,是一种从侧面描写来突出写作对象的表现技法。刘熙载在《艺概·诗概》中说:“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他所说的,就是烘托的技法。作为文学创作常用的表现手法,即是不直接刻画人物、描写景物,而是借助于他人、他物进行间接表现。唐代刘禹锡《杨柳枝词九首》“桃红李白皆夸好,须得垂柳相发挥”正是对这种手法的最好诠释。古诗词中的烘托一般有以下几种:


        一、以物烘托人。如高适《别董大》的前两句“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通过展示一幅暮日黄昏、沙尘漫天、遥空断雁、大雪纷飞的北方荒原的景象,烘托出离愁别恨的低沉气氛,亦是由环境烘托出人的心境,为转结句做足铺垫。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琵琶女第一曲弹完,“东船西舫悄无言,未见江心秋月白”这个情境描写真切地烘托出听者沉湎于动人的艺术境界之中。再如李白的“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就是很好地通过写景烘托出当时轻快的心境。张继的《枫桥夜泊》中的“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更是通过诸多物象渲染当时诗人的孤寂、愁苦的心情。温庭筠《梦江南》中“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频洲”等等均是以景物描写烘托出人的心境。此种烘托手法,古诗词中用得最多。


         二、以人烘托人。如著名的汉乐府民歌《陌上桑》中对罗敷外貌的描写:“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着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作者欲写罗敷之美,却无一笔直接描摹其美态,而是通过描写行者、少年、耕者、锄者见到罗敷时的惊叹、赞赏、痴迷等反应,烘托出秦罗敷的美貌非常,摄人心魂。亦勾起读者的联想,达到最佳的视觉艺术效果。难怪茅盾先生赞扬道:“不写罗敷的美貌,而罗敷的绝世美貌跃然纸上,这真是前无古人的艺术描写。”


        三、以物烘托物。如王维的“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描绘了一幅幽静的春山月夜图,诗人以鸟鸣烘托出春山之夜的宁静。无独有偶,王籍的《入夜耶溪》中的“蝉躁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作者有意识地用“蝉躁”和“鸟鸣”之动来烘托出一种幽静的境界。


        花香一扇风这首诗,主要是采用“以物烘托物”的手法,以“落日”“闲云”“湖柳”“沉鱼”等物象烘托出夏荷的美丽,并在结句自然融入“我”之情愫,即“沉鱼”的意念,以“我”的感受将夏荷的美表现到极致。整首诗的立意鲜明,主旨容易领悟,然作者通过烘托的手法将其表现得尤为透彻,引人遐想,给人回味。


        所以,在诗词创作中,采用烘托手法可使作品更具“嚼劲”,化直白为含蓄,诗语也更具张力,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

七绝·梦乡

花香一扇风


绿烟叠影锁楼台,门面沿街各自开。

梦里杨花吹暮雪,随风飘到故乡来。


英子简评


        此绝起承句先是展现家乡风物,作者并未描写诸多的美景,而是善于剪裁,抓住典型景物,以“绿烟”、“叠影”、“楼台”“门面”等景物展现一幅富有江南特色的画卷,精工细描,虚景与实景交错辉映,一“锁”一“开”的妙用更是把江南的诗意景象展现无遗。转句“梦里”一词过渡自然,一“吹”一“飘”,便随风落到故乡,轻柔深情,巧妙地表达了思乡之情。最深的情愫,莫过于梦中所见。诗人以柔婉流畅的诗语表现了一个空灵洒脱的梦境,唯美飘逸。题为《梦乡》,既是写梦中的家乡,又是说明自己沉浸于梦乡,因为梦中可与故乡亲,自是不愿醒来,语意双关,蕴涵丰富。尤为巧妙的是作者独具匠心,以倒叙手法先是出现梦境,蒙太奇似的裁剪故乡的几个镜头。转句之“杨花吹暮雪”意境轻灵,结句自然落笔至故乡,回应起承之故乡景致,手法娴熟,是为佳作。全诗通过想象,采用虚实相生的手法,将现实与梦幻对接,很自然地表达了思乡之情。

评者简介

        张金英,网名南国英子,笔名英子。女,70后,粤人居琼,校报副主编。好写作,爱诗词,尤喜古诗词鉴赏,获国内诗词赛一二等奖若干,著有各种评论三百余篇。

关于投稿


        1)格律诗、词、散曲、歌词、对联,不超过20首(诗:平水韵,词:词林正韵,新韵需注明);辞赋、作品评论、诗歌理论,一到数篇不等;新诗,不超过8首。文责自负。拒绝一稿多投

        2 )  稿件以邮箱粘贴+Word文档发送。五号宋体,居左排列。并注明所投稿的栏目,如【云帆诗会】、【云帆诗家】、【云帆诗友】【云帆清音】等。

        3)书法绘画作品:6到12幅供选用,要求图片清晰,剪裁完整。

        4)附文请附120字以内个人简介,生活照片1-3张。(照片以原图格式发送)

        5)投稿邮箱:

        A、caochuyang_@126.com

        B、673126620@qq.com

        C、408170812@qq.com



关于打赏


        1,打赏总额20元以内(含20元),归平台;

        2,打赏总额20元以上,作者与平台各半;

        3,打赏发放方式:作品发表7日后10日内,向作者提供打赏明细,并以微信红包发放打赏。

打开如下链接,可赏读作者更多精彩作品:

【诗词人物】张金英·过路东风偏不认,那时明月瘦三分

【云帆清音】张金英·林梳光影梦,风动一湖心

【云帆群友谈创作】第一辑·写诗十点

【英子评诗】张金英·难寻最是此中味 ——浅谈林 峰《临江仙·凤凰城》之“三味”

【英子评诗】第二辑·张金英:赏评梦醒红尘《天仙子·冬夜有感》

【英子诗文】第一辑·鸟鸣入梦唤幽思

【英子评诗】第三辑·简评秦关绝句两首

女王节·云帆女神诗词大会

【英子诗文】第二辑·七夕夜宿南国天池烟雨楼

【英子评诗】第四辑·赏评花香一扇风诗词(一)

【英子诗文】第三辑·春日重游莲花落

【英子评诗】第五辑·云帆女神作品选评(一)

【英子评诗】第六辑·云帆女神作品选评(二)

【英子评诗】第七辑·云帆女神作品选评(三)

【英子评诗】第八辑·云帆女神作品选评(四)

【英子评诗】第九辑·云帆女神作品选评(五)

【英子诗文】第四辑·山乡之晨

【英子评诗】第十辑·简评高昌《萤火·诗和唱韫辉老师》

【英子诗文】第五辑·海边望月

【英子评诗】第十一辑·赏评子英《鹧鸪天·浮萍》

【英子评诗】第十二辑·英子砸诗五首

【英子评诗】第十三辑·点评刘曙光诗四首

【英子评诗】第十四辑·点评澨水微澜诗五首

【英子评诗】第十五辑·点评孙杰峰诗词四首

【英子评诗】第十六辑 | 赏评寒溪幽兰《五律·思亲》

       诗歌高地,心灵家园。荟萃天下诗友,弘扬传统文化。推介名家精品,展示新人新作。凭家国情怀,观千秋气象;以飞扬笔墨,写诗意生活。合众力,挂云帆,济沧海……

长按识别二维码一键关注并置顶

感谢您抽出  · 来阅读此文

欢迎留言与转发,云帆因你更精彩

本期编辑:英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