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城读│为什么我们不必害怕老龄化?

Rotman et al. 城读 2022-07-13


255


为什么我们不必害怕老龄化?


关于老龄化和衰老的一些令人吃惊的研究发现。

David Rotman, Why you shouldn’t fear the gray tsunami, Aug 21, 2019,MIT Technology Review.
David Sinclair with Matthew D Laplante, 2019. Lifespan: Why We Age--And Why We Don't Have to, Atria Books.
 
Sources:
https://www.technologyreview.com› why-you-shouldnt-fear-the-gray-tsunami
https://www.technologyreview.com/s/614080/what-if-aging-werent-inevitable-but-a-curable-disease/
https://www.theglobeandmail.com/opinion/article-its-only-natural-to-rage-against-aging/

 

世界人口正在快速老龄化。日本老龄化程度最严重,超过四分之一人口年龄在65岁及以上,但是德国、意大利、芬兰和欧盟其他多数国家也不遑多让。美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16%,预计至2035年将占21%,并且人数将超过儿童人口。预计至2050年,欧洲和北美四分之一的人口将达到65岁或以上。2018年末,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11.9%,人数达1.67亿。
 
老龄化趋势由较低的生育率和较长的寿命推动。尽管近年部分发达国家的人均预期寿命增长放缓,但全球范围内的人均预期寿命仍呈上升趋势。今天日本出生的女婴平均预期寿命将达到87岁。
 
不仅整体人口老龄化;个体变老的生命时段也在拉长。1960年一个65岁的人,可能会活到79岁左右。今天一个65岁的人,则可能活到85岁。如果你已经75岁,那么可能会活到87岁。
 
老龄化是一个巨变,正在改变我们的经济、社会和文化价值观,甚至改变我们看待和规划生活的方式。
 
传统观点认为人口老龄化不利于经济增长。谁来做各种工作?我们要如何支付所有老年人的医疗和福利项目?经济学家将其称之为人口抚养比:工作年龄人口相对于那些太老(或太小)的没有工作的人口比值,使用诸如灰色海啸、人口悬崖、人口定时炸弹等词描述和预测可怕的人口危机将如何影响社会。
 
老龄化社会未必更糟
 
实际上,我们对老龄化人口的影响知之不多。
 
哈佛大学的经济学家尼科尔·梅斯塔斯与合作者根据美国1980年至2010年数据分析,60岁及以上人口增长每增加10%,人均GDP增长下降5.5%,美国人口老龄化可能会使经济增长在这一个十年放缓1.2个百分点,在下一个十年放缓0.6个百分点。部分原因是因为工作人口减少,但三分之二是因为劳动力生产率较低。但是梅斯塔斯警告说,预测是基于历史趋势,未必是准确的预测。梅斯塔斯推测,随着人口老龄化,生产率下降,是因为越来越多最有技能、最富有经验的人退休离开,因为他们更成功、更富有、也更有能力退休。如果她的推测是对的,那么并不是工人随年龄增长生产力降低,而是生产力最高的人不再工作。这意味着生产率大幅下降并非不可避免,新技术和商业政策可能会让人才工作更长时间。
 
基于1990-2015年GDP数据的分析,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家达龙·阿西莫格鲁和波士顿大学的帕斯夸尔·雷斯特雷波则发现人口老龄化和经济增长放缓之间没有关联。像韩国、日本和德国这些人口迅速老龄化的国家经济发展不错。自动化可能是其中原因之一。劳动力老龄化的国家更快采用工业机器人进行补偿。阿西莫格鲁认为自动化提升的生产力“缓解了老龄化带来的厄运和悲观情绪”,阿西莫格鲁承认,他在研究中预计老龄化影响“并不像许多人怀疑的那样黑暗”,但是对“完全没有任何老龄化负面影响的证据”感到惊讶。不过,阿西莫格鲁强调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我们还没有做好充分准备,当社会变老会发生什么,我们也不知道如何驾驭它”。
 
活得更好,但不是更长
 
过去一百年,人均预期寿命的提高是人类伟大技术成就之一。20世纪初,人均预期寿命约为50岁;1960年70岁,2010年已经接近80岁。早期的进步主要来自儿童死亡率降低——1900年,将近四分之一的儿童10岁前死亡。后期的进步主要来自心血管等疾病的治疗取得的进展,大多数人可以活到70多岁。


但这一非凡的成就可能难以持续。人均预期寿命的增长正在趋于平稳,80多岁似乎是一个上限。伊利诺伊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杰伊·奥尔森斯基多年来一直预测人均预期寿命增长会放缓。他认为人类已经接近人均预期寿命的上限,在80-85岁之间,日本已经达到这个水平。
 
如果说衰老是一种可以治愈的疾病?
 
人类寿命最长可以达到115岁,在非常罕见的情况下,可能再延长几年。但是人类寿命是否被限制在这个极限?
 
有一件尚未做到的事就是干预减缓衰老过程本身。但是第一波有希望的抗衰老药物——几十年来在理解衰老生物学方面取得突破的成果——正在人类身上进行试验。
 
目前希望存在于某些分子当中——包括影响免疫功能的雷帕霉素样化合物,可以激活称为去乙酰化酶(长寿蛋白)以及能够清除受损和老化细胞的“衰老细胞溶解药物(senolytic)”——它们能帮助治疗与年龄相关的疾病。更为雄心勃勃的是,科学家们正在计划对一种长期服用的糖尿病药物二甲双胍进行人体测试,看它能否减缓多种与年龄相关的疾病。
 
如果上述研究中任何一个能够成功,它将验证一个彻底改变医学的观念:通过干预自然衰老过程来治愈疾病是可能的,换言之,通过治疗衰老本身来减缓疾病的发生。
 
这些富有希望的化合物中有一些已经显著延长了酵母、蠕虫和啮齿动物的寿命,但是距离在人类身上实施同样的长寿把戏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不过,越来越多的科学家质疑我们对衰老的基本概念。如果你能挑战死亡——甚至完全阻止它呢?如果我们在老年时遭受的种种疾病只是症状,而不是原因呢?如果我们把衰老本身归类为疾病,会发生什么变化?
 
哈佛大学医学院的遗传学家大卫·辛克莱战斗在衰老是一种可治愈的疾病的最前线。他认为,医学不应该把衰老视为变老的自然结果,而是一种症状。老年只是一种病理——和所有的病理一样,可以被成功治疗。
 
辛克莱在2019年9月出版的新书《寿命:我们为什么衰老以及为什么我们不必如此》详细回顾我们为什么衰老的种种理论看法,并提出他对衰老的解释:衰老的信息理论。他认为单一上游原因导致衰老:信息的丢失。信息的丢失不在于遗传密码,而在于表观基因组,即指示新分裂细胞应该如何的遗传密码的表达。


《寿命:我们为什么衰老以及为什么我们不必如此》分为三个部分:过去、现在和未来。第一部分过去综述关于衰老,我们所知道的东西:关于衰老的各种理论,衰老的标志,导致衰老的单一上游原因。第二部分现在我们正在研究的东西:通过毒物兴奋效应影响衰老的习惯。能够改变表观遗传景观的分子。新疗法和正在进行的小鼠和人类研究。第三部分未来:长寿人类对地球的影响。将老龄化重新归类为一种疾病。
 
辛克莱论述,是表观遗传的变化而不是遗传的变化才真正决定了我们的生活图景。随着年龄增长,我们的细胞如何开启和关闭基因——可以说是“表观遗传噪音”——远比潜在基因本身更重要。人类寿命只有20%是由基因决定;其余的是表观遗传。这些数字当然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基因不是命运,但这些数字还有一个更重要的意义。辛克莱对衰老的新认识得出一般人难以理解的结论:衰老并非不可避免。
 
对衰老自我的恐惧

12年前,脸书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曾宣称“年轻人就是更聪明”;亿万富翁风险投资家维诺德·科斯拉告诉观众,“35岁以下的人是变革的推动者”,并补充道,“从新思想的层面上说,45岁以上基本就是死人。”
 
几乎没有迹象表明硅谷态度有所改变。多家科技公司面临年龄歧视的诉讼。一名60岁的程序员没有被谷歌聘用,向法院提交的申诉文件中指出,2007-2013年,谷歌的员工从9500人增加到28000人,平均中位年龄为29岁,而当年美国平均中位年龄则为42岁。科斯拉本人最近在推特上进一步强调自己的观点,“经验是一种偏见。”
 
研究表明扎克伯格和科斯拉是错的。麻省理工学院、美国人口普查局和西北大学的经济学家对270万家公司的创始人进行了一项严谨研究,他们得出结论,最好的企业家是中年人。成长最快的初创企业,其创始人平均年龄为45岁。在2018年的一篇论文中,他们发现一个50岁企业家创建一家非常成功公司的可能性是一名30岁企业家的将近两倍。与科斯拉的推特相反,行业经验是预测成功的一个显著的积极因素。


赤裸裸的年龄歧视还可以解释为什么硅谷在生物医学、清洁能源或其他需要科学专业知识领域里创业成就不佳。西北大学本杰明·琼斯(Benjamin Jones)一项研究发现,在物理科学和医学领域最伟大的科学成就来自中年,而不是早熟的年轻人。
 
社会改变对衰老的看法是非常关键的。米尔肯老龄化未来研究中心主席保罗·欧文说:“如果我们不能提高健康寿命和降低医疗保健成本,如果我们不能提高生产率和更有效整合老龄化工人,如果我们不能解决许多老龄社区面对的差距,社会的成本将十分惊人”。
 
年龄歧视是我们自己狭隘的思维和有限的想象力造成的痛苦。年龄歧视是一种特别有害的偏见,因为它是对我们自己的恐惧。衰老可能不可避免,但变得没有生产力却不是。我们可能面临人口海啸,但不必被它淹没,我们可以抢先占领高地。

 

 

 

城读相关阅读:

4.城读│杰出的移民:为什么人口迁移不仅势不可挡,而且值得追求?

30.城读│中国劳动力的教育水平有多高?

34.城读│为什么马尔萨斯仍是对的?

36.城读│世界正在经历第二次人口转型吗?

49.城读│1800:人类历史转折点

94.城读 │明日简史:少数人变成上帝,多数人沦为无用阶级?

102.城读 │人口迁移的新推力:居住地的大规模丧失

145.城读 │粮食生产与人口增长,孰快孰慢?

153.城读 │世界人口展望:10个你可能不知道的事实

159.城读 │新时代祖国花朵的成长状况如何?来自2015年1%人口抽样调查的证据

160.城读 │城市不仅是吸引资本和顶尖人才的磁石,城市还是成千上万普通移民就业生活、追求更好未来的地方

230.城读│当我们谈论人口减少时,我们应该谈论什么?

(点击文章标题,或进入公众号回复标题前的数字获取文章 )

城读 城市阅读的记录

 

微信公共订阅账号“城读”,每周推送城市阅读笔记

关注我们,请搜索账号 CityReads

或长按上方图片,识别二维码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